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BM Watson是AI 領域的「笑話」嗎?

IBM Watson是AI 領域的「笑話」嗎?

在5月8日那期的CNBC節目《Closing Bell》上,Social Capital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風險投資家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炮轟IBM的Watson,當時在企業人工智慧(AI)界掀起了不小的轟動,Watson是藍色巨人的人工智慧平台。

帕里哈皮蒂亞說:「老實講,Watson確實是個笑話。我認為,IBM擅長運用龐大的銷售和營銷機器,利用信息不對稱,引誘不太了解內情的消費者購買服務。」

IBM迅速反唇相譏。IBM告訴CNBC:「Watson不是什麼消費級設備,而是企業級人工智慧平台。Watson已在美國和另外五個國家投入臨床使用。我們已拿六種類型的癌症對它進行了訓練,計劃今年再添加八種類型的癌症。除了應用於腫瘤學領域外,Watson還應用於廣泛的行業領域:25家頂尖生命科學公司中的近一半、知名製造商(用於物聯網)、零售與金融服務公司,以及諸如通用汽車(GM)、布洛克稅務公司(H&R Block)和Salesforce之類的合作夥伴。說真的,誰會認為拯救生命、改善客戶服務和推動商業創新只是笑話?」

第二天,帕里哈皮蒂亞稍稍改變了口風。他告訴CNBC:「我在說話時可能應該更慎重些,」不過他補充道:「許多人在開發極其有意義的解決方案,他們在營銷上可能多多少少比不過IBM,包括他公司旗下投資的一家或多家公司。」

很顯然,IBM覺得Watson在市場上覺得了巨大進展,這絕非兒戲;考慮到帕里哈皮蒂亞在打造Watson的競爭對手,他可能只是在貶低對方。然而,雖然IBM將整個公司的家當都壓在了Watson上,但是面臨的挑戰卻是眾所周知的,我在介紹該公司的一篇文章(https://www.forbes.com/sites/jasonbloomberg/2017/03/22/ibm-bets-the-company-on-cloud-ai-and-blockchain/)中曾探討了這點。

鑒於帕里哈皮蒂亞已拿藍色巨人開炮,我們不妨再看一看Watson,管它是不是玩笑。

《危險邊緣》講台顯示了競賽的最後得分,中間的是IBM Watson。

博客圈回應「笑話」論調

許多博客寫手及其他專家加入了這場口水仗。企業搜索專家、ArnoldIT.com的執行合伙人斯蒂芬·E·阿諾德(StephenE Arnold)在博客中寫道:「我喜歡『信息不對稱,不太了解內情』這個說法。這表明,公關公司、收了錢大力宣傳『認知』這個術語的顧問,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會議活動就是煙幕和鏡子(障眼法)。財報顯示收入五年下滑表明IBM在誇大其詞。IBM只是試圖一個勁地將Watson塞入到從菜譜到醫療保健的各個方面。這家公司的財報告訴我:它下的賭注並未收到成效。」

然而,不是所有博客寫手都站在帕里哈皮蒂亞這一邊。Opentopic(IBM合作夥伴)的聯合創始人安德烈·M·科尼格(André M. K?nig)發表了他的一番見解。科尼格寫道:「我認同IBM是個強大的營銷機器這個觀點,只不過其企業勇氣和技術創新沒有跟上來。如果你稱IBM Watson是個笑話,無異於稱數百家依託Watson的公司和初創企業是個笑話。」

這場爭論的另一個重要角度來自投資者的觀點,因為IBM長期以來就是一支藍籌股,目前正面臨壓力――它在Watson上下的賭注太大了,足以對股價帶來長期的影響。

Seeking Alpha的尼古拉斯·沃德(Nicholas Ward)在博客中寫道:「藍色巨人發力Watson已有好多年;投資者們希望,這個部門會帶動IBM發展,從而取代日益萎縮的傳統業務的銷售額。時間會表明一切,可是近期發展形勢並沒有勾勒出美好藍圖。」

