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愛東方 上海故事匯

大愛東方 上海故事匯

在上海,一種新型的市民文化生活正在悄然興起。由市群眾藝術館組織的上海故事匯,成為上海市民繼廣場舞之後更加喜聞樂見的休閑方式。這種專門講百姓故事的文化源於上海川沙,正是有朱國欽、張紅玉、袁忠偉等一批故事人的傳承和發揚,才使上海故事匯成為上海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7月9日9:00 東方衛視

《大愛東方》「文化上海」之

《上海故事匯》

敬請關注

上海故事匯

創立於2012年的上海故事匯,是近年來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百姓文化藝術形式。它是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和民間文藝家協會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共同主辦的。「上海故事匯」的演出時間為每個月的雙休日,所有演出都是免費對市民開放。「故事匯」裡面講故事的演員都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他們有的是機關幹部,有的是農民,還有的是普通工人。講的也都是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通過故事裡的家長里短、點點滴滴來傳播理解,傳遞希望。所以觀眾們都親切地稱這些講故事的演員為——百姓故事家。

上海故事家

朱國欽

這麼多年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我的這些聽眾,有的時候我沒有去演出,再去的時候,觀眾都會問我,朱老師,你怎麼前幾次都沒來啊,我們每次來都是想看你,最喜歡聽你講得故事了。聽到這些話,我心裡還真是蠻感動的。

張曉陽

最大的困難就是排練時間,因為我們都不是職業說故事的。在你的工作間隙和她的工作間隙是不是能找到共同的點,來進行排練呢?這其實是很困難的。

張紅維

兩個人講的故事當中也會選人,不是說隨便誰都可以搭在一起。因為什麼,如果你兩個人的音梯都不是很接近,那麼你講出來可能就是,一個人很尖,音頻很尖並且很刺耳。一個又很低沉,就是效果達不到那種要求。

張紅玉

先前我是講解員,那麼要寫一些那個講解詞。哎,這個時候呢我就覺得我們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參觀者他們其實比較喜歡聽一個一個小故事。那麼我就在那個寫講解詞的時候就把它寫成一個一個的小故事。一張照片,就是一個小故事。這樣呢講解員記起來也方便,然後聽眾也會覺得哎,很有意思,他們很想聽。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上海的中小學校都統一用普通話授課,所以現在很多上海年輕人的上海話說得都不標準,有的甚至完全不會說。近年來上海市政府開展了一項名為「保護上海話「的活動,目的就是讓珍貴的方言不會消失。而「上海故事匯」的各位故事家們更是擔起了保護上海話的重擔,姚星就是這方面的帶頭人。

79歲的袁忠傳是「上海故事匯」年紀最大的一位故事家。袁老是工人出身,自小熱愛文藝,最擅長的就是長篇故事。退休後袁老也閑不下,經常在社區里給大家講故事,因為袁老的年紀太大,所以當初本沒想讓他來「上海故事匯」講故事,可當袁老得知有這麼一個給百姓講故事的平台,自己堅持要來。

故事匯的聽眾們

家長里短,講不盡的百味人生。

柴米油鹽,訴不完的悲歡離合。

「上海故事匯」讓這麼一群普通的百姓,盡情地講述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而通過這些故事他們又把快樂和希望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Arts 的精彩文章:

小紅帽竟然是太陽女神?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微電影回顧之二
相比《變5》,它們也許更值得被看見
「鄔達克」故居揭秘:你有所不知的建築往事
異形這種生物到底是怎樣進化的?

TAG:三生Arts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愛情故事
東京深夜故事
都是大東西(幽默故事)
北京慾望故事
大智若愚狗東西(幽默故事)
三國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
四個媽咪橫穿大西洋的故事
講好山東故事,訪遍齊魯大地
南城愛情故事
北京民間故事:水淹北京城,老方丈三難劉伯溫
晚安故事/小鯨游大海
孔劉的東京旅人故事
聶紅海故事匯《鑽進大海去看你》
睡前故事 | 南方姑娘你為什麼愛不上北方
海南情懷三——小灰的故事
海螺之歌 洋流故事
黃驊民間故事 大留里城牆
聆聽山大人的愛情故事
我們大陽故事裡的大陽
晚安故事/小海螺和大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