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鱉甲/Bie jia

TRIONYCIS CARAPAX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 第 251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別名

別甲、鱉甲、鱉蓋、上甲、甲魚殼、團魚殼、制鱉甲、燙鱉甲

產地

主產於湖北、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多養殖。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後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取背甲,除去殘肉,晒乾。

性狀鑒別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和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後,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捲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飲片 鱉甲

呈不規則的碎片,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內表面類白色。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醋鱉甲

形同飲片鱉甲,但呈淡黃色,質酥脆,略具醋氣。

性味歸經

咸,寒。歸肝、腎經。

性能特點

本品咸軟走腎,質重鎮潛,寒可清泄,入肝、腎經。 既滋腎陰、退熱除蒸,又鎮潛肝陽、軟堅散結,善治陰虛陽亢、虛風內動、陰虛發熱、久瘧瘧母及癥瘕等。

功效

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

主治病證

(1)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熱病傷陰之虛風內動。

(2)陰虛發熱。

(3)久瘧瘧母,癥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 打碎先下;或入丸散。滋陰潛陽宜生用,軟堅散結宜醋炙用。

注意

本品性寒質重,故脾胃虛寒之食少便溏及孕婦慎服。

鱉甲的故事、

清朝光緒皇帝自幼嬴弱多病,青年時一天清晨,忽覺腰椎中間疼痛,俯仰皆痛,不能自已。次日晨起,腰椎左側疼痛更重,稍一轉動即覺滿腰牽拉,疼痛難忍,其後竟一日甚於一日。宮中太醫絞盡腦汁為其治病,葯吃了不少卻未見一絲起色。光緒皇帝斥責太醫道:「屢服湯劑,寸效全無,名醫伎倆,不過如此,亦可嘆矣。」後詔諗天下,徵集賢士。民間醫家聽說皇帝的病連太宮,聲稱能治光緒帝的病。他號脈之後,開出了一張藥方。只見藥方上畫了一隻鱉,其旁寫道:將此背甲與知母,青蘺水煎服,連服一月。光緒帝半信半疑,便試服之,不想一個月後,他的病情果然有所好轉。

道士何以能藥到病除呢?主要是他看準了病情,能對症下藥。原來光緒帝年幼時曾患肺結核,從癥狀上看,很可能是結核擴散轉移到了腰推引起腰椎疼痛。祖國醫學稱結核為「骨蒸」。這三味葯中,知母滋腎降火,對陰虛骨蒸盜汗有良效;青蒿能清熱降火,可退骨蒸勞熱,也是治療骨蒸的要葯,而鱉甲在治療骨蒸方面,更有獨到的療效。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藿香正氣水新用途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蟾酥
師承及確有專長:期待不如行動,學習從今天開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斑蝥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虎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牛膝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乳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水蛭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稻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升麻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生薑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甘遂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