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數字時代下的青年、創意者新生態與傳統文化活化

數字時代下的青年、創意者新生態與傳統文化活化

互聯網的力量,如何讓長城、故宮,讓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活化?如何讓每位年輕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意者、創造者?如何成為新一代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8月6日至12日,第一屆世界人文大會在比利時列日召開,騰訊攜帶著對人文、創意的理解參加大會,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騰訊主辦的分論壇:「數字時代下的青年、創意者新生態與傳統文化活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首席專家張曉明、國研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黃斌、科廷大學副教授李士林和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品牌總監楊凱,與前來旁聽的眾多國外社會學、人類學專家進行了深入討論。

嘉賓發言要點如下:

互聯網極大地降低了創意活動的知識積累、產業組織和傳播成本,激發了大眾創意活力。

在為創意者經濟構建新一代基礎設施方面,騰訊公司已經成為引領者。騰訊的微信社交網路是新一代文化生態環境的主體。

傳統文化活化最有效的途徑是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這需要創意者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作為開放系統的創新要向誰開放?答案是所有人、所有事物以及所有地方。

NEXT IDEA:

用科技與創意,

讓傳統文化重回我們日常生活的美好

楊凱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品牌總監

我叫楊凱,來自騰訊公司。很榮幸有機會可以來到首屆世界人文大會,並且站在這個舞台分享一些我們做過的事情。

今天,我們齊聚這裡,是為了交流一些關於藝術、哲學、人文的話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探討如何共同應對社會發展的挑戰。我們有幸聽到了諾貝爾獲獎者的聲音,也聽到了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聲音。今天,我將從一個普通公司員工的角度,來講述我們這家互聯網科技企業與保護傳統文化之間的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就在上個月,中國成為了遺產總數世界第一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深的為這源遠流長的歷史而驕傲和自豪。同時作為一個即將升級的「Father-to-be」,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們,甚至孩子的孩子們可以和我一樣,對這些著迷,為這些而驕傲。

正是在這片古老的土壤上,如今正煥發著全新的蓬勃活力。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處於全球領先,光是網民的規模已經相當於整個歐洲人口。

騰訊,我所在的公司,今年19歲了,她見證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也逐漸受到世界的關注。

我們覆蓋並影響著中國95%的網民,你可以想像,從你起床、出門、上班、吃飯、休閑,都是和騰訊發生著連接。

你可能會想,所以騰訊是什麼事都做嗎?其實,我們只專註做兩件事:連接器和內容產業。我們通過QQ和微信兩大超級平台,連接人和人、人和服務、人和設備。同時,我們搭建了開放的泛娛樂內容平台,全面滿足中國網民對影視、動漫、文學、遊戲、電競、音樂的內容需求。

我們基本聚集了中國所有的年輕用戶,我們深知他們的喜好,從社交到遊戲到二次元,瞬息萬變的互聯時代,他們追求一切新鮮的事物。

作為一位互聯網從業者,我看到了新一代年輕人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隔閡,同時我也堅信: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 can do。

我們希望通過連接的力量,讓年輕人承擔這個使命,他們才是真正決定傳統文化未來走向的人!這句話和我那個不懂幽默的爺爺在我小時候跟我說過的話怎麼這麼類似(笑)。

我爺爺可能沒有想過,我們要讓傳統文化變得新鮮、潮流,讓年輕人喜歡上這些「老東西」,可比板著臉說教有用的多。可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呢? 我們一起來想像下,當古代皇帝穿越到今天會是什麼樣子?

去年,當我們推出這樣一個視頻,引起了媒體、企業、政府的關注和自主轉發,不到一周就有400萬的用戶觀看。更讓我激動的是,年輕人們都很喜歡。 那麼,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們是怎麼做到的?以及,我們還做了什麼?

這個視頻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我們堅持了6年的項目—— NEXT IDEA ,它連接創意者,鼓勵、啟發創意。 每年,NEXT IDEA都會圍繞藝術與技術領域開展不同的賽事,激發青年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去年,我們與舉世聞名的故宮博物院展開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目的在於通過讓年輕人親身參與到傳統文化的 IP再創造,從而激發他們對文化的熱愛,讓傳統文化真正的活起來。

NEXT IDEA 與故宮合作的賽事涵蓋了年輕人最喜歡的熱門互聯網領域,移動遊戲以及 emoji。比如,基於故宮最知名的傳世畫作《韓熙載夜宴圖》的emoji 創作,可以看到上面是我們給到創意者的原畫,下面是選手創作的表情。

