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家族真是開了掛了,一家三代有四位被寫進了《辭海》

這個家族真是開了掛了,一家三代有四位被寫進了《辭海》

圖註:近代學者雕像

文/有毛僧

義寧陳氏被譽為中國文化的貴族,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特殊地位的文化家族。這個家族先後出了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及陳封懷等政治文化名流,即譽滿華人圈的「陳氏五傑」。翻開《辭海》發現,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分別立有條目。一家三代有四人享此殊榮,在《辭海》中僅此一家。

圖註:陳寅恪先生

陳家的祖居陳家大屋坐落在今修水縣義寧鎮竹塅村。竹塅村地處盆地邊緣,陳家老屋依山而建,屋後林木繁茂,屋前是一片田壠,面積約數十畝。三條小溪在村前匯合,據說叫「三水合一」;周圍群山疊翠,村前九座山全部朝向陳家大屋,被風水先生稱為「九龍朝聖」。這塊風水寶地上出了不少享譽國內外的人才。

一個家族的遷徙

提及義寧陳氏,有必要簡單介紹下陳氏一族的起源。史載,武王伐紂之後大封天下,受封的人中既包括有功之臣,也包括先王后裔,其中大舜後裔有虞氏33世孫滿的封地為陳,於是以國姓,成為陳姓始祖。陳氏在漢朝時期為潁川(今河南許昌境內)望族。到北宋時期,義門陳氏逐漸興起,後來部分族人遷居到福建。大清雍正年間,福建的陳氏族人又由福建遷居到各地,其中一支在陳騰遠的帶領下遷居到修水護仙源。

陳公落腳的義寧在大清的版圖上已經很多次更名。嘉慶三年(1798),朝廷殘酷鎮壓了縣邑陳坊的白蓮教起義。這次血腥的戰爭被朝廷標榜為義舉,從而改寧州為義寧。剛來義寧的時候,陳騰遠不過二十多歲,他非常勤奮地從事耕作,吃盡了三農的苦。十多年後,家族人口增多,新置了些田產,建了屋舍,有了大家族的風範。陳騰遠的長子陳克繩是一位很有遠見的家族核心人物。他發奮讀書卻屢試不第。他開闢了陳氏私塾,並在四房分家時立下鼓勵讀書的家規。到陳寶箴出生時,陳家人丁興旺,狹小的護仙源已經容不下這個日益龐大的家族了。

為家族修一所像樣的居所不僅是陳克繩的想法,也是他父親陳騰遠的想法。陳騰遠83歲的時候對子孫說,我年輕時來義寧,辛苦了數十年,如今依然精神良好,但也已經是八十多的老頭子了。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建一棟堂屋,上可以安放先人的靈位,下可以把子孫們都聚集到一起,希望你們這輩的完成我這個心愿。

篤信風水的陳克繩在彌王峰西麓山腰處選中了一片地方。這地方屬於竹塅村。這是贛西北義寧大山中一個地方化鄉土化的地名。在義寧方言中,塅是山中的小塊平地的意思。陳騰遠對竹塅村的大屋很滿意,將堂屋命名為「鳳竹堂」(根據「鳳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鳳有仁德之徵,竹有君子之節」的意思),希望陳氏子孫能夠仰慕鳳凰的高風和竹子的亮節。

圖註:鳳竹堂三個字是陳寶箴父親陳偉琳所題

圖註:鳳竹堂大堂內部排放著陳氏五傑的黑玻璃雕像

風雨「鳳竹堂」

如今的陳家老屋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風雨。通向陳家大屋的是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小路兩旁是整齊的稻田。跨進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寬闊的場院,院子里直通門廳的地上鋪了些青色的防滑碎石,其他地方泥土裸露出來,牆角生了不少野草,每逢雨天,院子里一片泥濘。自由啄食的雞群和牆角晾衣繩上飄蕩的衣服告訴參觀的人,這裡依然居住著陳氏的後人。

圖註:通往陳家大屋的青石板小路

圖註:陳家後人依然居住在老屋裡

堂屋上的「鳳竹堂」三個字,非常醒目,據說是陳寶箴的父親陳偉琳所書。在陳家的歷史上,陳偉琳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自陳騰遠從福建遷居到修水以來,陳家居住在大山之中,幾乎與外界斷絕,而陳偉琳便是陳家第一位走出大山的人。他的足跡遍布多省,是連接大山與外部世界的重要紐帶。「鳳竹堂」大堂正面牆上掛著陳氏五傑的黑底玻璃雕刻像。陳家大屋為典型的江南祠堂式民居建築,由新舊兩棟連成一體,青磚瓦舍,馬牆高聳,均為徽派風格。西邊為老屋,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兩進兩出,上下兩堂,這就是陳克繩於乾隆年間建的。陳寶箴中進士後,於清光緒年間在東邊接檐蓋了一棟。陳三立就出生在東邊的這棟房子里。

