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怎樣才能不後悔

怎樣才能不後悔

怎樣才能不後悔?

文|續祥法師

在聊怎樣才能不後悔之前,請你先想一想什麼情況下我們會後悔?

我自己的體會是:當失望產生時,後悔也往往隨之降臨。

尤其是察覺到交友不慎的時候,我的後悔之情也隨之達到頂點,別的事情雖然也會帶來後悔,但我可以輕鬆的從那些後悔中轉移注意力。可被惡友傷害之後,我的後悔之情卻始終擺脫不掉——既心疼於被對方損害的利益,更心傷於被對方浪費的情感,這二者的加乘傷害不是我的小心肝所能招架的住的。「情財兩空,人自然會輾轉反側」。

不論何種原因,當後悔的情緒降臨時,我們的本能反應往往是想竭力擺脫這種後悔情緒,但結果卻發現後悔這個東西就像粘在手指上的口香糖,你越想把它撕下來,你和它之間的糾葛就會越多——你本想擺脫後悔,卻在「擺脫」的過程中越來越後悔。

就像一個想要擺脫自己陰影的人走入了大樹的一大片陰影里一樣——本來想要擺脫陰影的跟隨,結果卻遭遇了陰影的包圍。

後悔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泥潭效應」,前一念剛走出一個漩渦,後一念就又踏進入另一個。

既然強制自己擺脫後悔只會令自己更加後悔,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它呢?

一般來說會導致後悔的事情有兩種:

1.當做未做;

2.不該去做。

這兩種事情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會帶來一種「損失厭惡」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的表現形式就是喚醒後悔的情緒。

當做未做,結果本應收穫的失之交臂,不該去做卻做了,導致好不容易得到的又不翼而飛。

無論前者還是後者,一旦你開始後悔,其實就代表著你應該用一種新的眼光來審視你所後悔的事情。

因為後悔這種情緒的底層信念是——我本可以做得更好。也就是說,後悔代表著你對彼時的情境和問題有了更好的面對和解決方法。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起碼它能讓壞事變得沒那麼糟。

因為後悔之前犯的錯往往能成全後悔之後的對。而且若非犯過這些錯,你現在的「對」真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後悔某種程度是個偽命題,因為就算能讓時光倒流,那時的你也不會做得更好了——你人生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那個當下的最好選擇。

而你後悔其實是因為你成長了,說明你的認知拓寬了,視野更加開闊了。而不是因為你做錯了——因為我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所以不要太過於責怪自己,成長難道是壞事嗎?

我曾說過,自我是流體,我們生命中經歷的每一個體驗都在改變著自我的內涵——包括後悔。但我堅信後悔的出現只是為了改變你,而不是折磨你。如何把握二者,關鍵在於你以何種態度面對後悔。

後悔的本質是自我否定,看起來是指向過去的自己,實際卻是在攻擊當下的自己,所以過於陷入其中只能帶來無窮無盡的自我折磨,於事無補。

不過有時候後悔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往往必須要經過後悔才能找到生命中最本質的需要,學會抵抗誘惑的重要。

尤其是前者,如果你能從後悔帶來的信息洪流中發現它,那麼你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不再迷茫和慌張的世界。

看見自己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點亮了一盞明燈。

儘管說了這麼多,但後悔還是一種會令人難受很久的情緒,我們能不能避免它的發生呢?

以我有限的人生經驗來說,後悔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我們只能儘可能的去避免。

那麼如何儘可能的避免呢?

