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文帝楊堅做了這麼多了不得的大事!

隋文帝楊堅做了這麼多了不得的大事!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文:張遠方(讀史專欄作家)

你沒聽錯,中國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這是西方史學家封的。

其中,在被公認為最權威的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的榜單里,只有兩位中國皇帝入圍,秦始皇和楊堅,而且,楊堅排名在秦始皇之前!

恐怕很多人對這個排名不服,認為老外不懂中國。確實,在我們的教育中,最偉大最開明的皇帝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秦始皇、漢武帝,甚至是宋太祖趙匡胤。怎麼也輪不到楊堅啊!且不說他的皇位是搶外孫的,就憑有隋煬帝楊廣這樣一個荒唐兒子,也輪不上「偉大」二字啊!

看起來這的確是硬傷,不過,這不能怪楊堅,而楊廣也不是史書寫的那樣不堪。要知道,隋朝的歷史是唐人寫的,潑點髒水是難免的。

先說開拓,中國歷史上真正從亂世統一華夏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楊堅二人。秦始皇統一中國,還是借了老祖宗的光,是順勢而為,而楊堅卻真是靠自己。

而且,除了「統一華夏」這一功績外,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義更大。

秦始皇撤封建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錢幣和度量衡等,都是影響至今的大事件。

楊堅呢,先說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真正實現多民族統一的是隋文帝。可以說,華夏文明和漢族能夠存活下來,多民族能夠和平共處,功勞都在於楊堅。秦始皇時代,還是漢人時代,是單一的民族。但楊堅生存的時代,卻是漢人瀕臨滅亡的時代,正是他於危難之際拯救了漢人,拯救了華夏文化,而且開創地施行了多民族和平共處政策,有效保證了中國自此統一才是大勢,分裂就是逆流。

再來粗略看看他還開創了哪些影響後世的制度或舉措:

1)確立三省六部制度,開創中國社會三權分立體制。該制度直至清末才亡。

2)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將州郡縣三級政區簡化為州縣兩級。這不但大大節省了國家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使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開支減省四分之三,為隋國庫的豐積打下良好基礎。

3)開創科舉制度,不但為之後朝代繼承,而且還影響了西方國家政府文員的聘選制度。

4)廢除酷刑,修訂《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尤其是死刑復奏制度,「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且需「三奏而決」,具有劃時代意義。

5)實行均田制度,於當時,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賦稅;於後世,成為王安石、張居正、雍正等諸多改革者實現的目標。

6)設置義倉,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史載,隋朝屯糧都夠唐朝用五六十年的。這一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成為歷朝歷代穩定社會的重要制度之一。

7)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直接造成人口快速增長,國力迅速增強。隋文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去世時已達890萬戶,不下5000萬人,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8)開鑿廣通渠,拉開修建大運河的序幕,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大文明逐漸融為一體。

類似開創性的制度和舉措還有很多。可以說,楊堅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幾個既會打江山又會治江山的皇帝之一。由於他把基礎打得非常牢靠,直接帶來之後唐朝的輝煌。

我們再來看下《劍橋中國隋唐史》的評價:隋朝消滅了其前人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影子。

論人品,楊堅也不輸於任何一個帝王:且不說一生只娶一個老婆,僅他執政24年,每餐都只一個葷菜,一輩子只一處行宮,就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做到。

當然,話又說回來,無論能力,還是年齡,楊堅得皇位的機會本來微乎其微,但是,歷史卻「不小心」選擇了他:

說文的,楊堅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一年學,《隋書》都說他「素無學術」、「不悅詩書」。

論武的,楊堅也不咋的,雖也曾幾次獨立帶兵打仗,但基本都是打醬油,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戰績。

至於人格魅力,楊堅更是嚴重缺乏,為人嚴肅刻板,從不開玩笑,既不風趣,也不風流,更不風騷。

還有,人品也不能說好,因為皇位都是從外孫手上奪來的。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就曾很不以為然地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安坐而登帝位。

總之,楊堅看起來既沒有高尚的道德,也沒有出眾的才華,更沒有迷人的魅力,典型的德才兼不備、文武全不精、品貌都不行。

但歷史卻讓時間證明,楊堅實際並不差。

按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楊堅是遭受了這樣地磨礪的。

在人生的前32年,楊堅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的;32歲後,有幸成為皇親國戚,依舊夾著尾巴做人,因為作為皇帝的親家太厲害了。

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弔詭,比楊堅還小兩歲的皇帝居然壯年駕崩了。繼位的皇帝,也就是楊堅的女婿,不但是個草包,還荒淫無道,也早早身亡。瞬間,楊堅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外戚兼輔政大臣。

就像當年的王莽一樣,在夾著尾巴做人大半輩子後,一朝得勢的楊堅順勢成為皇帝,而且一下子成為中國最牛掰的皇帝:結束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統一華夏的偉業,實現復興中華的夢想,把歷經劫難的中華民族帶入了繁榮富強的隋唐盛世!

