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唐代十大詩人,一人一首傳世之作!

唐代十大詩人,一人一首傳世之作!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唐詩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被我們所廣為流傳。唐代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王昌齡等。

詩仙

李白,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洒,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詩聖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作詩三千多首 ,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詩魔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 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貶為江州刺史,後再貶江州司馬。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鬱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詩人把一個琵琶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佛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因為他篤志信佛,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被尊為「詩佛」。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

詩鬼

李賀,字長吉,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之說。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自從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唐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此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詩狂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洒。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詩豪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故意刁難劉禹錫。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七絕聖手

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小李杜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據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並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小李杜

杜牧 ,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游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國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散文世界 的精彩文章:

立秋後的女人應該是這樣子的!
清玥恬然:不做紅塵陌上客
席慕蓉最動情的八首詩,哪一首曾經打動過你的心?
堯舜:我把秋天擁抱
寫給自己的信,看了有點心酸

TAG:詩詞散文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唐代五大詩人每人一首代表作,每一篇都是流傳千古的名作!
唐代就記住這30個詩人,一人一首傳世之作!
「詩詞欣賞」唐代就記住這30個詩人,一人一首傳世之作!
元代詩人唐溫如唯一的傳世之作,一字一句都那麼美!
此詩人唯一一首佳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宋代三流詩人的一首佳作,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
十位詩人,詩紅人不紅,一人一首傳世名篇!
此人是唐代無名詩人,一生只創作2首古詩,卻在大唐盛世一枝獨秀
十位詩紅人不紅的詩人,一人一首傳世名篇
詩人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被世人廣為流傳
唐代大詩人賀知章七首代表作,每首都有一名句
唐朝最低調詩人,一生中有兩首傳世之作,其中一首堪稱唐詩之首
四月初十:我最喜歡的一位唐代詩人
一不知名唐代詩人,一次掃興的漫步,成就一首流傳一千多年的經典
此詩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作,每一句都美得讓人心醉!
唐代詩人孟浩然,堪稱一絕的一首詩,廣為流傳!
一場偉大的失眠,詩人一首詩就名垂千古,成就唐詩最著名之作
唐代一詩人,一生只留下6首詩,其中2首流傳千古,幾乎無人不知
此詩人因一女子寫出流傳千古名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他由此獲得一段美好的姻緣
她是《唐詩三百首》中唯一的女詩人,名句流傳千古,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