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盧悅:男人你不管,他就要上天

盧悅:男人你不管,他就要上天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文丨盧悅(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每周的答疑時間又到啦

你有沒有同樣的困惑?

男友控制欲太強,每次都查我手機…

為什麼我一定要接納別人?

婚後總是爭吵不斷,該何去何從?

好奇這些問題的答案嘛

聽聽讓我們靠譜男神盧悅老師,怎麼說?

關鍵詞:男友控制欲

問題一

我男友控制欲很強,每次跟男友見面,他都會毫不避諱的直接查看我的簡訊、微信、QQ聊天記錄等個人隱私。不給他看,他就說我有鬼,藉此鬧脾氣。

可是,他卻格外注重自己的隱私,我很少能碰到他的手機,而他對我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做呢?

通過你男友的行為,可以看出來他內心的安全感很差。

他是通過行動來緩解內心的矛盾。

那麼,他的矛盾是什麼呢?

就是,「我非常想信任一個人,但是我非常害怕,信任一個人會受到傷害。」

每個人都有三種解決問題的渠道:

行為

就像你男友,一方面他不讓你知道他的隱私,但是對你的隱私卻暗中掌握,這是通過行為,也就是操控他人來獲得內心的安全感。

身體

明明很恐懼,很不安全,卻假裝沒事,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失眠,壓力很大,身體也會出現問題。

言語表達

其實,只有通過言語表達內心的矛盾,感情中的問題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解決。

但是,我們往往又覺得言語表達是最不安全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我們通過言語表達的時候,曾經受到過父母的傷害。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男人怎麼養成的?他可能經常被爸爸打,所以他就學會了通過爸爸的腳步聲,來判斷爸爸有沒有喝醉,如果喝醉了就趕緊躲開,沒有醉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這個男孩沒有辦法跟爸爸溝通,無法說:「爸爸,你別打我,你打我我很受傷。」這些話在他過去的成長經歷中,不可能說的,或者說了也沒用。所以,他學會了要隨時掌握對方的動向,但是不能讓別人掌握自己。

當然,上面說的只是假設,你男友可能並不是這樣的成長經歷,我只是舉一個例子。

那怎麼辦呢?如果他在新的親密關係中,可以有一個安全的氛圍,就可以去化解內心的衝突。

這需要雙方都努力,但是,一個習慣用行動去操控他人的人,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自己,所以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是關鍵,再加上一些紅蘿蔔加大棒等一些技術,才能做到。

在安全的氛圍下,我們才可以用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安,而不是通過行為去操控對方的行為。(一個安全感的氛圍如何營造,我在關係力第三階第三節課《如何創造有敞開心扉的氣場?》有講到,詳情可以添加助理微信xinzhizhu6,諮詢助理噢)

在這裡,我們需要有一些應急的小技巧:

在跟他說之前,首先要氣沉丹田,你要醞釀一種能量,讓他看到,這是你的底線。

然後你想像他是一個很難纏的小孩,而小孩有兩個特點:

1)沒有邊界2)依附於你

所以你要相信,他不會因為你的拒絕就會離開你。

最後你再看著他的眼睛很堅定地說:

1、不,我不能答應你的要求,你的行為讓我很不舒服。

2、我希望我們能好好討論你的這些要求,我相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但不是用這種讓我不舒服的方法。

3、我希望我們的關係是平等的,我也希望我們相處的前提是找到一種舒服的感覺,我不希望為了挽留關係而不斷犧牲自己的感受。

4、我們不要再談這個話題,我希望你尊重我的要求。

5、如果你繼續堅持,那我只能暫時和你保持距離,直到我們可以平靜地討論這件事為止。

兩軍相遇,勇者勝,你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邊界,別人才能尊重你的邊界。

關鍵詞:接納

問題二

心理學家經常說,要學會接納,但是我很難做到。

我總認為,為什麼他們這樣對待我,我還要接納他們?在工作上領導批評我,我很難平復下來。

談戀愛的時候也是,我有點胖,但是男友只要提到這一點,我就會很憤怒,覺得他不夠愛我,也開始挑剔他。

我該如何做到接納呢?

所謂接納,其實是反求諸己。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接納和不接納,來自於我們的三觀,還有過去的成長經歷。比如說,一個生活在塔利班的男人,對女人不戴頭套,不穿得像粽子一樣,他就會很痛苦。如果一個男人生活在阿拉伯,他對三妻四妾很接納,卻不習慣一夫一妻。

接納來自於文化,來自於我們從小的成長經歷。

就像一個從小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的姑娘,當出現一點點不公平的時候,就無法接納,這往往和我們自己有關。

比如你罵馬雲,你怎麼這麼窮啊。他只會一笑,因為他有很錢,他不會當回事。但是,比爾蓋茨說他窮,他可能會有點不舒服,因為他沒有比爾蓋茨富有。

別人說的話,如果對我們有傷害,往往是自己內心的不接納,是因為我們內心對自己有這樣一個判斷。

如果我是最美的女人,你說我丑,我不會覺得什麼。所以,首先是我們自己有心病,別人再說你的時候,才會痛。

那該怎麼辦呢?

