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泉江湖:可以鑄造楊過的玄鐵重劍,亦可再現哥窯傾世之美!

龍泉江湖:可以鑄造楊過的玄鐵重劍,亦可再現哥窯傾世之美!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份幸運。龍泉藝人們沉浸在手工藝的世界裡,打磨自己的技藝,同時時光和歲月也給予了他們豐厚的饋贈。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藝人們的這方安靜之地開始慢慢受到外界的衝擊,隨之而來的是心態和想法的不同改變。

事實上,無論是青瓷還是寶劍,幾乎所有的技法已被古人窮盡,留給今人發揮的空間實在有限。面對這個「快時代」的需求,大師們有的選擇迎難而上,在學古中創新,有的選擇以不變應萬變,堅守自己。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的青瓷大師都提倡創新,而寶劍大師們則講究「文化立劍」,講龍泉寶劍的文化精神。

而在「劍文化精神」之外,龍泉寶劍與網路遊戲和影視劇緊密合作,不僅讓傳統手工文化有機會走進現代產業,對宣傳龍泉寶劍似乎也更有效。只不過,這是更年輕一代龍泉藝人在做的事情。

一個想成為當代歐冶子的鑄劍師

「我要成為當代的歐冶子!」十年前,鄭國榮在某電視台拍攝的龍泉寶劍專題欄目中,面對鏡頭說出了這句話。聲音不大,但語氣鏗鏘,並無半點戲謔意味。

歐冶子是鑄劍師的祖師爺,也是鄭國榮的精神偶像。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歐冶子曾到龍泉鑄劍,歷時兩年,鑄劍三把。分別叫「龍淵」、「泰阿」、「工布」,天下聞名。

鄭國榮: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

時年三十來歲的鄭國榮有底氣說出這樣聽上去似乎有點「大言不慚」的話來:當年他處於鑄劍事業的上升期,是中國第一個成功鑄造出隕鐵劍的人。在龍泉,他是鑄劍師裡面的青年才俊,風頭正盛,意氣風發。

事隔多年後,鄭國榮依然記得自己曾經說過的豪言壯語。只不過再次提起,卻是笑著說出來,笑自己的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隨著年齡的增長,鄭國榮變得謙卑了許多。

寶劍出龍泉,大師在民間

鄭國榮的家隱藏在龍泉城深處,七拐八彎的一條巷子里。同時,這裡也是他的劍鋪所在。進入院門,首先扎進眼中的是院子內兩排立著的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樣樣俱全,感覺像是踏入了一家武林門派。

劍鋪內,匠人們在各自忙著,有的在鍛打,有的在磨洗,有的篆刻……一把已經鍛造好的劍擱在劍架上,微微露著寒光。「這是一把龍泉古法鍛造的漢劍,」鄭國榮指著劍鋒上的細微處耐心講解,「只有龍泉的百鍊鋼才能鍛造出這種花紋。」

細看之下,只見劍身上細細密密地布著一些不規則的紋路,既精巧又渾然天成。鄭國榮告訴我們,這就是通過不斷摺疊鍛打才顯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屬於龍泉獨有。

說起龍泉刀劍的神奇之處,鄭國榮根本停不下來,就像一位年輕母親談論自己的孩子。說到緊要地方,眼睛閃閃發光,手舞足蹈,恨不得長三張嘴,說上三天三夜。

楊過用過的玄鐵劍,他鑄造出來了

1982年高中畢業後,鄭國榮進入龍泉市寶劍廠,學習鑄劍。很快,他的煉劍技術日益精進,在上海、北京、瀋陽等地的龍泉寶劍精品展中,贏得了聲譽。

他煉劍完全遵照古法,一年的刀劍產量不過二三十把。選擇其中最好的留下來,剩下的全都報廢。每把劍售價幾萬不等,走的是圈層路線,買家中甚至包括馬雲、李連杰這樣的「大人物」。

鄭國榮的劍鋪還保留著一些古樸氣息

鄭國榮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04年。受北京天文台委託,他以天外來物「隕石」為原料,一舉成功鑄造了中國第一把隕鐵寶劍。

所謂隕鐵劍就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玄鐵劍。曾經有兩個人用過,一個是劍魔獨孤求敗,一個是萬人迷楊過。「玄鐵劍太厲害了,楊過曾經用它力敵金輪法王,打得對方只剩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喜讀金庸的鄭國榮,對《神鵰俠侶》里有關玄鐵劍的段落如數家珍。

