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文化科普】歌舞伎 帶你了解日本的的經典傳統藝術

【文化科普】歌舞伎 帶你了解日本的的經典傳統藝術

喜歡我們就介紹親的小夥伴們一起加入

二次元風暴

公眾平台,喜歡的消息歡迎大家幫忙分享擴散


公眾平台微信號:

ERCYFB







「歌舞伎」自17世紀初期發源以來,歷經變遷,現如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時至今日,「歌舞伎」仍然在日本享有很高的人氣,堪稱日本第一大傳統劇種。


據稱,歌舞伎最初起源於一個叫「出雲阿國」的女子的舞蹈,後來歌舞伎通過借鑒「狂言·能(一種起源更早的日本傳統戲劇)」、「人形凈琉璃(木偶劇)」的題材,創新舞台設計,以及表演形式的不斷突破,終於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其實,日本的歌舞伎跟我國的京劇,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在這裡就不做一一介紹了。而說到不一樣的地方,歌舞伎可以說在全方位舞台、高模擬道具、和演員襲名制度等方面,跟京劇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種讓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來說,舞台設計。歌舞伎的舞台包含有很多機關:首先,演員們出場的「上場門」,就很有特色。歌舞伎的上場門不止一處。首先,跟京劇一樣,歌舞伎舞台的右手邊盡頭有一處叫做「上手揭幕」(「上手」相當於漢語的「上首」,既是左邊)的上場門——這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除了這個常規上場門,整個劇場的左後方還有一處叫做「鳥屋揭幕」(「鳥屋」是指劇場左後方,演員等候上場的小屋)的上場門,而連接這個「鳥屋揭幕」和舞台的就是有名的「花道(はなみち)」。花道就像一條長廊,從劇場的後方直通前方的舞台,將觀眾席分成了一大一小兩部分。






可不要小看這條「花道」,很多重要角色都會在這條狹長的舞台上登場、下場、亮相、表演。這條花道,能讓臨近它的觀眾幾乎零距離地觀察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更重要的是,它讓所有的觀眾在除了正坐注目正前方的舞台之外,還要側過身、甚至是扭過頭來欣賞「花道」上的表演。如此一來,除了正前方的「二維」舞台,又多出來了一個縱深——這樣的全方位舞台設計,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讓人彷彿身如其境。




歌舞伎演員的登場,除了從上面說的兩個門走出來,還能被「托」上舞台。歌舞伎的舞台有一個特點:它整體是懸空的,下方有很大的空間。一些角色,會事先在這個下方的空間里等著,該出場時,就會有升降設備將他們從「地下」托舉到舞台上。這種通過升降設備將演員托到舞台上,或者從舞台上降下來的裝置,日語中叫做「迫 セリ」,這個名字大概是來自這一手法有一種出其不意之感,能讓觀眾心頭一驚的意思吧。







歌舞伎舞台上的「迫」共有三出,前方主舞台上有兩處,花道上有一處。特別是在「花道」上的這一處,可不是什麼樣的角色都能利用它登場的。從花道里「冒出來」的角色,都是幽靈、或者狐仙等——在悄無聲息地突然出現在觀眾的身邊,這一出場形式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迫」除了能升降演員,還能升降體積龐大的舞台布景——與中國傳統京劇崇尚「一桌兩椅」的簡單道具不同,歌舞伎喜歡對亭台閣樓、街頭店鋪、甚至是歷史建築等進行高度還原,其舞台的布置的還原度堪比現如今電視上的「室內情景劇」。



將這些大個頭的布景上下移動,讓歌舞伎的舞台有了更大的變化空間,增添了觀眾視覺上的享受。例如,在劇目《金閣寺》(正式名稱為《祗園祭禮信仰記》)中,隨著劇情的進展,故事發生的地點從金閣寺的一層轉移到二層,矗立在舞台上的金閣寺也會「下沉」一截,讓金閣寺的一層「埋在」舞台以下,來達到讓二層跟觀眾的視線平行的效果。






當然,歌舞伎舞台下方的巨大空間,除了用來升降演員、布景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舞台的正下方,還藏有一套動力裝置,可以將舞台整個旋轉180度(東京的歌舞伎座使用的動力裝置,深入地下達16.5米,有五層樓之高)。也就是說,從一個場景換到下一個場景的時候,不再需要先撤走現有道具,再搬上下一場的的道具,只要將舞台旋轉,即可實現換景了。如此換景方式,不但十分迅速,還把舞台的「秘密機關」大方地展示給觀眾,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歌舞伎的旋轉舞台,據說是由「狂言作者」並木正三在1758年發明的,當時自然沒有電力可以利用,完全是依靠藏在舞台下方的空間里人力來轉動舞台。




從以上關於舞台的介紹也可以看出,歌舞伎的寫實性很強,注重視覺效果。這一點在歌舞伎舞台上使用的道具里也可以看出來。演員佩戴的華麗服飾、頭套自不必說,舞台上出現的佩刀、扇子、紙傘、燈籠等等,也基本上看不出跟真傢伙有什麼區別。更讓人驚奇的是,演出中的演員們甚至會掏出日本古代的旱煙,在舞台上吞雲吐霧起來。





