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是一種最深刻的修行
金楓股經:股票投資學習平台
麥克爾·羅奇格西,是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1952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高中畢業後,他以全優的成績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在白宮接受總統親自頒發的總統學術大獎章,還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威爾森國際事務學院辦法的麥肯奈爾學術獎。大學畢業後,他前往印度,潛心鑽研佛法,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佛學博士學位(藏傳佛教的格魯派格西)的美國人。
1981年,他創立了安鼎國際鑽石公司。1998年,在他離開時,安鼎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二億美元的全球性大公司。之後,他把他在商界的體驗寫成《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一上市就博得好評。這本書被不斷翻印,並先後譯成二十五種語言。
問:你在寺廟學了10多年,為什麼又選擇重回美國做生意?
在我有了紮實的佛學基礎後,我的老師鼓勵我回美國做生意。他說:雖然寺院是學習佛法智慧的理想場所,但忙碌的美國辦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檢驗你這些學習成果的最佳實驗室。剛開始,我對他的話一點都不在意。我可不想離開小寺院寧靜的生活,而且我在美國長大、上大學,對美國生意人那種貪婪、冷漠的形象沒一點好感。師傅看穿我的心思,有天召集了一群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學生,做了關於「佛法與商界」的開示,讓我明白「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的道理。之後,我跟老師們告別,回到了美國。至於做什麼生意,回美國前有次在寺廟靜坐,我看到一些徵象,清楚接下來要做的生意跟鑽石有關。
所以,我一回到美國,就到處應聘珠寶行業職業,可是珠寶行業在當時非常家族化,沒人願意招聘陌生人,再加上我當時沒有相關的經驗,結果可想而知。不過,有位好心人給我指了一條明道,建議我去紐約的寶石學院先修幾門寶石鑒定的課程,一來學習專業知識,二來結識人脈。聽了他的話,我果然在寶石學院認識了後來的生意夥伴。
問:很多人說「無奸不商」,做生意是不是違背你遵循的佛法要義?
我做生意有3個原則:
第一,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賺錢。
我想全世界都存在這樣一種觀念,一個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不應該賺錢,不應該富有。一旦他有錢,就認定他違背了嚴苛的戒律。
其實,在經典教義里,錢本身沒有錯,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會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問題的關鍵是,要用什麼方法賺錢,錢從何而來,如何讓它源源不斷,以及對錢的心態。只要你用乾淨誠實的方法賺錢,清楚錢的源頭,並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財富,就可以廣進財源。賺錢和修行這兩件事情並不衝突。事實上,賺錢也可能成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們應該享用金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才能一邊賺錢,一邊保持身心健康。
創造財富的過程,不應該讓我們身心俱疲,而無緣享用財富,那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一個拿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錢的生意人,完全不懂的經商的目的。
第三,一個人要是在最後回顧自己事業時,如能非常坦然地說一句:這些年的奮鬥對自己、對世界都有意義。
那他真的是是一個太成功的商人了。當我們老去,回顧既有的成就時,我們應當能從過往的人生經歷、經營的事業中找到一些永恆的意義,為下一代人做個好榜樣。
不論是做生意賺錢,還是修行古老的智慧,都是為了充盈我們的生命,達到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
當你讀完文章覺得不錯,請分享到朋友圈給你的朋友們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金楓股經(ID:stock800)


TAG:金楓股經 |
※賺錢,也是一種修行
※喝茶,是一種修行
※吃飯也是一種好的修行
※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瘦身是一種修行
※謹言慎行,是一種修養,量力而行,是一種成熟!
※行善是一種行為,積德是一種修養!
※陶刻是一種態度,創作即是修行
※點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
※工作,是一種修行
※會點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練一套太極,是一種最好的享受!
※懂得讓步,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智慧!
※會點菜: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
※低調是一種修養,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
※面試是一種修行,我道行太淺
※幽默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如姻往事俱忘卻,做最好的自己,寬容也是一種修行
※老婆有這幾種行為,一定要離婚,尤其是最後一種最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