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了把人送上火星 NASA正在研發這40項新技術

為了把人送上火星 NASA正在研發這40項新技術

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顯然絕非易事。為了讓載人飛船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美國宇航局(NASA)需要發明許多還不存在的東西。我們不是在談論三五個小玩意,NASA正在研究40項驚人的新技術,以滿足2033年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最終期限,而且要支持這些人至少在火星上生存幾個月。




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確獲得過數千項專利,但是這個人並沒有試圖將人類安全地送到5440萬公里以外的另一個世界的表面,而且此前還需要忍受長時間寒冷、永恆的真空環境。這40種技術中,每個都比電燈泡複雜得多。NASA負責主管太空技術任務局的副局長史蒂芬·


尤爾奇克(Stephen Jurczyk)需要確保NASA的工程師繼續完成任務,並且要讓這些技術按時投入應用。他似乎對火星之旅很樂觀,但稱該機構向前邁進時需要保持靈活性。尤爾奇克表示:「這是個巨大的挑戰,但我們絕對可以實現目標。」以下就是截至2017年春NASA正在研發的火星相關任務技術:


圖2:按照字母順序依次為衛星推進劑輸送、先進機器人與檢查系統、先進運載火箭系統、先進結構與材料、強化地面處理和操作、組裝和聚合、先進系統開發與測試、長期推進劑儲存與輸送


1.衛星推進劑輸送:這涉及到在軌道空間為太空船自動添加燃料技術,太空船無需在地面上加滿太空旅行所需要的全部燃料,因為攜帶這些燃料進入外太空將會消耗更多能源。


2.先進機器人與檢查系統:這種自主技術可以更有效、更精確地工作。


3.先進運載火箭系統:實際上,這就是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也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



圖3:NASA下一代太空發射系統高度接近111米,將提供115噸的升力,上部結構擁有強大的勘探功能


4.先進結構與材料:製造類似太空發射系統等重型火箭部分使用輕質材料,但它們仍然足夠堅固,能夠將有效載荷帶到大氣層之外。其中有些材料甚至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但如果NASA和世界其他國家真的想前往火星,這些材料是不必可少的。


5.強化地面處理和操作:這些工具和儀器可幫助任務控制團隊在地面上執行任務。


6.組裝和聚合:令人感到興奮的是,像3D列印這樣的製造技術可能會給航天工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使在軌操作的成本更低。


7.先進系統開發與測試:這是個包羅萬象的短語,基本上指的是「更好的技術」。

8.長期推進劑儲存與輸送:當我們談到推進劑輸送時,我們不僅僅是在談論數量極小的輸送。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切實可行的加油站,能為各種航天器提供在軌服務。基本上,可以稱它為太空加油站。



圖4:按照字母順序依次為高功率核動力推進器、先進的熱管理系統、近零蒸發低溫系統、高級液氧/甲烷引擎、先進太陽帆、高推力存儲引擎、先進引擎材料與製造技術、先進推進劑


9.高功率核動力推進器:為了使太空旅行持續下去,我們需要新型的推進器,它不能依賴化學推進劑。核動力推進已經被列在NASA的任務清單上。


10.先進的熱管理系統:因為宇航員們顯然不喜歡在太空中被凍著。


11.近零蒸發低溫系統:儲存在油箱中的推進劑也需要溫度控制。低溫儲罐通常用來完成這項工作,但即使溫度出現微小的變化,也可能對這些儲罐的壓力產生巨大影響,使它們很容易爆裂。NASA表示,近零蒸發罐(Zbot)技術是控制揮發性液體燃料罐壓力的替代方式,主要是使用實驗流體測試主動散熱功能和強制噴發功能。


12.高級液氧/甲烷引擎:讓太空旅行更具可持續性的方法不是使用直溝式化學推進劑,而是開始使用更容易在太空中製造的化合物。液氧(LOX)和甲烷就是這樣的兩種推進劑,利用小行星和其他行星上的材料容易就製造出來。以SpaceX公司為例,他們計劃使用這樣的推進劑登陸火星。