(1)常反思

某種程度上後悔就像是感冒,想要讓它不再發生,你就要注意它是怎麼發生的。

反思就是後悔這個詞的最佳關鍵詞。因為讓你後悔的除了對外界失望,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而如果失望之後你卻不反思,那麼那些讓你對自己失望的因素,它們還將讓你對自己繼續失望,因為它們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逝,只能隨著無知的減少而減少——尤其是對自己的無知。

從來都沒反思過的人,往往是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

即便反思會讓你不舒服,但只有真正的接受這種不舒服,接受你現在需要改變的事實,你才能靜下心來平靜的走出改變的第一步。

(2)在做出決策前,最好能再修正一下自己的假設

在我看來,如果說反思是後悔的「親兒子」的話,那麼失望就是後悔的親爹。

而又是什麼東西導致的失望呢?——我們對未知的假設錯誤了——你本以為……卻沒想到……

所以想要解決掉後悔的親爹——失望,我們就要學會把對未知的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

學習之道的作者喬希維茨金是一個天才的棋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是全美象棋比賽中最牛逼的選手,除了他是天才之外,更是因為他有一個大師級的教練。

他的教練對他的眾多教導中有一條令他受益最多——當你要做一個重要決定的時候,最好能對自己的思考過程作出解釋。

在我看來,這個教練要求維茨金「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這一點非常高明,我們一般的反思,最多是「思考一下自己的思考」。但由於思維和念頭是非連續性的,所以很難整理出一個可以作為經驗的邏輯和條理。

但語言是需要邏輯支撐的,當你把思考過程組織成語言時,你就會更容易發現和改善自己思考中的漏洞所在。這就是一個修正假設的好辦法。

小延伸————

葉聖陶先生說:「不寫出來,你怎麼知道自己寫的有多差?」

我想在這句話後面加一句:不用語言表達出來,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糟糕?

僅僅浮皮潦草的反思對於我們而言沒有任何作用,還會增加心理負擔。

我們需要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錯誤假設,這樣的反思才有用——因為反思的目的從來都是做的更好,而不是去糾結到底有多差。

(3)大的決策最好尊重你的核心價值觀和個人喜好

大的決策上堅決不要聽別人的,而是要傾聽自己的內心——傾聽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個人喜好。

之所以要聽核心價值觀的,是因為成年人的核心價值觀很難改變,而扭曲違背自己核心價值觀作出的決策又會給人們帶來內心的衝突和分裂——那種狀態下的你,什麼也做不好。

而個人喜好在大的選擇上就更重要了,因為在你選擇以後很長的時間內,你將與自己的選擇朝夕面對。

對於喜歡的東西,你會本能的想去做的更好。而對於你不感興趣的東西,你會越發去想它的不好——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做事情的同時你還要不斷的說服自己。

如果你的處境是後者,我只想問一句:「你何苦呢?」

(4.)預測未來

你想要讓未來的自己對現在的選擇做何感想?弄明白這點是不後悔的最佳保障。

後悔是因為自己過去對於未來的判斷除了偏差,導致你現狀出了問題而產生的一種情緒。

就像我前文所說的,後悔的底層信念是——「我本可以更好」。

但這句話其實是廢話,因為現狀不過是過去積累的呈現,用佛教的術語來說,叫做「定業」。之所以叫做「定業」,是因為它有不可逆的傾向性。

對於現狀,你所能做的不是抱怨自己其實可以更好,而是總結失敗經驗,以期怎樣讓未來的自己變得更好。

對現狀不滿,其實本質上是對過去的自己對未來的錯誤判斷不滿,既然不滿,那就找出不滿的癥結,並終止這種不滿的剩餘作用——這是針對已經發生的後悔所作出的解決方案。

那麼有什麼辦法讓未來的自己少後悔一些呢?

