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Nature發布科研影響力榜單,中科院等15家中國機構上榜

Nature發布科研影響力榜單,中科院等15家中國機構上榜

Nature發布科研影響力榜單,中科院等15家中國機構上榜

Nature 日前發布分析文章,列出全球專利引用文獻及相關機構的 Top 200 榜單。榜單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技術轉化的實力,以及各機構對科研經濟潛力的重視程度。值得注意,Top 200 中有 83 家都來自美國。中國有 15 所機構入選,總數全球第 3,其中最靠前的是香港科技大學,位列第 118。同時,根據專利引用文獻數量,東南大學位列全球第一。

精確衡量科學對創新的影響很難。不過,有個指標值得一看,那就是專利的引用文獻。專利肯定受了那些它引用的論文的影響,因此專利文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科學與技術間的聯繫。

近日,Nature 發表分析文章,結合自然指數與 Lens 指標,將過去 20 年全球科研成果技術產品轉化的情勢展現了出來。分析還研究了一批擁有大量專利組合的機構與其論文發表的情況,從中能看出這些機構對科研經濟潛力的重視程度。

背景知識,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是自然出版集團每年都會發布的一個指數,全面衡量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及產業機構的高水平論文產出,評估各機構在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及物理科學 4 大核心學科領域的排名。自然指數對評價科研機構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 Lens 指標(Lens Metric)是基於開放資料庫 Lens.org 的一個指標。Lens 資料庫里有超過 1 億個專利文獻與 100 多萬篇學術論文相互關聯的信息。Lens 資料庫的一個子集測量了 200 家機構的專利引用情況,創建了 Normalized Lens Influence Metric,也就是 Lens 指標,顯示了機構在 1980 - 2015 年之間發表的文章對專利的影響。

科研的技術影響力:MIT 論文對專利影響最大,Science 被引用最多

在 Lens 分析的 200 家機構中自然指數最高的幾家,中國科學院(CAS)榜上有名(左下)。y 軸表示在自然系列期刊中發表文章的數量,x 軸表示 Lens 指標(體現了機構對專利的影響)。MIT 發表的論文對專利影響最大。

Lens 分析還將自然指數中包含的雜誌按照其每篇文章的平均專利引用做了排名,Science 排在第一,Nature 以 0.1% 的差距緊隨其後。

此外,右邊淺藍色鋪底的數字代表了被專利引用的論文占期刊發表總論文數量的百分比,這時候 Cell 以 54% 位居絕對第一,多學科期刊的表現比大多數專業期刊都要好一點。

根據歸一化加權分數(normalized 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Lens 指標最高的一些機構,發表的論文自然指數也很高,這表明其論文質量很高:

其中,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 TSRI,世界著名的綜合性醫學研究及教育機構,研究領域涵蓋基礎醫學、化學、生物等方向,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大部分研究被其他人擁有的專利所引用,因此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 Lens 指標很高。

而法國的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Atomic Energy and Alternative Energies Commission)等機構,傾向於對其大部分研究進行專利授權,因此正則化 WIPO 專利族分數(也即 WIPO 專利族/ 2016 年 STEM 文章)更高。

全球科研技術轉化實力 Top 200:中國 15 家機構上榜,香港科技大學第 118 名排第一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根據 Lens 指標(也即 Normalized Lens influence metric),全球 Top 200 的機構。就像上文說的,Lens 指標顯示了機構發表的文章對專利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科研技術轉化的實力。

在下面的表格中,AC 2012-2016 表示在 2012 到 2016 年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WFC 表示 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自然指數使用 FC(fractional count)衡量每一位作者對論文的貢獻,而 WFC 是調整了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論文過度呈現(over-representation)後得到的結果。

首先是全球 Top 10,剛剛提到的 TSRI 位居第一,第二是洛克菲勒大學,這兩所機構相比之下都是論文數量雖少,但都是精品。MIT 排第三,同時,MIT 發表論文的數量也很驚人。

我們雖然還想列下去,但 Top 100 里都沒有出現中國的大學或研究所。同時,值得注意,Top 200 中有 83 家都來自美國。

在這份榜單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大學,是香港科技大學,位列第 118。

不過,好消息是,仍然有另外 14 家中國機構榜上有名,主要集中在 160-200 之間。

來源:natureindex /文強,聞菲

生物易構|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耗材採購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Science:華人團隊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難題
免疫系統新療法為治療1型糖尿病帶來希望
微生物所等在免疫衰老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家謀劃建「量子星座」
《自然》社論:科學家應參與尖端療法審批過程

TAG: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華裔科學家抗議美國科研環境「有毒」,Nature、Science齊發聲
《Nature》發布2019自然指數,中國科研實力增長強勁
中國學者科研前沿大爆發 一日連發6篇Nature
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宣布新的科研計劃,Bengio、LeCun 任 AI 項目負責人
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Nature 自然科研
Nature亞洲科研專題:韓國科研「砸錢」最多,中國科研人員最多
美國政府破產波及全球科研,NIH停止Pubmed各項服務
區塊鏈科研平台Matryx將於下周一在美髮布Beta版
科研界的神鵰俠侶:這對夫妻檔聯袂發表近10篇Science和Nature
Stratasys 3D列印助力教學及科研創新研討會成功舉辦
Yann LeCun卸任FAIR主任,任首席AI科學家搞科研!
用10篇Science和Nature,見證他們18年的科研和愛情
Chemistry World 一月科研成果亮點精選
美國兒科研究用SyncThink+VR檢測腦震蕩
從搞科研到商業運作:Alberto Broggi 研究計算機視覺的二十年
解釋中子星併合後的餘暉|Nature自然科研
中國各科研院所在ESI學科領域的科研表現
諾獎得主George F.Smoot:美國強大的秘密在於重視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
DeepMind 明年搬 11 層新總部!盤點這家頂尖 AI 科研機構的高光時刻
特別策劃│提高我國學術社交網路的國際傳播能力——基於ResearchGate與「科研之友」等的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