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觀眾視角十年一變 時代需要新的表達

觀眾視角十年一變 時代需要新的表達

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2017年國際單元的最後一個劇目,是佛京導演的果戈里劇作《婚事》。出演此劇的俄羅斯亞歷山大聖彼得堡德琳娜劇院,在200多年的歷史中,曾排演此劇多達20次,佛京也已經導演了三個版本。在戲劇歷史悠久、資源富饒的俄羅斯,當代戲劇人對待經典重排,如何做到常排常新?北青藝評就此採訪了劇院院長顧問切普洛夫。

劇院院長顧問切普洛夫

北青藝評:佛京不止一次排演《婚事》,此前版本的舞台呈現是什麼樣的?

切普洛夫:佛京導演了三個版本的《婚事》:第一版是大約20年前在波蘭排的,第二版是大約十年前在首爾排的,我們這次在首都劇場上演的是第三版,大約排演於7年前。

20年前在波蘭排演的《婚事》,演員沒有滑冰,男主角波德科列辛躺在床上,床在舞台上移動,就跟童話里寫的一樣:「波德科列辛躺在床上,而床在動。」床擺在舞台上,其他演員的調度和行動都圍繞著床進行。男主角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離不開床的庇護,演出期間幾乎全程躺在床上,他的朋友卻總是想把他從床上拉起來。

後來的版本加入滑冰的元素,也是因為人在滑冰時需要時刻保持身體平衡,用這種方式來外化人物的內心:冰就是生活,如何與生活(冰面)和平相處,如何在生活中(冰上)來去自如。將戲劇與運動相結合是導演靈感的來源。

首爾版和這版有兩點不同,一是現場滑旱冰而非冰刀,二是俄韓聯合製作的話劇更偏喜劇一點,女主角阿加菲婭是故事的中心,而不是波德科列辛。

《婚事》

北青藝評:這版《婚事》里是不是增加了一個角色?

切普洛夫:其實沒有新加什麼角色,舞台上出現的角色都是劇本里的,您覺得新加的那個角色,在劇本里其實沒有說話,沒有台詞。當媒婆為阿加菲婭介紹徵婚男子的情況時,阿加菲婭根據描述想像出了台上各個角色的形象,有的胖有的瘦,還有沒有腿的殘疾人,但是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真的出現,僅限於想像。

北青藝評:現在這版《婚事》中,沿用了上個版本中的哪些重要元素?創新了哪些元素?

切普洛夫:最主要的延續是人物性格。雖然每個版本里的人物,無論外貌還是肢體語言都大相徑庭,但就人物性格來說,每一個版本都忠於果戈里原作。德琳娜劇院的傳統,就是在選擇演員時專門挑選具有劇中人物性格特質的演員來扮演角色。《婚事》這部戲裡所有的演員,無論年長年幼,本著對劇院負責、對觀眾負責的原則,也都遵循著這一傳統模式。當然德琳娜劇院也不是固守傳統不求前進的劇院,還要研究傳統並引領著傳統繼續前進。

北青藝評:對於新編新創和堅持經典,佛京先生是如何處理這二者之間的關係的?

切普洛夫:對於這二者,佛京先生始終堅持「傳統的新生命」這個原則:即所有新創元素都要保持傳統經典的內涵和靈魂,經典始終是基礎。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導演需要將自己的思想通過劇目傳達給觀眾,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使用新的表現手法和新的語彙,同時,觀眾也希望在台上看到當代生活的呈現和新的表達,這是時代的要求。

除了佛京先生引領的這股風潮外,俄羅斯有一派導演堅持傳統,堅持嚴格按照劇作家在劇本中的要求排演劇目,還原劇本創作的那個時代的表現方式,延續傳統;另有一派導演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束縛,擅長在舞台上發揮無邊無際的想像力,拚命創新。

不過我認為,佛京先生這種推陳出新、賦予經典作品新生命的方式更有利於戲劇的生產,就現在的戲劇市場看,這種形式已被德琳娜劇院所接受,觀眾買賬,政府樂於支持,佛京先生也成為這一派的創始人和領軍人物。

北青藝評:您認為講故事重要還是表現手法重要?抽象藝術在戲劇中該如何運用?

切普洛夫:講故事的目的是傳遞作者的思想,在舞台上使用的各種手段是戲劇的表現方式,作者始終在中心。在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手段下,有的時候直達故事的中心,有的時候則兜了一大圈抵達故事的中心。就《婚事》來說,劇中採用的滑冰元素、燈光的設計都是全新的形式,這就是故事和形式相結合的例子之一。滑冰這項運動早就存在,而且在19世紀果戈里所處那個時代,是一項非常普及的運動,人們成群結隊地滑冰並不奇怪。佛京之所以在今天這部戲裡運用滑冰這個元素,既是一種傳統運動的延續,就戲劇舞台來說又是一種創新,還是一種變相將冰和刀的尖銳化作劇中意向的手段,不突兀,反而與劇情緊密貼合。

