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型納米輸葯系統可抑制器官排異反應

新型納米輸葯系統可抑制器官排異反應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報道,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粒子研發的藥物輸送系統,可使供體組織對受體免疫系統「隱而不現」,從而減少了器官移植的併發症。

近年來,儘管器官移植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短期和長期器官排異反應依然具有風險。T細胞是識別和攻擊異物的白血細胞,也是器官排異反應背後的主要元兇之一,其中最有效的效應記憶T細胞,由供體器官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蛋白激活。

研究人員可用阻礙靶基因表達的siRNA(小干擾RNA)來讓這個蛋白靜默。利用常規輸送方法,siRNA的影響僅持續幾天,但從死亡供體移植的器官,通常需要數周來「治癒」和降低排異反應風險。此外,siRNA還會給並不需要治療的其他器官的血管內皮細胞帶來副作用。

為了延續siRNA的作用,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藥物輸送系統,其中基於聚合物的納米粒子,可攜帶siRNA到達移植部位並緩慢釋放藥物。他們還開發了在供體器官被移植之前將納米粒子引入其中的方法,這樣藥物只針對移植器官而不是全身。

這些納米粒子可針對特定屬性進行調整,其帶有的微量正電荷同siRNA核酸負電荷相互作用,使納米粒子成為藥物的自然載體,突破了目前商用納米粒子僅能攜帶限量藥物的極限。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直徑為幾毫米的部分人動脈用攜帶siRNA的納米粒子進行了處理,然後移植到注射了人類T細胞的免疫缺陷小鼠的腹部主動脈。結果發現,在移植六周後,納米粒子依然存在於供體組織,並明顯靜默了蛋白表達。而且,不相關器官的血管內皮細胞毫無損傷。

研究人員表示,移植後的最初幾周至關重要。推遲排異反應的開始時間,將使排異反應變得更溫和、更易控制,後期排異反應也會更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新型高能量密度炸藥分子問世

TAG:今日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克服排異反應,二次換臉手術的成功能否讓面部移植技術重獲新生?
克服排異反應的困境,二次換臉手術的成功能否讓面部移植技術重獲新生?
科學家使用四種生物墨水3D列印組織,植入大鼠體內無排異可用於癌症研究
抗排異葯的終結者來了?科學家嘗試「糊弄」免疫系統新方法
互聯網速度與汽車產業的「排異反應」
激素臉排異反應怎麼護理,多久能治好激素臉
日本研發貓用人造血液:沒有血型差異 不會排異
男子兩次換臉手術 因出現排異反應外科醫生被迫將其面孔摘除
跟移植免疫耐受說再見!1型糖尿病患者告別抗排異藥物
排異功能為啥沒把胎兒排異掉?五種保護很安全,兩個孕期須提防
賽琳娜被曝換腎後起排異反應,舊病複發痛苦不堪,粉絲直呼心疼!
紋身中的排異現象是什麼?能治癒好嗎?
排除萬難挺到骨髓移植,但卻不料全身變「蛇皮」,出現眾多身體排異反應,歷經千辛萬苦尋求一線生機,懇求善友相助!
我們一直在「排異」
「經歷了生與死,我會更懂得珍惜和感恩」——七歲骨髓移植男童的抗排異路
出現嬰兒面膜排異的原因是什麼?用完嬰兒面膜就起紅疹子該怎麼處理?
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我們才會更懂得珍惜和感恩——七歲骨髓移植男童的抗排異路
「捨命產子」媽媽離世,「慢性排異」因何要了人的命?
4個孩子的年輕爸爸腎移植後排異 盼好心人幫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