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新四大發明背後的「數據智能」

中國新四大發明背後的「數據智能」

「數據智能」引爆產業互聯網

文 田豐阿里雲研究中心主任

現在美國是產業互聯網強而消費互聯網弱,而中國剛好反過來,消費互聯網強而產業互聯網弱,所以產業升級空間巨大,人工智慧的產業應用階段到來。

今天的人工智慧是以數據為基礎進行訓練,叫做「數據智能」,中國眾多傳統產業在雲上升級,也是來自於數據智能新一波科技浪潮的推動。

數據智能的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

在一帶一路峰會上湧現出中國「新四大發明」,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高鐵,這是很多外國友人最想帶回家鄉的「中國特產」,通過投票選出這四大科技神器,當然網購、支付寶都誕生在阿里巴巴生態圈。

然而新四大發明背後的邏輯並不一樣,代表兩種科技的發展路線。

前兩大(網購、支付寶),是數據智能的消費升級,中國有1億戶中產與富裕家庭推動消費從功能性向品牌質量轉變,例如「6.18大促」數據顯示,時尚輕奢訂單的客單價越來越高,消費互聯網潛力巨大。

後面兩大(共享單車、高鐵)是產業升級,一個自行車從賣硬體產品變成了賣共享服務,是雲端共享經濟的創新範式,很多自行車廠商賣不出去車,頭腦聰明的就快速轉型成為共享服務平台,以數據演算法調度百萬輛自行車,這就是一個產業升級換代的過程。

高鐵也是一樣,從運輸交通工具變成中國對外國輸出高科技的拳頭產品,同樣是產業升級。

中國新四大發明的背後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來承載相關應用與服務,不論「12306」高鐵網站、Ofo共享單車,還是支付寶、淘寶都是跑在阿里雲上,而且孕育出許多數據智能演算法引擎來支撐、優化創新型商業模式。

何為「數據飼養智能」

中國古代說「書同文、車同軌」,講的是產業標準化的關鍵意義,但今天我們要談「雲同文,數同軌」,結構化數據就是不同人工智慧之間交流學習的語言,在全球公共雲上天然保持統一的數據標準化規範。

IT時代企業數據都是一個又一個「穀倉」,之間沒有任何兼容對接,「穀倉」間數據流動成本甚高,也沒有聯動的分析,互聯網時代,企業唯有讓核心應用跑在公共雲上,所有業務數據在線才能實時產生最大的商業價值。

如果數據不在線、應用不上雲,不論共享單車,還是外賣送餐、電子商務,數據演算法都無法支撐互聯網屬性的商業模式。

大量數據來自於「雲的邊緣」智能設備端,通過感測器,特定商業場景下的數據不斷積累,由人工智慧發現一些人類無法辨識隱藏在複雜表象下的深層規律。

阿里雲研究中心2016年與BCG(波士頓諮詢公司)合作的《人工智慧:未來制勝之道》研究報告,發現適用人工智慧商業場景的三大特徵,包括超複雜場景、超大規模、實時性要求高,這方面人工智慧的表現遠超過人類,正在產生「城市大腦」、「工業大腦」等很多很好的商業應用效果。

如何理解「數據飼養智能」,我們拿城市場景舉例,藉助數據「新能源」構建、運營下一代智慧城市大腦,上一代智慧城市政府投入很大,老百姓卻幾乎無感。

現在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把交通、水務、電力、燃氣、政務、醫療、消防、安全、環保在公共雲上融合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台,以日日夜夜產生的公共數據訓練優化人工智慧演算法引擎,就能形成超過人類精英的「城市大腦」。

美國科技界的「Big4」在人工智慧領域按照全技術棧布局,從AI晶元、AI開放平台、AI應用到熱門AI場景,Facebook聚焦社交場景中的聊天機器人,亞馬遜、微軟專註AIaaS雲服務、智能硬體,谷歌率先做自動駕駛汽車。

這四家互聯網巨頭都在做不同產業的熱點場景應用,對於眾多創業者利用雲計算、AI平台研發自己的產業Saas服務是一個重要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雲計算領導者企業,阿里云為所有開發者提供PAI智能演算法開放平台和數加大數據平台,阿里巴巴今年啟動的NASA計劃,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針對操作系統、機器智能、晶元、生物識別、IOT幾方面以科技創新拓展商業邊界。

