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色技法,高手教程,你值得擁有

上色技法,高手教程,你值得擁有

很多初學者都說自己由於「沒有板子」或「不會用鋼筆工具」、「不會特效」等等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圖不如那些高手的原因,的確,這些是造成你和高手差距的部分理由,但卻不是全部理由。很多人,即是只用2層明暗的動畫風來上色,依然能上出不錯的圖來。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請回想下,你在拿到一副線稿,準備上色前你會先考慮什麼。有些人是不是拿到圖就直接畫了呢?還有一部分就隨便想幾個人物配色,然後也開始提筆就畫了呢?

所謂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在「不假思索」上色進行到一半時,會不會發現要繼續畫下去就很艱難了呢?倒底這裡要塗什麼顏色,那裡的陰影怎麼畫?各種問題充斥著你的腦袋,到最後要麼就是棄畫,要麼就是糊裡糊塗的上完一張。這對你的上色能力的提高又有什麼幫助呢?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高手在上色前會考慮哪些問題吧。

上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 光線的方向

上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二 :背景環境

上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三: 人物配色之皮膚

上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之四: 人物配色之其它

先看看線稿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再想想自己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這些想好後,就按以下步驟考慮:

一、什麼樣的光線方向更能表達出我要的東西

二、什麼樣的環境能渲染這樣的氛圍

三、什麼樣的配色適合這樣的情況

四、還有其它我需要顧及的地方嗎

把這些在腦子裡多過幾遍,你甚至可以畫幾張草圖對比看看,或者翻翻你自己收集的圖片,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圖片收集很重要哦,空想是想不出來的)。等你腦子裡有個清晰的概念後,你就可以下筆畫了。在畫到一半出現問題時,再回想下最初的考慮,你就會清楚自己接下來要怎麼畫了。

======================================

先來看看這張圖,有稜角的物品陰影色塊就邊界明顯,圓滑的物品就比較柔和。轉折分明不僅可以表示稜角,也可以表現硬的質感。模糊的陰影也可以表現軟的質感

不要以為人身上全是肉,那麼全部糊過去很對。下面是我畫的一張人體,上面表明了正面人體的一些可以在表面觸摸到的皮下骨骼。用比較硬的陰影卡一下,能表現這裡骨骼的硬度。

下面我付點參考過程。先是上好固有色和陰影(概括這一階段需要對人體結構起伏的基本認識,很多上色的人以為什麼美術基礎都不要,顏色而已,我告訴你錯到孟婆橋了!除非是專註Q版30年的,有些Q版還是需要對結構認識的。)

接下來新建一個圖層,進行柔化,畢竟身上的肉多,不可能有那麼多硬的陰影過度。注意不要把骨點給抹過去了。

接下來用稍微重的顏色在骨點和不容易透光的地方卡一下。為什麼骨點要卡一下重色?因為是為了突出硬度。

最後在給陰影部分加點反光,因為物體表面總會反光,所以陰影的地方有時候會亮一點。記住明暗分界線是顏色最深的。

上色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弄衣服,要給衣服弄得真實漂亮,先弄清楚最簡單的褶皺。如果連褶皺的走勢都不知道,那麼怎麼給衣服上色呢。

正好降到褶皺,我做一下搬運工,作者是微博上的 JaneMere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他和原畫人官方微博,可以學到很多。 (這次是透明布料的質感)

=======================================

先發個樹木的簡單畫法,第一步先選好顏色。選好顏色以後就開始塗了,粗略地塗一下即可

然後開始用樹葉狀的筆刷了,我用的是PT,所以筆刷自帶,至於用PS的可能要自己下載吧,本吧里有提供筆刷的貼子。

接著是用上更多的顏色,亮部的綠色是外層(即靠近自己的那面),較深的藍色是內層(離自己遠的那面)。塗的時候注意要切換一下筆刷的大小和透明度,不要一成不變。

基本上已經成形了,但是不是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呢?樹木當然不能光有樹葉,還要在樹葉的縫隙里穿插樹枝,有幾點要注意的就是樹枝的長向,還有層,外層樹葉要覆蓋樹枝,樹枝要覆蓋內層樹葉。

