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智力的本質2-意識進化三部曲:從對光量子的感應到量子糾纏網路

智力的本質2-意識進化三部曲:從對光量子的感應到量子糾纏網路

我在上一篇文章《智力的本質:意識信息以及量子糾纏網路》中提到:意識是一種信息,這種信息(自旋的集合)來自量子塌縮。生命的意識,按照進化來分類,可以分成:毛毛蟲直接感應到的外界刺激如果也算意識的話,那麼這種直接感應到的意識我稱之為I類意識,也就是無條件反射意識;而貓狗經過訓練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條件反射意識,我稱之為II類意識;像人不僅僅具有上述兩種意識,其實還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識固化基礎上的系統化和工具化,這種,我稱之為III類意識。第I類意識的起源,源自生命肌體內「意識」量子對外界光量子的感應,是生命對外界的應激感應信息,這是進化出來的能力。後兩種意識是建立在第I類意識基礎之上的。這些功能其實很像計算機中的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的功能。

第III類意識關鍵作用在於「整合、鏈接」原有信息鏈條,所以鏈接的速度 、廣度就是智商表現出來的另一些維度,經常專註於某個領域的人,對於這個領域內的相應信息鏈條,整合、鏈接的速度和廣度就比其他信息鏈條更快、更大。這些相關的信息,實際上是某些「同類」自旋量子(或者量子比特)的綜合效應,如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糾纏起來的「宇宙」,如同量子糾纏構建時空網路那樣,這個網路越大、其「抓取」同類量子(或者量子比特)的能力就越強。這些量子比特存在的生物肌體就是神經元突觸,突觸越發達,智商越高。因此,智商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路。

大衛·博姆(David Joseph Bohm 1917-1992)與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家卡爾·普利貝拉姆合作,提出有腦全息理論。這一人類認知方式的模型徹底不同於通常人們所接受的觀念。博姆與普利布拉姆研究的理論認為大腦運作的方式與全息圖的原理很相似——其運作遵循量子數學原理,並與腦波模式的特徵相對應。記憶和思維是人腦的重要功能。記憶是個體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是大腦對信息的編碼、輸入、儲存、查找提取的活動過程。腦全息理論將大腦看成一張全息圖大腦中的連接有著極其高的組織化,大腦的結構就像是城市的布線網格,神經元遍及各個角落。

用腦全息的方法,可以解釋人腦的許多性能。如,大腦的記憶方式並不是人們所想像中的定點存儲。信息存儲於整個大腦,而並不局限於一個小的區域。神經學家Karl Lashley的老鼠試驗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在這個實驗中,Lashley先訓練老鼠學會怎樣走出各種迷宮,然後切除老鼠大腦的部分。令人驚奇的是,無論切除哪部分,老鼠總能找到迷宮的出口。人們也已證實了:視、聽、觸、嗅等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主要是外界信息圖像的整個拓撲結構和一個個與之對應的信息元素所組成的混合物,而不是簡單的一個個相互獨立的信息元素。這種信息的相互關聯也導致了大腦不可能以點對點的方式進行存儲,它必須是在干涉的過程中同時完成。就像全息照相可以記錄位相而呈現出三維圖像一樣,只有這樣外界信息才能整體被記錄下來而不致丟失。腦存儲並不是一個獨立將外來信息記錄的過程,在對外來信息存儲時,過往的知識也要被腦電波激活參與進來,同新來的信息進行干涉並相互關聯。同時,大腦運用其獨特的方法在對所有信息提取出其中的規律性,並把這種規律性作為新的信息再次處理重新認識。這其中很可能是以語言這種現有的邏輯形式作為參考和載體,並不斷豐富它。由此解釋了語言作為一種對外界事物特徵的高度抽象在人類認識外界時所起的輔助作用。

當人們做夢時彷彿置身於其中;人們可以栩栩如生的記得以前發生的事。全息學中把這稱為波前再現:當用參考光照明全息圖時,就能再現所記錄物體的像。大腦這張記錄著生活點點滴滴的超級全息圖,其冗餘度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是非常的高。這就使得一些塵封的往事雖然被記錄在腦中,但由於我們可能一下子無法確定激發這部分記憶的參考波而被遺忘。由或某一瞬間,靈光閃現,這部分參考波被重新確定,往事一下就湧上了心頭。正是由於作為參考波的腦電波具有的不確定性,階越思考才成為可能。把大腦看成一張全息圖同樣可以解決為什麼小孩記憶力比老人們好。小孩的大腦,如同一張未被使用的全息干版,很容易將外來的信息記錄下來。而老人們的大腦卻像反覆使用的全息干版其效率在慢慢下降。按照全息學理論,只要改變物光和參考光的照射角度,就能在干版上記錄下多幅全息圖像。因此,全息圖的存儲能力很大。腦全息對我們大腦具有驚人的容量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大腦的各種性質和全息圖有著驚人的相似,腦全息理論在解釋記憶,思維等複雜的行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人類第III類意識,即人類智力產生的根源機制,來自量子(比特)糾纏網路。它具有非局域性,可以表現出來思維的跳躍性、隨機性,同時又具有邏輯性、鏈接性。智力的本質來自量子糾纏網路,它可以表現出腦全息特徵。

另外,我在之前有一篇文章《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中說過:人類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巫術、宗教、哲學、數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這些之前已經論述過,不再重複,可以看下面之前文章的鏈接。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尋各種合作。如轉載請私信 @探索貓微博,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諮詢。歡迎直接轉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歡樂智多星 的精彩文章:

王者榮耀:團戰技巧分享 五大要點上王者 五黑套路打法

TAG:歡樂智多星 |

您可能感興趣

光電效應本質是能量的交互和轉移,對量子力學影響甚大!
覺醒365:思維、意識都是一種物質,而意識本質就是物質體之間的信息和能量交換的橋樑即量子糾纏
深刻了——緣分的本質: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如此詭異,那麼量子力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量子引力的本質是粒子和時空相互作用
共濟會,知識分子團體的組織形式,它的本質特點和知識潮流的力量
波粒二象性是粒子的本質嗎?為什麼測量行為會導致量子疊加態坍縮
心靈感應本質就是量子糾纏?科學家認為:或為星際間溝通方式
羅子君感情的本質 就是這樣的關於堅強與脆弱
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是本質屬性還是人類測量誤差導致的?
理性的本質,黑化的可能性很低的星座
戰略層面的增長:固守本質的不變,追逐形式的潮流
量子力學到底詮釋了什麼概念?它或許才是世界的本質!
意識的本質是物質體之間的信息和能量交換的橋樑
科學發現:緣分的本質-量子糾纏
窮人和富人的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才是貧富差距的本質!
科學家利用遠古星系產生的光子證明量子糾纏,卻仍難揭示其本質
引力的本質到底是時空彎曲還是引力子?
和影子先生談「疲憊的本質」
出軌的本質最終是對自己的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