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頭維穴:治療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
?
孩子感冒咳嗽,快試試小兒推拿,不打針不吃藥,簡單實用,非常有效!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
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頭維穴 Tóu wéi(ST8)
〖取穴方法〗
〖解剖〗
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穎支。〖主治疾病〗
〖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刺灸法〗
〖附註〗
(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2)《甲乙》禁不可灸。
〖別名〗
顙大穴。〖穴義〗
〖名解〗
(1)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
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佔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
(2)顙大穴。顙,額頭。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3)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運行規律〗
陽氣以風行之狀由本穴分散於頭之各部。〖功能作用〗
向頭之各部輸送胃經的陽氣及精微物質。〖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號:cn13714009507)
疹是太陰風熱,癍是陽明火毒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本號致力於傳揚內經養生之術,《靈樞》《素問》,一聊就懂!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面診手診舌診脈診,掌握體外診斷,有病早知道,無病多保養!
傷寒論經方學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傳統中醫,分享傷寒論,金匱要略和經方有關的醫案、醫話等文章。
微信直播課:中藥學入門
譚旭
湖北譚氏中醫第八代傳人
執業中醫師,臨床經驗20餘年
老百姓都能懂的中藥課
報名系列課程立減¥95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 加入課堂
點『
閱讀原文
』
進入領取購買頁面


※【每日一穴】瞳子髎穴:降濁去濕~
※【薦號】開水保質期16個小時?專家說只有這樣喝才是對的
※手是人體的縮影 肝功能好不好 看食指就知道
※陽氣不足百病生,一個超有效方法,讓你陽氣十足,遠離寒濕(大家都在用)!
※【薦號】長期吃得太飽危害大,比肥胖更嚴重,不信你看看!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
※【每日一穴】前谷穴:主治頭痛、目痛、耳痛!
※【每日一穴】本神穴:頭痛、目眩就找它
※下廉穴主治疾病:頭痛,眩暈,目痛,肘臂痛,腹脹,腹痛
※陽谷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足臨泣: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
※五處穴:頭痛、目眩、癲癇
※支正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液門穴主治疾病:頭痛,目赤,耳痛,耳鳴,耳聾,喉痹,瘧疾,手臂痛
※陽溪穴穴位配伍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前谷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痛,耳鳴,咽喉腫痛,乳少,熱病。前谷穴取穴方法
※攢竹穴:眼痛,頭痛,腰痛,都可以找他!
※玉枕穴:解決脫髮,治療頭痛,目眩,視神經炎,青光眼
※風池穴:人體7大黃金穴位之一!按一按,緩解頭痛頭暈,暈車暈船!
※後頂穴:頭痛眩暈就按它
※穴位 | 頭痛失眠,頸椎疼痛……一穴搞定!
※中渚穴取穴方法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
※五處穴:匯五方氣血!頭痛、目眩就找它,還能治癲癇!
※頭竅陰穴:頭痛、眩暈、耳鳴
※天柱穴,主治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鼻塞,目痛,熱病
※偏頭痛的「剋星」找到了,每天堅持吃幾口,通絡止痛,祛風清熱,頭痛遠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