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旭民攝影作品賞析·陝塬印象-孕育與生機

石旭民攝影作品賞析·陝塬印象-孕育與生機

陝塬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境內。「塬」是一種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幾十平方公里,小至幾平方公里,地形是四邊陡,頂上平,當地習慣稱之為塬。千百年來,青龍澗河、蒼龍澗河發源崤函,匯入黃河。流域內歷久沖刷的溝壑,與黃河南岸這塊黃土地交錯切割,自東向西形成了東凡塬、張村塬、張汴塬等三道塬,其中的張汴塬,就是歷史上的「陝塬」。陝塬世傳為周公、召公「分陝而治」之地,陝西即由陝塬而得名。

陝塬人自古以來逐漸形成了北方獨特的居住形式——地坑院。它的突出特色是冬暖夏涼,綠色環保,節約建材。只要勤勞動手,掘土為窯,就能居有定所。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黃土地上挖一個六、七米深,邊長10到12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深坑,然後在坑的四壁挖8到12孔窯洞,窯院一角的一孔窯洞挖出一個斜向彎道通向地面,作為居民出入院子的門洞。門洞正對的窯洞是長輩居住的正窯即主窯,左右為側窯。不同的窯洞有不同的功用,分別用於起居、存儲及作為廚房、牲畜圈、茅廁等。修建地坑院時,人們一般都會在天井院里栽植兩棵樹,多是桐樹、梨樹各一棵,偶爾亦有棗樹。之所以為兩棵樹,是因為樹多了會影響院內的採光,而院內只有一棵樹,就成了「困」字,不吉利。很多地坑院里還種有蔬菜和花卉,富有濃郁的農家情調。地坑院里還有一個6米左右深的滲井,主要用來積蓄雨水並解決雨水倒灌的問題。有一些地坑院的四周砌有三、四十厘米高的攔馬牆(又名女兒牆),一方面防止下雨時雨水灌入院里,一方面考慮兒童和夜裡出行人的安全,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化美化作用。

由地坑院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村落分布陝塬上,「上塬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入村不見房,平地炊煙起,雞犬聲忽聞。」正是陝塬原生態生活的真實寫照。這種看似平凡的窯院,古樸而又清新,就像鑲嵌在北國大地上的顆顆玉珠,永遠都會銘記在你的心裡。不是嗎?地上的房再多、再好,沒有它古老身軀的支撐,就顯得那麼單薄和多餘。

祖祖輩輩的陝塬人就默默無聞地生活在這方土地上,雖然居住方式古樸,但他們對自己的家園鍾愛有加。他們勤勞樸實,不畏生活艱辛,只求日子安逸。重複而又執著地演繹著不求華麗的人生。

日月流轉,四季輪迴,塬上的一草一木,無聲地伴隨著他們,頑強地在孕育生機。春綠,夏翠,秋碩,陝塬,在冬日裡更加美麗。雪後,零零落落的小村裡顯得更加寂靜,幾乎使人窒息,卻又想深吻大地,去吮吸那鄉土的滋味。

現在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或者擇城而居,留下來在村裡的人已經很少,多是些老人和婦女,成為陝塬的守望者。閑暇時,三三倆倆在一起聊天好像成了常見的生活方式。

地坑院離我們已漸行漸遠,生活還要繼續。當地政府則在陝塬民居形式的新老交替中尋找商機,連片修復一些地坑院,用來開發旅遊體驗項目。「陝州地坑院」——鄉村旅遊的新型標杆性景區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以重生,造福陝塬人。

其實,幸福永遠都蘊涵在陽光里,讓你在沐浴中體味。陝塬,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無言的訴說,還有對未來的希冀。

石旭民,60年代出生於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三門峽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曾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武夷山國際攝影周、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多次舉辦過個人攝影作品展,出版有《生命無疆》、《聖潔的天鵝邀您來》、《黃河之戀——解讀黃河三門峽白天鵝》、《溫馨家園》、《撈黃河》等攝影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門網 的精彩文章:

袁徐慶攝影作品展·菩提本無樹
申雲峰攝影作品賞析·彝人事像
陳炳忠攝影作品賞析·活力.動感大都會

TAG:津門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永嘉印象」全國攝影作品展
丹青敷彩、雪域印象!武威「大美天祝」實景寫生作品之——甄洪林作品!
水墨印象|付永軍「作品賞析」
「與古為新 乾坤印象」之四——張建華中國畫作品展
印象派是如何產生的?附作品賞析
美國藝術家的開放式印象派 地貌油畫作品欣賞
法國印象派油畫雷諾阿作品欣賞
「印象塘溪 名人故里」全國攝影作品展
台灣訪學印象之長庚養生文化村
法國印象派開山鼻祖馬奈油畫作品
油畫棒創作印象派作品
梵高藝術創作與印象派之影響
廣東詩人古漢新作品《東莞印象》
印象派畫家雷諾阿作品欣賞
【攝影欣賞】印象內湖墟
王小東書法作品印象
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經典油畫作品欣賞
學生·印象—T君
著名印象派畫家安德烈科恩油畫作品欣賞
齊魯印象之一:魏銘山東遊及參山東賽事詩詞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