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清玉壺春瓶價格相差多少?

明清玉壺春瓶價格相差多少?

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後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關於「玉壺春瓶」名字的來源,一般的書籍都說是因宋人的詩句「玉壺先春」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玉壺買春」而得名,但前者僅是四個字,完整的詩句是什麼,什麼人作的,題目是什麼,都不得而知。進一步說,即便知道了這首詩的全部,但一句詩是如何與這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器物聯繫起來的呢?也很難說清楚。「玉壺買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處。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 ,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壺買春」四字在這裡的意思是用玉壺去買「春」(「春」指酒),玉壺指玉制的壺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至於這種壺的形狀是否就是現在所見的「玉壺春瓶」,二者是否能夠直接聯繫起來,均難考實;也有某種可能是後人用「玉壺買春」(或「玉壺買春」)來附會現在的玉壺春瓶,也未可知。

清19世紀 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估價:HKD 1,800,000-2,500,000 成交價:HKD 4,230,000

尺寸:高30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清19世紀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通體青花紋飾。腹部主體飾纏枝蓮紋,腹上繪一圈單線,線至雲肩之間光素。頸部正中一周纏枝靈芝紋,上托蕉葉紋,下承如意雲肩。近底處環飾蓮瓣紋,口沿、足沿外側只描一圈單線,無其他紋飾。

本瓶無論形制及紋飾,均仿明初青花纏枝花紋玉壺春瓶。玉壺春瓶源於宋代,元代時與梅瓶成為最流行的瓶式。此款玉壺春瓶始見於明初,承繼了元青花瓷紋飾多層而繁密的風格。洪武同款器分青花及釉里紅裝飾兩種,頸部繪蕉葉、回紋、忍冬三層紋飾,帶如意雲肩,腹部主體飾纏枝蓮、牡丹或菊紋。演變至永樂玉壺春瓶,頸部的蕉葉紋變得矮而尖,回紋省略,近底處更出現如意紋或海水紋的變式。

永樂、宣德朝以後很少燒制同款青花玉壺春瓶,至清雍正、乾隆年間才復興。雍正青花瓷向以雋秀著稱,紋飾畫風細膩,構圖疏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雍正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玉壺春瓶,其頸部蕉葉紋短小,口沿內留白、外一圈單線,如意雲肩上托纏枝靈芝紋一周,均與本瓶相若,見2000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下》,圖版195號。另見一件乾隆款例子,該器紋飾較繁密,原為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2001年4月29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567號。

清嘉慶 綠地粉彩番蓮紋吉壽玉壺春瓶

估價:HKD 2,600,000-3,500,000 成交價:HKD 3,630,000

尺寸:高28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粉彩瓷器 創作年代:清嘉慶 礬紅六字篆書款

淺野總一郎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他生長於富士山腳下一個小村落的醫生家中,去世時卻已經是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並一手創建了日本十五大財閥的其中一個,淺野財閥。他是一個非常愛好中國藝術的收藏家,特別偏愛清朝的御制瓷器。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外壁施淺綠釉,腹部繪四朵番蓮,蓮芯嵌「吉」字,花心枝梗上生佛手、桃子、石榴「三多紋」,肩部描金書四「壽」字。頸部一周桃實紋。口沿外一周如意雲紋。器足微撇,足牆飾纏枝花紋。器內及底部施松綠釉,底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

北京故宮收藏嘉慶款綠地粉彩瓶例子二件,一件為番蓮紋福壽字梅瓶,另一件為夔龍勾蓮如意耳罐,紋飾均與本瓶近似,見1999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琅彩?粉彩》,圖版172、173號。另一件綠地開光御題花卉圖瓶,2012年5月30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999號。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估價:RMB 3,000,000-4,000,000 成交價:RMB 3,450,000

