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最南方的界限有一銅柱,刻下六字銘文:「銅柱折,交趾滅」

漢朝最南方的界限有一銅柱,刻下六字銘文:「銅柱折,交趾滅」

北方中國的封建統治促使交趾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也為其帶來諸多問題,移民潮南下帶來的影響,新舊制度之間的衝突使起義的爆發成為不可避免。

西漢時,交趾地初列為郡,刺史、太守、太尉均由中央委派,而縣一級多為雒將,地方控制權仍為地方部落貴胄所把持。交趾地區不用交納賦稅,而是貢納奇珍異品,落後的生產方式也難以抽稅。但經過較當地原始制度高級的地主階級制度的治理,整個社會經濟往前發展。

東漢時的交趾郡已有"賦稅"可抽了,地主階級統治者增加了"調賦"。把收入從地方移往中央,這必然損害了雒侯、雒將的利益,雒侯、雒將把損失轉嫁給雒民,最終的受害者則是雒民。與之前的"調賦"相比剝削增大了,東漢政府在交趾的政權就成為眾矢之的。

漢人移民的大量湧入,需要大量的土地維持生活,衝擊原有的土地制度,移民與原住民出現爭地現象,引起雒民的反抗。移民勢必依靠東漢政府在交趾的政權擴大勢力,雒侯、雒將也作為雒民的代表保護交趾原有的公社田,以雒侯、雒將為首的交趾地方割據勢力與東漢中央政權矛盾逐漸尖銳。

移民逐漸成為東漢政權統治交趾的階級基礎,當雒侯、雒將已不能為中央政權有效管理雒民,甚至帶頭反對中央的統治,形成地方勢力時,雒侯、雒將這個分裂勢力就不為集權制的中央政府所容,設法消滅,剝奪其所把持的地方政權,進行直接統治。

中原政權大力向交趾地區輸入較為先進的文化。如兩漢之交時任太守的錫光、任延,"教其耕稼,別為官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儀。"而在此之前,交趾之地的風俗是這樣的,"凡交趾所統,雖置郡縣,而語言各異,重譯乃通。人如禽獸,長幼無別,項髻徒跣,以布貫頭而著之。"

從外而來的地主階級文化確實完全異於部落的傳統文化。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矛盾,也是最後導致衝突發生的原因之一。尤其,漢制與部落傳統習慣法的差異,其推行必定遭到割據勢力的反對,或者在當地推行時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光武帝派去平叛的馬援可是響噹噹的一員大將,馬革裹屍、老當益壯這兩個成語說的就是馬援。戰爭的過程我就不描述了,馬援率領著漢軍將士很快就平定了叛亂,並將征側、征貳這兩個叛亂分子斬首,並傳首洛陽。當然事情沒有結束,古代的將軍們在打了大勝仗後總喜歡在當地留點東西,以作紀念,像霍去病就在狼居胥山來了個封狼居胥,竇憲破北匈奴來了個勒石燕然,馬援自然也不例外,這個老將直接在當地立下了幾個銅柱(史學界對銅柱數量存在爭議),視為漢朝最南方的界限,銅柱上刻下的銘文也彰顯了大漢的氣魄,六個字:「銅柱折,交趾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為了得到這匹馬竟調動了十萬大軍!
漢隸第一品!《華山廟碑》
漢朝用實際行動來說明, 「犯我中華, 雖遠必誅」不是說著玩的!
他是東漢戰史上第一人,白手起家,平定55個西域國家(二)
傅介子的斬首行動告訴我們,偽裝成外交使團,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TAG:漢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後,在邊境立起銅柱:銅柱折,交趾滅
平定叛亂後,一將軍在越南立下銅柱,銅柱上六個字讀起來依然霸氣
此人是東漢名將,在銅柱上刻下六個字,越南人至今聞之色變!
東漢名將在異國立下銅柱,當地土著怕它折斷,便每天向它丟石頭
漢朝名將留下銅柱,此國羞愧不已,因銅柱上有詛咒,他們又不敢拆
附屬國造反漢朝,漢朝名將平定叛亂後並立下銅柱,至今讓他們恐懼
中國猛將在一國立兩根銅柱,此國恥辱萬分,卻硬是不敢拆
中國名將在該國留下五根銅柱,此國感覺恥辱卻不敢拆,原因很詭異
中國名將在該國留下兩根銅柱,此國感覺恥辱卻不敢拆,原因很詭異
古代最變態的酷刑,將犯人綁在熱銅柱上活活燒死!
amd處理器銅柱彎曲,手工恢復方法,英特爾無針腳cpu果然明智啊
漢朝老將在越南立下銅柱,銅柱上六個字今讀起來依然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