龍泉劍密碼:百鍊方成鋼,十年磨一劍

鑄造一把龍泉劍包括鍛打、淬火、木作、髹漆、簪刻、鎏金、研磨、裝具、修飾等28道工序。而白羊座的鄭國榮有著和處女座一樣的苛刻,對煉劍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於他而言,煉劍不僅僅是讓一塊鐵發生物理形態的改變,更是對古人,對古技的尊重。

在整套系統工程中,重中之重是鍛打。先將配好的複合坯料入爐加熱,反覆摺疊鍛打,去除雜質,百鍊成鋼。

煉了一輩子劍,鄭國榮手上滿是刀劍的痕迹

普通的劍條要折上五六千層,如果是高檔劍的話起碼一萬層以上。每摺疊一層要鍛打30-40錘,一把上好的劍條則要砸上十幾萬次。而鍛打用的鐵鎚小錘重四斤,大鎚重八斤,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使小錘,鍛打出一把劍也至少要上下揮動15萬次。

鄭國榮劍鋪內的一口老井,龍泉的井水是鑄造龍泉劍關鍵因素之一

磨劍同樣極其講究。傳統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細磨、精磨(用當地特有的亮石磨光),整套磨下來少的五六天,多的十幾天。

寶劍雖好,但年輕人不想學了

煉劍是鄭國榮的本命。在他的記憶里,最快樂的日子也是打鐵煉劍的日子。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只要手握鐵鎚,就如握著初戀的手一般,渾身都是勁兒。

就連給兒子取名字也沒忘了把「劍」放進去。他的兒子名叫「劍威」,寓意以劍揚威,有一半是對自己前半生的總結,一半是對下一代的希冀。畢竟,他想把自己的手藝傳下去。

不過,最開始兒子的行為頗讓他失望。對鑄劍,兒子了無興趣。也是,現在龍泉的年輕一代對鑄劍感興趣的屈指可數了,每年從職校畢業的有30多個學生,但願意從事鑄劍行業的不到三個。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也非常稀少,要看運氣。

「傳承太難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願學,還能指望別人?」鄭國榮對兒子的選擇多少有點恨鐵不成鋼,至今仍耿耿於懷。他也不大相信商業那一套,認為龍泉劍要走下去,還得回到它的文化上來。

鑄劍枯燥辛苦,光磨劍一天都要磨幾萬目,年輕人很難堅持下來

幸運的是,兜兜轉轉,兒子劍威最終還是回到了劍鋪。雖然還是不大願意認真學煉劍,只願意開淘寶店做劍買賣,但鄭國榮覺得只要兒子呆在自己身邊就好,就有機會說服他把鄭家的獨門絕活接了。「在此之前,他先要領悟了真正的劍精神。」

和寶劍一樣,龍泉青瓷也在變

時代變了,這是鄭國榮的切身感受。而這種感受,在龍泉的青瓷大師們身上同樣強烈。

從硬體條件上講,與龍泉寶劍大師相比,龍泉青瓷大師們則要好很多。

數年前,政府給建了一座大師園,請龍泉的青瓷大師入駐,無需租金,只需繳納一定數量的稅收。但隨著這幾年藝術器市場的下滑,大師們逐漸感受到壓力,開始順應當下,做一些平常的日用器。

盧偉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也是龍泉青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龍泉子蘆窯工作室里,盧偉孫一邊腳踩轆轤車,以便讓茶杯在機器上轉動,一邊手拿改良後的修坯刀騰空「抖」動,泥坯旋轉,刀尖以常人肉眼無法察覺的頻率跳動,幾分鐘過後,無數條細密而又韻味十足的斜紋在碗上凸現。

這道工序名叫「跳刀」,是盧偉孫的看家本領。此外,他拉坯修坯的技藝也堪稱典範,尤其是創新的各種拉坯造型,糅合多種窯技法的技藝,可謂在龍泉青瓷界數一數二。

燒一輩子窯,就為開窯那一分鐘

盧偉孫是苦出身,幾乎干過青瓷生產的所有工序,從瓷土的粉碎、陳鍊到釉料的配置,從拉坯、修坯到裝窯、燒窯,甚至質檢、包裝。

21歲時,他從浙江龍泉陶瓷技術學校畢業,之後進入龍泉青瓷研究所設計室工作。在青瓷研究所工作期間,他相繼拜建國後龍泉第一批青瓷名家夏侯文、毛正聰、徐朝興為師,學習傳統陶瓷技藝。