尺寸:高32.3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彩瓷 創作年代:明洪武

釉里紅是中國陶瓷史上極難燒制的品種之一,它以銅紅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因銅紅料極端敏感的特性和窯爐內還原氣氛人工難以控制的原因,其呈色極易偏差,甚至部分紋飾會在窯火中被燒飛,因此,釉里紅技法雖早在唐代長沙窯即已出現,但直到元代才真正燒製成功,至洪武朝繼續發展成熟,並掀起一個小高潮。從已知器物看,宣德朝雖然亦有精緻的釉里紅器,但無論品種還是數量,都遠不如洪武朝,宣德以後,整個明代的釉里紅製作漸趨衰落,並一度停燒,直到清代才得以恢復,故明初的釉里紅器堪稱彌足珍貴。

傳世品中的洪武釉里紅器遠多於青花器,器形包括尺寸巨碩的大罐、大碗、大盤及梅瓶、玉壺春、執壺、雙耳瓶、三足爐等。其中釉里紅大碗在本場拍賣會徐展堂先生專題中即有一件,而釉里紅玉壺春瓶,含本品共有兩件。如此齊聚,堪為佳話。同類器見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及著名私人收藏中,如北京故宮、台北故宮、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繭山龍泉堂等。

此瓶造型、紋樣皆與北京故宮珍藏洪武朝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相似,而其發色更為濃艷,在傳世品中誠不多見。造型、裝飾亦具鮮明的時代特徵,重心下移,紋飾自上而下共六層,主題紋樣為纏枝牡丹紋,以牡丹的正面和側面描寫交錯出現。頸部有蕉葉紋、卷草紋、海水紋。近足處為仰蓮紋,足牆外繪卷草紋。構圖更為規整,主題更為單純,漸趨向細膩纖巧和規範模式化發展。同樣的風格尚見青花和處州龍泉青釉刻花品種,盡顯朱明開國之官窯氣象。

傳世品中,此類玉壺春瓶紋樣布局分為瓶頸和瓶腹兩大部分,瓶腹紋飾主要有蓮花、牡丹花及菊花等,瓶頸紋飾則有回紋、蕉葉紋、卷草紋、波浪紋、靈芝紋等。通過這兩處紋飾各自變化和兩者之間的互相搭配,而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上述同類器即反映了這種情況,紋樣或多或少有些差異,卻又堅持同一風格,於統一中蘊含變化,頗令人回味。

洪武朝瓷器曾經是古陶瓷界認識中的一個空白,隨著明故宮遺址和明代御窯廠的發掘,洪武朝瓷器的面貌才逐漸清晰起來。儘管肯定洪武瓷的認定比較晚進,但並不影響人們對洪武瓷器價值的認定。香港蘇富比曾於1988年上拍一件造型、紋樣皆與本品相同的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並在當年創下1705萬的天價記錄,隨後,又於1997年和2006年分別拍出2202萬港幣和7852萬港幣的高價,且同時收錄於《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顧》、《蘇富比二十周年》和《蘇富比三十周年》。另一件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主題紋樣為纏枝菊紋,為趙從衍先生舊藏,在拍壇上亦是叱吒風雲,於1987年以1122萬港幣的成交價揭開了洪武釉里紅官窯瓷器的天價序幕。

清道光 青花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 (一對)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價:RMB 3,220,000

尺寸:高29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青花瓷器 創作年代:清道光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道光本朝

在中國歷史上,道光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時期。但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道光官窯瓷依然有其自身的特色,同前朝嘉慶和以後幾朝的作品綜合比較,仍屬相當出色,不少作品甚至勝過嘉慶朝瓷器。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繪畫等方面依然保持著前朝風格,有些產品可與乾隆瓷業並駕齊驅。此對道光青花玉壺春瓶即為道光一朝難得的官窯精品,其製作之精良上乘,堪比乾隆盛世之器。

