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找對「感覺」,才能考上教師!

找對「感覺」,才能考上教師!

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多而且還不好記,萬能的簡為小編來了,每天給您整理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到的小知識點,每日打卡來學習吧~堅持下去,考試不是事!

GIF/32K

作為教師考試中的必考知識點,考生是否能正確理解其含義,準確區分其不同,對考試的得到情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感覺的一般規律這個知識點呢,簡為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

一、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受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也就是人對刺激的感覺靈敏程度。需要強調的是,感受性是一種能力,是人對刺激的感覺靈敏程度,例如當一個人受到蚊蟲叮咬時能立刻拍死蚊子,就說明這個人的感受性比較好,對蚊蟲叮咬的痛覺感受十分靈敏,這就是一種能力。感受性又分為絕對感受性和差別感受性。

(1)絕對感受性是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如上文中蚊蟲叮咬的例子,就是人能夠剛剛有所感覺或剛剛能夠感覺到疼痛的能力或靈敏程度。再比如,你剛剛能夠感覺到飯菜里有鹹味兒的能力,就是你對鹹味兒的感受性。

(2)差別感受性是能察覺出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的能力。如在飯菜里繼續加鹽,你能夠剛剛感受到菜的鹹度上有變化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絕對感受性和差別感受性的共同之處在於,二者都是感受能力,強調了感覺的靈敏程度;其不同之處在於,絕對感受性是感覺的從無到有,而差別感受性是人對最小刺激的辨別能力。

2、感覺閾限

感覺閾限是指能夠引起人感覺的刺激範圍,感受性是通過感覺閾限來測量的。因而需要注意的是,感覺閾限與感受性不同,它不是對刺激的感受能力,而是一個量值。感覺閾限分為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

(1)絕對感覺閾限是剛剛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例如,在飯菜里加一勺鹽A就能感覺到飯菜里有鹹味兒了,那麼一勺鹽這個量值就是A的絕對感覺閾限。

(2)差別感覺閾限也叫差別閾限,又稱最小可覺差,是指剛剛能夠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是將一個刺激與另一個刺激區分開來的最小差別量。例如在已經有鹹味兒的菜里繼續加鹽,再加半勺,A就覺得這個菜比剛才更咸了,這個半勺就是A的差別感覺閾限。

因而,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一個量值,代表著個體感受性的高低;其不同之處在於絕對感覺閾限是表示個體剛剛能夠有所感覺的那個臨界值,而差別感覺閾限是個體剛剛能夠區分刺激變化的最小刺激量。

那麼,感受性和感覺閾限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進一步用一個例子說明。

假設有A和B兩個人。在A的菜里放1勺鹽,A就剛剛能夠感覺到菜里有鹹味兒了;在B的菜里放3勺鹽,B才能夠剛剛感覺到菜里有鹹味兒。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A的感受性比較高,而B的感受性比較低,但相應地,1勺就可以表示A的對鹹味兒感覺閾限,相對於B來說這個量較小;而3勺表示的B對鹹味兒的感覺閾限,相比於A來說,量比較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之間是呈反比關係。

同樣,假設在A的菜里再加0.5勺鹽,A就能感覺到菜在鹹度上有變化,而在B的菜里再加2勺鹽,B才能感覺到菜在鹹度上有所不同。那麼0.5和2在這裡就能夠分別代表A和B對鹹味兒的差別感覺閾限,A的差別感覺閾限更低,而B的差別感覺閾限更高;而與此相反,A的差別感受性更高,而B的差別感受性更低。由此可見,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之間也是呈反比關係。

綜上所述,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成反比關係,感覺閾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二、感受性變化的規律(感覺現象)

(1)感覺適應

刺激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在這個概念里需要注意一個關鍵詞「持續」,只有持續作用的刺激才會引起感覺適應,短暫的刺激不會引起感覺適應,如一閃而過的強光只會讓人感到刺眼,並不會引起感覺適應。此外,持續作用的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發生變化,這裡的「變化」指的是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況下,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例如習慣吃的很鹹的人,對鹹味兒的感受性就會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例如習慣吃的很清淡的人,對鹹味兒的感受性就會增高。

