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利」而不「失信」的一次火箭發射

「失利」而不「失信」的一次火箭發射

剛剛迎完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六年華誕,剛剛刷完最後一屏朋友圈……突然,新華社一則快訊報道:我國於7月2日19時23分點火升空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看到這則消息,初次反應是看錯,再次反應是報錯,及至調出現場畫面,方知這是真的失利了。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雖說航天事業本就是高風險事業,雖說沒有人主觀上有意出現這樣的過錯,可我還是忍不住地心痛,忍不住地落淚,忍不住地自責。儘管我的所有行為都於事無補,即使有天大的責任,也輪不到一個科技界老兵、新聞界青瓜來承擔,但我仍然固執地自責。因為天下興亡,你我有責;因為祖國強大,你我有光。當然,天下有困,祖國有難,你我自然責無旁貸。

新華社能在第一時間點以快訊的方式向全世界發布這則信息,也是我未曾想到的。這說明了什麼呢?

其一,從科研環境角度看,中國政府寬容失敗,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的科研環境正在不斷優化。眾人雖知科研活動的高失敗率是大數,而高成功率是小數,可中國的科研製度,在相當長時間內,對失敗的寬容幾近於零。於是,一些大路貨、低難度的科研項目、課題成為銷金主力,而那些高難度、大風險的科研任務常常乏人揭榜。這種違背科研規律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已經嚴重地傷害了中國科研人員的創造力。這次航天火箭發射失利,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對其失利的公開、及時報道,則標誌著中國科研環境的大幅度優化,更多有能力的科學家會更堅定地奔赴急難險重的科技前沿領域。

其二,從公眾關切角度看,人們更加理性地理解失利或失敗。新華社快訊播出後,各大新聞網站,APP,以及自媒體、微信朋友圈,都迅速傳播、評論。截止本稿完稿時,幾乎都是惋惜、鼓勵的話,還有人引述聶榮臻在中國航天人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二號失敗後的講話(「既然是科學試驗,總會有成功,有失敗。成功了,我們就取得經驗;失敗了,我們就得到教訓!成功了,功勞是你們的,失敗了,責任由我來負!」)來安慰科研人員。顯然,不僅政府理性成熟了,而公眾的成熟和包容更是大國國民的氣度。有此吾民,科技人員又怎能不「擼起袖子加油干」呢!

其三,從新聞報道視角看,新聞就是新聞,見不到新聞背後宣傳的影子。航天是中國最引以為傲的少數世界領先領域之一,不僅國內關切度看,且國際關注度也非常大。以往我們的新聞報道,對成功之事多有渲染,對失敗之事多有淡化甚至不予報道。當然,這裡面有考慮公眾承受能力問題,但也有粉飾宣傳的意味。以今次報道看,中國作為一個和平崛起、負責任的大國,正在踐行講信修睦,勇於擔當的承諾。此乃中國之幸,中國新聞人之幸也。

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信。失利了,我們還可以從頭再來,而失信了,一切社會規範、信任都將坍塌。一個泱泱大國,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叢容地以自身真面目呈現給世界,難道不是自信與他信的表達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技網 的精彩文章:

三維地震物探:給地球做個「核磁共振」
邁過「三道」門檻 細胞免疫治療將逐步進入快車道
二手火箭或「變身」單人空間站
X射線發現水存在兩種不同液態形式
ETC+,從高速公路出發全面開啟汽車生活新模式

TAG:中國科技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該火箭曾發射失敗,如今新火箭將進行發射,負責人卻表示不太樂觀
地球扁平論者的火箭再次發射失敗,那枚火箭從未離開過原地
如何看待長五遙二火箭發射失利?
私人發射火箭已成趨勢,太空「車禍」不再是夢
為什麼火箭可以豎直發射而不會歪掉?
開拓者輸給火箭並不冤,利拉德發揮太失常
這款中國造火箭炮,老外用了都說好!游擊戰利器,用火把點燃就能發射!
迷之失誤錯失大翻盤,火箭惜敗鵜鶘
火箭輸馬刺,並不代表火箭實力不行,其原因或讓科爾大跌眼鏡!
阿里扎三番兩次被侵犯,火箭贏了球也很窩火,欲衝冠就不能被折騰
肩扛式火箭筒里的火箭彈是怎麼發射出去的?和手槍一樣有扳機?
緊急叫停,土耳其首戰失利後,再次被火箭彈襲擊,造成多人傷亡,損失慘重!
這種球,一輩子也就看一次!逼出這樣的火箭,熱火不可能不輸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失敗將意味什麼?
馬刺真火箭苦主,一戰把火箭打回解放前,不過這次玩的太髒了!
為什麼很少看到國內戰鬥機發射導彈,而一般都是火箭彈?
逆風哈登不投三分也能虐你!過去這種球火箭絕對贏不了!
二人失去首發,火箭表現更強,雙刃劍!火箭內訌也將開始於此?
為什麼中國現在能夠製造火箭和航母,但仍然造不出一款汽車發動機
海上發射火箭?是的!而且我們只要三分之一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