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肩水金關漢簡《齊論語》整理

肩水金關漢簡《齊論語》整理

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中出土有竹書《論語》,學者對其進行研究,確認該竹書就是失傳一千八百年的《齊論語》[2]。現已公佈《齊論?智(知)道》篇首章,釋文為:「[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雲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無獨有偶,筆者在審視與海昏侯墓同屬漢代的肩水金關遺址出土漢簡時,發現其中也有釋文相同的簡牘。肩水金關「73EJT22:6」號簡牘釋文為:「孔子知道之昜也,昜=雲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 3]。

此簡簡文將海昏侯《齊論語》的「智道」寫作「知道」,與《漢書?藝文志》中關於《齊論語》篇名的記載一致;「昜昜」寫作「昜=」,使用重文符號;「者」字原書釋文為「省」,筆者據簡影以「者」為是;「此道之美也」後的簡牘殘損,不見「莫之御也」等語。蕭從禮、趙蘭香兩位先生在《金關漢簡「孔子知道之易」為佚文蠡測》一文中就曾認為:因金關漢簡中有「戍邊吏卒習字簡」,且「西北邊塞有數量不少的來自齊地的戍邊吏卒」, 「此簡文或即《論語?知道》佚文」[4]。海昏侯墓《齊論?知道》篇首章的公佈,證實此簡確屬《齊論語》。

肩水金關漢簡於1973年由甘肅居延考古隊在甘肅省金塔縣北部的肩水金關遺址出土,2011年~2016年,全部漢簡由中西書局出版為《肩水金關漢簡(全五冊)》。蕭從禮、趙蘭香[5],郝樹聲[6],張英梅[7],黃浩波[8],姚磊[9],尉侯凱[10]等學者均據此書對肩水金關出土的部分《論語》簡牘進行了研究。筆者亦據此書,從肩水金關漢簡中整理出寫有《論語》前二十篇章句的簡牘,現附簡牘摹本及釋文如表1。

表1 肩水金關漢簡所見《論語》前二十篇章句

表1所示肩水金關漢簡中的《論語》簡牘,是今本《論語》中《雍也第六》、《泰伯第八》、《衛靈公第十五》、《陽貨第十七》諸篇中的章句。除前二十篇中的章句外,還有第二十二篇《知道》的首章。從肩水金關所出紀年簡來看,以「(漢)宣帝時期的最多」[11],這一時期正是《齊論》的傳播年代。筆者以為,肩水金關漢簡中的《論語》,當是《齊論語》。

肩水金關遺址規模有限、保存較好(圖1),《論語》簡牘散布在各處探方之中。筆者以為,應打破探方界限,將整座肩水金關遺址視為一個整體。除「知道」章外,在該遺址出土的萬余枚簡牘中應還有《齊論語》佚文。

圖1 肩水金關遺址發掘區分布圖[12]

據此,筆者對肩水金關漢簡中似為《齊論語》的失傳章句進行梳理,現附簡牘摹本及釋文如表2,於後文略作考證。

表2肩水金關漢簡所見《齊論語》失傳章句

簡一「知道」章,為《知道》篇首章,此章在《金關漢簡「孔子知道之易」為佚文蠡測》與《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簡初探》兩文中均有論證,此不贅述。「孔子知道之昜也」等語見於《禮記?鄉飲酒義》及《荀子?樂論》「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13];「子曰此道之美也」見於《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謂顏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為也。何居為聞者,盍曰思也夫』」[14]。

簡二「自愛」章,章首冠以「子曰」,當屬《齊論語》。文前有分章符號「?」,文後大量留白,應是完整章句。揚雄《法言?君子》「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15]或即引述此章;《荀子·子道》「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16]《孔子家語?三恕》「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顏回入,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者自愛。』」[17]或均與此章有關。

簡三「九變」章,章首冠以「子贛曰」,文中出現「子曰」,當屬《齊論》。文前有分章符號「?」,簡尾平齊,保存完整,應是較完整的章句。「九變復貫,知言之篡」見於《漢書?武帝紀》「詩雲『九變復貫,知言之選』」,顏師古《漢書注》引應劭語「逸詩也」[18];「憂心橾橾,念國之虐」見於《詩經?小雅?正月》「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19];「衡門之下」見於《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20]。

