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他們不愛被稱作攝影師?

為什麼他們不愛被稱作攝影師?

不知從何時起,攝影變成了一項全民運動,只要拿起調著自動擋的單反,人人都是攝影師。各種社交賬號的個人介紹一欄,曾經自稱為攝影愛好者的,也趁著這股熱潮將簡介改為自由攝影師。

諷刺的是,偏偏有這麼一些正兒八經的攝影大師,卻不願意被單一地稱為攝影師。也許對他們來說,攝影只是一種表現藝術的手段。

以下我們將介紹兩位攝影藝術家 Gregory Crewdson 與 杉本博司,來聊聊他們不同尋常的攝影表現手法。

用拍電影的方式攝影

Gregory Crewdson

Gregory Crewdson 出生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地區,畢業於耶魯大學藝術學院。比起美國現實主義風光攝影師的稱號,也許他更適合被稱作為藝術家。

Gregory Crewdson 和他的 8x10 大畫幅膠片機

他最廣為人知的攝影方式便是運用現代電影手段和鏡頭的敘事性來呈現影像,將電影場景與演員的表演相結合,各種人工光源、充滿戲劇性的演員與模特、現場製造的火焰、煙霧效果;他的攝影作品如同一幕幕舞台劇。

Untitled 2003 Gregory Crewdson

Crewdson 對於畫面的要求近乎於苛刻,他稱自己的照片為「單畫幅電影」。Crewdson 自己主要扮演著導演的角色,所有工作由分工精確的工作人員完成。就像拍攝一部電影一般,有時他們花費數周或數月去搭建一個錯綜複雜的場景,有時則在 Crewdson 的工作室內利用微縮場景拍攝。

拍攝片場

通常,工作人員們會為 Crewdson 架起 8x10 英寸的大畫幅膠片機,為他裝底片、構圖取景、測光。接著由Crewdson 下令按下快門,隨著光線與道具的變化,通常會在同一場景拍攝數張底片,為後期提供足夠的素材。

Untitled 2007 Gregory Crewdson

他的工作夥伴 Kylie Wright 曾說道:「我不記得哪次 Gregory 走進工作室後,只用一張沖洗出來的底片作為最後作品了。通常,我們會根據道具、光線與演員的形態,在數張底片中挑選出最完美的,最後做後期拼貼。」

Untitled 2004 Gregory Crewdson

這就是為什麼 Crewdson 拍攝的每個場景看上去就像都是精心安排過,一個身穿睡衣的女人站在夜晚的街頭;一輛汽車看起來毫無理由地停在十字路口處;一個男人站在窗外凝視著遠處的房子,Crewdson用一個個光怪陸離的場景構造出他心中那個超現實的世界。

Untitled 2004 Gregory Crewdson

這些究竟能算是攝影作品嗎?

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相信許多人在看過日本攝影大師杉本博司作品後,都會產生滿腦子的疑問。這些能算是攝影作品嗎?這麼簡單的東西我也可以拍啊,他究竟想通過這些攝影作品來表達什麼?但細數以下五組攝影系列,也許你會對杉本博司的攝影理念略知一二。

0 1

紐約自然博物館 系列

Diorama

最初使杉本博司享譽全球的就是他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拍攝的《紐約自然博物館系列》,他將 8x10 英寸大畫幅膠片機對準那些靜止的動物模型,在他的鏡頭下,這些靜止的動物模型不可思議地活了起來,你根本分不清這些是真實場景還是虛擬模型。

Hyena - Jackal - Vulture, 1976 杉本博司

鬣狗和豹子看著一群禿鷲圍攻著一具腐蝕,一頭即將吃掉海豹的北極熊,一對在火山噴發時散步的人猿情侶... 杉本回憶道:「 我站在模型的1米開外,閉起一隻眼睛觀看,頓時發現整個畫面變得格外真實。彷彿回到了幾十萬年前,與那些非洲智人處在同一場景中。我想相機也只有一個鏡頭,就像一隻眼睛,那豈不是可以真實還原場景?於是,我拿起了相機拍下了這組照片。」

Polar Bear, 1976 杉本博司

杉本拿著這些照片來到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一向嚴苛的負責人既然當即決定買下這一整組攝影作品,杉本博司的藝術攝影之路由此開啟。這些亦真亦假的畫面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真實世界的新方法,同時給我們帶來思考:真實是什麼?攝影與真實的關係又如何?

Earliest Human Relatives, 1994 杉本博司

Gemsbok 杉本博司

0 2

人像 系列

Portraits

黛安娜王妃、「古巴國父」 菲德爾·卡斯特羅、英國王后克里維斯的安妮、巴勒斯坦總統亞西爾·阿爾法特,杉本博司竟然為他們拍攝了人像!但仔細一想,基於年代原因,這些不可能是真的。

Diana, Princess of Wales,1999 杉本博司

沒錯,其實他們全都是蠟像。杉本把他們帶入影棚,並用他自己的方式將這些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逼真地用相機捕捉下來。固定的自然光線、細膩豐富的面部表情與姿態,這些「人像」足以以假亂真。與《紐約自然博物館》系列一樣,杉本再次拍活了模型。

Yasser Arafat 1999 杉本博司

許多人曾邀請杉本為他們拍攝肖像,杉本曾笑言,「我只拍蠟像,從不拍活人。如果想請我為你拍肖像,那請你先死一死,然後做個蠟像讓我拍。」

Fidel Castro 杉本博司

0 3

閃電原野 系列

Lightning Fields

這些讓人看得全身發麻的照片看似是對大自然閃電的現象捕捉,其實這組攝影作品根本沒有用到照相機,而是杉本博司在紐約切爾西工作室中的暗房創作的。

Lightning Fields 327, 2004 杉本博司

他與夥伴們共同製造了一個能夠發電的裝置:一台可以產生40萬伏特的發電機與一顆金屬球。充電完成後,杉本會將金屬球靠近桌面上的 3x6 英寸底片,等待「啪」的一聲,電流穿過底片,形成一道獨一無二的閃電。接著,再將底片放入顯影液中,使至顯影。