ET技術應用於產業互聯網的四個「大腦」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2017年十大突破技術」阿里巴巴在「刷臉支付」「深度學習」兩大技術上榜,已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內部業務的商品推薦、智能支付等商業場景。

另一方面,阿里雲正在將ET技術應用於產業互聯網,目前人工智慧行業解決方案已發布 「工業大腦」、「醫療大腦」、「城市大腦」、「環保大腦」。

阿里雲「工業大腦」為工業企業提升生產良品率、降低工業能耗、預警設備故障。利用大數據做工業智能應用能為企業帶來很好的降本增效價值。

例如全球產量最大的協鑫光伏蘇州工廠,在「人機料法環」基礎上增加數據維度,針對切片生產車間,以數據演算法甄別出60個直接相關的配置參數的最優組合,直接提升了1%以上的良品率,每年可為企業節省上億元生產成本。

以數據智能技術手段提升智能製造工藝水平,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原創的工業升級新路徑,這套工業智能通用方法已在中策橡膠等多家企業得到很好的驗證。

阿里雲「醫療大腦」,應用於醫學影像、健康管理、新葯研發、藥效挖掘、智慧醫院、醫學可穿戴設備等場景,我們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自動識別胸片、B超等圖形中的病灶,例如甲狀腺結節診斷準確率上,機器比人類醫生高15-20%。

2016年阿里巴巴創新中心主辦的「諸神之戰」創業大賽中,冠軍就是人工智慧在醫藥分子式研究中的創新應用。

另外,阿里雲與德尚韻興合作研發的「醫療大腦」,快速掃描甲狀腺B超片子,圈出結節區域,並給出良性與惡性的判斷,醫生僅需核查確認即可,大大節省了醫生的診斷時間。相較醫生60%-70%的診斷準確率,演算法的準確率已高達85%

阿里雲「城市大腦」,由人工智慧演算法來輔助交警管理全城交通,在線識別城市馬路上的攝像頭每分每秒的車流量視頻,以智能演算法讀懂後優化控制每個路口的紅綠燈,形成實時交通管控的閉環,達到實時感知、快速反應、預測擁堵、全局通行效率最優等奇效,大幅超越人工管制的效果。

杭州試點應用「城市大腦」後,部分路段的車輛通行速度顯著提升11%廣州試點「智能信號燈」,以數據演算法精準治堵,自動計算與甄別交通失衡和溢出高風險路口,靶向治療的寶崗路口失衡指數下降26%,擁堵指數下降19.1%,現在已經普及推廣至廣州全市1200多個路口。

用人工智慧改變城市中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體驗,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打造自適應的城市大腦,以超越人腦的複雜度、速度去處理、改進大規模城市治理問題,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

阿里雲「環境大腦」,利用大數據實現全景生態數字化、處廢調度、應急指揮、智能監察、環境監測、霧霾預警等功能,甚至預測自然災害。

目前在阿里雲上承載了中國氣象局海量數據處理分析、公共服務,為服裝生產企業、公路運輸企業、交通出行平台提供局部天氣預報數據,以便企業預測市場保暖服裝消費需求、規劃運輸路線、籌划出行時間,氣象預測數據對行業庫存、運輸成本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對雲上環境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和智能分析,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與社會價值。

阿里雲基礎互聯網能力賦能創業者和傳統企業

此外,除了阿里雲的行業大腦之外,阿里雲市場匯中還有很多人工智慧創業者提供豐富的應用服務,例如雲客提供「銷售助手機器人」,採用人工智慧演算法收集數據、找出客戶企業的潛在客戶群和關鍵聯繫人,讓銷售從獲客負擔中解脫出來,通過機器尋找到的銷售線索直接精準對接潛在客戶負責人。

