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垓下古戰場,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決戰之地,主流觀點認為遺址位於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間開闊的平原地區,更準確的位置據說是在靈璧縣城東南24.5公里處的韋集鎮垓下村附近。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垓下之戰遺址碑)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反映主流觀點的楚漢戰爭地圖)

主流說法之所以認為垓下是在今天的安徽靈璧,主要是依據《漢書·地理志》的注釋,但這並非無人提出質疑。

劉邦當時整個的戰略是依靠北面的韓信、南面的英布,從兩側夾擊項羽,同時利用不斷騷擾西楚腹心地帶的彭越,破壞楚軍的後勤軍需補給、韓信平定三齊,為這一戰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楚軍不但北部側翼完全暴露在韓信的軍隊面前,而且包括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在內的後方都受到持續而全面的威脅。

這就是一貫眼高於頂的項羽也不得不一改固態派出使者前往韓信處遊說韓信背漢歸楚的原因。

項羽使者遊說韓信的說辭是:


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雖然只是遊說之詞,但大致也可以反映當時的戰略態勢。

這也就是項羽在沒有遊說成功韓信之後不得不「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魏漢,鴻溝以東為楚」,隨即全軍東歸,以解糧食已絕的困境。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楚河漢界)

當時,楚軍和漢軍是在成皋(今河南滎陽西18公里汜水鎮虎牢關村西北故成皋城)、滎陽(今河南滎陽)之間對峙,約成之後項羽率軍沿鴻溝東側南下,試圖到淮南九江等地立足。

但是此時楚漢之間的綜合實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劉邦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背棄和約全軍追擊項羽。

漢軍在陽夏(今周口市太康縣)追上楚軍,樊噲消滅楚軍周將軍所部4000人,但是由於劉邦沒有滿足韓信、彭越裂土封王的要求,所以韓、彭兩支主力按兵不動,劉邦原本合兵聚殲楚軍的戰略構想沒有實現,反而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南)遭到楚軍的反擊,被痛打之後不得不「深塹而自守」兩軍重新處於對峙狀態。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固陵軍事態勢圖)

當時劉邦的軍隊固守固陵,與楚軍相對峙,而固陵南側毗鄰陳縣(今河南淮陽),所以楚軍自然也駐紮在這一帶,楚漢最終決戰的垓下自然也是在這裡,而不會是200多公里以外的今安徽靈璧縣一帶。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項羽的軍隊主體部分是楚人,但所謂四面楚歌絕不是軍心渙散的理由)

為了打破當時這種彼此膠著的狀態,劉邦決心大出血,他分別許諾韓信和彭越,只要兩人協助「并力破楚」,滅楚之後,「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同時,封英布為淮南王。

這樣一來,韓信、彭越、英布的三支武裝與劉邦的主力形成了對項羽大軍的合圍態勢,決戰一觸即發。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

但是,《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卻記載:


(在劉邦主力部隊中的漢將樊噲)圍項籍於陳,大破之。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樊噲影視形象)


(劉邦的「司機」夏侯嬰)從擊項籍,追至陳,卒定楚。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夏侯嬰影視形象)

(跟隨韓信的騎兵將領灌嬰在)降留、薛、沛、郯、蕭、相(之後,)攻苦、譙……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

同時,《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


(丁義)以卒從起留,以騎將入漢,定三秦,破籍軍滎陽,為郎騎將,破鍾離昧軍固陵,侯,六百七十戶。

(原來的楚國令尹靈常)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為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為中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

這些漢軍的主要次要將領的立功記錄都是在陳或曰陳下擊敗楚軍,和靈璧的垓下毫無關係。

灌嬰的行軍路線十分說明問題,灌嬰攻克的相縣是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靈璧垓下就在其東南,灌嬰根本沒有往東南而去,反而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向西先後攻克苦(今河南鹿邑)、譙(今安徽亳州市),再一直往西到陳下,才與項羽主力交手。