醫療保健新聞界至少有一位作者同意這個觀點。Global HealthCare Insights的執行編輯大衛·H·弗里德曼(DavidH. Freedman)為Technology Review撰稿時寫道:「最近,關於Watson的新聞大部分是負面的。隨著IBM收入不斷下滑,股價起伏不定,分析師們一直在質疑Watson何時切實創造重大價值。」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失敗造成的餘波

2017年2月,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取消了與IBM簽署的一份合同,使用Watson平台的這份合同原本大有希望,但是問題不斷。弗里德曼補充道:「與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分手似乎表明了IBM拚命吆喝的Watson宣傳過頭。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運營方:得克薩斯大學宣布停掉該項目,這家醫療中心已向IBM累計支付了3900萬美元,而這個項目最初的合同金額才240萬美元。」

然而,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不清楚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弗里德曼補充道:「針對Watson的大多數批評(甚至來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批評)似乎並不是源於這項技術存在任何的某一個缺陷。相反,這是對IBM過分樂觀地認為Watson現已取得了長遠發展的一種反應。四年後,它還是沒有開發出一款準備進入到臨床應用階段的工具供患者使用。」

醫療界同樣擔心Watson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缺點和不足。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撰稿的查利·施密特(Charlie Schmidt)說:「一所大學審計了這個項目,結果暴露了諸多採購問題、成本超支和項目延誤。雖然審計對於Watson的科學基礎或功能能力沒有任何立場或偏見,但確實列出了將Watson融入到醫院環境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熟悉Watson應用於腫瘤學的專家描述了該系統解讀書面病例報告、醫生筆記以及醫療保健中生成的其他文本密集型信息的能力所存在的問題。」

Watson的根本缺點

IBM的Watson在2011年贏得了智力競賽電視節目《危險邊緣》,當時博得世人的無盡讚譽。可是這幾年,IBM還沒有發布這個平台的新版本。IBM滿足於對這項技術持續地做有限的改進,而不是推出大幅改進的「Watson 2.0」。

相比之下,人工智慧技術界的其他廠商卻一直在快速創新,拋開帕里哈皮蒂亞的貶損言論不說,風險投資家資助的初創公司現在輕易超過存在軟肋的Watson。

Watson不是沒有軟肋。Watson需要好多個月艱苦的訓練,因為專家們必須為這個平台「饋入」大量精心組織的數據,才能得出有用的結論。然後,它只能根據拿來訓練的那一批數據,即數據集,才能得出結論。

對於Watson來說,「精心組織」這個要求特別具有挑戰性,因為未準備好的數據集通常不適合。因而,Watson客戶必須聘請專家顧問團隊來準備數據集,這是個費時又燒錢的過程。

Watson也無法跨不同的數據集建立聯繫,因而甚至無法在每個數據集之外獲取基本的洞察力。比如說,在腫瘤學方面訓練Watson不會為它提供心臟病方面的洞察力――這就嚴重限制了其在臨床環境中的用途。

博思艾倫諮詢公司的一群專家和一名醫學博士為Health Affairs網站撰寫的一篇博文解釋了這個挑戰。這群專家包括:博思艾倫的數據解決方案和機器智能部門首席數據科學家歐內斯特·索恩(Ernest Sohn),博思艾倫的負責人喬基姆·羅斯基(Joachim Roski),博思艾倫的戰略創新部門副總裁斯蒂文·埃斯卡拉韋奇(Steven Escaravage),以及喬治敦大學醫學院的緊急醫學助理教授、醫學博士凱文·馬洛伊(Kevin Maloy)。他們解釋道:「在護理過程中通常需要的複雜決策方面,人類智能比機器學習更勝一籌,因為機器還沒有具備感知、推理或解釋等方面的成熟功能。此外,儘管取得了重大進展,就連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也常常無法提供臨床決策所需要的足夠的靈敏度、特異性和精確度(即陽性預測值)。」

索恩以及其他人並沒有點名是IBM Watson,不過從他們的文章背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對象是誰。他們繼續寫道:「如果一家醫療機構依賴單單一家電子健康記錄(EHR)供應商的分析解決方案,在大數據時代之前又自行構建了老式的分析基礎設施,那麼取得的進展可能很有限。」

