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馬島戰爭啟示錄:阿根廷輸在了哪裡?

馬島戰爭啟示錄:阿根廷輸在了哪裡?

1982年4月至6月之間,一場著名的現代戰爭在南半球一個起初並不知名的小群島打響。

在這片阿根廷人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而英國人稱為「福克蘭群島」的小島群(以下簡稱「馬島」)周圍,英阿雙方派出了近10萬人的各類部隊展開了74天的爭奪,並最終成為現代戰爭和國際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看似同為西方陣營的英阿兩國為何要大打出手?國際談判機製為何最終失效?這場戰爭對現代國際關係又有何啟示?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還是要從馬島爭端的歷史根源說起。

新仇舊恨:殖民浪潮與馬島爭端

馬島由東西兩個大島和一連串的附屬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其大體位置接近阿根廷大西洋海岸最南端,距離海岸線約為500公里。這片身處南緯50度以上的小群島的氣候可以用凄風苦雨來形容,人們甚至能在島上看到企鵝。

馬島地圖。 圖片來源:Eric Gaba

有文獻支持的最早登島者是1690年的英國船長約翰·斯特朗,「福克蘭群島」這個名字出自於斯特朗的命名。隨後,法國人陸續來到了這片島嶼並在1706年將其命名為「馬洛易內群島」,這便是西班牙語中「馬爾維納斯群島」名稱的來源。

西方列強在大航海時代中的你爭我奪早已不是新鮮事,1765年英國正式佔領馬島並且謀求建立起有效統治,而西班牙人則對島嶼持續申索,直到1774年英國人以經濟價值不足為由撤離後佔領這一地區。

不過,1806年拿破崙橫掃歐洲西班牙讓英國人又看到了機會,這次英國人並沒有佔領已經被西班牙放棄的馬島,而是直取西班牙在南美大陸的心臟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同時英國人認為西班牙對於馬島的統治已經結束。

馬島上的企鵝。 圖片來源:Ben Tubby 

1810年,阿根廷獨立運動爆發,新建立的「拉普拉塔聯合省」(阿根廷前身)在1816年宣布獨立並且宣稱繼承西班牙在馬島的主權。但是,在19世紀已經獨步天下的大英帝國在1833年重返馬島並且建立起有效統治。

此後150年間,阿根廷就馬島問題向英國反覆提出抗議,而英國則認為這裡是探索南極的絕佳中轉點且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將談判一拖再拖。與此同時,馬島上幾乎全部出身英國的移民群體也讓阿根廷看不到什麼和平收回的希望。

終於,時間來到了1970年代末,和平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而戰爭的火藥味則變得愈加濃重。

大打出手:「潘帕斯雄鷹」的出擊與折翼

1970年代末的英阿對於馬島問題本來還抱有談判希望,但是局勢的變化卻讓雙方走上了武裝衝突的道路。

1982年,阿根廷新任總統加爾鐵里正式就任,積極與美國改善關係的他雖然一度出盡風頭,但是阿根廷堆積如山的經濟難題以及與智利的海峽爭端都讓他感到焦頭爛額。如果要在有限的任期內穩定局勢,一場軍事勝利或許就成了凝聚人心的最好選擇。

阿根廷強人加爾鐵里。 圖片來源:Alchetron

在外交談判中,坐在阿根廷對面的英國一直採取顧左右而言他的拖延政策,而此時時間已經逼近英國人佔據馬島150周年(1833年-1983年),阿根廷已經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登陸作戰隨即在1982年4月1日正式打響。

心懷大國情緒的英國人原本以為阿根廷就是打打嘴仗,英國派駐馬島的總督萊克斯·亨特原本還叫嚷要把「第一個敢降下英國國旗的阿根廷人送去見閻王」,但是面對龐大的登陸部隊他只得率領手下不到100名陸戰隊員乖乖繳械投降。

馬島英軍守備部隊向阿根廷軍隊投降。 圖片來源:《驚心動魄一百天:馬島戰爭》

不列顛確實早已不是當年的大英帝國,但是阿根廷人似乎低估了英國人的戰鬥決心。英軍在4月5日馬上派出60餘艘艦船組成特混艦隊,「無敵號」和「赫姆斯號」兩艘主力航母赫然在列。他們遠征1.3萬公里並於月底抵達馬島對其進行海陸空立體封鎖,隨後在4月25日攻佔了馬島東側的南喬治亞島。

英軍萬里行軍示意圖。 圖片來源:Kallgan 

從軍事角度看,加爾鐵里在發起進攻時並沒有做出細緻完善的考量。阿根廷海軍相比於英軍劣勢非常明顯,路基空軍前往馬島也幾乎達到了最大的作戰半徑,與此同時,其數量佔優的陸軍大部分也只不過是入伍不久的新兵。

但是,此時另外一件重大的事情真正讓阿根廷人有了五雷轟頂的感覺:4月29日,美國大使館官員向加爾鐵里表示美國決定對阿根廷實施制裁,這讓加爾鐵里明白,原來英國在美國心中比自己更重要,阿根廷被美國無情出賣了,這成了整個戰局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英軍「無敵號」航母。 圖片來源:Charles E. Hill