雲客將此方法用於自己業務的獲客,與靠人去找銷售線索比較,不論Cold Call接通率,還是需求意向率都至少提升了2個百分點,而且每天保證銷售線索的供給數量,節省銷售人力投入,在為銷售家客戶服務時,提供的702個銷售機會中,52%銷售能夠繼續跟進,8%最終成交,用演算法替代銷售挖掘銷售機會,會越來越普遍。

另一個阿里雲市場中的AI服務商是小能客服,他們為企業提供客服機器人服務,以文本和語音為廣大客戶企業自動服務,節省Call Center人力,成功應用於噹噹網、密芽寶貝、尚德教育、途虎養車等知名企業。

有效解決了客服高峰期的「過載」負擔,對於很多提供互聯網O2O服務的企業,諮詢峰值往往會達到平日客服量的3-5倍,靠智能客服機器人彌補人類客服的資源缺口必不可少。

另外智能家電進入千家萬戶,阿里雲、小能客服與海爾合作的智能冰箱,既能夠監控家電故障自動呼叫維修,又能夠上網採購日用食材、呼叫家政服務,成為品牌客戶交互入口與第三方增值服務平台,阿里雲聯合小能客服為一百多萬台冰箱提供雲客服。

通過阿里雲市場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基礎互聯網能力賦能給所有合作夥伴,大連是中國長盛不衰的「軟體之都」,不斷為全球輸送軟體研發服務、產品和人才。

阿里云云市場希望配合大連加速軟體產業升級至SaaS產業,為中國新一代「API服務商」出海點亮前程,以阿里雲全球「日不落」數據中心為基礎,中國產業互聯網正在揚帆起航。

2016年數據顯示,阿里云云市場年度GMV(交易額)增速高達652%,共有4000多款應用商品服務全球,年銷售額過千萬的獨角獸嶄露頭角。如果說蘋果AppStore和谷歌「安卓市場」帶動美國移動應用產業佔領了全球市場,阿里云云市場就是中國Saas產業和API經濟的「出海口」。

另外,國內各產業對雲應用的需求量不可小覷,2017年初阿里雲與江蘇省簽訂十萬企業上雲戰略合作協議,幫助製造、零售、金融、政務、教育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阿里云云市場中的應用服務商提供了國內市場的剛需消費入口。

為了幫助雲應用服務商找到新模式,阿里雲研究中心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李傑教授合著的《雲上工業智能》剛剛發售,詳細介紹了中美製造業在雲上的升級模式與最佳實踐案例。

這是BAT首部工業互聯網著作,將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工業互聯網場景融合,讓廣大產業界看到了雲上「燈塔」企業(協鑫光伏、淘工廠、淘富成真等)的創新標杆經驗,以及產業前沿探索。

2016年阿里雲與眾多傳統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探索出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教育等「互聯網+」模式。今年是協鑫、特步、中信集團、中國郵政、吉利這些領軍企業,帶領整個產業在雲上升級的「風口期」。

數據智能在各行各業的顛覆式革新此起彼伏,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希望我們能夠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快速轉型、分享普惠科技的互聯網紅利。

(註:本文根據田豐在大連「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會」阿里雲演講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里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高紅冰:治理創新是共享單車成功的關鍵
20大案例,讓你懂得如何成為優秀網商

TAG:阿里研究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的「四大發明」靠譜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樣發明於此,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哪來的?
英媒: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都是外國引來的?中國只是將其發揚光大
中國新四大發明,為何能再一次享譽全球!
「新四大發明」撐得起中國夢嗎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大發明,中國獨佔其二!
體制內震撼發聲:「新四大發明」忽悠了全中國
火遍全球的中國「新四大發明」,竟都不是中國人造的!
你可能不知道的「北京八分鐘」——中國「新四大發明」
德國近現代的5大發明,比中國的四大發明還要厲害
老外最熟悉的中國詞,少林寺遠超「新四大發明」!
英媒:中國讓「新四大發明」實至名歸
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
中國大寫數字是誰發明的?
三國時代的偉大發明
康熙應該是麻臉?中國的這項發明被譽為除四大發明外最偉大的發明
新四大發明並非「起源」於中國,但未來將威脅矽谷
中國新四大發明爆紅 幕後功臣其實是兩個日本人
中國古代,與四大發明相提並論的一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