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許智偉:用「符號」與「想法」堆砌的設計

許智偉:用「符號」與「想法」堆砌的設計

還記得6月佔據各大板塊頭條的「魚的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嗎?這一道高考語文閱讀題將原作者鞏高峰推上了熱搜,大呼自己要火了,同時也無奈表示:對不起,這題我也解釋不了。

一時間網友開始一邊心疼29萬浙江考生,一邊諷刺著無端加冕個人思想在他人作品上的惡俗。

我們生活中除了因為文字得以描述,圖畫也是代替文字和口語的傳遞者。

西班牙插畫家Joan Cornellà就是一個典型的現代「諷刺」代表。他的作品因為變態、奇異、晦澀的原因在國內流行開來,且多數作品最後一格都是主人公詭異地一笑,所以被親切地稱為「欣慰地笑了」系列。但很多人表示除了變態和略加血腥以外看不懂要表達什麼。其實Joan的作品含有很多對社會現象的批判,看懂了便十分有趣。

Joan Cornellà作品

許智偉就把Joan Cornellà當做自己所欣賞的「偶像」。對於一個勵志走藝術與商業設計相結合的平面設計師來說,當你所創作的畫面被觀賞者反覆研究、仔細查看時,就是體現作品和設計師本人價值的存在了。

就拿許智偉獲得iF獎的作品[Raindrop]來探討,這是一個是以一滴水滴從紙面或者牆面上端慢慢流下去的畫面。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萬有引力,有重力,所以雨滴是從天上落下來。在雨滴落下的時刻它灘落在了牆上或是紙面上,會隨著牆面緩緩流下,直至滲入土壤,而之後利用地球自動的水循環系統再回到海洋或湖泊之中……

但直到在地球幾億年的時間軸上冒出了人類,開始做文明和文化的發展和建立。因為人類的出現導致水滴在滑落運行的過程中碰到了為了讓自己的發展更好而變得貪婪的工廠、建築等,也因為建構這些東西導致水源被污染。

畫面的過程就從一個水滴碰到這些被污染的工廠開始,導致顏色變黑不再透明,往往流到地面時已經與一開始清澈的水源狀態不同。

由於人類文明的出現使得這些原本應該擁有並且珍惜的水資源就這樣被污染且一去不復返。

[Raindrop]

除了用污染過的水滴明示人類對於水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吸煙也是現代人恆古不變的話題。

前有林則徐虎門銷煙,後公益人倡導「吸煙有害健康」。然而他們卻忘了,人類往往是慾望和健忘的結合體,即使我在這一刻滿心憂慮吸煙的危害,一轉頭,早已從腦海中「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是那一刻的後悔罷了。

許智偉在吸煙危害的公益海報[覆]中,除了話費上把的時間去搜集周邊的煙頭,用仔細的行動提煉濾嘴中的煙焦油外,不惜用自己的血液充當顏料的一部分。

編者第一次見到如此認真創作,並且搭上自己身體一部分的設計師。編者詢問用血液製成紅色顏料為何解?許智偉解釋,為了做吸煙前後的對比,讓人們可以對比吸煙前後的生活狀態,所以必須尋找兩種代表性的顏料去繪製兩種生活的差異。其中黑色燃料是用煙蒂上提取的黑焦油本身就具有代表性,而另一種顏色則必須象徵自然、生命和健康,血液就是一個最具有力量的答案。

[覆]

這兩個如此獨樹一幟又隱喻十足的作品,是否真的引起了人類對於兩個沉重話題的重視和思考呢?

許智偉向編者解釋,對於設計作品是否引起注目與共鳴存在著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能夠讓觀看者明白創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思的作品;另一種是你希望觀賞者的想法是你作品的一部分。

第一種,運用大家能夠共同理解並是基礎的元素,使用這些元素或符號組成畫面,而這個畫面能夠被輕易的理解、接受並且進一步了解設計師所傳達的事情。當你以這樣的行為或方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並達到相應的水準時,設計師自我的風格自然在創作中被定義。

第二種,「將他人的想法也納入作品的一部分」。作品本身很強烈的隱喻性,但又沒有明確清楚的告知觀賞者所表達的意思或傳達的寓意,因此不同的人來看就有不同的想法。好比魯迅先生的「一棵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一樣,你要隨著「鏡頭」去體會這個作品。

那麼哪些符號是許智偉所說的「熟悉符號」呢?編者在另一個作品中看出了元素。那個被鹿角、象牙、珊瑚等動植物身體部位包圍的十字架赤裸裸的展示著人類盜獵者不堪的行為和動機。

十字架是世界上的人所熟悉的符號,它象徵著生命、救贖與輪迴。運用這兩個不同象徵生命的符號(一個象徵血腥,一個象徵神聖與救贖)將它們平湊成一個象徵生命的符號,覺得是一種畫面上的衝突跟諷刺。

「所以在做自己作品的時候,大部分我都會先顧慮到別人觀看的感想。所以會盡量使用大家熟悉的符號整合構建我的作品。」許智偉如是說。

[THE CROSS]