簡四、簡五「必富」章,章首冠以「子曰」,當屬《齊論》。兩簡雖出土於不同地點,但從文意與字形來看,應屬同一章句,或可綴合。文前有分章符號「?」,簡牘雖有殘損,但文意較通暢,此章未見於傳世文獻。

簡六「君子」章,章首冠以「子曰」,當屬《齊論》。文前有分章符號「?」,簡牘雖有殘損,但文意較通暢,此章未見於傳世文獻。釋文中的「」原書釋為「假」,筆者據簡影以「」為是。

簡七「何以」章,文中出現「子贛」與「子曰」字樣,當屬《齊論》。但因簡牘前後殘損,文意不明。

簡八「之方」章,此章見《說文·玉部》「(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21]。《說文》釋義時多引《論語》、《逸論語》,此章或亦為《說文》引用《齊論語》。另見《孔子家語·問玉》、《禮記·聘義》與《荀子·法行》,三書所載內容較《說文》為多,在引述此句前有「子貢問於孔子曰」及「孔子曰」,故此章或當屬《齊論》。

宋王應麟的《漢藝文志考證》以為「《問王》疑即《問玉》也」,因「篆文相似」而誤[22],清朱彝尊《經義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馮登府《論語異文考證》、近人陳漢章《經學通論》均贊同此說,清馬國翰於所輯《玉函山房輯佚書·齊論語》中即將《禮記?聘義》所載「子貢問於孔子」等語作為《問王(玉)》篇首章。據此,「之方」章或即《問王(玉)》篇首章。

肩水金關漢簡中出現的十三枚《論語》簡牘,對經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這些簡牘共屬十三章、共計一百八十七字(含3個重文符號「=」,不含5個分章符號「·」),出自《論語》前二十篇的簡五、章句六、五十七字,失傳的《知道》篇簡八、章句七、百三十字(因「之方」章中未明確見「問王」二字,暫將全部失傳章句歸入《知道》篇),這構建出了《齊論語》的部分經義與大致面貌。其中孔子關於「自愛」、「自敬」的闡發,豐富了「仁」、「知(智)」的內涵;「九變復貫,知言之篡」等逸詩的出現,為「孔子刪詩」等問題提供了一定的證據;此外,《荀子》《家語》《禮記》《法言》《說文》等秦漢儒學作品與早期儒家典籍之間的關係也值得重新審視。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西北地區出土漢簡《論語》,以肩水金關《齊論語》時代較早、版本獨特、簡牘存世最多。「齊人所學,謂之《齊論》」[23],肩水金關之中有來自齊地的吏民[24],《齊論》簡牘應是由他們自齊地帶來、或就地默寫而成的。金關漢簡中還曾出現「學師」一詞[25],此「學師」,或即「置學師以教之」[26]。據此,漢簡《齊論語》或是金關之中「學師」教授時所用的教材,肩水金關除軍事保衛與行政管理的職能外,應還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這代表了漢代國內各地文化交流的狀況與儒家思想在西北地區的傳播情況。

肩水金關漢簡《齊論語》為科學考古出土的珍貴文物,來源清晰可靠,但學界對其重視程度有限。筆者以為,以肩水金關漢簡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出土簡牘,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對其價值重新評定。

考古是嚴謹的人文科學,與盜墓有本質區別。考古重視的是文化價值與人文關懷,而非經濟價值的簡單獲取。《齊論語》是失傳一千八百年的《論語》版本,失傳篇章的經學地位應大致等同於傳世篇章。關於《齊論》的經文與經義是歷代經學家爭論千年的問題,但是,這些爭論只能建立在推論甚至臆測的基礎上,而沒有實物證據。只有考古,能以文物證據證明:《齊論語》,尚在人間。

[2] 楊軍、王楚寧、徐長青:《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簡初探》,《文物》2016年第12期。