非遺匠人手制花口杯

1992年,盧偉孫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陶瓷專業研修學習,在正統的學院藝術教育的影響下,他開始形成個人的創作理念,注重藝術個性的抒發,作品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

早年的學瓷經歷,讓盧偉孫深知製作龍泉青瓷的不易。一件青瓷下來,需要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充滿不確定性,即使前面的工序都十分精準,最後仍然可能失敗。

盧偉孫的大半輩子就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來來回回,樂此不疲。「一切就為了開窯那一刻,既緊張興奮又充滿期待。」

再造青瓷,盧偉孫的創新選擇

1992年,已介而立之年的盧偉孫創作了他的重量級作品《冬的思緒》。這一年,他剛好在青瓷研究所工作滿十年。

那一年,他常常獨自跑到歐江邊,看夕陽西下,雲捲雲舒。面對眼前的良辰美景,盧偉孫從中找到了靈感。開始試圖透過陶土將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並把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看作同種境界,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非遺匠人手制老黃釉斗笠杯

青年時代的盧偉孫自學國畫山水,尤其喜愛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的畫作。他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把石濤「筆墨當隨當代」的藝術主張在青瓷身上實踐一把。

但是要在青瓷中實現對這種飄逸景觀的完美呈現,何其難哉!不同的色澤搭配,考驗的是製作者對泥料和釉料配方及燒制技術的百分百把握。「創新,創新!必須創新,只有創新!」年輕的盧偉孫百無禁忌,打破常規,才有了這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非遺匠人手制老黃釉斗笠杯

為古老的技藝,注入新的生命力

1997年,盧偉孫離開工作了十六年之久的青瓷研究所,創辦了自己的子蘆瓷坊,人生也似乎進入另一個境界。此後的他,更可以在創新的路上隨便蹦躂。「創新對我來說是興奮劑,是沸騰的靈感和動力。」

這一次,盧偉孫在釉的厚薄上做了文章,用釉色的濃淡來展示溪水的深淺。作品《清》盧偉孫將孩童時期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記憶統統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置身於龍泉清澈的小溪旁,小溪里的小魚在自由地嬉戲。

源於傳統,卻又要超越傳統,繼承傳統,卻又要打破傳統,這悖論般的創新之路在盧偉孫身上達成了對立統一。

「人的生命力在於四季變幻,而不是老像呆在冬天一樣,穿著厚厚的棉衣。青瓷也有生命,惟有如此,才靈動。」盧偉孫覺得這也是古老工藝新的生命力所在。

撰文:天鵝絨鐵礦

編輯:天棒

攝影:游力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語網 的精彩文章:

蒙頂甘紅:選料精細,滋味甜柔
福祿壽喜2015:原料細嫩,香氣好

TAG:茶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哥窯之謎可能被解開,龍泉黑胎青瓷是北宋哥窯
帶你釐清哥窯是什麼?傳世哥窯、龍泉哥窯又為何物?
帶你釐清哥窯是什麼?【傳世哥窯】、【龍泉哥窯】又為何物?
哥窯產於南宋?哥窯是龍泉窯的演變?哥窯有弟窯不存在?
傳世哥窯復興者,葉氏哥窯繼承人——葉克偉
乃不可多得之哥窯精品:「哥窯青花梅瓶」
淺談龍泉窯與哥窯的千萬絲縷
世之名珍之北宋「哥窯」不能說的秘密
歷代帝王偏愛的哥窯,為何難得市場寵幸?l 新昊和他的朋友們
哥窯,至今未解的身世之謎
未若哥窯古而雅 古樸筆洗見龍紋
真的不是哥窯!景德鎮麗陽鄉窯址出土仿哥釉器
定窯、汝窯與哥窯,到底誰才是實至名歸的宋代名瓷之首?
專家認定哥窯在浙江龍泉 依據是龍泉黑胎青瓷
耿寶昌老師帶你撥開:宋代哥窯迷霧
神秘哥窯之爭:誰說故宮傳世哥瓷身份有疑
美麗的金絲鐵線:故宮哥窯瓷器賞析
「哥窯百圾破,鐵足獨稱珍——傳世哥窯千金難得
耿寶昌老師帶你看宋代哥窯瓷器!
揭開哥窯「神秘面紗」,傳世哥窯傳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