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秦暉:重新審視歷史上的「制度」問題

秦暉:重新審視歷史上的「制度」問題

來源:西南邊疆微信號

過去很長時間,我們習慣於以「租佃關係決定論」、「土地兼并危機論」和「農民—地主鬥爭論」來解釋歷史上的這種周期性的浩劫。

筆者曾對此提出質疑。傳統中國社會危機的根源,不在於「土地私有制」導致的矛盾。世界上土地私有的國家何其多多,但哪個像傳統中國那樣周期性地發生天翻地覆、乾坤扭轉的「農民戰爭」?

而近年來我發現這樣看的人越來越多,已不是什麼新奇的認識。如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集體的大項目多卷本《中國近代通史》對清代就是這樣看的。該書認為:在整個清代「土地兼并」與土地分散是兩個互相平衡的過程,因為富人的大家庭不斷分家造成家產分散,而赤貧者多無力成家延續後嗣,其家庭趨勢是歸於消滅,只有中等人家有按原規模延續的最大幾率。因此鄉村人口的階級結構是長期穩定的,「地主階級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多」的趨勢並不存在。

具體地說,清初儘管「土曠人稀」,土地集中的程度卻絲毫不比清代中、後期為弱。反過來講,晚清的土地也並不比清初更集中。因此所謂土地兼并並不會影響社會結構的穩定,「真正侵蝕王朝肌體、造成王朝衰敗的,其實正是凌駕於社會之上、充當社會調節力量的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級官府」。

然而過去那種一切歸咎於租佃制的「制度決定論」衰落後,完全不談制度之弊的另一種時髦又取而代之。前述「人口論」與「氣候災變論」的爭論就是如此。無論是規律性的人口周期,還是偶發的自然災變,總之都已不把傳統時代的制度問題當回事。

其實如前所述,這兩種解釋用在歐洲還可以說是持之有故,用在中國這樣明顯的「人禍」就尤其不合理。

更何況,西方中世紀史的前述爭論發生在中世紀制度早已終結、現代化早已完成的發達國家,爭論只涉及人口劇減的機制,並不涉及其他方面,爭論雙方都無意於肯定中世紀制度,也無意於懷疑西方走出中世紀是否錯誤。

但我們這樣一個有千年「秦制」色彩的國家如果也去趕這時髦,情況就不一樣了。過去我們說「傳統」很糟糕,因此對這些浩劫有一套解釋,但這種解釋並不成功。現在我們不能改說「傳統」很優秀了,就根本不解釋,好像那些浩劫沒有發生過,或者發生了也只怪「小冰河時期」。即便某次大亂可以如此解釋,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的一次次「爆炸」,難道都能歸因於「小冰河」?惟獨中國歷史上每隔約兩百年就出現一次小冰河,而在其他國家則不曾有。這可能嗎?

我們不能迴避這些事實,但也不能由此得出中國文化,乃至所謂中國人的「民族性」就很惡劣的結論。我寧可認為,而且的確也有充分的證據認為,那些問題並非作為民族標識的「中國文化」使然,更不是中華民族不可救藥的「劣根性」的證明,而是那時的制度的確有某種問題。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中國在歷史上社會危機不爆發則已,一爆發就那麼慘烈呢?大家都讀過《紅樓夢》,《紅樓夢》里說,大家都像烏眼雞一樣,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到底中國人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在社會危機中發生這麼兇狠殘酷的屠殺?我們要在人類文明中崛起,乃至希望從中國文化中發掘解決人類生存困境的資源,就不能不研究這個問題。

中國的歷史有輝煌的篇章,但也的確有許多血腥的頁碼。

近代以來中國長期國弱民窮,人們怨天尤人,難免怨及祖宗,「反傳統」的確反得過分;乃至出現所謂「劣根性」之說,把中國的歷史塗抹得一片漆黑。對此予以糾正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倒到另一極端:因為日子稍微好過了些,就小富即狂,把歷史說得花團錦簇。

作為知識分子應該有清醒而獨立的判斷力。當社會風行自卑時我們要倡導自尊,而當社會趨於自傲時我們要倡導自省。我十分欽佩當年的新儒家諸先賢在當時「反傳統」成為大潮時力挽狂瀾,保存儒家道統不墮,尤其是保存了從孔孟到東林的先儒人文關懷、責任倫理、獨立意志和批判精神,其實歷史上的大儒們倒從來沒那麼樂觀,他們當時總是憤世嫉俗,從孔子的「乘槎浮海」到朱熹的慶元之厄到東林的舍死抗爭,歷代真正的大儒差不多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情中人。

過去國內「左」的時候,官方意識形態罵儒家的一個主要的理由就是說儒家鼓吹「今不如昔論」「歷史倒退論」,實際上就是指的這種悲情心態,也就是批判現實的態度。如果只會「所事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卻說是「復興」了儒家,那不是給儒家抹黑嗎?

本文選自秦暉《走出帝制:從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徵文&招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新風景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在刑場救下一名的死囚,將大唐疆土擴充三倍!
讀經明義:正己方可責人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美麗的鮮花昆蟲,惟妙惟肖,令人讚歎!
放棄完美,多一份輕鬆

TAG:書畫新風景 |

您可能感興趣

秦朝歷史的改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同行評審制度的發展歷史和科學家的思考
歷史性變革和新時代的理論創新
當代文學「歷史化」的歷史觀問題探討——基於政治和革命的視角
部編版:七上歷史《期末考試真題卷》(四)
何新: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吐蕃王朝
八桂歷史上行政區劃的重要節點
試析:新編評劇歷史劇《香妃與乾隆》的藝術特色
歷史動力論視域下中華傳統文化唯物史觀基因新探
歷史上的「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按」,誰的更厲害?
《盲·道》:歷史的細節在逐步的改變
塑造我們的今天:盤點中華文明歷史上一些重要的岔路口
重量級拳王世紀大戰引爆關注度,張君龍期待刷新歷史超越自我
【名校試題】部編八上歷史期末試題
關曉彤兩部新劇評分刷歷史新低,和鹿晗的《甜蜜暴擊》還期待么?
張晉藩: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歷史鏡鑒
新版《尋秦記》改變歷史觀,古天樂老搭檔們重拍電影
文史 | 電影《無問西東》中空軍飛行員沈光耀的原型:歷史上真實的沈崇誨
惡搞《黃河大合唱》:對歷史態度決定著民族溫度
專家報告 l 中國歷史學的發展趨勢(3)新領域、新熱點與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