僅此一套表情就獲得了1個月超過4000萬次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創意者並非專業設計師,而是QQ平台上的一位90後年輕媽媽,她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培養自己的孩子對於傳統中國繪畫的興趣,在此我特別想為她鼓鼓掌。

再比如,基於故宮的建築來創作的獨立移動遊戲大賽,創造了超過200支獨立遊戲團隊參賽的國內紀錄。當然,騰訊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我們藉助自身的研發實力,幫助獲獎團隊將這些遊戲創意得以實現,並以免費遊戲的形式讓更多年輕人通過遊戲了解故宮建築之美。

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每個年輕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意者、創造者。

NI正是希望把每年參加的70000位創意者,乃至8億年輕人用戶中想成為創意者的年輕人,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連接起來,通過連接創造一個生態,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最前沿的科技創新連接起來,使之產生新的內容、新的表達與活力,促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創新的融合與創新。

我們通過互聯網搭建藝術與科技的跨界創新網路,實現跨界連接。

創意者不再像過去那麼高門檻,需要是詩人、畫家、作家的專屬,每一個人都擁有機會。

過往的內容消費者,現在可以是創意者、生產者(UGC),過往我們提供的是服務平台、消費平台,現在我們也成為創意孵化器,讓用戶在這裡產生創意內容。

正是互聯網極大地降低了創意活動的知識積累、產業組織和傳播成本,激發大眾創意活力。

一個個連接的形成,也導致了節點的出現。

所謂節點,就是能夠起到關鍵作用的,科技和藝術結合的人物,團隊,專業人士和相關企業。

節點能夠賦能創新者,NI就是致力於組織起這樣一個網路,並從從創意孵化到開發生產提供全流程的專業指導與資源支持。

NI努力打造一個更為更加開放的平台,更加廣泛的參與團隊和更加專業的人才指導,更加緊密的線上線下活動等來提升這個網路結構的連接密度與交流濃度,激發更好更多的創意創新。

這也是創意的力量,在賦予創造者——這些年輕人優質的資源,開放的創作生態之後,創意的力量將會蓬勃迸發。下一步,NI會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通過連接,激活更大的社會網路,從而放大創意的社會影響力?

我們欣慰的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並不孤單。

正是因為我們的一點點行動,激發出越來越多的媒體、個人、創意機構乃至官方機構行動起來,用強大的創意的力量為傳遞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活力,也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NI要做的正是,搭建一個年輕人和傳統文化的平台,一個科技和藝術相結合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賦能一些節點,撬動全中國、全世界的年輕人,撬動未來。

我們依然在思考、在探索的則是「如何為更多的傳統文化符號建立與年輕人的連接?」

What about the most iconic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ymbol of China – the Great Wall?

Let』s MEET THE GREAT!

就在上周,我們剛剛在長城腳下召開了「騰訊×長城發布會」,又一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我們在「科技與文化」跨界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嘗試、總結,我們之所以堅持,是因為我們清楚「文化保護與傳承」對於全人類的意義。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是今年世界人文大會的主題,也是我們一直的願景。今年11月,我們將邀請世界五大博物館以及文博界、科技界的人士齊聚故宮博物院,召開「傳統文化×未來想像」主題的國際數字論壇及跨界體驗展,分享、交流如何用創新、科技的手段去保護、傳承世界文明。

在中國互聯網有句話很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這裡我想簡單引用作為結語:「世界那麼大,傳統文化那麼美,我希望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可以看到」。謝謝大家!

新型意經濟的基礎設施

張曉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首席專家

騰訊基於互聯網的內容產業已經不是傳統的「創意經濟」,而是全新的「創意者經濟」。按照約翰.哈特利所說,這是一種「社會網路市場」。

在社會網路市場中,已經分不清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甚至出現了大量市場與非市場的模糊地帶,個人生活中大量的非商業活動(知識的學習和社交活動)成為創意和創新的基礎。

那麼,每一個人是如何具備參與創意活動的能力的?

