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奧巴馬女兒入學哈佛!全世界最忙的爸爸卻給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奧巴馬女兒入學哈佛!全世界最忙的爸爸卻給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作者 |  王十三




報紙上曾經發起的關於「該不該在兒童節給父母員工放假」的投票,

瞬間觸動了不少父母的G點,


對於不少父母而言,


工作和親子陪伴成為天平上的兩處砝碼,


一邊掌控家庭的生活水平,


一邊關係孩子精神的富足與否,

每一次的選擇,都讓父母備受煎熬。




 「我不敢拒絕上司和客戶,卻總是拒絕孩子,這種感覺太難過了。」




「每次因為工作忙而透支陪伴孩子的時間時,我都不敢去看孩子撅起嘴的樣子。」



「每個月孩子的硬性支出都需要錢,所以我必須拼著命工作,但前提就得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




「媽媽很忙」,成為缺失親子陪伴的頭號理由,但是,你有總統忙嗎?



全世界最忙的人給了孩子最好的陪伴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應該是全世界最忙碌的人之一了,


可他卻從未「翹班」過女兒的成長。


「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


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他是個有儀式感的爸爸,哪怕再忙,


都要一身西服革履地趕來給掌上明珠吹生日蠟燭。 





兩位女兒從旱鴨子變身游泳達人,


都是多虧了這枚慈父牌游泳教練。






決斷國家大事小事的總統大人,


卻和女兒在路邊吃冰淇淋,


這樣的畫風的確反差萌。





遊樂園是這家人親子出行翻牌率最高的地點,


過山車成為最美好的陪伴剪影。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外出旅行,


奧巴馬就會和太太陪著孩子在白宮附近散散步遛遛狗。






媒體鏡頭中的女兒們,永遠笑得燦爛如花。


畢竟只有得到很多愛的孩子,

才有自信燦然的勇氣。






最近,


他們的大女兒瑪利亞很快就要跟隨父母的腳步入學哈佛,


優異的成績讓世人窺到高質量陪伴帶來的教育價值。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都市中,


忙碌成為常態與共識,


但是同樣忙碌的奧巴馬卻沒有犧牲掉親子的陪伴,


他深信,每個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高質量的陪伴,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愛。



提升親子陪伴的專註力




作為前美國總統,


奧巴馬獻給國家的時間絕不能縮減,


所以留給孩子的時間則是有限的,


但是他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並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親子陪伴做到了質量的最佳化。




畢竟時間不可控,可控的只有質量。




米歇爾說過,


「就算忙,他也依然抽出時間和我們一起吃晚飯。」


奧巴馬把工作和家庭分得比較清晰,


與家人在一起時對工作閉口不提,


陪伴中只把話題放在太太與孩子身上。


他讓孩子懂得,


爸爸現在的時間,是獨屬於我們的。





專註力,是高質量陪伴的重中之重。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被工作佔據了90%以上的專註力,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總是下意識走神,


要知道,這樣的三心二意式的陪伴是沒有質量的。




綜藝節目《爸爸回來了》中,


王中磊與兒子威廉獨處時一直在看手機忙工作,


威廉的話題他總是提不起興緻,


最終威廉只能失望地去別的地方打發時間。


直到王中磊放下手機,


「專一」地給威廉做了一頓糖醋排骨之後,


威廉的臉上才綻放出滿足。






在兒童心理學中,


孩子對父母有強烈的「佔有慾」,


父母只要給予他們較為認真的回應,


就能提升孩子內心的依戀程度。




所以媽媽們在陪伴孩子時,

放下手機收回專註力,


多多與孩子進行對視,


仔細聽他們的每一句話,給出最及時的反應,


這樣的陪伴,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在他的身邊。



在不同陪伴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高質量的陪伴有許多方式,


比如奧巴馬會在睡前來一場溫情滿滿的親子共讀,


或者帶著孩子去書店讀完7本《哈利波特》。





太太米歇爾則會陪著孩子一起做運動、寫作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這些都是親子之間比較適合提升依戀關係的方式,


要知道,

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父母不同類別的陪伴。




以下這些情境,父母都扮演好適合的角色了嗎?



孩子工作時,父母變成觀察者


我經常抽出時間陪著女兒萬萬畫畫,


她喜歡畫各種奇怪的東西:


六條腿的馬、帶著翅膀的房子、流眼淚的水杯。


按照成人世界的邏輯,


萬萬的繪畫都是「不實際」的,


但是我從不阻止她的創作,


她天馬行空的創作,


在我眼中是十分寶貴的品質。




蒙台梭利認為,


「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就是『工作』。


所謂的工作性活動指的是孩子的繪畫、閱讀、手工等行為,


這個過程中,孩子在進行思維的發散,


父母不要用成人的經驗去束縛孩子,


而是要堅持「無為而治」,做陪伴中的觀察者。



孩子遊戲時,父母變成參與者


賈乃亮是出了名的「神經奶爸」,


與女兒甜馨在一起玩時,


總有著讓人無奈的幼稚表現。


比如在節目中,


他會和甜馨一起在地板上翻跟頭,


兩人比賽做鬼臉,


他還會cosplay成甜馨的第一男神孫悟空。






在我看來,賈乃亮的親子陪伴方式十分有智慧。


在當今的家庭中,


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家庭中具有情節扮演的活動只能靠父母的配合。


但是有的家長不願放低身段投入到遊戲中,


亦或是在遊戲中保持著家長權威,


要知道,


父母的權威需要建立在孩子的信任的基礎上,


親子遊戲中父母的高質量配合,


就是增加孩子信任指數的做法。






積極地投入到親子的遊戲中去吧,


當你真的把自己放到小人國中,


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孩子情緒變動時,父母變成共情者


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有一次考試失利,

成績一落千丈,


奧巴馬知道後並沒有採取高高在上的說教和懲罰,


而是決定和女兒敞開心扉聊一聊。


在花園的鞦韆處,


女兒坦言是因為自己在複習功課時,


只去學了自己認為會考到的內容,


並跟父親探討了之後的複習方案。


兩個人就像朋友和同學一般交流,


瑪利亞的挫敗、難過等負面情緒,


都被奧巴馬建立了共情的聯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親子陪伴中,父母建立共情非常重要,