最後就是做一些細微的調整了,樹葉不能掩蓋得死死的,給內層的樹葉點上幾個小縫隙透光,這樣一棵樹的樹葉部分基本上就畫好了。

接著是發路面碎石畫法,碎石是路面細節之一,首先在路面畫好石頭的形狀、明暗和投影。

然後在周圍加一些極小的小碎石,這時大石頭加上了細節,比如邊緣的一些裂縫,要注意的是大的石頭和地面接觸的那一個縫隙上要畫黑線,不然石頭看著是像浮起來了。

最後就是做一些細微的調整了,不過石頭的高光和反光可以不用加,這樣就更像是石頭才有的質感,而不會像金屬。

這是4倍放大的圖,還有我的選色給大家參考。第一行是石頭的顏色,第二行是路面的,第三行是石頭與地面的間隙。

=========================================、

色彩寫生的「條件三固定」是指一幅色彩靜物寫生必須在光源固定、物體固定、環境固定這三個基本前提下才能進行,否則畫面的色彩關係將是雜亂無章的。

只有在固定的光源下,我們才能把握物體各部分的色彩關係。作為光色現象,冷暖變化是一種客觀存在,同時它與人的視覺生理及心理反映相關。那麼,在一定的光源下,物體的色彩在特定的環境中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我們知道,一個物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受光部會產生暖的感覺,而陰影部就會產生冷的色彩感覺,這種經驗幾乎每個人都有直觀的體會。如強烈的陽光照射在白色牆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牆面會產生暖黃的色彩,背光的牆面陰影處或樹榦、枝葉留在白牆上的投影則會產生一種偏淺紫藍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細細地觀察這些陰影的色彩,我們又會發現牆的上方陰影偏藍灰色,接近地面的陰影則給人以藍中帶些黃的色彩感覺。這是環境色對投影進行反射的結果。上部分陰影偏藍,是因為天光(藍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陰影在藍色調中逐漸產生偏黃的色彩,是因為地面的色彩對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另外,在陰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燈的照射下,由於天光和日光燈都屬冷色,亮部就非常明顯地呈現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則偏暖。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它說明了一個基本道理:物體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這種色光現象的冷暖變化本身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同時它與人類的視覺生理及心理密切相關。理解並掌握物體的色彩冷暖變化的規則十分重要,它是我們認識物體在空間中的色彩變化並進行色彩寫生的基本依據,否則畫面中的各類物體的色彩關係將是無序和混亂的。在了解了光源色對物體的冷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前提下,我們還應了解物體本身的固有色彩與環境色的相互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及相互關係。所謂物體的固有色,是該物質的成分對光的吸收與反射作用的結果。我們知道,耀眼的日光在三稜鏡的分離下呈現出七彩的光源,不同的顏色對光線中不同波光的色光的吸收程度是有差異的,由此我們得到了在視覺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物體的固有色彩。物體固有色,只是人們對某一物體的顏色的一個基本概念。如果我們把它與空間中的光源、環境中的物體的色彩聯繫起來進行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由於物體本身的起伏、高低及前後、遠近的因素,導致色彩發生很多細微的變化。為了便於分析,我們把物體亮部、中間調、暗部、投影、反光等幾大區域的色彩變化逐一加以說明,使考生們能在繁複的色彩中把握其基本傾向的成因。概括地說,物體的受光部是暖色,與之相對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間調子層次則以固有色成分最強,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環境色成分,交接線是物體色彩+該物體色彩的補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體固有色+環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環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體的補色+受投影物體色彩+環境色。反光色的強弱與該物體的表面質感相聯繫,光渭物體反光色彩強,粗糙物體反光色彩弱。明確了上述基本概念,我們在色彩靜物寫生或其他一些內容的色彩寫生中就會胸有成竹,主動地把握畫面中各部分的色彩關係,概括也好,深入也罷,都會得心應手地表現出物象豐富變化的色彩關係。 繪畫色彩研究的範圍主要有兩大內容:一是色彩現象的成因;二是表現色彩的繪畫技巧。