除了用熟悉的符號來代表許智偉作為設計者所要傳播的信息外,攝影與個人興趣也是許智偉創作的靈感來源。

世界上有一種古老的沖洗成像方式——藍曬。其用化學顏料與陽光、日光、空氣結合所產生的一種非常漂亮的藍色。在以前就是用這種方式去做相片成影。我們會小心謹慎的去對待我們拍下照片的那一瞬間,每一張照片都必須經過非常複雜的機械調整、構圖等環節。我們的現代生活被快速的數碼成像所包圍,早已逐漸忘卻每一次按下快門的興奮和情感。所以許智偉在大學課餘生活中與同學創辦了藍曬顯影工作坊,不僅是自己對於古老攝影的普及與研究,也是讓身邊的朋友同學多「回頭」看看那些有趣的文明。顯然,在校園內舉辦的兩場「藍曬商品」交流展覽取得了非常好的評價並得到不錯的迴響。

如果說攝影是一個平面設計師必須擁有的技巧,那麼個人興趣就是區別於其他設計師的獨特魅力。許智偉對於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有很大的興趣。他向編者介紹了自己常看的電視節目——「國家地理頻道」和「discovery」。

主持人會示範在地球上非常險惡的環境下,靠著自己的求生技巧讓自己在這裡得以生存。其中懂得尋找水源、食物,找到安全地方讓自己能夠避開惡劣的天氣是許智偉所觀察到的。每到一個險惡的地點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乾淨的水源。因為有水才能讓自己安全,人在三天中若長時間缺乏水分就會喪失身體機能,導致死亡。所以水源對於人類身體的維持或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來源。

然而,在人類文明的環境下,時代的進去讓我們得以快速的取得某些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打開水龍頭或是飲水機就能夠很輕易的取得乾淨的水源,但也導致了我們不會懂得珍惜或是重視這些我們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東西,進而去浪費它,破壞它甚至毫無節制的使用它……

許智偉興奮的分享:「我想以這樣的概念和故事轉換到我的作品上。」

我們總說設計師是創造和提供創意的先行者,但有時候他們只是傳達問題的信使者。

許智偉強調道,工業設計是解決問題,而平面設計(視覺傳達)是凸顯這個問題。在工業設計中很常被提到的一個設計目的:設計是為了去解決人類的問題。而做商業設計或者做視覺傳達、公益海報,並不太會去把這句話當做他們奉行的目標。所以兩者的差異,一個是理性的,一個是感性的。我們必須將我們的人文和人類的行為去用感性的方式訴說這個話題。並且讓人們重視這個問題。讓人們開始重視某個問題這件事本身也是一個問題。

平面的作品大部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且奉行這句話。

對我來說,我的設計一直進行目前為止,都姑且奉行著:「設計是為了放大問題」這句話。

Q&A:

用平面涉及推廣公益,是否有效果?

這是平面設計遇到的非常大的問題之一。

假設今天要推廣某件事情,但海報與廣告只是單純的闡述這個概念。如若大家看到這個海報、作品後,對自己的行為有一些約束的話,當然是我們所期待或是很棒的事情。

但如果許多人只是看完海報之後就「看過了」的心態,且不會對這個議題有特別的感觸,那其實某部分來說這個作品並不成功。

我們提到是用感性做平面設計,而有時候我們太過於感性,將所有自己所希望的事情或想法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時,那我們就變成了一個藝術家了。

所有我們要如何運用大家所熟悉的符號或元素想盡辦法儘可能的讓大多數,大部分的觀賞者都能夠因為熟悉這些符號進而對議題產生關注或對這件事產生影響。

設計並不只是局限於只能做平面或者廣告。假若所製作的海報或者廣告力道還是不夠的話,那就得考慮是否結合某些活動或者產品才能讓這個議題的效益得到改善。

比如製作一個環境海報,之後有影響到大家看過對於環境有那麼一點點的重視。假若他們的感想或回饋只局限在這個部分,相信很快地他們的感受就會沒了。但如果我們還搭配其他的活動或設計將兩者相結合,並且讓大家在看過海報之後願意去投入分更多的心力保護環境等,那這個部分就是我們製作平面設計成功、想要達到的目的。平面設計是提起大家對這個話題的興趣或重視。後續的延伸就不止是我們也是其他人需共同努力的部分。

沒有讓觀看者體會到設計師作品中想表達的意思,這個作品是失敗的嗎?

這個問題有兩種方向的回答。

第一種是:今天所做出的作品目的就是讓人們去理解他所要表達的含義;

第二種是:今天所做的作品是取決於觀看者怎麼看它。(10個觀賞者來有10個不同的看法,那這個就是我作品所創作的主要目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假如今天觀賞者看了你的作品,對於你的想法並不是這麼了解的話,那必須先知道這個人的作品是基於哪一種傾向,是哪一種類型的作品。倘若是第一種,那是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其作品的樣式,並且很清楚的傳達自己的概念給別人,但觀看者看不出其中的寓意,那麼當然這就是一個失敗的作品。

假若是第二種,其本來就是希望每個人對於他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他認為每個人的看法是構建他作品的其中一部分,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作為設計師,是否有自己的底線?

