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界50年最大造假事件,他一夜之間身敗名裂
360行,行行出騙子。
這世界,沒有不能騙的事,只看有沒有膽智。出門在外,騙人講究的是氣場,圈套。
但這個年輕小夥子,卻只簡單地修改了幾個數據,便把整個頂尖學術圈騙得團團轉,差一點騙到一個諾貝爾獎,人稱「愛因斯坦二世」。
騙子不可怕,可怕的是騙子會寫論文,他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包括頂級雜誌《自然》和《科學》。
整整兩年,沒有一人發現他造假。
這個創造了物理學界50年來最大造假事件的男人,名叫舍恩。
舍恩本人
舍恩1970年生於德國費爾登,從小就被譽為神童。別的同學本科都要讀4年,但他從進入康斯坦茨大學,到當上物理博士,只用了5年。
博士畢業後,他還成功留校當了老師。
但當老師並不能滿足他的雄心,一年之後,他就從德國前往美國,加入了曾經稱霸世界的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是什麼來頭?
貝爾實驗室從成立一開始,幾乎每20年便會走出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是諾貝爾獎的生產基地。
這個實驗室里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比某些國家的得主還多。
我們知道的,比如普遍使用的太陽能電池、行動電話、C語言等,都是從貝爾實驗室里誕生的。
貝爾實驗室里還誕生了16個獲得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科學家,由總統親自頒獎。
還有4位科學家獲得了「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舍恩去貝爾實驗室,就是奔著諾貝爾獎去的。
舍恩一直研究的是凝聚態物理學。
如果你在校園裡遇到一群學物理的研究生,其中10個有8個是研究凝聚態物理學。它是現代物理研究中最大的分支。
物理有三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氣態的分子間距比較大。液態和固態間分子間距則很小,有的甚至是緊密排列在一起的。要把它們分開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這就是凝聚的力量!
所以自然界的絕大部分物質都屬於凝聚態。研究隊伍龐大,關注度也很高。
他剛進實驗室時,還是個青澀的年輕小夥子,總是向前輩請教,喜歡與人合作,整天在實驗室忙裡忙外。同事當時給他的評價是:是個勤勉努力愛合作的人。
因為表現出色,進入實驗室不久他就轉正了,成為正式的研究員。
隨後他迎來了他事業的上升期,他開始瘋狂地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
這些雜誌都是世界頂尖級的。他似乎輕而易舉就做到了別人終其一生才能做到的事情。
僅在2000年,他在美國的《科學》就發表了5篇論文,在英國的《自然》發表3篇。第一作者全是舍恩。
《Science》和《Nature》雜誌
幾乎每過兩個月,舍恩就能在凝聚態物理學中開拓出一個新領域。
2001年他又在《Science》和《Nature》上各發4篇。
讓人驚奇的是他寫論文的速度,他創下了每8天發表一篇論文的紀錄,簡直就是一個「論文生產車間」。
2年時間裡,他陸陸續續發表超過80篇高質量論文。
論文內容涉及分子電路、分子半導體、有機激光、高溫超導和納米科技,都是技術領域裡的網紅項目。
與此同時,平時熱衷合作的舍恩,開始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從2000年開始,他在工作上變得越來越愛「孤軍奮戰」,每次都一個人默默泡在實驗室里,做設備、做實驗、記數據。
每次他做實驗時,身邊都沒人在場。沒有助教,沒有學生,同事也不在。
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施特默為其頒了奧托·克隆-韋伯銀行獎,這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項之一。
學界開始躁動,人們瘋狂地吹捧他,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博士生,成為了貝爾實驗室的英雄。人們都把他稱作「愛因斯坦二世」和「物理學界的伍茲」。
人們開始討論這個前途無量的物理天才,何時能拿上「諾貝爾獎」。
全球無數實驗室也開始嘗試按照舍恩在論文中所說的方式,進行實驗。
可是,讓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一人成功過。
一開始,大部分的觀點是認為舍恩的實驗技術超前,其他科學家無法達到這個水平。直到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叫索恩的女科學家出現。
她非常關注舍恩,長時間研讀他的論文。
有一天她發現舍恩2001年10月發表的一篇論文,與兩個月後發表的另一篇數據大同小異!圖表甚至一模一樣。
舍恩立馬回應用錯圖,並登文做了更正。但是出現了一次,便有第二次,舍恩更多的論文被其他人懷疑有問題。
難道這位物理天才,是欺名盜世之徒?所有的輿論都炸開了。
貝爾實驗室被打臉,世界兩大頂級刊物被打臉,同舍恩合作過的其他頂級科學家們臉更是被打得生疼,科學界的信譽岌岌可危。
2002年5月,貝爾實驗室迅速成立專項調查小組調查這件醜聞,為了避嫌,它邀請了五名外界科學家負責調查工作。
小組成員還包括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調查小組陣容如此強大,可見舍恩醜聞的影響之深、學術界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初步調查後,小組對舍恩的指控就長達25頁,超過20多個科學家被牽扯進來。
但舍恩可不是一般的江湖騙子,別忘了他曾經被稱為「愛因斯坦二世」,智商高,學歷高,反偵察能力自然高超。
調查小組被法律賦予了最高權力,能隨意翻閱相關資料,和相關研究者面談。
但在舍恩這裡,調查進展得十分艱難,因為他實在是太不配合了。
調查小組要看實驗數據時,他說電腦內存不夠,所有數據都被刪除了。
調查小組要檢查實驗筆記,他表示:我從不做實驗筆記啊。
調查小組要看實驗樣品時,他表示樣品要麼丟了,要麼壞了。
他們希望舍恩還原實驗過程,再做出可供檢查的樣品。可是舍恩就是做不出來。
調查小組無奈了:那你做了那麼多場實驗,現場總有人目睹過實驗成功的過程吧?