此瓶撇口,細頸,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外撇,線條優美,是為典型之玉壺春瓶造型。足內白釉落青花篆書印章款「大清道光年制」。造型周正俊秀,胎質細膩,釉面光潔瑩潤。瓶外壁通體以青花為飾,青花色澤穩定,色調雅緻清麗。頸部飾三周紋飾,依次為蕉葉紋、卷草紋、如意雲頭紋。腹部飾青花芭蕉竹石圖案,欄杆環圍,芭蕉和蘭竹生於奇峻洞石之間,靜謐寧和,生機盎然,給人以水墨小品畫般清幽之境,別有趣味。近足處為明清時期習見的變體蓮瓣紋,足牆一周朵花紋。制瓷工匠筆意嫻熟,構圖疏朗得當,紋飾布局富有層次,畫工纖巧,為道光青花的代表作品。與嘉慶同類作品相比,口沿更薄,足部更厚,重心上移,愈顯優美挺拔。此式芭蕉竹石圖玉壺春瓶為清宮陳設瓷之經典,乃摹仿明代永宣青花而成,始見雍正時期,惟求仿古,故未曾署款,乾隆繼之,遂寫本朝年號篆書款,後嘉、道歷朝官窯皆有燒制。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圓腹、圈足。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元代始有青花品種出現,進入明清之際,成為宮廷裝飾之名品。至明初永宣時期有繪青花竹石芭蕉圖者,成為後世官窯青花同類器之範本。這種裝飾風格的玉壺春瓶自明代永樂起,明清御窯廠幾乎每一代皇帝都定燒,此對道光官窯款的玉壺春瓶亦是如此,其繪畫點染之筆意嫻熟流暢,構圖疏密得當,釉質細潤,胎體細密,實為道光官窯青花器難得的成對佳品。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牡丹」圖玉壺春瓶

估價:HKD 600,000-800,000 成交價:HKD 2,920,000

尺寸:32.8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彩瓷 創作年代:明洪武

明洪武釉里紅瓷,乃明初江西景德鎮官窯所制瓷器中難得一見之物。洪武在位期間,釉里紅成為重要釉色。據景德鎮陶瓷考古所專家劉新園記述,燒制釉里紅過程相當困難,成功率甚低,故官窯有系統地大批燒制,百中取一,詳見劉氏《景德鎮珠山出土明初永樂官窯瓷研究》一文,《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台北,1996年,頁52。

明初三十年間,景德鎮陶瓷圖案依然以花卉紋為主,或如本品一樣環飾全器。劉氏一文頁52指出,明代陶瓷紋飾主題不及元代豐富多彩、畫工亦略欠生動流暢,然洪武年制瓷器另具特色,有空前絕後之獨立風格。

14世紀 龍泉青釉劃花卉紋玉壺春瓶

估價:HKD 800,000-1,200,000 成交價:HKD 2,200,000

尺寸:33.2cm 作品分類:陶瓷>明代單色釉瓷器 創作年代:14世紀

此類青瓷劃花玉壺春瓶,以當朝景德鎮官窯器為摹本,相應於同形制的青花、釉里紅作例,龍泉青瓷玉壺春瓶亦可見多樣紋飾,如纏枝蓮紋、梔子花紋、或結實累累的葡萄紋。朱湯生於專文〈Chinese Celadon〉,《Arts of Asia》,1993年11 / 12月,頁64,提及直至十五世紀,「景德鎮制瓷愈見盛行,其繁複圖紋甚至為龍泉窯工匠所採納,並以刻劃技法復作之」。

北京故宮藏一件近類青瓷瓶,刊錄於《龍泉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61;另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1991年10月1日,編號732;還有一瓶,頸部作如意雲頭紋,出自Dragon II珍藏,1976年11月29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452,及1996年11月5日,編號635,並錄於朱湯生,前述出處,圖14,此處提及其形制接近洪武原型,頁64。比較一件纏枝蓮紋玉壺春瓶,刊載於蘇立文,《Chinese Ceramics, Bronzes and Jades in the Collection of Sir Alan and Lady Barlow》,倫敦,1963年,圖版95b;另一瓶刻葡萄紋,及類同此瓶之蓮瓣與回紋,載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3,倫敦,2006年,圖版1582。