13.先進太陽帆:外太空旅行的另一種推動因素可能是太陽帆技術,即通過超薄、光子驅動的材料吸收太陽的能量,然後將航天器高速推向很遠的距離。


14.高推力存儲引擎:這只是「更好發動機」的時髦說法。


15.先進引擎材料與製造技術:現在製造和測試引擎是非常昂貴和耗時的過程。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將有助於為每個人打造更便宜的太空飛行。

16.先進推進劑



圖5:按照字母順序依次為火星表面有效載荷遞送、先進結構與材料、先進熱防護系統、先進設計理念、導航與控制演算法、超音速減速推進器、建模與模擬、精確著陸


17.火星表面有效載荷遞送:在Humans to Mars Summit峰會上,尤爾奇克提出需要找進入火星大氣層、降到地面上的合適方法,實現安全的軟著陸。登陸火星的載人飛船可能重約20噸,比2012年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重20倍。尤爾奇克坦率地承認,登陸火星表面是其團隊當前面臨的最令人擔憂的問題。



圖6:NASA位於休斯敦的約翰遜航天中心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正在測試宇航員在前往外太空時所穿的宇航服


18.先進結構與材料:與進入大氣層、下降和降落有關。這就意味著,需要建造能夠穿越火星大氣中而不被燒毀的航天器,並且它能夠迅速減速以防撞擊地面。


19.先進熱防護系統:幫助人隔熱。


20.先進設計理念:這是另一個模糊的短語,主要是指進入火星、下降以及降落過程中更新穎的方法,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安全、更順暢。


21.導航與控制演算法:具體指的是確保航天器知道自己當前身在何處、目前處於何種高度以及需要採取哪些步驟來確保安全著陸的儀器。

22.超音速減速推進器:超音速減速推進器看起來是登陸火星的關鍵。這也是SpaceX計劃讓人類著陸火星的方式,NASA也渴望與該公司合作,看其「紅龍」飛船是否能夠取得成功。


23.建模與模擬:當載人飛船使用儀器來收集下降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時,它還要基於這些信息判斷出自己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對於要確保自己安全降落地面的宇航員來說,這些模型至關重要。


24.精確著陸:當這些宇航員降落在紅色星球表面的時候,營地已經建成了。除非他們能夠降落在基地附近50步以內,否則該任務將不會按計劃進行。他們應該能夠降落在不超過50米遠的地方。



圖7:按照字母順序依次為自動化系統、高帶寬通信、長期可靠的居住系統、增加可消費回收、資源就地利用、高功率表面系統、增強表面遷移能力、低質量維持EVA系統


25.自動化系統:這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系統,而是能夠在大多數或所有種類飛船、工具、建築中使用,或宇航員在火星工作、生活以及旅行時能夠使用的人工智慧(AI)技術。


26.高帶寬通信:火星上的工作人員不會有多個信號塔來幫助他們加強彼此的通訊。NASA將建立一兩個類似設備,目的是用於幫助長距離通信,以抵禦天氣或其他異常引起的干擾。


27.長期可靠的居住系統:也就是火星上的房子。也許它們是用冰建造的,但更可能是看起來與我們在南極洲建造的房子沒有太大不同。


28.增加可消費回收:火星上不具備我們在地球上所習慣的豐富食物和淡水,為此我們需要找到儘可能有效地回收水和廢物的方法,盡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一種資源。


29.資源就地利用:此外,我們還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利用火星上已有的東西。這意味著,我們可將火星上的冰轉化成液態水和氧氣,利用大氣中的甲烷製作燃料。


圖8:美國宇航局的核動力車


30.高功率表面系統:不要指望最初的火星地面基礎設施能高度利用太陽能。尤爾奇克說:「我們不認為在火星表面利用太陽能是可行的。」相反,NASA正考慮在火星上使用核電,可以為最初的人類基地提供足夠的電力。這並不是你所期望的,因為在《火星救援》(The Martian)中,我們看到馬特·達蒙(Matt Damon)在火星上到處拖著太陽能電池板。但是,核能的確是可行的方案。