孩子的任何負面情緒出現背後,


都隱藏著一份需要幫助的渴望,


這個時候不要一刀切地批評,


更不要一味地說教,


而是純然地聽、看、理解與感受,


這樣的陪伴才能及時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


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



爸媽都要參與到親子陪伴的行列中




生活中,


很多家庭都採取「喪偶式」的親子教育,


要麼父親總是在外忙工作,

把親子陪伴完全交給媽媽,


要麼是媽媽是女強人,

父親在家既當爹又當媽。


在家庭親子相處模式中,


父母的陪伴給予孩子的性格影響是不同的,


為了讓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


父母都要加入親子的陪伴中。



避免夫妻一方的參與度為零


《媽媽是超人》中,


包文婧在錄製節目前幾乎沒有撫養過餃子,


養娃的工作幾乎都交給了包貝爾和姥姥,


這使得孩子對她持有較低的依附感,


而當包文婧有耐心地投入到親子陪伴中時,


她收穫到了最為幸福的親子體驗。




每一個家庭中,


父母都是高質量陪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果有一方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參與孩子的成長,


都會成為巨大的缺憾。


工作再忙,都不要把陪伴推給另一方,


平時盡量多給孩子擁抱和親吻,


一定要不斷地跟孩子「告白」,


讓他知道,你一直很愛他。





夫妻配合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奧巴馬和米歇爾的親子教育採取「男女搭配」的方針,


父親和母親那風格不同的陪伴,


給了孩子較為全面的情感依附。


比如奧巴馬鼓勵孩子自由選擇興趣愛好,


而米歇爾會在孩子選擇前定下興趣愛好的必修與選修種類,


既給了孩子自由,又能及時地建立規則與標準。




除此之外,


夫妻二人還在親子陪伴中默契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好習慣。


米歇爾制定了「每晚8點睡覺」的家庭鐵律,


奧巴馬便扮演檢查者的角色,經常來一場「突襲」,


看看孩子有沒有準時入睡。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並不是滿足孩子所有的需要,


真正有效的陪伴是要幫助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生活中夫妻兩個一定要達成共識注重合作,


比如父親幫母親做家務可以讓孩子看到分擔與勞動的重要性,


媽媽總是表揚爸爸的優點可以昂孩子懂得愛與鼓勵。




對孩子來說,


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


父母是見證者,更是成就者。


從現在開始,


用高質量陪伴給孩子建築最好的回憶吧,


這將是你們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




作者:王十三,職業撰稿人,國內外多家兩性品牌簽約作家,親子情感專欄作家。對於父母而言,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值得研究與共勉。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凱叔講故事APP體驗更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預告 | 原來這些年用錯了吹風機!這個黑科技電吹風,3分鐘吹乾中長發;0輻射,孕媽baby放心用
開團 | 有了這個掛燙機,20秒一件真絲連衣裙,1分鐘一件棉麻襯衫,全家衣服都能一熨成型!
「零基礎」學會小兒推拿:孩子少生病、吃飯香、長得快
聽故事 | 這是一個承諾(學會信任)
帶娃出遊太麻煩,怎樣才能搞定?

TAG:凱叔講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爸媽帶孩子和爸媽的爸媽帶孩子
孩子是給誰生的?上班的媽媽,孩子誰帶最科學?
世界最棒十個學習網站,哈佛、耶魯都有了,送給愛學習的孩子們!
媽媽經常管教孩子,孩子讓爸爸休了媽媽,爸爸懟住兒子還秀了一把恩愛
媽媽的努力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那些年參加《爸爸去哪兒》的男孩子都長大了,康康越來越霸氣
爸爸姓東方,媽媽姓百里,看到孩子的名字爺爺氣的直跺腳
開路虎的年輕媽媽在杭州好幾家星巴克偷杯子,還送給孩子老師!
為蛙兒子焦慮的玩家,只能做溺愛孩子的爸媽
幼兒園老師神總結,看孩子穿什麼來上學,就知道孩子媽在不在家!
熊黛林高的讓助理很尷尬啊!彷彿媽媽牽著孩子
幼兒園老師神眼力,只瞅孩子一眼,就知道爸爸媽媽誰不在家
動物媽媽生了熊孩子也很累啊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爸爸媽媽當著孩子面親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看陳小春和應采兒的寶貝就知道啦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請不要在坑娃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國際學校孩子都土豪還愛攀比?聽這位媽媽怎麼說
一個俄羅斯媽媽鏡頭下的寵物與孩子
小男孩表示很生氣,坑娃的媽把孩子弄成鬼還被帶去看牙醫
孩子,請將你的佛性賜予媽媽
岳母和媽媽,到底該給誰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