對於色彩現象的成因以及色彩概念和原理的認識,通常從光色談起。因為光不僅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光讓我們感受到瑰麗的色彩世界,光決定了我們的視覺對自然界的感知。沒有光線,色與形在我們視覺中就消失了。我們在繪畫中運用的一切有關色彩的法則都是自然規律的反映。

光色是一種物理現象。我們知道,是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稜鏡把光分離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光譜,並把陽光分解成光譜的現象稱之為光的色散。現代科學證實,光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存在的輻射能,具有波動性及粒子性。色彩世界的本質是一種光波運動,繽紛的色彩是光線輻射的結果,而不同物體對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況是有差異的,如我們看到的綠色樹葉,它是吸收了光線中的其他色彩,從而將綠色的光波反射出來。黃色、紅色、藍色的色彩顯現也都是基於同樣的道理。至於白色,則是反射了所有的光線,而黑色則把光線全部吸收了。

此外,光學與醫學的研究證明,人的色彩感覺首先來自錐體細胞機能,它能感受、分辨色光中的紅、藍、綠,並作出綜合反映。在視覺中樞和其他神經的配合下產生的多項的運動的色感覺,不僅可以形成一個個活躍的色單位感覺,還能產生統一的色調感覺。而且,人的視覺感受還會受到生理或心理變化的影響,面對各類色彩會產生不同的生活體驗或聯想。所以,色彩的概念主要取決於人的視覺感受,而繪畫中的色彩是以人的視覺感受為基點的。光的運動和色光的反射是造成色彩現象的外界因素,而色彩概念則是由人的視覺思維形成的。我們只有懂得了光與色彩現象的成因與規律,才能開始步入繪畫色彩的寫生階段。

最近千陽問我為什麼有些人的圖色彩很多但很和諧,自己塗得話卻很亂。

首先我們要理解為什麼一個單色的物體可以有這麼多豐富的顏色變化。要知道我們都生活在自然界中,身處在一個大環境里,又受有光照,無論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所以受光線和環境的影響,顏色自然不會單一的呈現固有色。好比一個白色的物體,如果把它放到紅色的空間就會出現紅色的色彩傾向,放到藍色的空間就會出現藍色的色彩傾向。

同色系的色彩變化大家比較容易懂,比如一個紅蘋果會出現橙色,紅色和深紅色,但為什麼紅蘋果還會出現綠色?比如一些繪師大用和固有色截然不同的顏色,但效果卻出奇的好。這是補色,一種視覺錯覺,具體理論可以百度一下,就不多說了。因為有效利用補色,使畫面對比強烈,空間感增強。

還有冷暖色的使用,純灰的對比,也能造成視覺上的進退。

其實色彩是很豐富的,雖然原理說來說去就這麼幾點,但如果不會用,也是枉然。有些人說這是專業生需要知道的東西,CG繪和這些好像沒啥關係。錯了,CG繪也是利用這個原理的。只是TV風的上色會比較概括和省略,所以上TV風的圖會感覺比較單調。如果在CG中熟練運用色彩理論,效果是很驚人的。

大家結合上文和我的一點理解,再去看看本傑明的圖,看看他是如何把色彩原理,利用到他的圖上的。

大家記住不要套用,因為同樣的色彩放到不同的環境中是會產生變化的。

======================================== =======

看過很多初學上色的人發表的作品,現把其常見錯誤總結歸納,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高。

一、用純色上色

一般這種上法出現在剛開始,或者說第一次上色的時候。通常表現為用純色來上色。何為純色?即是純黃,純紅,純藍,純綠,純紫等等。會出這樣的錯誤,是因為兒時開始根深蒂固在我們腦子中的顏色感覺。還記得小時候畫畫的情景嗎?人的臉是黃色的,嘴是紅色的,天是藍色的,地是綠色的。所以在第一次上色時,自然就把這些刻板的印象照搬了。有學者說,大多數成人的繪畫能力都停留在10歲。從漫畫上色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數人對顏色的認知也是停留在兒時。為什麼?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當今教育不注重美術,沒有培養大家對顏色的正確認識吧。

