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爾文獻展回到債權國德國之後……
當在希臘時,我們被藝術總監Adam Szymczyk與希臘人的善意緊緊包圍,在第一現場中,在我們知之甚少的南歐現代歷史與橄欖樹枝頭神聖的陽光下,我們努力尋找,到底遺漏了什麼?但一抹悲劇的情愫已經慢慢展開。
當藝術家Nikhil Chopra與他的愛人和夥伴們從雅典啟程,一路機智、勇敢地與各種體制抗衡,並獻上歌曲、描繪山川,終於在6月8日到達卡塞爾時,14屆文獻展的下半篇也終於在它的原生地展開了。而關於博愛主義的演繹在卡塞爾卻突然變成了一場單邊導向的宣言。
Nikhil Chopra, "Drawing a Line through Landscape",Kulturbahnhof ?.Fred Dott
在媒體發布會上,Adam在近20分鐘的發言里,先發表了一篇類似奧斯卡獲獎感言的長長鳴謝名單。僅在最後發表了一句關於展覽本身的致詞,那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宣言:「無論政治,還是金錢,它們都是權利,面對它們時,我們要知道權利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GIF/157K
在主場里被判罰
於是我們看到Adam不僅在傳統主展館Fridericiaum門前,請來自詡為女羅賓漢的Marta Minujin判罰德國一個點球,還將整個球門送給了雅典。一台來自雅典當代美術館館藏作品的展覽成為了領銜。
Marta Minujin的作品《The Parthenon of Books Friedrichsplatz》( Roman M?rz)
若為真理,本應不懼批評與自我批判。但遺憾的是主展館中不乏希臘藝術家,但對當下歐洲中部與南部的社會、文化差異與原因並無過多討論,更多的是質同化的戰後藝術和一些與大主題呼應的反霸權作品。
藝術家George Hadjimichalis的作品《徘徊不明》(Crossroad)讓人看到在現世中依舊閃耀的古典智慧光輝。一隻烏七八黑的巨大鐵桌,64張明膠銀印照片,一部視頻短片和一幅尺寸很小的油畫。照片中是各種類似航拍的自然風光,視頻則是讓鏡頭俯視一條道路並不斷延伸。在初次觀看作品時,很少有人對照片和影像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其實這些照片和視頻的拍攝對象都來自於那隻巨大黑色桌面上類似污漬的圖像。而標題後的長句也點出,這件借用希臘悲劇俄狄浦斯隱喻的作品,再次警告黑暗中前行的人類對整體世界觀的缺失。
GIF/157K
畫音於形、無聲勝有聲
兩月前,雅典音樂學院的展區曾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卡塞爾最具節奏感性的展示大概來自文獻大廳Documenta Hall。伴隨著往來人群的腳步,30年代出生的新古典大師Cornelius Cardew充滿社會政治憂思的圖像化樂章,被高高地描繪在玻璃幕牆與展廳的最頂端,從西到東貫穿整座建築。西側大廳的入口處是一組記錄馬里音樂人與政治家Ali Farka Toure的裝置作品。於是Niafunké,Ali曾經的執政地與故鄉,如今成為穆斯林極端分子統治下被「消音」的城市,也進入了我們的話題。
Maria Hassabi,STAGING,2017, Live-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sansicht, Neue Neue Galerie (Neue Hauptpost), Kassel, documenta 14, Foto: Fred Dott
二樓走廊上,藝術家Marie Cool Fabio Balducci一路走過,並用手輕觸粘在兩張桌子間的塑料膠,如同輕拍的蝴蝶翅膀,輕微的震顫聲幾不可聞地在展廳中慢慢飄蕩。東大廳中,瑞典藝術家Britta Marakatt-Labba用如歌的長卷將我們帶往北方的松樹林、白茫茫平原、望不到頭的馴鹿群和片段的歷史與生活。中部空間,藝術家Guillermo Galindo在難民的沉船殘體上吊串起收集來的殘片,改造成風鈴或弦樂器類的作品。在無風的大廳里,海上幽怨,從未平靜。
視頻來源:youtube
GIF/157K
身體的共情
發自內部的藝術語言探索一向是Adam的專長,並通過這些與語言從藝術世界內部共振出敏感的個體情緒。本屆文獻展中還有眾多以肢體為媒介的作品與活動,都表現出了不俗的創造力、傳遞諸多共情感受。例如:Neue Neue Galerie 中由8位舞者在不同空間施展的行為作品、行為組合Prinz Gholam在古迹、墓地等眾多場所完成的行為作品。
先前在雅典一個地區考古博物館公開,隨後在卡塞爾殯葬文化博物館中展出的集合項目《個體身體》(a singlebody)也都是以單個個體或生命為對象,並以行為、聲音、理論文稿等多種形式拓展了對個體生命的關注與探尋。
而藝術家Andreas Angelidakis用柔軟材料製作的坦克零件,不但消解了人們對戰爭的恐怖,還被策展團隊開發成邀請觀眾共同進行身體體驗的良好道具。
Andreas Angelidakis, "Polemos" , Fridericianum,photo: ?cNils Klinger
GIF/157K
希望、黑白、革命?