漢軍南方集團的英布和劉賈(漢高祖的族兄或遠房堂兄)的行軍路線同樣說明問題,他們招降了楚大司馬周殷,從壽春(今安徽壽縣)經城父(今安徽渦陽西北)而最終到垓下與劉邦主力韓信主力合兵,這個垓下自然不會在城父東南150公里的安徽靈璧。


這充分證明了楚漢決戰的所謂垓下是在河南鹿邑以西的陳縣附近,而絕不可能在鹿邑以東甚至渦陽東南的安徽靈璧。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項羽認為天亡我也 非戰之罪,從個人找借口看純屬瞎掰,從戰略上看不無道理)

鴻溝、固陵、苦縣、顧鄉、城父等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項羽大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包圍圈,這個包圍圈彙集了漢軍及其相對鬆散的盟軍的全部主力,而項羽的主力也全部落在這個包圍圈之內,因此

楚漢決戰垓下只可能在這個包圍圈內,而不可能是跳出包圍圈的200多公里之外的安徽靈璧。


何處是垓下:劉邦到底是在哪裡最終戰勝項羽

(楚漢之戰形勢圖)

前面說過,陳縣縣治在今河南淮陽,地處鴻溝以西,是劉邦的勢力範圍,項羽的大軍是駐紮在鴻溝以東的陳縣附近,所以按照秦漢之際將某城下稱為某下的慣用稱呼,此地被稱為陳下。

項羽軍隊正是在陳下與固陵的劉邦軍隊對峙,並且在韓信彭越等全部彙集於此的情況下被漢軍聚殲,無論是陳下的小地名亦有垓下之稱還是垓下屬於文字訛誤,這才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垓下。


或許更準確一些,楚漢決戰的垓下之戰應該正名為陳下之戰。

(認為存在陳下之戰和垓下之戰兩場戰役的說法咱們以後再細細辨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武王伐紂包圍圈:《尚書》中的「八國聯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以霸、王道雜之:漢宣帝與霍光勢力暗戰中的韜晦和謀略
敕封伯爵號東莞:元末群雄中的異類,在朱元璋非嫡系中碩果僅存
神秘國度的神秘太后之二:被「蕭峰結拜大哥」毒死的戰爭狂人
腹心不擾 四方不動: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的為人忽視的原因

TAG:談古論金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只勝一戰,項羽只敗一戰,為何最後卻是劉邦贏了?
劉邦與項羽到底有何區別?為何劉邦能夠取得天下
劉邦和項羽到底誰才是真英雄,劉邦也許只是贏在了這一點上!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最終能勝出立漢朝,是因為他做對了這三件事情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早已從他們對咸陽城的處理就看到了最後結果
項羽為什麼丟失天下劉邦又是為何得到天下,劉邦的解釋有道理嗎?
劉邦是直到臨終前才明白,當年烏江岸邊,項羽為何選擇自刎嗎?
劉邦能打敗項羽,為何到死都沒有戰勝了他
劉邦取得天下之後,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
項羽為何不稱帝?從他的外號能看出,劉邦贏天下,才應該是最好的結局
劉邦真的是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才明白,項羽為何戰敗後選擇自刎嗎?
為何劉邦敗了幾十次最終取得天下,項羽從無敗績卻自刎烏江?
項羽到底是不是在烏江自刎而亡的?其實這只是劉邦的一種手段
為何是劉邦統一天下,竟是因為很早之前項羽幹了此事,早於鴻門宴
劉邦取勝項羽,是不是歷史的必然呢?
韓信為何在項羽和劉邦手下處處碰壁,為什麼只有蕭何發現了他?
陳勝是楚人,項羽是楚人,劉邦也是楚人,為何只有劉邦成功了?
劉邦戰勝項羽贏了天下,卻為何戰不過冒頓單于?其實原因很簡單
項羽是高富帥,為何還敗給了劉邦?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楚漢之爭,如果項羽贏了劉邦獲得天下,那國家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