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社會生態及人文風情(下)
巴蜀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大致範圍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即今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及陝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主要有漢、藏、彝、苗、回等民族。
巴蜀方言-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和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
四川話約有1億6千萬的使用者,數量次於日語,多於德語。
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古巴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準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因而四川話本身並沒有標準音。
地方戲劇-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
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能模擬各種聲音,惟妙惟肖。諧劇寓庄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飲食文化-川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廣泛,味多而色濃,以麻辣味為特色。
火鍋、串串香、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燈影牛肉、怪味雞塊等最有特色。
小吃品種極多,賴湯園、擔擔麵、豆花面、宋嫂面、小籠蒸牛肉、蛋烘糕、麻辣小面、合川桃片、合川肉片、江津米花糖、雲陽桃片糕等均為傳統小吃。
習俗信仰:泛靈信仰、主神信仰、大石崇拜、祖先崇拜、白石崇拜、跳神、白虎——土家族信仰、箭神崇拜、跳曹蓋、敬梅山神、羊髀骨卜。
巴蜀文化副區依託於四川盆地;岷山、大巴山屏蔽北境;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聳峙南、西邊緣;其東,更有夔門險阻;中部為遼闊肥沃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境內有川江幹流及其一級支流嘉陵江、岷江和沱江等江河,有「四河之地」之稱。
三千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古名叫「巴」;三千年前左右,成都為蜀國王都,歷來以「蜀」相稱,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裡稱為巴蜀之地;故在文化地理分區上,取其古意,名為「巴蜀文化副區」。
本文化副區以四川盆地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巴蜀名人有:嫘祖、甘寧、秦良玉、卓文君、司馬相如、巴蔓子、李白、蘇洵、蘇軾、蘇轍、江朝宗、龔晴皋、鄒容、楊庶堪、吳玉章、郭沫若、張大千、劉湘、王銘章、盧作孚、劉伯承、施光南、楊尚昆、聶榮臻、巴金、鄧小平、張瀾、朱德、陳毅、陳子昂、劉伯堅、羅瑞卿、劉永清、朱宣咸、蘇葆楨、黃濟人、石魯、李少言、葉毓山、晏陽初、李伯清等。


TAG:老照片講故事 |
※輕綜藝《青旅》探訪「神的自留地」 還原「奇遇人生」喀納斯風情
※文詠珊港式風情大片 復古韻味明艷動人
※宋代社會風情的記錄者——李嵩
※別緻苗侗人文,特色民族風情
※【散文】大地風情
※世界華文媒體大會突顯滿族風情
※人文中感受池南風情
※感受印尼最迷人的人文風情
※熱情似火的南美風情 巴西帕林廷斯民俗節精彩上演
※英國不為人知的人文風情
※雲龍山廟會展現徐州民俗風情
※「風情小鎮·翰墨金庭」詩人採風活動舉行
※【賞風情】和諧聖地
※范生福筆下的老上海風情畫!
※北海道的風情畫 人性美的詠嘆調
※踏進烏鎮,感受它的人文風情,體會烏鎮的文化影響
※江風與海風共譜美妙樂章,上海台北演奏家共同演繹「台灣風情」
※黎寨風情 -- 齊英石水墨人物畫
※傣族蒙面情歌會演繹神秘浪漫風情
※浪漫的異域風情與中式民族風情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