在主展館旁的防空洞里,還有件作品是我們應特別留意的。無燈的防空洞中,4個位置放映的短片通過紀實式與肖像式鏡頭,記錄礦工的工作及閑談。在深不見底的礦井中,下降的電梯帶來不斷加重的壓迫感。漆黑的防空洞不但加劇作品的張力,也給予人們在黑暗中克服恐懼的經驗。「希望」原本是Adam曾給我們的信諾,而作品同時又夾雜在財富的夢想與生存的困境之間,所以無論在立意與布展上,這件作品都不能被忽視。
關於非洲國家人民權益與文化認同討論的作品也在此次文獻展中數量頗豐。達喀爾藝術家El Hadji Sy在伴隨著當地官方廣播下創作的繪畫裝置《嘈雜音樂集》(Disso Concertation)是其中一組難得的反諷、反思,具有個人情感與歷史糾葛多重歧義的作品。
El Hadji Sy, "Disso Concertation", Installation View, DocumentaHalle,photo:?cNils Klinger
但遺憾的是,也有很多作品的表達格式化痕迹過重,對於殖民時代的懺悔反思與反抗,我們從不停滯,但無視後殖民時代非洲文化的複雜性,在簡化的黑白世界面前,革命就被販賣成了一句包治百病的口號。
記得在兩月前希臘展開幕式的記者招待會上,曾有記者詢問Adam對喀麥隆禁止使用英語網站,致使近300萬青年失去了和世界溝通權利的新聞觀點。Adam當時對此並未表態,而負責自由廣播內容的非裔策劃人的答覆則主要是落在英語乃是一種帶有殖民遺迹的語言。
受壓迫群體爭取語言的自我化,有利於其對自我思維方式和文化環境的保護。可話語權的掌控首先也是基於交流之上,如果因為「保護」而粗暴地斬斷這種溝通,無疑是種更嚴重的倒退與自閉。在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的力度其實是遠超對於傳統書籍。
Ben Russell, "Good Luck", Fridericianum,photo:?.Mathias Voelzke
GIF/157K
悲劇的邏輯?
在這場以現實政治事件為構建和依託的文獻展中,因為其策展理念緊扣當前歐洲時局,我們也必須在理性層面進行考量。
當我們經歷雅典,重回卡塞爾,聽聽債權國的自辯,了解關於難民收容現狀與矛盾的討論本是理所應當。可是,在這場「政治正確」的主題大展下,所謂強勢群體幾乎集體失聲,這樣無視現實的單邊討論是否公正?
Adam的策展方案在邏輯上還有幾個致命的硬傷。希臘是Adam的靈感和合作夥伴的來源地,但時事瞬息萬變,原本為希臘經濟危機量身度造的策展思路,後來又不得不面對洶湧的難民問題。希臘問題究其根本是其在歐盟大局中的地緣政治及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惡果;而敘利亞難民問題則是宗教、冷戰後遺症及美歐爭霸等最終釀成的後果。雖然歐洲為這兩件事共同買單,但它們的初始原因,波及內容和可行性處理方式,並沒有太多共性。強行將第二事件裝入了雅典的套路中,並將其轉述為一種對各方弱勢群體文化、權益的關注與支持,未免牽強。
Georgia Sagri, Dynamis, 2017, Installationsansicht, Glas-Pavillons an der Kurt-Schumacher-Stra?e, Kassel, documenta 14, Foto: Fred Dott
當然我們同時也要感謝Adam關於新納粹和新民粹主義現象的警告與探究,在日益加深的全球化進程中,這種不斷發生的地方性反彈原本是有一些機會減緩和預防的,藝術與人文教育確實能夠在其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在這場文獻展史上獨一的雙城記面前,我們首先被Adam的善意與實踐所深深感動。但當它完全展開後,這場希望汲取歐洲文化源頭力量、重樹美學與民主信念的大戲,因為對現代政治、規則與利益的忽視,使它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英雄式悲劇的命運。
在悲劇中得到情感的凈化,是亞里士多德對古希臘悲劇的核心解讀。Adam這位在跨界美學領域同時擁有古典與先鋒品味的策展人,面對政治時是浪漫與唯心的。
文|周國暻


※上海外灘美術館呈獻「菲利普·帕雷諾」中國首個展,聽聽幕後「達郎」怎麼說?
※你拜的觀音菩薩,究竟是「男神」還是「女神」?
※世界上有人住的地方大概都會出土中國瓷器
※厲害了!這篇文章是A.I.寫的
※于右任書法的應酬功能
TAG:典藏讀天下 |
※德國瑞典賽後衝突!德國隊道歉了!
※德國敗吧
※德國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放走了英國?
※「祖國之父」的德國開國奧託大帝
※為什麼德國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
※祖國是「父國」!德國女高官提議改國歌,默克爾卻拒絕了
※希特勒死後誰統治了德國的納粹王國?
※中國贈送馬克思雕像在其故鄉德國特里爾揭幕
※德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它們誰是歐洲的「領頭羊」?
※「歐洲列強」哪國才最強?到底是俄羅斯還是法國、英國或者德國?
※歐盟多國欲和美國說「拜拜」,德國率先反擊!
※德國國腳:想去皇馬巴薩曼聯曼城,在德甲就選拜仁
※德國前國腳:德國想贏得變首發 厄齊爾去打替補
※德國等多國提前從美國運回黃金後,德國經濟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德國為何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
※擁有德國血統的法國阿爾薩斯大區
※德國納粹「閃電戰」擊敗法國後,法國是怎麼服務德國的?
※希特勒與德國的國民性 下
※中德友誼的橋樑!中國贈送馬克思雕像德國特里爾揭幕
※法國復甦 德國西班牙坐和望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