HLightning Fields 001, 2006 杉本博司

走進觀看,每條閃電周圍都規則地分布著細緻的絨毛,每張畫面的細節極為豐富。杉本對這樣的未知性與獨特性感到極其興奮,並在這基礎上創作了 「Lightning Fields Composed」 與 「 Lightning Fields illuminated」 系列。

Lightning Fields 142, 2009 杉本博司

0 4

劇院 系列

Theaters

「人因為記憶而被時間禁錮,但鏡頭沒有記憶,它只會記錄看到的東西所以時間可以在照片中任意流動甚至消失。」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創作的《劇場》系列則充分體現了杉本博司對時間與記憶的思考。

Cinerama Dome, 1993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遍尋美國各地遺留的上世紀初期的老式影劇院,並在電影放映時,利用「超長時間曝光法」,始終保持相機快門開啟的狀態。一整部電影曝光下來,電影故事因為底片長時間曝光在膠片上形成一塊空白,銀幕也變為了一塊純粹的白色發光體。黑暗中電影院的細節被白光點亮,從而顯得稜角分明,呈現出凄美的歷史感。

U.A. Play House, 1978 杉本博司

對於《劇院》系列,杉本自己的解釋是:「沒有快門裝置的人類之眼,必定只能適合長時間曝光。人從落地後第一次睜開雙眼的那刻起,到臨終躺在床上閉眼的那刻為止。人類眼鏡的曝光時間,其實就只有這麼一回。人的一生,就是依賴映在視網膜上的倒立虛像,不斷測量著自己和世界的距離。」

而這一行為,像極了在 8x10英寸大畫幅膠片機的取景方式。

Paramount Theater, Newark, 2005 杉本博司

0 5

海景 系列

Seascapes

創作了 《劇院》系列之後,杉本博司將對記憶的思考發揮到了極致,並創作了迄今最有名的代表作 《海景》系列。《海景》中的作品構圖極為簡單:海平面將天空和大海一分為二。雖然同樣的構圖在不斷地重複,但當你仔細觀看,每一幅作品都不盡相同,越看越有意思。

Caribbean Sea, Jamaica,1980 杉本博司

「當我把焦點對準海上的某一點時,海變得越來越大,最後就像把我整個人吞沒了。」 杉本博司這樣來描述拍攝《海景》系列時的感受。

Ligurian Sea, Saviore, 1982 杉本博司

愛爾蘭老牌搖滾樂隊 U2 更是將《海景》作為2009年發行的 「No Line On The Horizon」 專輯封面。廣闊的無人之海與天空在世界盡頭融為一體,如同他們在歌詞中寫道的:「 Time is irrelevant, it s not linear.(時間並不相關,他們不是線性的。) 」

Sea of Japan, Hokkaido 杉本博司

最後,邀請大家看展

被動的儀式

杉本博司的攝影作品第二次來到中國

本次展覽「被動的儀式」將展出其代表作

《海景》、《劇院》、《自然博物館》等系列

只有走進觀看才能

讀懂杉本博司的作品

時間:2017年8月2日~2017年9月10日

地址:上海市永嘉路498號,杜若雲章畫廊

[ 感謝今日作者 ]

BrownieArtPhoto

ID_BrownieShanghai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倉 的精彩文章:

你的包很大牌,但我的包更有趣!
12個半小時看織毛衣,168小時看馴鹿遷徙,超魔性的挪威慢電視
在他的餐桌上,你可以吃掉整個秘魯
從百香果喝到蜜桃,夏末的味道都在這6瓶果實露酒里
和花藝完美結合的香薰蠟燭,點燃浪漫氛圍

TAG:良倉 |

您可能感興趣

林徽因無一代表作品,為何卻被人稱作才女?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弟子規為什麼不能稱作國學經典,它的定位是怎樣的,該如何認識?
曾經的她被稱作「台灣素媛」!結局卻讓我們不勝唏噓
它被稱作手槍界的「扛把子」,為何士兵們都不願用它?看完就明白
同樣因為顏值,她們聲名遠揚,為什麼卻被稱作醜婦?
為什麼普通老百姓被稱作為布衣?你看看他們穿的是啥,網友:心疼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麼民間是怎樣避諱的?他們把豬稱作什麼?
被曾志偉稱作「最丑港姐」但最真性情,你猜到她是誰了嗎?
范冰冰為什麼被稱作「范爺」?誰給她的這個稱號?真是他嗎
她被稱作「刀妃」,寧願流浪也不跟皇帝
看完李少白的攝影,才知道為什麼他被稱作是「拿著相機的詩人」
這種東西被稱作「毀娃神器」,作為家長,你還敢讓孩子玩嗎?
歷史上只有他們能被稱作「殺神」!都有誰呢?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不願意被稱作婦女?
林徽因她是「綠茶婊」,沒有一個代表作品,卻為何被人稱作才女?
非洲企鵝為什麼不怕熱?為何被稱作公驢企鵝?
不得不說倪妮的旅行照被稱作時尚教科書,網友驚嘆有顏就是任性!
孫權做了什麼錯事?為什麼被稱作「渣權」?
為什麼孩子爸被稱作「豬隊友」?這5個理由無法反駁!
他因刺殺一個勇士而被時人稱作俠客,但後人卻認為他不配稱作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