美國等西方盟友的支持讓英國人開始了更大的攻勢,英軍宣布對馬島周圍200海里的海空實施全面封鎖。在接下來發起的「黑羚羊行動中」,英軍出動「火神」轟炸機向馬島上的阿軍機場展開進攻,同時阿根廷第二大戰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也被英國「征服者號」潛艇擊沉。

主力戰艦的沉沒讓阿根廷海軍從此當起了縮頭烏龜,加爾鐵里惱羞成怒但是海軍卻不聽使喚,制海權的旁落使得阿根廷人只能用空軍發起反擊,而他們確實也讓英國人吃了不少苦頭。

英國特混艦隊的最大問題在於沒有預警機的參與,這使得其遠程對空探測能力有限,只能用少數艦艇抵近對方進行偵查。5月4日,負責偵查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阿根廷空軍發現,阿軍「超級軍旗」攻擊機立即對其發動攻擊,「飛魚」反艦導彈精確命中「謝菲爾德號」並將其擊沉。

雖然損失了一艘新銳艦艇,但是英國的海空優勢卻並沒有因此而動搖。長時間的封鎖讓阿根廷馬島駐軍無法得到有效補給,英阿空軍在島嶼周邊不斷廝殺時,阿海軍的不作為讓駐守海島的陸軍部隊士氣越來越低下。

阿根廷官兵投降。 圖片來源:Ken Griffiths

從5月中旬開始,阿空軍在繼續擊沉英軍「考文垂號」驅逐艦等艦艇的同時也付出了近百架飛機的代價,獨木難支的阿軍已經難以為繼。5月27日,英軍開始登陸馬島,阿軍總共9000餘名士兵在6月14日正式投降,馬島戰爭以英國勝利而告終。

最終,阿根廷軍隊649人陣亡,1657人受傷,11313人淪為戰俘,損失各式飛機約100架,艦船9艘;英軍則付出了255人陣亡,775人受傷的代價,損失飛機35架,艦船7艘。

戰火消散:馬島戰爭後的今日世界

英國雖然贏下馬島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馬島問題的終結。時至今日,阿根廷仍然對馬島提出主權申索,這一立場並沒有因為加爾鐵里的下台而動搖。

與此同時,阿根廷人辛酸地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一個真心的盟友,無論是打得火熱的美國還是長期軍售的法國,在戰爭爆發後無一不向英國提供各種支援。很顯然,西方發達國家內部從經濟到軍事方面仍舊存在緊密的聯繫,發展中國家無法指望通過「列強」之間的妥協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阿根廷足球國家隊在參加2014年世界盃時打出「馬島屬於阿根廷」的標語。 圖片來源:BBC

除此之外,馬島戰爭對於海空軍作戰也產生了重大的啟示作用。阿軍價值幾十萬美元的「飛魚」制導導彈輕易就將英軍價值數億美金的驅逐艦送入海底的戰例,讓各國軍隊開始重視海軍航空兵和精確制導武器的運用,高科技裝備的作用在日後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更加凸顯。

美軍「史塔克號」巡防艦在1987年被伊拉克的飛魚導彈擊中。 圖片來源:Navy Command Shown: N1601

總的來說,馬島戰爭是一場影響較為深遠的現代戰爭,這次新興國家與老牌帝國正面碰撞的結果更加印證了現代戰爭的全局性和複雜性,除了戰場上的果斷決策與精確操作,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其實更多潛藏在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中,而這恰恰是人們在隆隆炮火中容易忽略的部分。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面對抑鬱症客人,髮型師可以做什麼?
囧雪諾的披肩是宜家地毯??
愛看小漫畫的都不會是壞人
驚魂10分57秒!殲-15撞鳥後帶火著陸
芬蘭發生持刀行兇事件 已致兩人死亡、數人受傷

TAG:界面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戰爭》:敘利亞戰爭啟示錄
現代戰爭啟示錄(二),坦克還是陸戰之王嗎?
英阿馬島戰爭之航母啟示
甲午戰爭給我們什麼啟示?
馬島之戰,強硬的鐵娘子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錫馬被噴?看看紐馬給國內馬拉松報名那些事兒的一點啟示!
當亞馬遜殺死亞馬遜,背後的啟示究竟是什麼?
啟示錄——日本為什麼走向了戰爭的不歸路
敘利亞戰爭的啟示:21世紀戰爭中的制勝武器是什麼?
踢館:憑什麼馬斯克能搞出獵鷹重型?對我國有何啟示?
《敘利亞戰爭啟示錄》
世界盃啟示錄,為戰火中站起來的克羅埃西亞人鼓掌
從《現代啟示錄》走向越戰:他們在為何而戰?
劉仰:俄羅斯的命運,給中國什麼啟示?
錦鯉啟示錄:想躺贏的人,都撲街了
龍凱鋒:楚漢之戰和官渡之戰,給我們今天以怎樣的戰略啟示?
甲午戰爭給我們什麼啟示?國家實力決定一切!
項羽敗給劉邦輸掉楚漢戰爭的三大啟示
戰爭啟示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了人類什麼啟示?
這場「納德決」帶給了我們哪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