當然啦,完全照搬了現實,舞台也就失去意義了。歌舞伎里的很多道具都超越了對現實的模仿:例如,在劇目《當世流小栗判官》中,栩栩如生的白馬就載著兩名演員騰空而起,上升到觀眾席三層的高度,並環繞劇場飛行一周——這一場景的視覺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不只是馬、牛、野豬這些「常規」動物,大蛇、蛤蟆、蜘蛛等日本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神獸也被搬上了舞台,它們在舞台上呼風喚雨,大顯身手。時而寫實,時而奇幻,歌舞伎的觀眾們大飽了眼福,自然會大呼過癮了。







其實,歌舞伎跟京劇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演員並不承擔「唱」的任務,主要是負責「念、做、打」,所以在視覺演出上出彩很重要。現代觀眾似乎更偏愛「視覺上的盛宴」,這大概也能算歌舞伎在日本比起京劇在中國更有人氣的原因之一吧。







有了變幻多端的舞台,再加上超寫實的道具,可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舞台上的演員。日本的歌舞伎演員大多數都是世襲,父傳子,子傳孫。生在歌舞伎演員之家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就要開始學藝,並登台接受歷練——才三五歲的小演員扮演的桃太郎自然是十分可愛啦。








雖說歌舞伎演員以世襲制居多,但這也並不是說歌舞伎對外界關上了大門。一般人家的孩子,也可以選擇成為歌舞伎演員的「養子」,進入歌舞伎的世界。例如,被譽為「日本的梅蘭芳」的坂東玉三郎,就是出自一般家庭的,後來作了歌舞伎演員「十四代目勘彌」的養子,正式登台。





更有意思的是,不但歌舞伎演員的這個身份要世襲,連演員的藝名都是要繼承前人的。而且隨著演員年齡的增長、藝術水平的提高,他們還會去繼承含金量更高的藝名。所以很多歌舞伎演員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擁有不同的名字。例如,松隆子的父親,就是一位著名的歌舞伎演員,他一共使用過三個名字:三歲時以「二代目松本金太郎」的名字初次登上舞台,七歲時改名「六代目市川染五郎」,在三十九歲的時候又改名「九代目松本幸四郎」,並使用至今。順便提一句,這個「幾代目」就是第幾代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起了火影),也就是說歷史上還有過一位松本金太郎,五位市川染五郎,和八位松本幸四郎。





日本的歌舞伎演員,除了他們的本職工作外,還會客串出演電視劇、電影。比如扮演《半澤直樹》裡面扭捏作態的檢察官的片岡愛之助,還有出演過《赤壁》、《霍元甲》等很多作品的中村獅童都是有名的歌舞伎演員。而堪稱現如今歌舞伎界第一人氣的市川海老藏,甚至還在《名偵探柯南》以本人的動畫形象出演過。歌舞伎演員客串影視作品,可以說為平時不怎麼接觸歌舞伎的觀眾,提供了一個對歌舞伎產生興趣的機會。









好了,關於歌舞伎的舞台、道具、演員說了這麼多,相信你對歌舞伎的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興趣了吧。不過,歌舞伎上演的劇目多到難以計數,其題材或是反映江戶時期的百姓生活,或是歷史故事,或是神話傳說,內容各有特色,豐富多彩。所以,要是想真正了解歌舞伎,還是要去看一場歌舞伎的演出。那麼歌舞伎在哪裡可以看到呢?除了東京、大阪、京都、福岡、名古屋的歌舞伎劇場之外,很多日本的其他城市還會有歌舞伎的定期巡演。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一睹歌舞伎的芳容喲。




來源:日語學習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期群內專享福利】怪!奇!物!語!


想要的小夥伴快來加暴娘吧,分分鐘帶你進組織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請加入我們二次元風暴


公眾平台微信號:

ERCYFB


二維碼:





喜歡暴娘暴君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廣告處多點一點呦,輕鬆打賞我們,下個月會用積攢的打賞費開啟贈禮活動。各種實物虛擬產品等著送到你手上,快來點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次元風暴 的精彩文章:

【二次元福利】少女前線德皇專場-不喜勿入
變成女生後你會做什麼?動漫中的性轉男主們
【二次元福利】死亡愛麗絲白雪姬專場-不喜勿入
【吃貨必看】高顏值夏日冰飲合輯,看著就口渴。

TAG:二次元風暴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典中的經典:弗美爾的《繪畫藝術》和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藝術史博物館之四
演唱戲曲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課本中的傳統文化經典:《左傳》《戰國策》《史記》的語言及其它
《經典詠流傳》:打造新時代中國電視文化節目
優秀民間藝術還得看經典的舞獅表演
包羅萬象的藝術史——從沈括《夢溪筆談》談藝術經典
《經典詠流傳》傳承經典 打造電視文化節目新標杆
系統、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傳統文化師資學習班「辦班通告」
文藝范唯美經典的語錄配圖
經典中醫特色技術
蘆衣順母:經典傳統文化故事
《聲律啟蒙》中國經典的兒童古代啟蒙讀物,帶你領略中文之美
南懷瑾先生推薦的「中國文化經典書目」
《樂府詩里的女子愛情》 讀經典 品國學徵文
賈科梅蒂—跨越時空而永恆經典的藝術
劉德華經典的歌曲,演繹經典的影視作品,女兒都這麼大了
誦國學經典 品中華文化
從全球視野看中華文化經典
《和道經》:國學現代化全球化經典閱讀
世界經典:法國 喬治·拉圖爾 繪畫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