類同之景德鎮作例,可參考一件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瓶,載錄於《世界陶磁全集》,卷13,東京,1981年,彩圖214;北京故宮藏一件青花纏枝蓮紋瓶,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上)》,香港,2008年,圖版14。

清康熙 五彩三多紋玉壺春瓶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價:RMB 2,185,000

尺寸:高23.5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五彩瓷器 創作年代:清康熙

《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

此件玉壺春瓶撇口,短頸,頸以下漸向外闊,至近底處內斂,圈足微外撇。其腹部渾圓大氣,身形挺拔壯碩,予人典雅尊貴之感,有明顯繼承明末玉壺春瓶式的痕迹,線條圓潤敦。瓶身通體施白釉,通體除腹部外,未曾加飾,五彩三多紋飾,畫工寫意,如水墨般,發色濃艷且純正。三多分別指石榴、桃子和荔枝。石榴寓多子,桃子代表長壽,荔枝的荔通「利」,代表財富吉祥。三種水果紋飾成為多子多壽多福的象徵。

紋飾圖案工整,亦頗具文人畫氣息,靈動鮮活,惹人喜愛。此瓶之紋飾與釉彩裝飾,於康熙一朝極為特殊。傳世康熙五彩瓷,多為綿密繁複之圖案及畫面,因其色彩華麗,又有錦繡繁華之意,為康熙朝經典裝飾紋樣,在青花及青花五彩器物中反覆出現。而類本品之畫意舒朗、文趣盎然之品,應為康熙朝新創裝飾之法,殊為罕見,因與之相類者寥寥。僅已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清宮舊藏之康熙五彩桃紋玉壺春與本品風格相同,唯紋飾略有差異,且瓶底同樣無款;著錄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鬥彩》,1999年,頁80。檢閱資料可知,本品康熙五彩器應為市場中的僅此一例,十分珍貴稀有。

此品御瓷在諸多方面顯露出了康熙官窯獨有的藝術表現力與風格特點,在康熙朝官窯彩瓷之中,五彩器物為大宗,這與瓷業技術發展和這一時期國力的興盛不無關係。 康熙十九年平定三藩之亂後,景德鎮官民窯生產恢復,五彩瓷燒制進入頂峰階段,其紋飾華貴,筆線豪勁,描繪精巧,藝術造詣極高。後人為了將其與粉彩區別,故而分別稱之為軟彩(粉彩)及硬彩(五彩),其時五彩器仍分釉上五彩及青花五彩兩大類,而其中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成就,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即是五彩器造型古樸凝重,挺拔有力,款式同於明代但多有創新,彩色的表現力也因釉上藍彩及墨彩,配以燦爛的金彩,極大增強了色彩的表現力和裝飾的華貴與氣派。

康熙瓷品最重畫工。就畫工而論,康熙五彩則達到了一個曠古未有的藝術高度,且尤其珍視康窯民窯五彩,即所謂「客貨」。世事變遷,惜今人不識,深以為憾。「青花則取其沈靜。五彩則喜其豪宕。」《陶雅》評點康熙五彩以「奇詭」二字形容,與本品甚合。康熙五彩延續了傳統,大體可分為圖案與寫實兩大類,圖案多採用均齊、散點或對稱的幾何紋做裝飾,以映襯和勾描邊飾為主要用途,寫實構圖則生動自然,描繪精緻,多有以詩文與寫實內容相配合者。康熙五彩瓷之畫意,一為意味著工匠成熟地運用中國化的畫理和畫法來完成意向及造型,使得瓷畫真正成為吻合傳統中國畫理論及審美標準的繪畫。亦因其借鑒、參用西法解決透視,及空間感,是使瓷器繪畫藝術的表現力空前加強,遵循此道,其後中國彩瓷之繪畫愈加成熟,因顏料的變換而表現力更強,但此種藝術風的肇始卻全部來自於康熙五彩長時間的探索與新創。

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清逸,青花幽靚而雅潔。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雲蝠玉壺春瓶