一個好作品所呈現的樣貌是取決於設計師與他的客戶。

設計師提供他的專業與想法,跟他的客戶報價或提案,而客戶需要具備同樣等級的思維或想法,或者說他尊重這個設計師所提供的案例和建議,並且兩者之間能夠得到一個很不錯的共識,我們才有可能完成一個雙方都滿意的作品。

設計師所提共的技術與工具技巧只是基本,藉此將想法具體化,重要的是他基於專業所提共的想法與概念轉換。

如若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客戶本身就抱著一種非常強硬或者以自己為觀點的想法,等於說他只是聘用了一個設計師,用設計師所熟悉的技能或軟體去做出客戶想要的產品或畫面,最後呈現的作品並不是一個已經訓練許久的設計師靠著他自己的專業和經驗所做出來的作品。

所以設計師照理來說是不會有底線這個東西的,因為底線是設計師與客戶之間互相切磋、溝通所磨練出的樣子。當底線這個詞出來的時候就已經代表不是很恰當的設計師與客戶合作之間的關係。

反之,我們想聽聽看客戶的想法,如果他本身是一個很不錯的客戶,在設計這方面也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認知,雙方便可以很輕易的在這一方面取得共識,無論是兩者中的哪一個部分往前走一點,往後退一點。而這個部分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做商業或是做一些需要考量客戶或考量他人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但這很正常,並且有助於去培養你如何幫助你以後去找到客戶之間的平衡點。

「概念會比較傾向於講述的方式,文字比較難表達。」為何有這樣的感想?

一件好的作品不管是海報、唱片設計、插畫或者是書籍封面,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是不需要任何的解說文字去描述這件作品的。這是我對於一個好的平面設計作品的認知。運用符號、手法、元素去讓大家能夠透過這些我們從一二十年過來的生活經驗中出現我們已經非常熟悉,將它烙印在我們的腦里深海處,看到你作品的時候,就非常簡單快速的去鏈接這些符號,並且將他連成的畫面就是我們希望觀賞者能夠看到的畫面。所以如若再以文字去說明的作品可能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因為你必須依靠這些文字的輔助,才能讓其他人去熟悉你的作品,但這只是大層面大方向的個人想法,也許這個概念並不適用於一些比較特殊的作品上。

這樣的概念適合運用在我對於平面設計作品的期許。

我比較喜歡「將他人的想法也納入作品的一部分」的這種創作作品。我無需告訴觀賞者關於這件作品的資訊或是想傳達的東西,在這樣的條件下,看到我的作品會有什麼樣子的想法或者什麼樣的看法,這就是我所期望的。

如若你已經將你要表達的東西和想法說出來了,那我認為這個人在看這件作品的時候並不會有任何的想像空間與期待值,這樣的作品與觀眾的互動是非常無趣的,因為限定他的思維,這並不是好的方法。

如果你也是一名獲得紅點、IF、紅星獎等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

那麼

WE WANT YOU!

歡迎自薦到我們的平台分享

需要提供資料有:

1、個人簡歷

(姓名、聯繫方式、獲獎經歷、項目經歷)

2、獲獎作品、證書

3、生活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rkii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設計 sweet sensing 溫馨守護
廖樺:詮釋砂器的「傳統之美」
一周圖書 Asia Pacific Design No.9
梁帥:設計就是一種思維
設計 Regression 廢物利用

TAG:Narkii工業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爐石傳說:設計師說已開始「討論」奇數騎和魔塊術,你有啥想法?
仁清法師:賺小便宜的想法和做法是否犯盜戒
街頭雕塑和何炅撞臉,本尊表示猜不透設計師的想法是什麼?
谷歌智能預測拼寫是你的真實想法嗎?
心理測試:用我、橋、兔子、鑰匙造句,測出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湯唯越來越有魅力,網友:設計師有想法!
這個想法真絕,用肥皂代替塑料製作包裝
如何用睡衣證明自己「很有想法」?
有自己獨特的品味與想法的設計師是品牌的靈魂
如何讓思維繫統化,擁有「自己的想法」?
用環保材料裝修是不是就不用除甲醛?老工頭說想法太天真!
很有自己的想法,足智多謀的星座
將「我、鑰匙、兔子、橋」關聯成一句,測出你潛意識想法
創新+想法=設計
宋智孝專訪:現在沒有結婚的想法
會飛的坦克?這些腦洞大開的軍工設計想法很贊,卻沒人敢用
東漢末年衣帶詔是漢獻帝的真實想法或者是國舅董承的計謀?
利用對比構圖拍攝更有想法的畫面
都說這些設計「很反人類」,其實挺有想法挺有創意的
谷歌又有新想法:隔空操控手機 不用意念用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