根據感覺器官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感覺適應分為視覺適應、嗅覺適應和皮膚覺的適應等。

視覺適應: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

1暗適應:顧名思義就是適應暗的過程,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後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就叫暗適應。例如睡覺之前要關燈,關燈以後就會感覺到眼前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過一段時間,特別是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用開燈,你也能看清房間里的環境,找到衛生間在哪裡,這就是暗適應——是在光刺激由強變弱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提高的過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視紫紅質分解的速度較慢,暗適應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

2明適應:顧名思義就是適應明的過程,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的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這就叫明適應。例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從家裡走到室外就會感到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但是很快就能夠看得清周圍的景物了,這就是明適應——在光刺激由弱變強的情況下發生的感受性降低的過程。此外,由於明適應是一個比較快速的過程,並且是適應強光刺激,因而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因此,在夏天陽光比較刺眼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戴墨鏡來保護眼睛;在地震救援中,會給被長時間埋在廢墟中被救出來的傷員戴眼罩等等。

暗適應和明適應的概念考試常常會混淆,在記憶的時候要注意區分:暗適應就是適應暗,而明適應就是適應明。

嗅覺的適應:「如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就是嗅覺適應。也就是我們的嗅覺適應某種氣味的過程。

皮膚覺的適應:游泳時,剛剛跳進水中會感到很冷,不久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就是皮膚覺得適應。

此外,還有聽覺、味覺等其他感覺的適應,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2)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感覺對比是不同刺激之間進行對比,而且是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不同感覺器官之間不能發生感覺對比,如視覺與聽覺之間就不能產生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唐伯虎點秋香中,一排女子襯托出了秋香的美貌就是同時對比。

2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先吃了中藥再吃糖,就會感覺糖特別地甜,這就是繼時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的區別之處在於,同時對比強調的是同一時間不同刺激物之間的對比,而繼時對比刺激物之間的對比在時間上是先後的。

(3)感覺後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例如盯著白熾燈看一會兒,再把視線轉移到旁邊的白牆上,就會看到白牆上有黑色的燈泡的影子,這就是感覺後效。

(4)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它感覺來彌補。例如盲人的聽覺特別好。

2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例如看到紅色就感到溫暖,看到藍色就感到寒冷,這就是聯覺,冷暖色不僅能引起視覺感受還能引起皮膚覺得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為教育 的精彩文章:

全國教師資格統考「寫作」能力技巧提升
考教師,你得知道這十三個「早」!
教師招聘面試技巧:說課的基本形式及萬能模板
教資認定材料如何準備?

TAG:簡為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身患殘疾的他們考上了清華,吃過的苦你都想不到!他們卻說:生活的挑戰都是命運的饋贈!
只要努力就能考上清華嗎?不能!
得知女兒可能考上北大,母親傷心跳河,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即使考上北大又怎樣?不懂感恩的人,你會走多遠
「你們去素質教育吧,我只想考上清華。」
來看看民國清華試卷,你覺得自己能考上嗎
「你們去素質教育吧,我只想考上清華」讀後才幡然醒悟
不用羨慕師範生,這些師範達到二本線就能上,考上很不錯!
林徽因兒女都沒能考上清華,不相信複查考卷,世人都說可惜
中國最難考的4所軍校,考上還用愁工作?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想當兵就考軍校!考上軍校不想去了怎麼辦?你會很難過的
林徽因的兒女,都沒考上清華,卻一點不影響他們的優秀
考上清華北大又如何,桃源的父老鄉親們請不要再宣傳了!那樣會害了他們!
再給一次機會,你能考上北大清華嗎?
驚呆!聽說吃得一手好雞還能考上清華北大!
「我能考上復旦,全是爸媽的福報!」看哭了…
清華北大是認真讀書就能考上的嗎?
考上大學的女兒寫給爸爸的信:爸,你知道你對我的傷害很大嗎?
林徽因夫婦都是清華教授,兒女卻沒考上清華,結果他們選擇這樣做
你可知考上研的他們,曾經拚命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