圖註:如今的陳家大屋

圖註:陳寶箴當年居所,陳三立就出生在這裡

在陳家大屋前面的場院左右兩側放置有兩塊舉人旗杆石和兩座進士墩。按清代客家風俗,凡科舉獲得貢生、舉人、進士功名的族人都要在祖祠或所居住房屋前豎旗杆石、放置進士墩,以彰顯其家族的實力和望族地位。這在陳克繩的遺囑中也有提及,他讓後人將他葬在「鳳竹堂」背後的山脊上,他要看到子孫後代高中舉人和進士,他要看到後人在「鳳竹堂」的場院里豎起象徵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旗石。

圖註:陳寶箴中舉時立的旗杆石

陳家大屋門前的場地上,豎著用紫紅麻石條砌就的旗杆石和旗石墩,頂部正中鑿有豎旗杆用的圓孔。旗杆石為陳寶箴中舉時所豎,刻著「清咸豐元年辛亥陳寶箴中舉豎」;旗石墩是陳寶箴之子陳三立中進士時所豎,刻著「光緒己丑年主政陳三立」。陳寶箴與陳三立父子是近代中國影響深遠的重要人物,也是陳家從山溝里默默無聞的客家移民走向全國的靈魂人物。

圖註:陳三立中進士時立的進士墩

愛國父子的榮與辱

陳寶箴中舉,走出竹塅,意味著陳氏歷代先人奮鬥百年的家族崛起夢,在他身上實現了。在江西,土客矛盾使得客家人只能在偏遠的地方生存,種的是最差的田,常年吃的是紅薯。作為客家人,他們只能靠個人奮鬥,沒有其他根基。義寧陳氏的歷次遷徙中,恐怕這一次遷移意義最為重大。陳寶箴中舉那年,恰逢太平天國起義,父親陳偉琳創建義寧州團練,陳寶箴幫助父親辦團練。太平軍攻打義寧州期間,義寧團練英勇抵抗,陳偉琳因勞累過度病逝。陳寶箴因抵抗太平軍有功而受到曾國藩賞識,後加入曾國藩幕僚,成為臂膀。

陳寶箴的兒子陳三立生於1853年,年少時,他與弟弟陳三畏就讀於陳寶箴創辦的四覺草堂,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打下良好的詩文基礎。陳三立的書法,深受黃庭堅影響,質樸古拙。然而,彼時殿試流行館閣體,他的書法風格並不合潮流。他回鄉苦練了三年書法之後,才於光緒十五年(1889)成為進士。中進士後,他被分到吏部工作,當時父親陳寶箴正在湖北協助張之洞辦洋務,於是陳三立離開吏部,到湖北幫助父親。陳寶箴任湖南巡撫時,陳三立是他最為得力的助手。陳寶箴父子招攬各種人才,全心推行洋務,包括梁啟超、譚嗣同、唐長才、熊希齡等都齊集湖南。

圖註:1934年初春,在北平中山公園,左起朱益藩、陳寶琛、陳三立

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殺,陳寶箴父子因「保舉匪人」的罪名被革職,永不敘用。兩年後,陳寶箴死於江西南昌。退出政壇後,陳三立寄情於詩歌。清末民初的詩壇,曾出現繁盛局面,各方流派皆標新立異,對詩歌的發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陳三立被公認為這一時期同光體詩派的領袖,也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對陳三立的才學十分讚賞,曾推薦陳三立進宮給溥儀講授古文。陳三立不願入帝王家,婉言謝絕,並轉薦進士朱益藩以自代。陳三立受維新思想影響很大。清末民初,士大夫納妾的有很多,但陳三立對此深惡痛絕。原配夫人羅氏,早卒,續配俞夫人,感情很深,相敬如賓。陳三立恪守一妻制,不置側室,這種操守在當時是難得可貴的。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曾經遊說陳三立投靠日本,遭到斷然拒絕。陳三立絕食五日而死,享年85歲。

文化史上的豐碑

1904年,上海吳淞口,陳三立送陳衡恪、陳寅恪、陳隆恪兄弟三人遠赴東洋求學。經歷了國恥家恨之後的陳三立只能將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在詩文及孩子身上。陳衡恪早年與寅恪先生同留學日本,回國後在各學校教書,1919年後,任北京美術學校及美術專門學校國畫教授。他長於山水畫,所作花卉、蟲鳥、人物等造詣極高,多次出國展覽。他的畫作深深影響了齊白石等名家。他的詩書篆刻飲譽海內外。母親去世時,陳衡恪因傷痛過度而患重病,不幸英年早逝,死時年僅48歲。