估價:RMB 1,500,000-2,500,000 成交價:RMB 2,070,000

尺寸:高30.5cm 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青花釉里紅瓷器 創作年代:清雍正

本品造型端莊雋秀,線條柔美舒展,腹部主題紋飾繪壽山福海之上,祥蝠咸集,流雲迤邐,青花蒼雅,釉里紅妍麗,二色輝映,頗見搭配之妙,尤其釉里紅深得點睛之功,令全器因之妍美無匹。布局疏密有致,繪畫精湛流暢,胎釉瑩潤似玉,處處彰顯出麗質非凡。底為青花雙圈,無書年款,是為本品最為特別之處。

本品雖無御瓷常見之年款,然其品格之高當屬官窯無疑,它的存在正是雍正皇帝審美品味不獨尋常,超逸脫俗之體現。對於當時宮中諸項工藝品的書款問題,雍正皇帝曾專門下旨明示「凡做的活計好而刻字不好的,不必刻字」(見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造辦處活計清檔》之「雜活作」記載),表明雍正皇帝不願意款字不佳的書款破壞了器物本身的美感,寧願留空亦不留敗筆,可見其審美標準近乎苛刻,追求絕對完美,因此雍正一朝例如漆器、紫砂器不具書款者甚眾,瓷器亦然。其中玉壺春瓶為雍正御瓷頗為獨特之品類,不書款似為常例。究其原因或與摹古永宣窯器之需有關,例如清宮舊藏「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玉壺春瓶」即為摹仿永宣青花之作,為求貼近原物無款之效果,書款也就不寫,見《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器》?「附錄」彩圖189。而另一種情況就是遵循前述諭旨,認為沒有合適書款配套故而不書,如日本梅澤日本梅澤博物館藏「雍正 青花釉里紅桃樹文瓶」與本品一樣,同為青花釉里紅裝飾,紋飾上又不是摹仿永宣風格,顯然是雍正皇帝覺得不必落款會更加雋雅,其尊貴珍稀的一面猶可鑒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成就夢想 的精彩文章:

中國拍賣史上最貴的而有比較稀少的古錢幣
盤點娛樂圈的投資名家,古玩字畫堆積成山,百萬元拍品都是常態
元明清瓷器跨時代的區別有哪些 您對這些盤子有何獨特的見解
清末十大名譽錢幣——大清銅幣
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有錢了都買字畫吧!

TAG:藝術成就夢想 |

您可能感興趣

沉香木就是沉香嗎?為什麼相差一個字,價格卻相差百倍?
同為燕窩,價格相差好幾倍!憑什麼?
正岩、半岩、洲茶,憑什麼價格相差這麼多!
宋軼李沁白玉蘭,同穿薄紗仙女裙!僅相差一歲氣質卻差那麼多
同樣是蔬菜,為何價格會相差很多?吃過之後才明白
紫砂壺價格的秘密:為什麼價格相差巨大?
價格相差懸殊的牛排,味道究竟相差多少,老外:十萬八千里
相差多少才算最萌身高差呢
同為緬花傢具,價格卻相差甚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林心如章子怡同曬海邊度假照,明明只相差2歲,氣質卻差一大截!
夫妻相差多少歲最容易生出聰明的孩子?你與老公之間相差多少歲?
平價替代|這兩款粉底價格相差10倍,效果卻差不多?
諸多省份造的光緒元寶,價格相差百倍!
都是袁大頭銀元,為啥價格上相差那麼多,看看你手裡的值多少錢
同款大紅酸枝紅木傢具,價格相差這麼多!原因竟是這樣!
歐陽娜娜,明明年齡相差無幾,衣品卻相隔一條銀河?
同一品牌馬桶,價格為何相差近千元
同樣是蜂蜜,為什麼價格能相差上百倍?
崖柏價格相差這麼大,決定價值關鍵是什麼?
同穿彩色格紋裙,毛曉彤輸給白百何,相差四歲差距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