[3] 甘肅簡牘研究保護中心:《肩水金關漢簡(貳)》,中西書局2012年,第94頁。

[4] 蕭從禮、趙蘭香:《金關漢簡「孔子知道之易」為佚文蠡測》,《簡帛研究二〇一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84—187頁。

[5] 蕭從禮、趙蘭香:《金關漢簡「孔子知道之易」為佚文蠡測》,《簡帛研究二〇一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6] 郝樹聲:《漢代在邊疆的傳播》,光明日報,2016年11月28日。

[7] 張英梅《試探中所見典籍簡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

[8] 黃浩波《肩水金關漢簡所見典籍殘簡》,簡帛網,2013年8月1日。

[9] 姚磊《讀札記(十九)》,簡帛網,2017年5月26日。

[10] 尉侯凱《讀零札七則》,《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11] 甘肅居延考古隊:《居延漢代遺址的發掘和新出土的簡冊文物》,《文物》1978年第1期。

[12] 圖1為筆者據原圖重置,原圖為《居延漢代遺址的發掘和新出土的簡冊文物》中的「圖一二」。《文物》1978年第1期。

[13] 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633頁。

[14] (三國)王肅註:《孔子家語?顏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2頁。

[15] (漢)揚雄撰、汪榮寶義疏:《法言義疏?君子》,中華書局,1987年,第515頁。

[16] (戰國)荀況撰、(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子道》,中華書局,1988年,第533頁。

[17] (三國)王肅註:《孔子家語?顏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頁。

[18] (漢)班固:《漢書?武帝紀》,中華書局,1962年,第169頁。

[19] 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小雅?正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716頁。

[20] 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陳風?衡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443頁。

[2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註:《說文解字注?玉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0頁。

[22] (宋)王應麟撰,張三夕等點校:《漢制考 漢藝文志考證》,中華書局,2011年,第182頁。

[23] 皇侃《論語義疏序》引劉向《別錄》。(南朝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中華書局,1985年,第4頁。

[24] 「齊郡臨菑吉羊里簪弱王光年廿三 長七尺三尺黃色疾 字子叔(73EJT9:3)」、「齊郡臨菑滿羊里公乘薛弘年(73EJT9:20)」、「齊郡臨菑西通里大夫侯壽年五十長七尺二寸黑色(73EJT9:28)」、「齊郡鉅定縣壯里不更羅遷宿建年(73EJT9:126)」、「齊郡鉅定廣里不更宿延(73EJT37:470)」。

[25] 「府告肩水關嗇夫許常負學師張卿錢五百錄(EJT23:883)」

[26]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華書局,1964年,第23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北宋東亞多國體系下的外交博弈
改寫世界歷史:東漢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兩漢墨跡 肩水金關漢簡
肩水金關漢簡:漢隸走向草書的見證
肩水金關漢簡,研究「隸變」後漢字形態的活化石
肩水金關漢簡:原來草書在漢代寫的這麼洒脫
北京人藝上演保留劇目《關漢卿》《晚餐》
關漢卿的傳說之寫匾
大型鼓樂舞詩《大河之東》亮相申城,原來她來自王維和關漢卿的家鄉
就醬讀故事——關漢卿南呂四塊玉·閑適
人藝新戲《關漢卿》改動有多大?
文史隨筆 關漢卿的故事——裝瘋賣傻保性命
「螞蟻上樹」這菜名 竟與關漢卿筆下的竇娥有關
只知《竇娥冤》不識關漢卿,他是存在感極低的「元曲四大家」之首
關漢卿很深情的一首元曲,以樂景寫哀情,飽含無限辛酸
「螞蟻上樹」這菜名,竟跟關漢卿筆下的竇娥有關
川菜肉末粉絲別名螞蟻上樹,跟關漢卿筆下的竇娥還有很大的關係呢,堪稱婆媳關係典範!
美術生惡搞課本成動漫人物:關漢卿變身龍騎士,家長看了想打人!
流傳在民間有關漢獻帝的奇聞趣事
古代演藝圈裡的潛規則,為啥大家都服關漢卿?因他做了這樣一件事
元曲為什麼能夠興盛?此人在這方面的貢獻超過關漢卿
她是關漢卿女友,貌美藝絕,曾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