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小暑,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的最好時機,切勿耽擱

今日小暑,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的最好時機,切勿耽擱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按照公曆計算,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即為小暑,此時的天氣已經十分炎熱,但尚未到達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

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桑拿模式」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小暑並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所以即便此時的暑氣已經非常重,也還是可以謙虛地在前頭添一個「小」字,以示酷熱程度尚未達到極致。俗語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節氣

陽曆:2017年7月7日

農曆:丁酉年六月十四日 周五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0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月令采奇·卷之二》:「小暑者,就六月望前,熱猶未甚者言也。太陽尚在未,躔鶉首之次,表影長二尺五寸九分。」這段話介紹了小暑時間、日月方位等度數信息。

小暑度數信:以六月節為周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以土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暑,熱也。——《說文》。

一寒一暑。——《易經·繫辭》

寒暑燥濕風火。——《素問·天玄紀大論》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韓非子》

此時,太陽運行至黃道105度(處在巨蟹座)

天干丁(陰火)

對應《易經》遁卦

《 易經》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代表農曆六月的兩個節氣小暑、大暑。

遁卦,是山在天下隱藏的象。

古人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在夏至開始純陽下生出的一陰到此卦已經轉變為二陰,所以,小暑節氣,最忌寒涼,空調、冷飲需要適可而止,防止寒涼入侵,雪上加霜,導致秋季肺病,如咳嗽、哮喘多發。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隨著7月12日入伏(進入三伏天),高溫、高熱、高濕的天氣將頻繁出現。

小暑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暑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1一候溫風至

遯卦,初六。《周易·遯卦》爻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山澤通氣,艮故為風。初爻動,艮變為離,離熱故曰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溫風,是八風中分類子系統中的一種,生於明庶風以後,止於景風的展開中,春溫夏熱的能量蘊藏於其中。

「溫,暖也。南方火旺,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小暑之時,因氣溫飆升,連瞬息流動的風都變得不再輕快,轉而帶著一股子濕黏淤塞的氣息。風拂過臉頰時,帶給人的再也不是清涼之感,而像是一台大功率烘乾機正迎面對著自己狂吹,熱得令人彷彿無處可逃。

2二候蟋蟀居宇

遯卦,六二。《周易·遯卦》爻辭:「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二爻動,艮變為巽。巽為蟋蟀。本卦艮為居,為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織也。《禮記注》曰: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蓋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鬬。」

「蟋蟀似蝗而小,黑色有光,如漆,有角趐,即今之促織,生於土中。《說文》:居,處也,壁垣也。」

蟋蟀若蟲生活在地表,小暑時其羽翼未成,故不能遠飛,只能居住在土穴之中。另有《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說在小暑時由於天氣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安家到人類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3三候鷹始鷙

遯卦,九三。《周易·遯卦》爻辭:「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象》曰:「系遯,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艮為鷹。艮為手,故曰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鷹始擊(《禮記》作鷹乃學習)。擊,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鷹,鷙鳥,摯,猶搏也、擊也。季夏之月,二陰既起,鷹感陰氣而有殺心,故能搏攫他禽,所謂摯也。」

小暑前後,小鷹開始學會飛翔和捕獵。古人說小暑之時陰氣起,鷹感覺到陰氣而萌生殺心,開始學習捕獵的技巧。鷹能翱翔於千米之上的高空並精準地發現地面上的獵物,是十足的空中霸主,故《大雅·大明》中以「時維鷹揚」將姜子牙比為展翅的雄鷹,來稱讚其奮發勇猛。

小暑節氣民間習俗

1食新丨「吃新」乃「吃辛」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

2封齋丨據傳誤食招災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

3吃暑羊丨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4舐牛丨舐牛喝了不淌汗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5曬伏丨去潮去濕

農曆六月六,小暑前後,傳說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此時氣溫高,日照長,家家戶戶都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柜子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暴晒,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6吃伏面丨頭伏餃子二伏面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我們老家山東還有「六月六包包子」的習俗。