他們然後描述了這類有限的進展,介紹了Watson(或類似平台)可能適用的各種不同用途。「雖然許多機器學習解決方案還不夠成熟和先進,因而不足以支持複雜的臨床決策,但機器學習在今天可以高效地部署,減少更多日常性、耗時、資源密集型的任務,讓騰出來的人員可以改而處理更高端的工作。」

這些專家還表示了他們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最有用的創新將來自哪裡,而Watson肯定不在名單上。「領先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無論是通用型的,還是專門面向醫療領域的)都在迅速發展,可能不光來自創新的醫療集團,還可能來自初創公司和老牌的科技公司。許多這類解決方案(谷歌、Facebook和OpenAI)都是開源的,可供任何人使用。」

Watson現在本該有怎樣的成就?

正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失敗案例表明的那樣,IBM掉入了言過其實的陷阱。弗里德曼特別指出:「IBM在2013年聲稱『一個新的計算時代已出現』,當時給《福布斯》雜誌的感覺是,Watson『現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望在短短几個月後供患者使用。」

至於Watson在臨床環境下果真有沒有用處?「這很難,」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斯蒂芬·克勞斯(Stephen Kraus)說。「今天沒有出現這一幕,可能五年後也不會出現。Watson不會取代醫生。」

實際上,鑒於技術創新方面出現了迅猛的變化,2011年贏得《危險邊緣》的Watson現在本該出現在我們的PC上,甚至出現在智能手機上。知名的未來學家、Kurzweil Technologies公司的老闆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在2011年就指出:「從1997年專門的超級計算機『深藍』(Deep Blue)問世,到2002年可在八台個人電腦上運行的深弗里茨(Deep Fritz)問世,兩者只隔了五年。」

如果將庫茲韋爾的這番話擱在今天,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光我們的手機上缺少可以玩《危險邊緣》的計算能力,而且目前版本的Watson的先進程度本應比現在高出幾個數量級。

相反,IBM正將它聲稱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一批新的極其創新的初創公司以及隨著不可遏制的創新步伐繼續加快,願意重塑自我的其他人工智慧公司――對IBM來說,這可不是玩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頭條 的精彩文章:

微軟下周對銷售團隊進行重組 裁員規模尚不清楚
第一次感覺 CDN 這麼有逼格
微軟將於7月5日宣布大幅重組 強化雲業務
Intel 黑科技 1U 機箱放 1P 容量存儲,分布式存儲會因此消亡嗎?
四川推「智慧紅雲」: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算」黨員思想狀況

TAG:雲頭條 |

您可能感興趣

「假大空」的 Watson:IEEE Spectrum揭秘IBM混亂AI開發現狀
揭秘MIT-IBM Watson AI,如何教機器識別行為
AI 框架使用排行:TensorFlow、Scikit Learn、IBM Watson、Spark-MLib、Keras
IBM雲拿下能源領域大客戶Smart Energy Water
IBM和Oracle 是小丑
IBM發布AI優化融合系統Spectrum AI with Nvidia DGX
IBM Watson 大裁員,問題還是 AI 落地太難
IBM與Unity攜手 利用Watson AI技術讓VR/AR遊戲更精彩
IBM 拆分 Watson Marketing,對Adobe、Oracle和Salesforce來說是壞消息
Google 或競購 Red Hat,截胡 IBM
紅帽收購CoreOS真正瞄準的不是IBM和Oracle,而是Docker!
IBM準備宣布停止「Watson AI 找葯了」
用Scratch+IBM Watson實現機器學習
IBM X-Force IRIS報告:PowerShell攻擊增加趨勢明顯
IBM Cloud Private for Data 最新發布 Cloud Native 版本
蘋果與IBM組CP,欲將Watson與Core ML相聯結
IBM CodePattern可創建自己的AI模型來識別對象
IBM發布Cloud Private for Data 搶佔私有雲市場?
IBM Watson:武士刀的悲歌
IBM的Watson遭遇重大挫折,Amazon、Microsoft、Google恐步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