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漢燦爛 有故事的秦皇島

星漢燦爛 有故事的秦皇島

編者按

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句名言「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上下五千年,燕趙故事多。燕趙多指今天的河北省,這裡曾歷經華夏磨難,新中國更是從這裡走來。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曾提出,「要講述河北好故事。」

第二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在秦皇島舉辦。值此,【小榮說】推出「城視界·河北故事」系列,講好河北故事,傳播河北旅遊好聲音。

HEBEI STORY

秦皇島位於歷史上的遼西走廊之間,遼西走廊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英雄百戰之地,多少治國之能臣、能征慣戰之悍將在這裡生長戰鬥,創下驚天動地的業績。明代及明清之際,李成梁、熊廷弼、楊鎬、孫承宗、洪承疇、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王在晉、吳三桂等以及清代創業之君努爾哈赤、皇太極都在這兒施展出他們縱橫捭闔的才略,演出了一幕幕歷史的活劇。

如今,秦皇島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沿海開放城市,既有濱海長城的畫廊般美景,又有京津後花園的美譽,它北依燕山,南接渤海,西近京津,東臨遼寧。這裡文物古迹薈萃、自然景觀獨特,古長城橫亘全境,海岸線綿延其中。古往今來吸引著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巡遊抒懷,也吸引著南來北外、絡繹不絕的遊客到此一游,期待了解更多她身上的故事。

司馬遷的《史記》中,人物傳記的開宗明義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齊列傳》。今天,在秦皇島市盧龍縣層岩疊嶂、綠樹環抱的六音山中,還存有「夷齊讀書處」的遺迹。一些史學家也認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盧龍。公元前7世紀,孤竹聯合異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諸侯國——燕國。應燕庄公之邀,取得諸侯國霸主地位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一舉滅掉了孤竹國。相傳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這就是「老馬識途」故事,就發生在盧龍縣境內。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五次出巡。第四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羨門、高誓是傳說中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有長生不老之葯。這就是秦始皇東行尋找長生不老葯的故事。碣石就是現在的秦皇島,秦皇島一名由此而來,也成為中國唯一一個以帝王帝號命名的城市。其實,除了尋求長生不老葯之外,秦始皇在碣石還做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即是他下決心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對北部邊境的騷擾。經過5年的艱苦施工,終於完成了這項宏偉的長城工程。在以秦皇島為中心的廣大地域里,發現的多處秦皇行宮遺址,正是秦始皇東巡至碣石的歷史明證。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後來稱作一段愛情佳話。

秦皇島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據說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後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殿門兩側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描繪了山海關海潮漲落,浮雲長消的自然景象,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品讀之後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長江有源頭,黃河有起點,明代萬里長城的頭,就在秦皇島山海關的南海上,名叫「老龍頭」。明朝開國元勛徐達與明洪武十四年修築長城時,將老龍頭定位東部起點,開設南海關口。明朝中葉,戚繼光指令部下在此構築了長23餘米,高10餘米的入海石城,老龍頭昂首向天,撥浪掀瀾,天開海岳,氣象萬千。登上老龍頭,可以盡覽「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觀美景,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思。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著一個,扣著無數的大鐵鍋,這裡藏著一個充滿民間智慧的故事。

修建老龍頭之初,因它入海七丈,修建非常困難:一萬五千軍工,只能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潮起潮落,修一次,垮一回,戚繼光也為此一籌莫展。而皇上偏偏聽信奸黨讒言,以為戚繼光在做勞民傷財之事,下聖旨期限三天完成工期。戚繼光心繫國家和百姓安慰,憂心忡忡。一打魚老漢想出妙計,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七裏海灘,炊煙四起。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湧上岸來,眾軍士一看,丟鍋棄碗,連忙逃命去了。

待大潮過去,戚繼光察看城基,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老漢走過來,指著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 最後老龍頭工程按期完成。

「幽薊東來第一關,襟連滄海枕青山」。明代萬里長城眾多的雄關險隘中,山海關尤為險要。《畿輔通志》稱山海關為「長城之枕護燕薊,為京師屏翰,擁雄關為遼左咽喉」,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為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凄美愛情故事便是發生在山海關。

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手下劉宗敏擄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本想歸附李自成的吳三桂知道後,二目圓睜,怒髮衝冠,拔劍斬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不滅李賊,不殺劉宗敏,我誓不為人!」吳三桂咬牙切齒,一不做二不休,立斬來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關,很快攻下北京,將李自成農民軍趕出北京城。這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吳三桂和陳圓圓成了歷史上得罪人。詩人吳梅村作《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如今歷史不再,風雲變幻,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感受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北望,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的大海也朦朧可見。漫步在萬里長城之上,似乎還能感受到當時吳三桂率領萬馬千軍在此地廝殺的英豪。

秦皇島,史載三千年,繁榮於六百年。是古孤竹國的政治中心,是秦始皇求仙入海處,是明清兩代的重鎮,是萬里長城的起點,是孟姜女哭城思夫所在地。可以說是史跡豐厚,文化博淵。名將駐蹕,賢臣更迭;文人慕名,墨客流連,名門翹首,望族居安,足可譽為反映華夏民族文化之寶庫。

曹操就是文人中一位傑出的代表,曹操東征烏桓,凱旋而歸,來到秦皇島,觀滄海,看日出,心情舒暢,躊躇滿志,寫下了大氣磅礴、流傳千古的四言詩《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秦相李斯曾為秦始皇作《碣石門辭》;乾隆帝一首《一勺之多》在眾多吟詠大海的詩詞中獨樹一幟,令人讚歎;唐太宗的《春日望海》,充滿了帝王之氣;詩詞名家劉征的曾留下一首《菩薩蠻 · 游山海關到老龍頭》;1954年7月下旬,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戴河。這一年八月份,秦皇島一帶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毛澤東在北戴河,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浪淘沙?北戴河》,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這裡來過太多太多文人騷客,留下數不清的文學作品,和動人故事,怪不得被稱作為「詩詞文化的沃土」!

秦皇島集山、海、湖、河、塞為一體,容寺、廟、祠、觀、庵於一身,是帝、王、將、相、賢往來集散之聖地,兩千餘載的歲月長河,秦皇島留下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姜女尋夫、漢武巡幸、魏武揮鞭、唐宗駐蹕等眾多歷史典故,留下觀音寺、源影寺塔、尊勝陀羅尼經幢、寶峰禪寺、板廠峪塔等眾多歷史名勝。這裡山海相連,有百丈雄關橫度。這裡潮軟沙平,是天生不凍良港。秦皇島的故事很多,故事很美,等我們一起去發現和探究!

本文作者

王彩虹 世紀大象群河北分公司文案

特別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榮說 的精彩文章:

TAG:小榮說 |

您可能感興趣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漢朝——星漢燦爛(4)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漢朝——星漢燦爛(7)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漢朝——星漢燦爛(5)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漢朝——星漢燦爛(3)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漢朝——星漢燦爛(1)
《三國誌異》: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日月綿長,星漢燦爛,聽豐子愷在日月樓的往昔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