圖註:1904年日本留學時的三兄弟,右衡恪、中寅恪、左隆恪

衡恪次子陳封懷,生於1900年,早年入金陵大學,後到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留學,獲碩士學位。1936年任職於廬山植物園,曾任南昌大學教授。1962年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1993年以93歲高齡去世,就葬於廬山植物園內。他是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和林學家,又是中國植物園的創始者。

陳氏最知名的學者當屬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寅恪先生6歲讀家塾,13歲便與兄隆恪同至日本新文學院留學,21歲入柏林大學,22歲進蘇黎世大學,後又入巴黎大學3年,再至哈佛大學及柏林大學研究院求學達8年之久。此時,他已36歲了,通曉英、法、俄、日、德、希臘、匈牙利文及吉爾吉思語、高加索語等16種文字,其中包括幾成絕學的梵文、突厥文、西夏文、滿文、波斯文、巴利文、吐火羅語等。

寅恪先生幾乎讀遍了西方著名的大學,卻從不是為了拿文憑而讀書。哪裡有好書,哪裡有好教授,寅恪先生便去求學。十多年的國外遊學生活,他連個學士都沒混上,更不用說博士學位了,但卻成為了當時中國最為博學的人。陳寅恪1926年歸國,在清華大學國學院擔任導師,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並稱為「清華四大導師」。

抗戰期間,陳寅恪先生南渡北歸,隨戰火飄蕩,一直沒忘學術研究。解放戰爭期間,陳寅恪拒絕了傅斯年赴台的邀請,留在大陸。他南下嶺南大學教書,再未北上。晚年的寅恪先生遭目盲腿折體衰多病的人生際遇,但他憑超人的記憶力,由助手念資料,窮十年之功,著出了85萬字的《柳如是別傳》,以詩證史,為中國史學開闢了一條「詩詞皆史」的新路。文革期間,陳寅恪遭到殘酷的折磨,於1969年溘然長逝。

由於政治原因,陳寅恪先生的骨灰當年在自己的故鄉江西難以落葬,在老畫家黃永玉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下,費盡周折,陳寅恪的骨灰最後才得以在廬山植物園安葬。黃永玉還手書「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並刻於墓碑上,將陳寅恪先生特立獨行的高尚人格及思想理念昭示天下。

圖註:江西廬山陳寅恪夫婦墓

結尾

圖註:陳家大屋守護人歐陽國泰先生

如今的陳家大屋依然保留著歷史的模樣,大屋的義務守護人是歐陽國泰先生。歐陽先生早年入贅陳家,與岳父母一同住在陳家大屋。多年來,為了保護陳家大屋,他竭盡全力,矢志不渝,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以一普通農民的身份,做了大量的本應由政府有關部門去做的事情,令人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賈寶玉為何走上科舉求功名的老路?
張愛玲與母親的愛與恨
天蓬元帥是水軍一把手,天上為何會有水?
《醒世姻緣傳》的計氏:她嫁了豪門,為何日子卻過得比窮人還苦?
鎮元大仙那麼厲害,為何沒在天庭當大官?

TAG:老僧奇譚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旦把這個打開,我家貓咪屁股就被粘住了似的在這呆上一天
這個皇帝有四個兒子,三個都被他殺了,剩下的一個竟成了傻子
《房精:「出了這個門,就不要再回這個家!」》
這個家,真的不止你一個人在付出
馬雲開了一家沙縣小店,這個畫風真是讓人有點接受不來
中國歷史上相當於每八年出現一次的罪己詔,只有這個皇帝,是真心悔過
這個姓氏人口快一億,在古代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帝王,卻被罵了千年
這個一手創造了宜家帝國的人去世了,在他之前沒人這樣賣傢具
基建狂魔中國一出手,這個國家站起來了!
下雪了,主人堆了一隻雪貓,家貓看見之後,竟做出了這個動作!
頤和園裡有一塊「敗家石」,這個名字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國家每個角落都美得一塌糊塗,好想現在就出發!
這個出身低賤的二婚女人憑啥當皇后?一看履歷,所有人都閉嘴了!
蛙蛙不回家,我和這個禿頭玩了一整天
瘋了,這個人每到一處收集最美的陽光帶回家
這個國家經歷了二戰,結果把自己國家整沒了
這個家族千年出了59個丞相,被稱為丞相世家,連法海都是他家的傳人
一場車禍讓這個家庭同時失去了三個孩子,沒想到上帝又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奇蹟
還未播出就被奶死的一月番 這個尼祿《FGO》玩家看了會沉默
《家有兒女》中的三姐弟,其中張一山楊紫都在娛樂圈爆紅,只有他被這個世界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