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岡仁波齊》:人人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轉山

《岡仁波齊》:人人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轉山

他們五體投地磕著長頭,用身體丈量土地,從芒康來到1200公里外的拉薩,再一路磕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劇照

《岡仁波齊》:人人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轉山

文 | 劉芳

(財新記者)

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2014年,馬年,在藏族傳統中,也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西藏芒康一個小村子裡,幾個藏民決定去轉山朝聖。最終上路的11人,有老人,有小孩,有剛成年的懵懂男孩,有快要生產的孕婦,有殺了很多牛自覺罪惡深重的屠夫??

他們五體投地磕著長頭,用身體丈量土地,從芒康來到1200公里外的拉薩,再一路磕到岡仁波齊。在日復一日的磕頭、起身、紮營、念經中,嬰兒降生,老人去世;諸多相遇與困難,朝聖者們一一接受下來,寧靜以對。

這部採用非職業演員、長鏡頭居多、無音樂渲染的電影,有著紀錄片一般的剋制。迴響在觀眾耳旁的,更多是風聲、誦經聲、手板敲擊聲——那是朝聖者們綁在手掌上的木板,磕頭時先在身前額、喉、心處合掌三次,再匍匐在地,滑擦於公路、雪地、泥濘之上。揚起落下,此起彼伏。

「我知道早晚有一天,這片子能見到喜歡它的觀眾。」

《岡仁波齊》劇照

「於無聲處聽驚雷。」高瓴資本的CEO張磊這樣形容觀影的感受。影片上映後的第一個周末,他在北京藍色港灣的影院包了一個巨幕影廳,請朋友們來看。美團的王興、今日頭條的張一鳴、時尚集團的蘇芒……映後起身發言,個個說看得震動。這部片子也確實顯示出迥異於其他文藝片的特質,在同期有《異形:契約》《變形金剛5》的情況下,前期平均排片量僅為1.6%,但上映七天票房即過兩千萬。

「我現在倒是不怎麼關心票房了。」導演張楊自西藏一年拍攝後,一直留著長發,頭戴氈帽,一副魁梧的康巴漢子模樣。片子在2014年拍攝,2015年剪完,如今才上映,他卻一點不著急。「我知道早晚有一天,這片子能見到喜歡它的觀眾。」

為什麼要害怕別人吐口水

這部電影沒有劇本。出發前,按照張楊的說法,除了設想電影里需要有「一生一死」(一個孩子出生,一個老人去世),其他什麼都不知道。最後的成片中,老人去世的情節是虛構創作,其他內容和細節都來自路上觀察所得的真實素材。

比如,片中朝聖的屠夫在磕長頭時突然停下,原來是有隻小蟲在面前爬過,他不想傷到它。這是張楊在路上看到另一位朝聖者做的事,便放進自己的故事裡。

另一次,張楊遇到一男一女朝聖者,男的在前面磕頭,女的在後面拉車。車上裝著一路飲食起居所需,車後拴著一頭驢。張楊上前聊天,為什麼不讓驢拉車呢?答,因為心疼毛驢,不想累壞它,路緩的時候就自己拉。他們把毛驢看作自己家裡的一分子,等到了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會剪一縷毛驢的毛供奉在釋迦牟尼佛前祈福,也會牽著毛驢在外面轉圈朝拜。如果拉一路車,驢到時就沒力氣了。張楊很受感動,說自己在拍電影,能不能請你們也來演一下,不用別的,把剛才這段話再講一遍就好。對方欣然同意。如今他們就出現在這部電影里。

2014年2月1日電影開機,3月13日嬰兒就落地了。

《岡仁波齊》劇照

更難得的是與片中11位「主角」的相遇。劇組自2013年底一直在川藏沿線尋找合適的人選,某天在西藏芒康的普拉村,偶然看到幾個牽著氂牛背著柴的女孩。其中一個非常淳美,臉上有濃濃的高原紅,給張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他打聽到,這個姑娘叫做斯朗卓嘎,剛剛19歲,嫁給了隔壁鄰居尼瑪扎堆家的兒子。尼瑪扎堆有個叔叔,名叫楊培,72歲,一輩子放羊、轉經,一直想去朝聖。斯朗卓嘎還有個姐姐,次仁曲珍,23歲,正懷著身孕……就這樣,張楊在一個村子裡找到了所有他設想中的人物。

