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人物漫談之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

歷史人物漫談之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

袁世凱在正史上不算一個正面人物,但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不是那麼簡單,後來修史者往往只是站在自己所在的政治立場,拿掉了人物當時所處的實際社會環境。後朝修前朝史不可能客觀,本文試圖基於歷史史實對袁世凱分階段做一個客觀的點評。

開始先簡單講講朝鮮的情況,朝鮮半島地處東北亞要衝,位置重要,日本人想通過它做跳板進入亞洲大陸。俄國人想在這裡取得遠東的出海口,中國人想維護自己上千年來的宗主權,近代以來幾百年,朝鮮就這樣在這三個巨人的中間夾縫裡求生存,外部勢力經常性介入,中國人走了日本人來,日本人走了俄國人來,俄國人走了中國人又來,中國人走了美國人還在。說個歇後語比喻叫妓女的床-------人來人往,陪完這個陪那個,有時候乾脆大家一起Happy。

朝鮮最先有記載的歷史是我大漢朝的一個行省,趁中原王朝改朝換代的內亂時期獨立成國,但大部分時間仍然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偶爾聽到太極虎的稱謂都想笑,看朝鮮半島地圖明明是一直被人拎起的兔子,頭朝北,尾朝南,濟州島就是那隻兔子被驚嚇後拉的一坨屎!

回說袁世凱,小袁同志從小也算是根正苗紅,爺爺和養父都是靠軍功晉陞的部級幹部,22歲之前和大多數紈絝子弟一樣,到處打架惹事,替人出頭,吃喝嫖賭,惡名遠洋。在家鄉實在混不起下去了,於是在光緒八年(1881年)帶上幾個兄弟來到山東登州投靠到養父的拜把子兄弟吳長慶門下,吳提督給了他一個幫辦營務委員的職務,大概相當於部隊的後勤處幹事,算是攬了個公差。

每個人都說自己是人才,只是沒有碰到機會而已,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其實真正到了亂世,英雄也不是太多,更多的人只是英雄腳下的萬千枯骨。

話說袁世凱剛在部隊幹了一年後勤,朝鮮就發生了「壬午之變」,朝鮮當時的國王叫李熙很弱,一個王朝到了後面不管是國王和皇帝總是很弱,不是年幼就是傀儡,清朝末期的三個皇帝甚至都沒能生出孩子來,國祚自然也到了頭。

更悲劇的是這個朝鮮國王不但對外面弱,還懼內,有一個很厲害的老婆閔妃,老婆厲害自然是外戚專政。一大堆舅舅,表兄弟上來跟著亂整,擾亂朝綱,國王李熙的老爸大院君(非太上皇,李熙是分支繼承)一看苗頭不對,再這樣下去怕是朝鮮武則天要整出來,那時自己性命自然也難保。就煽動一部分對外戚不滿的軍人發動政變,衝到王宮「清君側」,把國王和閔妃被軟禁,掌權的外戚也被殺了個乾淨,這是光緒八年(1882年)的事情。

朝鮮政府控制不了局勢,向宗主國求救,那時候大清帝國雖然經常被別人揍得鼻青臉腫,可仍然是周邊國家諸如朝鮮,越南的宗主國的保護傘。不像現在朝鮮的金二胖窮得飯都吃不飽,還拽得誰都不屌,每次看到他那肥豬頭一樣的照片就想扇他二下,小小越南更是跟我朝幹了二十年仗,我軍出動幾十萬軍隊上去搞車輪戰,打出了十五的月亮下的血染的風采。

清政府接到朝鮮的警報後,派吳長慶部隊的六個營前去平亂,可清軍部隊自打滅了太平天國,有二十來年沒上過陣,到了朝鮮居然沒人敢打先鋒,袁世凱年輕氣盛,自告奮勇當這個先鋒官,率領一幫親兵衝鋒在前,也是朝鮮那幫人確實太弱,一通砍殺後,很快鎮壓了叛亂,穩住了局勢,從這裡總結出年輕人抓住機會要敢於毛遂自薦,敢於實踐,不要老是活在幻想里,關鍵時候要敢於豁出去。

除了能帶兵衝鋒,袁世凱在朝鮮還初步展現出了治軍才華,那時候清兵紀律很差,在朝鮮經常打個劫,強暴幾個朝鮮小妞,經過一番嚴肅的軍法整治(類似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規定),抓幾個違紀的典型砍了腦袋,部隊從此不摸不搶,不奸不殺,簡直和幾十年後的抗美援朝志願軍差不多,深得到領導賞識,期間還幫朝鮮訓練了一千多人的「鎮撫軍」, 袁世凱的名氣就此響了起來,到第二年光緒八年(1883年),清政府在南邊和法國開始打仗,在朝鮮的部隊大部奉調回國,剩下幾百人繼續留守,袁世凱成了這幾百人的頭領,隨後因為這期間的優異表現被朝廷授予五品同知官銜,這一年他二十四歲,成了司局級幹部。