你或許會說這就是看到的顏色!那麼,這真的是你看到的顏色嗎?你有注意到在光線的照射下,在環境的影響下,顏色出現了變化嗎?或許你是照著一副圖來上色的,但你塗的顏色和那幅圖完全不同!為什麼?因為你還是按你腦子中對那個顏色的刻板印象來塗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眼睛真正看到的顏色來塗的。

當然,當你塗完後,你也意識到了不對勁,你可能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你對顏色錯誤的認知,但你也隱約發現用純色來塗是不對的。

二、顏色過淡、無法分出明暗

經歷了第一次上色的失敗後,你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大膽的塗顏色了,當然,此時你參考了些動漫彩圖後,發現了物體是有明暗的。於是利用PHOTOSHOP的功能,把筆刷的不透明度調淡,一點點,一層層的上色。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顏色不容易出現第一張圖那樣過「火」的現象,二是由於不懂明暗關係,這樣塗薄薄一層就可以糊弄過去了。你卻不知道,這樣做,只是塗了一層底色而已,根本就沒塗暗部。

這個時候,你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白色。你的印象中白色就是白色,沒有其他顏色可以替代,所以你直接用了純白色來塗。那麼暗部怎麼辦呢,你很快就發現了純灰色。是啊,兩種都沒有色彩傾向,正好配在一起。你是那麼想的。而事實上是,在光線的照射下,是不存在純白、純灰和純黑的。在色彩的世界裡,所謂的白是相對的白,所謂的灰是相對的灰,所謂的黑是相對的黑。擅長色彩的人,懂得如何欺騙你的眼睛。我建議你用PS中的吸管工具,找張有你認為白色、灰色和黑色的圖,吸他的色,在拾色器里好好觀察下他的位置,你自然就明白了。除了高光使用純白色,其他的白色都是利用顏色對比出來的。

三、缺乏對光線和物體結構的認識

通過幾次練習後,你發現了漸變的用法,所以背景開始出現點層次,而不是單色了。到了這個階段,你的上色風格開始分化,一是偏動畫風,一是偏寫實風。我們先來講這張動畫風。這張圖其實有很多錯誤。

首先光線沒統一,你能看出這張圖的光源是從左邊過來,還是從右邊過來的嗎?你會說左邊,因為臉部的陰影在右邊。但你發現沒,兩隻眼睛的高光點不在一邊,頭髮陰影在左邊。這都是在上色一開始沒考慮到光源,而憑感覺亂來的結果。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一開始就把光源位置想好,上暗部時保持暗部位置一致就可以了。

其次是選色。雖然你已經避免了選純色,但你對顏色的理解還停留在自己刻板的印象里。你不覺得這張上色的臉有點殭屍灰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感覺?原因是用了接近純灰的顏色來塗暗部。問你為什麼會選這個顏色當暗部呢?你也許會回答「因為光照不到的地方總覺得是蒙了一層灰色」。是的,光照不到的地方的確比物體的固有色偏灰,但並不是純灰啊!使用純灰的缺點就是,使物體失去原有的色彩傾向,令畫面陰沉,失去活力,怎能不像殭屍呢!

第三,暗部位置錯誤。大家平時有沒有好好觀察過自己的臉,有沒有注意過臉上的凹凸,你知不知道,其實顴骨是臉的一個轉折處。你可以平時看些動漫彩圖,覺得臉的暗部就是隨便塗那麼一塊顏色,其實都是按人的頭部結構來的。如果你能仔細看下人物頭部的素描圖,或者全身素描圖,仔細觀察下暗部的位置,注意哪些明暗變化,你就能更好的理解暗部是怎麼回事了。如果你覺得看素描沒意思,可以選些明暗分明的明星圖片,在PS里去色成黑白圖來觀察。頭髮也是,根本沒有考慮頭髮的形狀結構。

第四,刻板的高光。或許你已多少意識到鼻子是人臉部最高處,也知道鼻樑比較亮,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用一條僵硬的細直線來畫高光。第一,沒有考慮鼻樑的形狀,第二,沒有考慮到鼻樑也有細微的明暗變化,第三,動畫風格的明暗比較概括,即是說你沒必要刻畫得這麼細,鼻頭一個高光點足矣。更有甚者,覺得高光好,到處點高光,完全不管光線能不能照得到,覺得這樣能吸引別人的眼球,問題是你的高光太多了,別人的眼睛已經不知道該往哪看了,你原本要突出的重點也被淡化了。