他向村裡人解釋,自己要拍一部關於轉山朝聖的電影。藏民們對電影沒概念,但都嚮往朝聖,很快就同意了。張楊特別去問次仁曲珍的家庭,是否可以拍攝路上分娩的過程,本以為會有些忌諱,沒想到對方非常樂意,覺得很有紀念意義。

次仁曲珍不清楚自己懷孕幾個月,不知道孩子會在什麼時間出生。結果2014年2月1日電影開機,3月13日嬰兒就落地了。劇組記錄下孩子出生的全過程。張楊在這一天的手記里寫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還是很震撼。」

生之外,最讓人震動的是死。片中,楊培爺爺在岡仁波齊山腳下去世。同行的人在帳篷里聽聞,全部靜默不語。

在藏人的觀念里,能在神山聖湖邊去世,是一種福報。

《岡仁波齊》劇照

在最近的一場映後交流中,一個藏族年輕觀眾說,這就是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人去世的時候不要哭,會打擾到死者的靈魂。「他們就是這麼長大的,所以面對死亡會非常平靜。」張楊說。

由於需要本人扮演死者,拍那場戲之前,張楊很小心地去問楊培的意見,沒想到對方一口答應。在藏人的觀念里,能在神山聖湖邊去世,是一種福報。

惟一讓他們產生過退縮情緒的,是在布達拉宮外磕頭時的經歷。因為有的鏡頭要多拍幾遍,他們沒有按照要求順時針繞寺,逆時針往回走了,結果被旁邊的藏人們吐了唾沫。他們不想再拍下去。

次仁曲珍夫婦的舅舅是小昭寺的喇嘛,聽說這件事後對他們說:「你們可能沒意識到你們其實在做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在做正確的事,為什麼要害怕別人吐口水呢?」演員們這才放下心來。

重複的過程最有力量

漢族導演拍攝少數民族題材,很容易陷入要麼獵奇、要麼神化的窠臼。對此,張楊想得很清楚,一開始就決定,要儘可能克制。比如,他盡量不用特寫,以長鏡頭為主,與演員保持一定距離,不干涉表演;不用任何音樂,除了片尾有一首朴樹的歌,電影其他部分的音效全部是同期聲和自然素材。

「沒有那麼多神聖感,轉山就是日常。那種重複的過程最有力量。」

《岡仁波齊》劇照

取捨的第一標準是真實。即便大都源於真實觀察,張楊還是刪掉了許多看起來太「戲劇化」或「做作」的片段,盡量還原生活本身。比如,他們曾路遇一個騎車的年輕人。對方還請藏人們幫忙拍照片,之後愉快地告了別。沒想到,朝聖者磕頭走到下一個埡口時,發現了年輕人因車禍喪生的屍體。張揚把這段故事放進了電影,但最終還是選擇刪去。

張楊說,有兩個標準擺在他心裡:一是關於電影的概念,「好的電影本身就需要剋制」;二是他對藏民族和宗教的認知。「尤其當我在路上看到那麼多朝聖者,我的感覺是,沒有那麼多神聖感,轉山就是日常。那種重複的過程最有力量。」

拍攝也是一種修行

張楊出生於1967年,北京人,1988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後轉往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1992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張楊自西藏一年拍攝後,一直留著長發,頭戴氈帽,一副魁梧的康巴漢子模樣。

他的處女作《愛情麻辣燙》即獲得金雞獎,第二部作品《洗澡》獲得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此後,《昨天》《向日葵》《落葉歸根》,佳作頻出,使他成為柏林、東京、威尼斯電影節常客。

2010年開始,《無人駕駛》《飛越老人院》等片,口碑平平。張楊似乎做了商業化轉型的努力,但沒有成功。「《飛越老人院》之後,我覺得有必要剎一下車,再這樣下去可能把自己都拍丟了。」

平時在北京,身邊都是做電影、做投資的朋友。常有成熟的商業電影計劃擺在他面前,「就是那種投資兩三個億的電影,都是古裝神話、3D概念的,問我拍不拍?拍,導演酬金起碼比現在高三四倍。但我總覺得這事特別遙遠,跟我沒什麼關係。」

有兩三年他比較迷茫,「發現生活圈子特別小,好像你跳不出這圈子,好像接觸不到新的人、新的事、新的可能性。我就想遠離主流,在安靜的地方把自己想明白了,再回來做純粹的東西。」