首先,重新認識我們周圍的文化生態環境。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政府主導的、以傳統媒體為主要載體的、以在地硬體設施為主要形式的傳統文化內容服務體系,和以民間力量為主導的、以新興媒體為主要載體的、以在線內容為主要形式的現代文化服務體系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的文化生態環境。

其次,重新認識正在迅速迭代中的文化生產體系。最近10年中,我們開始打造一個基於數字和網路技術的、以前不曾想像的系統:這個系統用智能服務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融合,專業化生產者(PGC)和非專業化生產者(UGC)相互合作,文化產業和實體經濟相互滲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勢。

這個系統將為個人提供豐富多樣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智能化服務,與創意設計等專業化生產服務力量相結合,使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全面互滲,使幾千年文化從田野里、課堂上、圖書館、博物館中走出來,活起來,進入生活,走向世界。

第三,重新認識新一代文化資源數字化基礎設施。就技術能力而言,目前個人的確具有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觸和創造任何文化的可能性,但是卻仍然缺乏將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條件。我們需要加快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建立起有效服務於個人創意活動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在為創意者經濟構建新一代基礎設施方面,騰訊公司已經成為引領者。騰訊的微信社交網路是新一代文化生態環境的主體;騰訊的網路內容生產方式正在激發起越來越多的人的創造力,並全面重構現代文化產業系統;騰訊的「NEXT IDEA」正在與故宮等國家文化機構合作,為網路生態中的廣大創意者搭建通向過去和未來的橋樑。

NEXT IDEA,

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鑰匙

黃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限於人才缺乏、體制僵化等原因,大量的文化資源,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現代生活方式已經脫節,處於被研究、被保護、甚至被遺忘的狀態。在傳統的文化創意發展模式中,這是一個很難破解的難題。

傳統文化的活化,最有效的途徑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這需要創意者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NEXT IDEA與故宮的合作中,通過廣泛的發掘和賦能年輕創意者,給傳統文化的活化帶來了幾個新的探索:

一是將傳統文化的某些片段重新組合,使之產生了現代價值。比如表情包大賽中,幾乎所有的表情包都是傳統文化資源要素的重新組合,並與現代動漫形象等相結合;

二是從新的視角去看傳統文化,發掘一些不被注意的文化要素,如表情包大賽一等獎的「故宮的缸」,就是從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入手進行的活化創作;

三是通過新的手段和技術重新表現傳統文化,使之獲得更大的受眾,比如通過木構、斗拱遊戲,增加互動趣味性,從而提升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而願意為傳統手工藝付費等。

這些探索可能比較青澀,但確實是有益嘗試,也是未來傳統文化活化可能的重要路徑。

作為開放系統的創新

李士林

科廷大學副教授

在一個封閉系統內,創新是可能的嗎?很難。

而一個看似普通、甚至無意義的鏈接可能就會打開一個充滿著諸多可能性的新世界。

正如蘇格拉底所言,現有知識結構以及經驗模式之間的新路徑、新連接,會產生新的知識。這種連接具有生產新知識的潛力,任何人,哪怕是做奴隸的小男孩,都有能力生產新知識。

文化則是創新的源泉。

傳統文化亦會和流行文化協同進化。

在中國文化界,一直存在著中心與邊緣、不同形式的流行文化以及流行文化與正統文化之間的討論。1991年,李歐梵教授就用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化界的尋根運動論述「邊緣文化的文化內涵」,認為正統文化「只有吸收了非正統文化的精華才能復興」。他還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不同文化的邊界「將不再會隔絕彼此,而是相互交融,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多中心網路」。

網路媒體上所呈現的內容,是我們研究中心與邊緣之間動態對話非常好的案例。在形式主義理論中,當「陌生」成為一種常態,意味著它常常需要被替代,因此文化更新是持續存在的。惡搞視頻最重要的作用也許是「修正和轉變」已確立的文化權威,以及在某種文化被奉為權威之後,被及時替換掉。

作為開放系統的創新要向誰開放?答案是所有人、所有事物以及所有地方。

因為創新永無止境,要不斷被重新定義,成為推動社會、文化和經濟進步的動力。

文章來源:轉自騰雲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練出神韻風采,改變你的生活!
借山 憑水 臨風
「古琴」的內涵
居園 人醉,詩 醉
這場曲水流觴一醉千年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學傳統與新時代精神的創新融合與轉化
新中式迎新年 感受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中華傳統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創新性與創造性
傳統文化-年畫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人大代表:智能化和數字化
用文化導行、以文化塑人 開學第一課聚焦傳統文化和榜樣學習
傳統文化的時代解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那些精準的數理模型,新科學的誕生啟示錄
中華傳統文化和生態思想
李榮啟: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發展的途徑
旅博會上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傳統文化中月的意象
品中國傳統文化,迎戊戌狗年新春
金庸先生筆下人物名字所蘊涵的傳統文化典故
傳統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價值與方向
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中數字的秘密
傳統文化中的孝
文化時空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