第五,被忽略的衣服。其實就是不知道該怎麼畫,所以選擇忽略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了解人體的結構。

四、亂用濾鏡,製造不必要的效果

隨著你的不斷練習,逐漸對PS的各項功能了解,你發現了濾鏡,這個可以製造各種效果的「法寶」。本來有著各種缺點的圖,用了濾鏡後,貌似比之前好看多了,貌似把這些缺點遮蓋住了。其實,那只是你的心理作用而已。真正的高手,光用畫的,就能畫出自己想要的感覺了。你可能說,有些動漫彩圖也有用到濾鏡啊,特別是光線。是啊,那些圖用了濾鏡來突出光線,但那只是點綴,你有沒有看到除光線外圖片的精彩之處呢!你只看到了那些技巧,卻忘了,如果你沒把底子打好的話,那些技巧用了上去,也無法使你的圖片增色,反而會讓人覺得突兀。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應忌用濾鏡,好好的練習自己對明暗對色彩的認知度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五、僵硬的套用一套顏色,忽略光線環境的變化

漸漸地,你也多少能夠正確的使用顏色了,因為是經歷了無數失敗和實驗後得到的一些顏色搭配,所以你可能會把這幾個顏色搭配弄成個色板,每次上色,就從中吸色來上。這的確是一個方法,但也是一種限制。因為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顏色不是一成不變的。

總結:大概就是這麼幾種常見錯誤。我現在來講下如何來評判自己的圖是否有錯誤。

第一步、看光源。看自己的明暗位置和光源是否相符。

第二步、看明暗對比度。明暗對比度夠不夠,亮的地方有沒有亮出來,暗的地方有沒有暗下去。

第三步、看顏色搭配。顏色是否合適。

第四步、看明暗形狀。明暗部形狀是否符合物體的結構。

其實,說到底,會犯這些錯誤,還是因為沒有素描和色彩基礎。當然,一些藝術生一開始也會犯這些錯誤,但他們的根本原因是對PS還不熟悉,一旦熟悉後,上色會出現質的飛躍。而我們這些普通的愛好者如果不通過充實理論基礎和刻苦練習,即是對PS瞭若指掌,上色的能力還是有限制的。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簡筆畫 的精彩文章:

連環畫欣賞-帶響的弓箭
連環畫欣賞-瓦崗寨(下)
連環畫欣賞-瓦崗寨
連環畫欣賞-重合鴛鴦劍
連環畫欣賞-歐陽修

TAG:我愛簡筆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旅行教程,值得擁有
精緻的立體妝容教程,你值得擁有!
燕鮑翅等菜品教程。不要說我沒教你。值得收藏。值得關注
室內腹肌訓練教程,你值得擁有!
色粉畫教程,有你想不到的美!
手把手眼影教程——單色/多色,不靠功課也可以畫眼妝
姜夔這麼好的書法教程,真是難得!
溫柔大地色眼妝教程,新手一定不能錯過喲
鉤針編織,2款超可愛的帽子圍巾,你值得擁有,附圖解教程
零基礎油畫教程,你與油畫高手,只差這個教程
手把手眼影教程——單色--多色,不靠功課也可以畫眼妝
可御可甜的眼妝教程,手把手教你怎麼畫!
私藏很久的單眼皮必備眼影教程,美到令人窒息,讓你顏值瞬間提升
這麼好的書法教程,難得一見!
單眼皮日常眼妝教程,打造不顯腫高級妝容,顏值黨都忍不住剁手
如何做出一束高顏值手捧花,附詳細教程
不用捲髮棒也能擁有蓬鬆羊毛卷,完整教程奉上,手殘黨十分鐘搞定
新手必看!超詳細眼影教程,眼影配色畫法技巧一篇搞定!(上)
美甲雖好,但逼格也要這樣高!超火拍照手勢教程
你值得擁有!一款優雅漂亮的手工蕾絲手拿包鉤織教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