道家小暑導引養生法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小暑

1小暑六月節坐功圖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太陰肺濕土。

坐功:每日丑、寅時,兩手踞地,屈壓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即,每天1~5時期間,兩手於背後撐地,十指尖朝後,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腳跟著地,右腿摺疊使大腿壓住小腿,目視在腳尖,並使身體重心向後移,然後向前移。如此兩腳交換,動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後做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主治:腿膝腰髀風濕,肺脹滿、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臍右小腹脹引腹痛、手攣急、身體重、半身不遂、偏風、健忘、哮喘、脫肛、腕無力。喜怒不常。

2《靈劍子》導引法

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舉,前屈,前後同行。至六月半後用之。去腰脊腳膝痹風,散膀胱邪熱。

首先用平安訣端坐,然後用龍爪、虎爪的變換活動手指,之後十指相扣,翻轉手腕,掌心向上翻舉,抬升三次;然後,充分前傾彎腰,雙臂在身後同樣向上推三次;最後再左右扭一扭身體。這是一種適用於季夏的養生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排除經絡裡面的邪風、邪熱等等。

3脾臟導引養生法

(1)可大坐,伸一腳,以兩手向前反掣三五度。手推出去以後,左手手掌反向向外運動,讓大拇指魚際肌能夠朝天,掌根用力,掣三五次。

(2)又跪坐,以兩手據地回視,用力做虎視,各三五度。就像一隻老虎蹲踞在那裡一樣,頭左右探一探。想像自己是一隻老虎在虎視天下,能去脾臟積聚的風邪毒氣,而且又能消食。

小暑治事養生宜忌

1治事養生之宜

《便民圖纂》:「六月六日,用井花水,以白鹽淘於水中作鹵,新鍋仍煎作白鹽,以此鹽擦牙畢,以水吐手心內洗眼,雖老猶能燈下讀書。」

《靈寶經》:「六月六日,宜修清暑齋。」

《雲笈七籤》曰:「六月六日,沐浴齋戒,絕其營俗。」

《關西舊俗志》曰:「六月六日,取水收起,凈瓮盛之,一年不臭。用以做醋醬腌物,一年不壞。」

2治事養生之忌

《楊公忌》曰:「初三日不宜問疾。」

《仙志戒》:「六月六日,忌取土開掘。」

小暑節氣養生指南

農曆六月,是一年的中軸。中軸(脾胃)轉動,四維(肝心肺腎)有序。《黃帝內經》說這個月是「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調養的關鍵在脾胃。

小暑時節,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應該保持心靜。可閉目養神以養心。天氣炎熱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需做好防暑降溫。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同時,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易經》64卦中有記載,小暑卦象為「遁」。遁是退避、隱居的意思,正如古人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有多少人是這樣的認知:感覺入伏後太陽毒照,陽氣最盛!「不缺陽氣?應該補陰?」錯了!應該!養陽!一年中養陽氣最好的時刻,切勿耽擱。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此時:「要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養陽氣!」真正的寒來自於內在,因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注意、喝冷飲、吃冰激凌、長期吹空調等,會有損體內陽氣,陽虛則寒,寒則淤,導致機體對各種毒素的代謝減低都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你覺得你胖了,可能只是單純的因為你體內:陽虛則寒!

1小暑用一個字形容「濕!」

暑濕重,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小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癥狀。所以顯然「濕」是形容小暑節氣頻率最多的詞。

2防寒護陽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降雨增多,人體陽氣在外,脾胃相對空虛,易出現上熱下寒、外熱內寒的狀況。《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道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所以小暑養生宜溫補去寒、陰補降熱。

都說「春夏養陽」,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為何還要養陽呢?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裡,要注意關節的保暖,並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3五味清淡

《遵生八箋》曰:「是月腎臟氣微,脾臟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質地肥厚、味道濃烈的食物,往往失去食物的真味。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盡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小暑時節,飲食宜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氣清、腸胃舒暢。食材也適宜選用當時當地的食物,最得天地中和之氣。

4小暑養生以「心靜」為宜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此外,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呼吸系統疾病複發,如哮喘、支氣管炎等。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髒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道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5小暑養生宜健脾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癥狀。