到了光緒十年(1885年),朝鮮又出事了,沒辦法,國王太弱,下面的人就想法多。朝廷里的獨立派大臣勾結日本人,殺了主政的事大派大臣,事大派這名字取得不好聽,事大事大,唯恐事情搞不大,一旦事情真被搞大,自己也跟著玩完,由於發生甲申年,史稱「甲申之亂」。注意這裡頭次出現了日本人,日本人這時候在朝鮮有多少人呢?答案是兩個中隊,日本的中隊就相當於連,建制兩百人左右,兩個中隊總共四百來人。日本人啥時候來的呢?就是上次壬午之變派來保護領事館的,這次是日本人先得到通風報信,先派兵進了皇宮,控制住了朝鮮國王。

我的地盤一直是我做主,哪輪得到初來乍道的日本人逞威?袁世凱在此次事變中的表現比上次更猛,一聽消息,立刻帶著手下的幾百人,還有幫朝鮮訓練出來的鎮撫軍(戰鬥力先不說,起碼可以吶喊助威),主動向日本人發起進攻,經過調教的清軍志願軍戰鬥力不俗,直接攻進了皇宮,並在皇宮內院將日本人擊敗。日本人丟下朝鮮國王落荒而逃,袁世凱將朝鮮國王抓到了軍營控制起來。

這朝鮮國王真慘,才寫了幾段就已經被控制了三,四回。

再點評下此次戰鬥,袁世凱此戰以略佔優勢的兵力打垮了日本人,兵法雲倍則攻之,此刻就該大膽上,如果稍有遲疑,請示來請示去,局勢就不好說了,此戰勝在果敢,勇猛,算來袁世凱也是近代以來率領中國軍隊中打敗日本的第一人。

日本人吃了虧,心有不甘,又派了一千多人到了朝鮮,名義是和朝鮮政府談判,徵收賠款,實則想進一步干涉朝鮮事務,不讓清國利益獨佔,此時袁世凱向李鴻章上了一表,主張和日本干一仗,徹底將日本人逐出朝鮮,他在奏摺里寫道:

我之海陸軍尚可與日本抗衡,日苟與我起釁,尚左券在握。卑職居此日久,密邇東瀛,彼國雖偏小,上下一心,其圖謀并吞高麗,行跡已彰。若複數年,羽毛豐滿,則難圖矣。

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竟然有如此前瞻和判斷力,推斷日本人若複數年難圖,試想如果就在1885年這年(也就是甲午戰爭前九年),大清國依照袁世凱的意見在和日本干一仗,結果會如何?我們可以分析下:首先此時看看大清國的情況,自1864年平定太平天國以來,國家太平發展了二十年,朝中有精明的恭親王,朝外有曾國藩,李鴻章,左中堂,張之洞這些中興名臣具體操刀,洋務運動搞得是如火如荼,這一時期史稱「同光中興」。

此時北洋艦隊已經初具規模,七千噸級主力艦定遠和鎮遠1884年已經在德國建造完成,受中法戰爭的影響在1885年10月正式加入北洋海軍,七千噸級大艦什麼概念?中國海軍直到一百多年後的21世紀才擁有了比這個更大噸位的軍艦,就憑著兩艘大艦,當時環視整個亞洲無人可敵。

此時中法戰爭已經接近尾聲(1885年4月4日雙方宣布停戰),清軍在越南,在台灣多次戰勝法國人,最後在廣西鎮南關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將法國的如費理內閣直接打垮台。此時軍隊士氣高昂,兵鋒正銳。

反觀日本,自1868年才開始的明治維新才進行了十多年,中間1877年內部還打了一場西南戰爭,西南戰爭打得很激烈,消耗也很大,西南戰爭後,日本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完成全國的軍政統一,明治維新真正完成更是要到四年後的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公布。

再看看此刻的日本海軍,剛剛起步,別說七千噸的大艦,就是上千噸的也沒幾艘,日本海軍的真正發展還得等到兩年後,受1886年長崎事件的刺激,開始全國造艦運動,明治皇帝皇后把買套套的錢都拿出來捐給了海軍。就這樣到了1894年兩國的海軍實力也差不多相當。