我們需要回頭看內在小孩,學會安撫她,這樣別人說自己的時候,我們才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反應。(建議大家可以去聽聽《內在小孩訓練營》-學會療愈自己的內在創傷,和自己對話。詳情可以添加助理微信xinzhizhu6,諮詢助理噢)

當然,別人說我們,或者侮辱我們的時候,就會難受,但是時間不會很長。因為這是外在的刺激,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只有內在的刺激是持久和穩定的。

所以如果可以,在一個安靜的空間靜靜地待著,體驗一下,如果那個胖胖的你的自我意象就在眼前,你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你無法接受自己,帶著這些感受和這個胖姑娘一起談談,你就會發現很多未知的世界。

而一旦我們和自己的陰影連接起來,才不會覺得外面的世界到處都是傷害。就像是一個人很餓的時候,看所有人都是肘子,是一個道理。

關鍵詞:婚後爭吵

問題三

我跟老公這一年總吵架,無論是做家務,還是教育孩子的觀點,總是有分歧。我們也不太會溝通,有很多情緒積累著,然後就爆發,各種吵架。吵完了,過段時間莫名其妙又和解了,但周而復始。

我現在覺得好累,想離婚但是也不好離,因為孩子,還有房子的問題……想處理我們的關係,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們目前是在分離期,並且開始有點走向疏離冷淡期。

分離期和疏離冷淡期的卻別是什麼呢?

疏離冷淡期,每天就像是例行公事,彼此之間沒有一點愉快和新奇感,這個階段其實就是等死階段。

而分離期仍然對彼此有期待,但是缺乏解決的能力。

所以,你們只能通過吵架來釋放對彼此的不滿,可是,吵架的傷害會一點點積累,直到有一天你們不願意吵架了,因為傷害太多了,甚至可能有點絕望了,就會步入倦怠的階段。

怎麼解決呢?

你們需要做的是尋找「容器」,你們現在都是把對方當容器,比如說,當有委屈和傷心的情緒時,希望對方能夠幫助自己,消化那些無法消化的情緒,可是,對方沒有能力去消化你的情緒。

這時你們需要再找一個容器,讓它來承受,但是再找一個容器也是有危險的,比如說,很多妻子找孩子當容器,還有的人找第三者。

我想說的是,你們還有一個容器可以選擇,比如心理諮詢。

總之,尋找一個穩定消化情緒的空間,而不是把對方當做消化情緒唯一的管道。

因為對方那邊已經堵上了,他還希望你能幫他呢。你們現在有點像小孩,兩個人都希望對方喂自己,可是兩個人都是嬰兒。

怎麼辦?

尋找情緒的容器;

提升解決問題的方法。

也就是提升情商,學會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和一個人糾纏,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內在的小孩,託管給對方,但對方如果也是個孩子,那麼一個孩子是無法給另外一個孩子做父母的。所以,此時,我們需要認清形勢,學會把愛孩子的責任收回到自己身上。

但問題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那麼我們就需要學會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我建議你可以聽聽我們的女性自信力課程,這個課程就是教你如何穩定情緒,如何給自己正能量的一套方法。(詳情可以添加助理微信xinzhizhu6,諮詢助理噢)

增強自己愛的能力,找到合適的容器消化情緒,否則前面的路,就只有忍、狠、滾了。

所以,一段無法了解的恩怨,往往是中毒的關係。

你需要找到資源化解有毒的情緒,有毒的觀念(比如你會認為離婚是個會讓你孤獨終老的決定,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摧毀性的……這些都是災難化的想像而已,現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可怕)和有毒的行為(比如導致惡性循環的溝通模式),沒有全面的人格成長和提升,你很難走出你舊有的行為模式。

所以說,每一次危機都蘊含著成長的希望,如果你願意學習的話。

作者簡介

盧悅,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聯合創始人,情感諮詢專家,作家。人生總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雙手。著有《愛到絕處便逢生》、《愛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盧悅盧悅。微信公號id:luyuexinli。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的精彩文章:

婚姻中最殘酷的,不是出軌,而是忽視
負能量就像快遞小哥,你不簽收他就一直打電話
如何判斷一段婚姻有沒有救?你敢看嗎?
男人,拯救你的從來不是事業
保姆縱火滅門:不懂得人性,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TAG: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盧悅:男人是不是渣男,教你一眼就看出來
盧悅:人到中年才懂得,最容易離婚的夫妻,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盧悅:男人適不適合你,性會告訴你
盧悅心問答:男人的潛台詞,透露出他是否真的愛你
盧悅:「男人從來不說情話」,道出了愛情中的扎心真相
盧悅:做不到這三點的婚姻,會讓你後悔一輩子
盧悅:婚姻殘酷的真相是,所有的「完美老公」,最後都會偷腥
盧悅:男人為什麼遲遲不肯結婚?無非是這個隱藏的秘密
盧悅:老公出軌,這是我見過最狠的應對戰術
盧悅心問答|面對男人出軌,這可能是最顛覆的答案
宜人財富盧悅:如何在新時代完成財富管理轉型與升級
盧悅老師首爆情史:探索15年,得出了高質量婚姻的3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