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孟子》:恆產與恆心

讀《孟子》:恆產與恆心

原文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網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網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

恆產:指可以從事生產以維持正常生活的固定的產業收入,包括住宅等基本生活條件。恆心:指確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即為善之心。惟:只有。若:至於。因:於是,就。苟:如果。放:放蕩,毫無約束,任意妄為。辟:不正,邪辟,與「邪」是同義詞,古書中多以「邪辟」連文,如《漢書·晁錯傳》:「使主內無邪辟之行。」侈:過度,無度,即沒有法度。已:同「矣」,句尾語氣詞。及:等到。陷:墜入。陷,本指陷阱,引申指禽獸等落入陷阱。這裡用「陷於罪」表達百姓觸犯法律而犯罪,含有百姓因無知或現實逼百姓不得已而犯罪的意思。從:跟在後面,即百姓在前違法犯罪,官府跟在後面治他們的罪。刑:治罪,處罰。是:這。網:本是捕魚鱉鳥獸的工具,古人經常用以比喻法網,所以許多表示罪罰的字從網,如罪罰等。此處「網」用作動詞,意思是張開法網讓百姓進來,相當於說「陷害」。焉:哪裡。畜:養。妻子:妻子和兒女。歲:年成。樂歲:好年成。終身:指終年,一年到頭。年:本義是收成,《說文》:「年,谷熟也。從禾,千聲。」死亡:指餓死和流亡。驅:驅趕,督促。之善:趨善,向善。從之:聽從君主的倡導。輕:輕易,容易。此:這種情況。惟:副詞,只。救死:止死,指謀求活命。贍:足夠。不贍:不足,不及。奚:哪裡。治:修習,修行。

譯文

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而能守住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只有士人才能做到。至於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就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如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那麼就任意妄為,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後跟著去對他們加以處罰。這是故意陷害他們。哪有仁愛的人做國君而可以做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賢明的君主規定老百姓的產業,一定要使他們對上足以侍奉父母,對下足以養活妻子兒女。好年成可以全年豐衣足食,壞年成也能避免餓死流亡。然後督促他們向善,所以老百姓聽從君主的號召就容易了。如今,規定老百姓的產業,對上不足以侍奉父母,對下不足以養活妻子兒女。好年成也是困苦不堪,壞年成就無法免於餓死或背井離鄉四處逃荒。這樣,就是光去救死都恐怕不足以做到,哪有閑空去修習禮義呢?

讀後感

這是孟子向齊宣王宣揚仁政學說時講的一番話,主題是說實行仁政的前提是讓百姓有比較充足的物質生活保障,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引導和教育,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大體上是把孔子「先富後教」的思想具體化了。孟子先提出「無恆產業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這是把「士」作為特殊的情況來談,即在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卻能堅定不移地恪守自己的信念與為人準則,不見異思遷,這畢竟是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禮儀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意識都必須以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前提。孟子所講的恆心,包含了管仲所說的「禮節榮辱」,但是比「禮節榮辱」內涵更豐富。古人深刻地意識到,禮義廉恥這一類的道德觀念是受經濟條件制約的。一個人如果窮到褲子都穿不上,那麼也就根本顧不上禮義廉恥,為了填飽肚子,為了活命,只能無所不為,甚至鋌而走險,作姦犯科。

從更深一層理解,對統治者而言,合理地制民之產,允許老百姓擁有恆產即一定數量的土地和生產資料,使他們能安心從事生產,維持正常的生活,這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在某種意義上,擁有恆產者害怕社會動蕩,更不會犯上作亂而失去自己擁有的一切。古代當農民失去土地成為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流氓無產者,往往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孟子特彆強調,社會財富是勞心者和勞力者共同創造的,勞心與勞力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勞心者的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社會通過有效的管理而有序地運轉,從而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太平、百姓富足的目標。如果百姓勤奮勞作而仍然無法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那就是勞心者失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古人書 的精彩文章:

畫鬼容易畫馬難

TAG:讀古人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唐朝、宋朝的軍事制度看「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人生哲理經典語錄100句: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有恆產者有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