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亮相希帕畫廊
2017年7月1日下午,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在草場地希帕畫廊隆重開幕,隨著手機、相機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攝影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行為。人們用鏡頭記錄著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在傳達著不同的情緒和思想。
阮義忠,1950年生於台灣省宜蘭縣。台灣當代著名攝影家,是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在幾十年的攝影生涯中,他一直堅持人文主義的溫暖視角,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洞察力,專註地用鏡頭記錄台灣的社會現象。
攝影人文獎成立宗旨
拍照四十多年,攝影從我的工作、興趣,已轉為理想與信仰。常年透過拍照體悟人生,攝影對我不只是藝術表現,也是人格養成。寫書、展覽、教書、辦雜誌,都是希望傳播自己深信的價值觀。
我一直認為,攝影的本質是發現與記錄,也就是向外觀看,找到事事物物之間的關係,將其捕捉,把意義傳達給更多人知道。文學、藝術的價值正是在此:讓別人的生活經驗成為自己的成長參考,然後把刻骨銘心的領會表現出來,供另外的一些人借鏡。有人共鳴的世界才是溫暖的、幸福的,也才能看到希望。
一等獎:馮君藍 - 微塵聖像
自從計算機及數碼相機、手機攝影普及後,攝影的技術門坎變得非常低,卻也使得人們開始不尊重對象,不珍惜快門機會與緣分。一位再了不起的攝影師,充其量也只不過是百分之五十的創作者,另一半的功勞,應該屬於鏡頭前的人事物。
從台北藝術大學退休後,我在各大城市開設工作坊,時常有機會參加各地的攝影節、擔任各項攝影比賽評審。在此期間,除了實地感受各地攝影活動的蓬勃,也觀察到目前流行的攝影表現嚴重偏向觀念性,人文精神逐漸稀薄,令人憂心。
二等獎:錢海峰 - 綠皮火車
攝影也是一種價值肯定,是打開視野、心門,與外界溝通的管道。能肯定外在的好,自己的內在也會更豐富。僅在意表達個人的巧思、觀念,輕忽對象的意義,易使影像淪為手段而非創作目的。當然,並非紀實才叫人文,任何攝影手法,只要表達出對生存環境的珍視、對人間事物的關懷,都是富於人文精神的。
如今,觀念性、藝術性的攝影表現享有相當大的鼓勵,紀實攝影及長期關心某個主題的工作方式,雖然也有若干獎項特別予以關照,但仍需更多有志一同的人士,在各自的崗位上推波助瀾。
三等獎:凌飛 - 藏地影像
個人從拿起相機的那天開始,始終如一。攝影增加了我的生命寬度,我也應該在有生之年為它多盡一分力。基於許多朋友、學生的鼓勵與支持,我決定成立一個攝影人文獎,期望對目前攝影表現失衡的狀況稍作平衡。
達成這個理想與目標,需要很大的福報,唯諸佛眷顧、眾緣合和而可得。在此,容我向所有直接、間接幫忙的朋友深深致謝!
阮義忠
2016年3月於台北
入圍作品:
陳文進 - 流浪者
杜偉 - 形而上的慰藉
樊麗勇 - 儺者
胡敏 - 孩子
李揚 - 404 NOT FOUND
李止 - 山行
周偉 - 怒姆乃依——怒江大峽谷的雙重生活
邵廣紅 - 我的孩子們
王大可 - 東張西望
魏壁 - 寒池
張星海 - 北京,北京
鄒璧宇 - 黑土地上的生存
展覽海報
「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
今日薦讀
我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瞬間淚奔哭成狗……
20歲的鞏俐,30歲的姜文,你從沒見過的100個大咖青澀照,被他拍出一個黃金時代
當82歲的流浪奶奶開始演奏,580萬人為她停留,整座城市視她為榮譽象徵
發現狗狗和自己越長越像,於是他們拍了一組照片,帥爆了!
當初裝逼去西藏,回來變成這逼樣,爸媽都以為我整容了···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GIF/108K
點擊展開全文


※「神聖人」司博聞個展,亮相利阿賀拿藝術生活館
※八大山人:假如生活虐待了你,就翻它一個白眼
※喜歡植物,那就讓它變成藝術!
※他是宮崎駿背後的男人,畫出了人人沉醉的乾淨世界
※《何以水墨》——青年藝術家水墨作品展
TAG:人民藝術 |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作品展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啟幕
※徐銘傑國畫作品展
※文人畫記——張建華水墨作品展
※「硯田耕夢」蔡小汀書畫作品展亮相北京
※朱圭銘書法作品展
※曾欣紫雲國畫作品展
※德藝留馨·王大文絕筆作品展
※作品展|劉忠信中國畫作品欣賞
※崔建紅攝影作品展
※中國佛教文化書畫藝術作品展徵稿啟事
※「永嘉印象」全國攝影作品展
※祁連縣「百姓相冊」—羅娟攝影作品展
※作品展|陳祥法現代山水畫作品欣賞
※海派書畫家韓敏作品展亮相南匯博物館
※德國雕塑家呂佩爾茨作品展亮相濟南
※預展|沁瑞汲祥 · 李辰繪畫作品展
※「潑墨掠影翰丹青百米畫卷」攝影作品展
※阿卯攝影作品展示
※郭關音畫藝術作品展
※顏真卿書法藝術獎全國作品展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