戲劇本身就是一門很抽象的藝術。一齣戲之所以上演,不僅僅是為了給觀眾在有限的時間裡講述一個故事,畢竟台上大多數故事都不是真的。儘管《婚事》的舞台上是一群俄國人在演一個發生在俄國的故事,但這樣的故事、情節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屢見不鮮。佛京先生用了俄式風格,但這個故事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具象的,一千個人心中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北青藝評:德琳娜劇院曾20次重排《婚事》,每一版的變化是因為環境、時代、導表演理念發生變化,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

切普洛夫:果戈里曾說過,好的作品,每十年左右就應該重回一次舞台。每個時期,不僅僅是評論家和研究者,觀眾也會對經典作品產生新的評價,重排主要是因為觀眾群發生了變化。觀眾的理解、審美大約每十年左右會更新一輪,這時人們對經典作品會產生新的認識,同時,人們對同一部戲的關注點也會或多或少發生遷移。比如,這次的關注點是男主角,下一輪可能變成了女主角,再過十年重點會變成男主角的朋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觀眾的視角和關注點也會隨之改變。唯一不變的是經典作品本身,經典始終是經典。所以我們應該每十年左右就重新審視、回歸一次經典作品。上次我們在首都劇場上演的《欽差大臣》,就是十多年前排演的版本。今年佛京先生還跟我們說,《欽差大臣》可能要過時了,不如我們換個角度試一試,常排常新,原來的男主角在俄羅斯當代社會中已經不存在了,是時候在經典原著里發掘一個新主角了。

《欽差大臣》

北青藝評:當德琳娜劇院或佛京先生重排經典時,劇中的台詞會不會根據時代調整?還是台詞不變而從不同的人物入手?

切普洛夫:德琳娜是一座經典劇院,佛京先生在排演經典作品時會嘗試各種形式、各種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台詞。更有趣的是,佛京先生排演的這版《婚事》使用的是果戈里為劇院量身定製的台詞,百分之百的原版台詞。在果戈里已出版的劇本中,對每一句台詞都標有注釋,詳細說明了針對不同劇院,哪些台詞需要進行何種調整。我們使用的就是「德琳娜劇院版」劇本和台詞。在我們劇院的博物館裡,保存了大量名家名作的原始手稿,非常珍貴。這也是為什麼將我們劇院稱作「學術性」劇院的重要原因,我們劇院珍藏了大量具有學術價值的藏品。

北青藝評:聖彼得堡國立舞台藝術學院和德琳娜劇院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具體是怎樣合作的?

切普洛夫:德琳娜劇院的附屬學院在250多年前成立,也是俄國最古老的皇家戲劇學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學院大約在20世紀時獨立出來,成為聖彼得堡國立舞台藝術學院。但學院與劇院緊密合作的關係沒有改變,保留和延續著以往的合作方式,佛京先生也曾在校任職。針對劇院的管理與運營,學院開設了專門的系和相關課程培養學生,持續為劇院輸送人才。這個系全部採用最新的教學設施和技術,在劇院的高科技新舞台上進行劇目的學習、製作和實踐。

《欽差大臣》

北青藝評:俄羅斯本國在當代如何繼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切普洛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是所有現有流派的基礎,但不是唯一的基礎。梅耶荷德流派是身體訓練的基礎,瓦赫坦戈夫是特殊場地演出的發起人,格洛托夫斯基是內在訓練的發起人。我們劇院、學院的核心思想是研究各派系的特色,在斯氏體系的基礎上將各派系有機結合併推動他們的前進。斯式體系就像樹的根,有根的滋養,加上學院的培養,我們可以推動任何流派的發展。

文| 林芝

攝影/劉德軍

本文刊載於20170822《北京青年報》B4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阮一峰:你穿的鞋都比你聰明
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9月將在貴州雷山舉行
不怕直男發脾氣,就怕直男講道理
如果你真愛西藏,就送它一個複雜的故事
《俠盜聯盟》:港片的一次「自我致敬」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新的一年或許需要點改變
新的一年,你需要更加努力
新的一年我們不需要新的朋友
這個時代,需要重新定義「銷量」
成年人染上白癜風,平時需要注意這些
看見明顯的變化需要時間
提升男生形象氣質?只需要一個月時間,瞬間「大變活人」煥然一新
以下狀態是十二星座最需要你的時候。
以下狀態是十二星座最需要你的時候
產後第一天 新媽媽需要注意的事情
你現在最需要的是年輕的心態
點睛?一秒變時髦精只需要…
新年新氣象!你需要一盆綠植把家變美變乾淨
十二星座近期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有意思 | 新年新氣象!你需要一盆綠植把家變美變乾淨
繞宇宙超大星球一圈,需要花費幾百年的時間!
這兩年桃花旺,需要及時回頭的人
新年開工第一天,你需要做三件事
新的一年,你需要的時間管理方法
新的一年,需要新的氣象?那不妨在家中添置這幾種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