31.增強表面遷移能力:可以借用火星登陸車和宇航服



圖9:左側的EMU宇航服是宇航員目前正在使用的,中間的PXS是技術概念證明產品,右側Z-2則是更先進的宇航服原型


32.低質量維持EVA系統:我們正在談論宇航服。NASA已經在制定計劃,如何為未來的火星宇航員創造更好的宇航服,那些人需要更靈活,因為他們要圍繞圍繞著新建築行走、進行科學實驗等。此外,這些宇航服還需要配備一個更好的系統,以方便宇航員在旅途中解決個人問題。



圖10:圖10:按照字母順序依次為輻射防護、改進調製和編碼、光通信、改進的光電池、增加電池密度、低溫元件、新觀測平台、高性能電源


33.輻射防護:對於太空輻射的威脅,我們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但尤爾奇克說,NASA正試圖尋找「一石二鳥」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說:「我們正在研發更好的推進器,以便更快速地到達火星,這將讓宇航員暴露在太空宇宙輻射下的時間大幅降低。到底使用什麼樣的方案還不清楚,但NASA認為需要開發能在半途中持續使用的東西,以減少前往火星時攜帶大量化學燃料。除此之外,NASA還需要開發更好的防護罩保護航天器。現在,我們前往火星需要6個月時間。然而防護罩是相當沉重的,且需要耗費大量能量。為此NASA需要開發更好的材料,可以安裝在飛船外部,同時保持輕量化,這是個微妙的平衡。

34.改進調製和編碼:外太空通訊不太方便。為了使火星上的人能夠快速、方便地與任務控制人員交談,我們需要開發來回傳遞信息的更好方式。這部分需要依賴設備本身,同時還需要軟體的大力支持。


35.光通信:外太空通信與儀器息息相關,NASA需要製造更強大的工具。


36.改進的光電池:這與太陽能發電有關,太陽能可能不會像目前設想的那樣在火星表面上使用,但NASA仍然打算將太陽能作為軌道設備供電的主要方式。


37.增加電池密度:儲存更多電量。


38.低溫元件:太空中中的真空環境和火星表面都是冰冷的地獄,技術需要在這些極其寒冷的溫度下工作。


39.新觀測平台: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需要更多新穎的方法來進行科學研究。我們不會總是能夠創造適合單一世界的研究系統,而是需要創建適合各種環境的平台。


40.高性能電源:我們需要創造一種超乎我們夢想的能源。正是源於這40項技術,NASA正努力把我們送上火星,至少這些項目有資金扶持。


譯者|小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Windows 10 時間軸功能宣布跳票
彭博社:蘋果測試用於解鎖iPhone的3D面部掃描技術
三款新 iPhone 都會標配 5W 充電器 無線充電器單賣
蘋果重新設計的第五大道零售店開業日期確定
iPhone 8 的到來將會引發一場 OLED 革命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紫光:手機晶元全球第三,正在研發128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
NASA資助研發新型機械人火星蜜蜂 可在火星飛行
NASA資助研發新型機械人「火星蜜蜂」 可在火星飛行
SK海力士研發出9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 量產在即
《教團1886》開發商正在研發3A新作 新IP+第三人稱
宇宙人8.23|港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火星相機」,為2年後的火星探測做準備;NASA欲藉助AI幫宇航員在月球上定位
SKA工程研發的一個重大成果-SKA—P
NASA正式公布X-59超聲速飛機研發時間表
蘋果研發無線新頭盔2020年上市 將同時支持VR和AR
采埃孚研發集成ADAS技術的商用車Dual-Cam雙鏡攝像頭 將於2020年面世
「鎂客早報」三星正式發布 Galaxy Note 9;NASA攜手六家公司斥資4400萬美元研發10大技術
三星正式發布 Galaxy Note 9;NASA攜手六家公司斥資4400萬美元研發10大技術
全球首款!SK海力士成功研發96層4D NAND快閃記憶體 年內量產
ASML計劃研發新一代EUV光刻機 性能提升70%
SpaceX獲得NASA資助 研發用於發射月球登陸器重型火箭
EA/動視/T2研發投入曝光 EA以8億美元支出位列第一
5G真的來了!OPPO研發出了這項只有科幻電影中才有的「黑科技」
三星砸89億美元 研發QD-OLED面板
今日科技聯播:日本研發「會飛的雨傘」解放你的雙手,17歲少女成NASA火星計劃第一人!
展望2021!AMD ZEN 5架構進入關鍵研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