上午9點至11點是巳時,這個時候是脾經當令,此時脾最活躍。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食物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此時多喝水,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程度,將食物精華攝取。「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功能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面色的健康與脾緊密相關,如青春痘多因脾濕熱盛所致,黃褐斑多因肝鬱脾虛所致,面黃無光澤是脾虛氣血不能上行的表現。

6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裡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7起居養生,少動多靜

從道醫理論方面講,小暑時人體陽氣旺盛,陽氣具有護衛體表、抵禦外邪的功能。只有保護好自身的陽氣,人體才得以健康無恙。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泄太過。

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暑天至,伏天接踵而來,

烈日如火灑遍天地,

柳上蟬鳴燥,池中蛙鼓噪。

連風都開始灼燒的日子,

一場雨也難解悶熱。

此時,

一棵遮蔭的樹,一把引風的蒲扇,

一支悠揚的曲,一杯冰涼的酸梅湯,

都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暑天至,尋一處清涼,得一份心靜。

可隱於庭院,

池水泛波,魚戲動荷。

窗下風,紗簾動,羽扇搖,心悠然。

可隱於山林,

高山流水,林海清風。

觀雲涌,聽風吟,臨水行,心有禪。

可隱於詩書之中,

執一書卷,捧一涼茶,

詩中景,書中情,身未動,心已遠。

暑天至,難免心氣煩躁,覺得諸事煩悶,

古人說的心靜自然涼,並非無道理。

心境平和了,淡然處之,

對待萬物也變得淡定自如。

盛夏不僅炎熱,還有很多美好。

滿眼的綠樹濃蔭,

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

還有那些夏日才有的樂趣,

池中摸魚蝦,雨里淋個透。

此時情緒此時天,

更應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境。

願你心中有美景,心中有清凈,

好似凡間無事小神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寒氣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三伏天這樣做容易寒氣大、患癌,過好三伏天全年無疾病
你的寒氣重不重,看看這幾個部位就知道!
健康:三伏天最應該做什麼?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驅除寒氣非它莫屬!
夏天給寶寶穿襪子防寒氣?其實光腳寶寶更健康
藉助艾灸驅寒氣,養陽四忌要記牢

TAG:寒氣 |

您可能感興趣

小暑,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的最好時機,切勿耽擱!
三伏天將至,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的最好時機,切勿耽擱!
蘇57終於要服役了,耽擱時間太久,優點變雞肋,印度早就看出來了?
被唐人耽擱的除了金晨還有她,網友:跳槽成功之日就是大紅之時
產後第一時間要做的事,孕媽可不能耽擱,越早越好!
肝癌發現就是晚期,醫生說多半是耽擱的,早期5大信號不可錯過
腎癌早期的3大癥狀,出現時候別耽擱!要及時看醫生
喝酒者,身體7個信號出現3個以上,馬上戒酒,耽擱一刻就是在玩命
懷孕前3個月是胎停高發期,出現這3種現象寶媽要及時就醫,別耽擱
寶寶睡覺時有這幾種情況,可能是生病了,別耽擱了最佳治療時間
孕媽在這個時間便秘,自己苦先不說,胎兒的發育也耽擱了
產後女性如何利用空閑時間瘦身?哪些運動量小,還不耽擱看娃?
懷孕後,孕媽身體出現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診,別因無知而耽擱
孕期身體出現這幾種跡象,多半是胎停流產前兆,別耽擱趕緊去醫院
好的愛情是那個人跟你一起往前走,壞的愛情是耽擱了你的步伐
孩子早期發育遲緩的徵兆,中一條就不能耽擱了,家長別心大
半夜聽到流浪狗敲門,女孩開門一看一刻沒敢耽擱,馬上把它抱了進來!
孕期呼吸不暢時一秒都別耽擱,孕媽要果斷這樣做,以防胎兒缺氧
《秦時明月》第六部被一拖再拖的內幕,原來是因為這些事耽擱了!
孩子的身體出現以下三種癥狀,很可能是體內有炎症,家長可別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