有,預測自己的未來——沒事就預測和推演自己未來的性格變化、人際走向、職業發展、能力發展。

即便你預測錯了,也沒有關係,你也在過程中得到鍛煉,因為想要精準的預測未來有兩個絕對的前置條件。第一,你必須基於事實。第二必須有嚴密的邏輯思考。

基於事實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去觀察挖掘數據來作為支撐,而嚴密的邏輯思考更加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種不斷訓練出來的結果。而收集信息和邏輯思維本身就是非常寶貴的能力,所以預測未來絕不會是一件虧本買賣。

但預測未來,不是讓你感受未來,所以不要用自己簡單表面的感覺去做判斷,而是要用縝密的邏輯鏈和大量的前沿有效信息去做分析後的判斷。

為什麼要這麼複雜呢?因為你預測的是自己的未來,如果系列分析的不夠縝密,數據收集的不夠完善,失望的是你自己。

預測未來,可以讓你有無數的進一步思考,而每進一步的思考都能驅散一片未知帶來的恐懼。

而當一個人對未來沒有恐懼的時候,他怎麼還會後悔呢?

預測不僅讓你成為先知。還能讓你成為靠譜的人。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如果是可以成像的,那一定是幾近畢加索式的扭曲,因為當我們繪構自我的圖像時,總是喜歡和習慣將事實和幻想混淆在一起,誇大自己的優點,並最小化我們的弱點。

分不清現實和想像,

是自我認知的最大局限。

而有數據基礎的預測未來,除了可以消除未來不確定性,還能帶給我們當下的清醒認知。後者的作用絕不亞於前者。

因為收集數據的過程,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曾經多麼的不靠譜,多麼容易被誘惑,多麼的脆弱。

預測未來除了可以帶來認知上的改變,更可以帶來現實中的自我塑造,如果你相信佛法,那就請你按照佛法所指引的方向和方式來行動和生活。終有一天,這些你所篤信的法義會通過你的踐行顯靈給你看。如果你有別的信念,也可以一樣的對待。

無論你秉持何種價值觀,都要明白:只有那些為未來而付出的行動,才讓你不斷的走到未來。

因為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行動創造出你所預測的「未來」。

只要你站在現在的起點做一點基本的思考,就已經向未來邁出了一小步,雖然並不遙遠,但這已經是質變了。

作者按

之所以要寫關於後悔的東西是因為:自從選擇了我目前就讀的這所佛學院之後,三年中沒有一天我不是在後悔中度過的。

具體原因我就不多說了。這三年中我也曾經想過離開,但因為被沉沒成本所綁架,一直耽誤到了現在。

大一和大二的時候是被無意識的綁架,當大三我意識到自己被綁架想要掙脫時,才發現我已經被套牢了,退學的後果我已經難以承受,只能徒呼奈何了。

——人這種動物的可悲之處就在於對於環境的惡劣後知後覺。

林語堂先生說:在大事上,就沒有不後悔的選擇,只有「管他媽的」心態,我深以為然。如果當初我能夠看破這一切虛假的束縛,從這個牢籠中掙脫出來,我現在一定過的更好。但正如前文所說——這是一句廢話。

不過別擔心,整篇文章中除了這一句廢話,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願您得大自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從老照片發現的法海寺佛教造像、壁畫
為什麼說初學打坐時姿勢正確很重要?
「別拿師父當工具」——短短7個字卻說出了所有出家人的心聲!
歸依三寶:由六種相,知道佛、法、僧寶差別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怎樣才能「不畏將來」
我們應該討論的是如何才能讓自己過的好,而不是怎樣才能嫁掉。
減肥時怎樣才能讓自己不挨餓?
怎樣才能做到讓前任後悔?
女孩,你該怎樣才能不辛苦
怎樣才能不受人惑?
怎樣才能隨心而為?
怎樣才能不得糖尿病?
怎樣爬才能不傷膝關節?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慢慢好起來!收藏吧
無論怎樣,都不能去懷疑自己
就算再愛,又能怎樣
怎樣才能夠很好的避免跑步後腳疼的感覺?
怎樣才能讓生活變成你期望的樣子?不將就
怎樣才能看出男人不愛你了?
冬天怎樣跑步才能讓效果達到最大,這些秘訣你不可錯過!
節後綜合症,怎樣才能不中招?
怎樣才能讓魚不得病呢?經驗分享
怎樣才能放下一個深愛又不能在一起的人呢?
怎樣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懷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