那麼如果中日這一仗在1885年下半年或者第二年打起來,北洋海軍對日本海軍可以說實力超出一大截,真打起來將有很大機率能將日本干敗,最差結果也是平手,這樣日本人被擠出朝鮮自不必說,整個日本的崛起都會受到影響,大概也不會有9年後甲午戰爭的慘敗了吧。沒有甲午戰爭中占的大便宜,日本也不可能這麼快躋身世界強國。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只能怪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太保守,此時主政總理衙門精明的恭親王也已經下台,換了個軟弱的醇親王,最後的結果是分別同法國和日本簽訂了合約,實際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管轄權,在朝鮮事務上也承認了日本人的話語權,不能不說李鴻章對著兩個條約要負很大責任,在硬得起來的情況下偏偏要軟!這一軟後面就再也沒硬起來過,李鴻章悲劇就悲劇在這裡。袁世凱在此次甲申事變中的優異表現,被李鴻章保舉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三品大員,二十六歲已經官至副部級,實在令後來者汗顏。

此後從1885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袁世凱一直是朝鮮的太上皇,雖然期間俄國和日本勢力一直在不斷介入朝鮮,朝鮮很多大臣包括那個軟弱的國王也時有想法脫離清朝控制,去抱俄國和日本這兩條更粗的大腿,但袁世凱卻遊刃有餘的周旋於日俄之間,從沒有讓朝鮮脫離自己的掌控,甚至讓俄國人和日本人都覺得難搞,跟清政府多次要求調離袁世凱。一個讓對手敬畏的人說他是個厲害人物怕沒人反對。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又出事了,這次不是黨派爭鬥,也不是受外部勢力鼓動,是農民受不了剝削壓迫,自發起義,數萬人幾個月就佔領了半個朝鮮,直逼朝鮮的王京,在朝鮮政府的請求下,清政府派了二千多人到了朝鮮,日本人一看機會來了,在沒有收到邀請的情況下以保護僑民,領事館的名義派兵到了朝鮮,鑒於前兩次失敗的教訓,這次派了一萬多人,遠遠超過了清朝在朝鮮的兵力,日本人直接衝進皇宮,再次控制了朝鮮國王和王后(這也是國王和王后的第四次被軟禁),袁世凱知道日本已經養虎成患,在朝鮮日本人的軍力遠遠超過了清軍,已經不再是日本的對手,在戰爭前申請調離回國。

袁世凱在朝鮮整整呆了十二年,從一個先鋒隊長一直干到了副部級的駐朝鮮事務大臣。全方位的展示出了他的外交,治軍,謀略才華,這十二年也讓他從一個毛頭小伙成長為一個權謀家,練兵家,外交家。試想下如果這十二年換一個普通的人物會怎麼樣?如果是一般的人物,壬午之變應該能搞定,但甲申之亂中敢不敢主動對日本人發起攻擊就難說了,更不用說後來九年在那麼複雜的局面下掌控住全局,袁世凱可謂在最需要他的時候拿出了最好的表現。隨後的甲午戰爭中,袁世凱被派搞後勤,表現的機會不多,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經營多年的朝鮮被日本吞併,他通過失敗找到了新的機會,那就是練兵,雖然甲午戰敗,可一個梟雄已橫空出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語說史 的精彩文章:

爺債孫還,朱元璋一錯誤決定至孫子丟失皇位
王連壽,溥儀唯一尊重的奶娘,為了溥儀她餓死了自己女兒
沒能順利繼位的悲情太子劉據:身受巫蠱之禍的戾太子
唐高祖李淵,游擊戰與運動戰的高手,可惜被兒子李世民的誣衊

TAG:未語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的眼:世界十大軍事歷史人物
八十、九十年代文學藝術界風雲一時的知名人物!
略談:隋朝的這三位的歷史人物
世界歷史名詞、世界歷史人物、世界歷史事件
每天讀點二十四史:劉劭與《人物誌》
歷史人物——功虧一簣,天國之王洪秀全
歷史的另類臉譜:北洋廟堂的三位大人物,只有此人能與袁世凱過招
智慧謀略在諸葛之上,但卻英年早逝的三國人物
魏晉人物傳之荀彧,二
那些年活躍在中國乃至世界的仙游籍巔峰人物……
十二星座代表人物之「花千骨」
大寶看歷史人物之隋煬帝,離一代明君僅一步之遙的亡國暴君
歷史的另類臉譜: 北洋廟堂的三位大人物, 只有此人能與袁世凱過招
《一日長於百年》 小人物與小星球的無知之歌
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勞倫斯:三百年內無人理解我的作品
影響中國的歷史人物之冉閔:拯救漢族的千古一帝!
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五大人物,第二位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盤點《海賊王》人物角色中的十大世界之最
隋唐初期人物之裴寂
李蓮英和慈禧有苟且關係,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