於是他去了大理,在那裡蓋房子,建民宿,慢慢生活。

張楊想,既然要去西藏,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再拍一個路上朝聖者的故事。

團隊工作照

他重新拾起了準備已久的西藏題材。這段緣分可以追溯到1991年,大學暑假時他背著walkman獨自去了一趟西藏。他常說,那次旅行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的代表作之一《洗澡》,拍的明明是北京胡同里公共澡堂的故事,結尾卻是在西藏聖湖納木錯邊上,一個老阿媽與孫女關於洗滌身心的對話。電影《昨天》里,原本也設計了一條支線,講一個朝聖隊伍從青海出發去拉薩,在某個時點與賈宏聲父子相遇。

2007年,張楊看到藏族作家扎西達娃的小說《西藏,系在皮繩上的魂》《去拉薩的路上》,決定要改編為電影(如今定名為《掌紋線·皮繩上的魂》)。計劃因種種原因擱淺,直到2013年,張楊再次想起。2014年是馬年,張楊想,既然要去西藏,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再拍一個路上朝聖者的故事。

出品方之一、和力辰光影業的董事長李力,在《飛越老人院》時就與張楊有合作。「導演當時說,《飛越老人院》要是不賺錢,我就給你拍電視劇去。結果,我賠得連宣發費都拿不出來,他也真沒給我拍電視劇,反而來跟我說,我想去西藏拍一年。這次你讓我拍完,回來我給你拍什麼都行。」李力笑道,「結果等他回來以後說,我是真的拍不了商業片了。」

西藏一年給了張楊很多觸動。他本來就有習慣,每天至少留一個小時獨處,想事情,寫日記。高原上更有了成倍的時間與自己對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我還是願意離資本遠一點,保持創作上的自由,拍自己心裡生長出來的那些東西。」

《岡仁波齊》劇照

拍攝過程中,他們經常會遇到兩個三十多歲的苯教信徒,每天都逆時針圍著岡仁波齊走,而劇組和佛教徒一樣是順時針走,所以每天都會碰到。張楊在日記里寫下,「大家碰面後打個招呼,然後擦身而過,各自沿著自己的方向前行。他們的計劃是轉一千圈,我們到時,他們已經轉了兩年,六百多圈了,看起來面目漆黑,衣衫破爛,但眼神里卻都是虔誠和執著。」

「岡仁波齊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為著自己心中的信仰轉山,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這一年的拍攝也是我的一種朝聖——電影的朝聖,它意味著我必須忘掉以前學會的東西,像第一次拍電影一樣,重新認識電影。」張楊說。

他說,前幾年還會想到底是商業點還是藝術點,在兩個方向間搖擺,結果哪個也不徹底。現在他完全不考慮這些了。「我還是願意離資本遠一點,保持創作上的自由,拍自己心裡生長出來的那些東西。」

刊於《財新周刊》2017年第2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酗酒者莫非》:波蘭導演陸帕與史鐵生相遇
暑假實習還沒定?財新文化在找你哦
古祠堂 新原野
阮一峰:45歲以後的人生
日本人「邊境人」思維的慣性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信仰|岡仁波齊轉山,恰遇神山之犬
岡仁波齊轉山之旅
《可可西里》:轉山人的臉和手很臟,但他們的心是乾淨的
傳說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的罪孽,藏傳佛教中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
玲瓏-轉山之秋吉尼瑪上師和安欽活佛篇
傾城·古風·女子頭像,「轉山轉水轉佛塔,只為與你途中相見」
崗仁波齊轉山:從世界的中心路過,相遇海闊天空
風景秀麗的比日神山,轉山信徒絡繹不絕
徒步哈拉湖無人區紀實:第三天,轉山轉水,不為修來世只為見你
拉薩大昭寺轉山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關晶晶:《轉山》(15首)|《讀詩》主編潘洗塵推薦詩人
傳說圍繞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
可愛·卡通·壁紙:我這一生,轉山轉水轉佛塔,只為與你相見!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轉山轉水,邂逅靈性澄空的太岳山脈
國羽完勝日本重奪蘇迪曼杯!陳雨菲鏖戰逆轉山口茜 石宇奇挑落桃田賢斗
轉山轉水,在西藏遇見自己前世的緣 苗嶺妹子靈異實錄
轉山,轉水,轉佛塔——玩轉甘南看色達
它是《轉山》里都沒能拍到的神山,無數人守候數月只為一睹它真顏
阿里走一遭,地獄門前過「岡仁波濟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