可是所有存疑的實驗都是他獨自完成的,沒有助教、沒有同事,沒有任何人監督他實驗過程。唯一的「實錘」是數據和造假,這是真真切切在他論文里躺著,無法否認的。
儘管舍恩處處設卡,但調查小組依然從已有的線索中發現了蛛絲馬跡。
舍恩的造假事實被揭發。「舍恩醜聞」事件震驚物理界。
舍恩造假到了哪種程度?
他不僅在不同論文的圖裡用一模一樣的曲線,還用虛擬數據模型展示真實的數據。
調查結果出來第二天,他就被貝爾實驗室解僱,成了貝爾實驗室成立77年來,第一個因造假而被解僱的科學家。
他在德國的單位馬普研究所撤銷了給他的聘書。
舍恩母校康斯坦茨大學
連他的母校康斯坦茨大學也宣布,收回他的博士學位。各大期刊也將他的論文整批整批地撤銷。據不完全統計,被撤銷的論文就有37篇。
自此,他的名字在學術界銷聲匿跡,除了醜聞外再無人提及。
舍恩卻堅持回應:數據的偽造,是為了讓人信服。他堅信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對的,結果也真實可靠。
只是拿到數據需要花太多時間了。可如今就算給他再多的時間,舍恩也沒有機會再證明自己了。
這個熾手可熱的物理天才,一夜之間,身敗名裂。
然而,舍恩造假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首當其衝的是《自然》和《科學》兩本雜誌。
人們紛紛質疑:作為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刊物,刊登論文如此草率嗎?竟然連作者造假都察覺不出來?
一般而言,論文在國際期刊上需要經過編輯部審稿、同行評議、總編審稿後才能刊出。
即便有這麼嚴謹的審稿流程,幾十篇造假論文卻依然橫行霸世。
同一研究領域中,至少有上百名作者重複了舍恩的實驗,但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沉默,可能出於怯懦,也可能懾於頂級刊物的權威。
《科學》雜誌時任主編回應時辨稱:「很少有雜誌能辨識研究不端正的行為啊。」
《自然》雜誌負責物理學科編輯的Karl Ziemelis也大呼冤枉:「《自然》雜誌顯然是替罪羊。」
但是聲討之聲仍然不絕於耳,
有人甚至說:「這兩家出版巨頭,它們自己決定了什麼是好的科學——或者說是好賣的科學。」
肖恩的論文造假,他的研究合作者當然難辭其咎,也成了重點調查和盤問對象。
《塑膠幻想》的作者瑞奇評價:「在舍恩醜聞上,科學做對了,但並不是它本身,而僅僅是幾名科學家做對了。幾十家實驗室進行複製,無數的懷疑聲音出現,但只有幾名研究者真正將懷疑心變成喝倒彩的口哨。」
一個舍恩,炸出來的是學術界的浮躁:貝爾實驗室渴求轟動性的成果,學術期刊急躁地接受了論文,同事毫無懷疑地讚賞了他的成就,科學家懷疑卻默不作聲。
天才與騙子之間的距離,不僅僅是急功近利的一念之差,或許,也是一個社會的鬧劇。
畢竟現實比電影,精彩多了。


※一個叫奧斯卡的男人決定去偷架直升機,轟炸國家最高法院
※囂張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懂事的家長
※沒有這個情商,就別玩朋友圈分組
※人永遠需要兩種能力,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
※宋慧喬宋仲基結婚:最好的愛情一定是對等的
TAG:牛人班 |
※她因假唱身敗名裂,被金星爆出名字和血統都造假,今34歲一曲翻身
※她因假唱身敗名裂,金星手撕她名字血統都造假,今34歲一曲翻紅!
※世界史上3名最強越獄犯,造假人頭挖洞,逃出57年至今成謎!
※造假十多年,撤稿31篇,如何評價這位哈佛大牛的學術造假行為呢
※中國稀土大王往事:連虧7年被指業績造假,兒子一頓飯吃掉40萬
※學術界大丑聞!哈佛清理門戶,撤銷31篇造假論文,學科發展17年一夜坍塌!
※翟天臨「學術造假」背後,是對200萬學子寒窗苦讀的侮辱
※因涉嫌造假,這名玩家的世界紀錄在35年後被取消了
※博士學術造假背後,每一個環節都失敗了
※人造假蛋?狂犬學狗叫?2018年,盤點最匪夷所思的醫學謠言
※害自己人,NASA或都為此流淚,造假20年,衛星損失7億美元
※對學術造假「零容忍」數百人次被處理
※比中國長城還有名!存在近5000年的英國最著名景點,卻被曝造假?
※夫妻聯手造假40餘年,14幅假畫賣了5個億!案發後,整個藝術圈懵了
※日本最容易被造假的20個爆款!
※美菜網被爆數據造假,半年虧損160萬
※美菜網被爆數據造假,半年虧損 160 萬
※周一圍「白養」了她五年,從25歲到30歲,如今富豪老公身價疑造假
※14幅造假的世界名畫騙取了14億,因為一次偷懶,最終被關監牢
※造假十多年,撤稿31篇,這位「心機」大牛因何騙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