我們就從那亂世說起。

楊堅生活在南北朝,那是一個漢人備受欺凌、政權動輒更替的亂世,但楊堅的生活卻顯得平淡寡味,沒有啥大故事可講。

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是當時北魏政權的一位武將,隸屬於武川老鄉、鮮卑人獨孤信。

當時,華夏大地,北方的主要政權是北魏,南方就是梁朝了,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他異常地信奉佛教,曾多次在位出家,每次都害大臣花重金把他贖回來,繼續做皇帝。

那時,北魏相對混亂,南梁相對強大,如果這梁武帝不是有動不動就出家的愛好,說不定能統一華夏的。但沒有如果。最終,這梁武帝因錯用東魏降將侯景,導致內亂,最終餓死。

之後,南梁大將陳霸先在幹掉侯景後,篡位建立陳朝,史稱南陳,中國歷史上唯一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

再說這北魏,由於內部勢力錯綜複雜,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由權臣高歡把持,不久篡位建立北齊。

西魏則由權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雖權傾朝野,倒沒篡位。

這是一位比較厲害的主,打破北朝一直以來只重用鮮卑人的老規矩,創建府兵制,頂端是八柱國: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

八柱國中,宇文泰統管全局;作為皇室代表的元欣是個花瓶。其餘的六柱國每人督帥兩位大將軍:元贊、元育、元廊、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

就這樣,一個接連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被史學家稱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軍政力量橫空出世。

作為十二大將軍中的一位,楊忠也由此成為了這一集團的重要成員。

為了強化鮮卑的正統性,宇文泰對部分漢族出身的高級將領賜予鮮卑姓,楊忠被賜姓普六茹。

所以,當楊堅於公元541年農曆6月13日的晚上在同州(今陝西大荔)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廟內降生後,名字並不叫楊堅,而是叫普六茹·那羅延。那羅延就是金剛不壞的意思,翻譯成漢語就是「堅」了。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還是用其漢名楊堅。

因為楊忠是中年得子,那時普遍信佛,又多戰亂,所以楊堅生下後就寄養在寺院,由一位叫做智仙的尼姑撫養。

轉眼13年就過去了,楊忠已憑戰功封爵隨國公。隨後,他把楊堅從寺廟接走,送進太學讀書。這應該只是鍍鍍金,因為只讀了一年,楊堅就「畢業」入仕,成為京城長安最高行政長官京兆尹的助理(功曹)。

一年時間,楊堅沒學到什麼,卻結識了不少「官二代」同學,後來很多都成為他執政的重要班底。

子憑父貴,從此,楊堅走上仕途的快車道,兩年內就升遷為驃騎將軍。

同時,愛情也大豐收:楊忠的老上級獨孤信看中楊堅,將14歲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於他。要知道,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yù,後來的周世宗),三女兒嫁給了柱國李虎之子李昞(bǐng,李世民爺爺)。這種聯姻,對楊堅來說,是多麼大地榮耀,會給他帶來多大的機會啊。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楊堅最躊躇滿志的時候,政治大氣候變了!

公元556年10月,一代梟雄宇文泰突發疾病去世,年49歲。隨後,宇文泰41歲的侄子宇文護成為監國。但宇文護沒啥大的政績,降不住幾位柱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借著宇文泰的餘威,逼西魏恭帝拓跋廓將帝位禪讓給宇文泰15歲的嫡子宇文覺(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建立周朝,史稱北周。

江山都是他家的了,宇文護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凌駕於各柱國之上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服。此時,李虎已死,李弼重病,于謹和宇文護結成同盟,侯莫陳崇騎牆,剩下表示不服的趙貴和獨孤信便成為宇文護的眼中釘,先後被逼死。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宇文覺不甘心做傀儡,欲幹掉宇文護,結果被宇文護幹掉了。隨後,宇文護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而這宇文毓也不甘於當傀儡,結果被宇文護毒死。

看著權傾天下的岳父和不甘做傀儡的連襟皇帝,轉眼間被幹掉,年輕的楊堅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

不過,由於楊忠父子是漢人,且地位不夠高,對宇文護沒啥威脅,所以暫時沒事。但並不代表宇文護不打壓他們。

獨孤信死後,楊忠就斷定宇文護太過跋扈,難得長久,要求兒子只埋頭做事,不要管其他閑事,更不要去巴結宇文護。

慘痛的教訓,使楊堅深刻地意識到:在政治的舞台上,低調才是硬道理,開始了漫長的縮頭烏龜生活。不過,家庭還是溫馨的,妻子獨孤伽羅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氣嫵媚、大膽率真,又有漢家女兒的優雅聰慧、柔情體貼,成為楊堅事業失意時的最大慰藉。

不久,他們的長女楊麗華也出生了,這又帶給楊堅初為人父的喜悅。

當然,這個時候,保持低調的不只有楊堅,還有新一任皇帝宇文邕(yōng)。

不知道這宇文護是怎麼想的,在搞死兩任皇帝後,自己仍不當皇帝,而是又立了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為皇帝,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

宇文護開始對宇文邕也不放心,緊緊抓住大權,大有隨時處死新皇帝的勁頭。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簡讀中國史之西晉,一個註定短命的王朝
不跳出你的圈子,你永遠都無法完整地去了解這個世界
人民日報:病人為何越治越多
世界上最齊全的各種花!從此認花不求人,太珍貴了!趕緊收藏
簡讀中國史之三國史:一文搞清楚三國脈絡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得了,美帝說唱圈要出大事了!
你連隱忍都做不了,還談什麼做大事?看看光緒和漢武帝的不同
不吹不黑,一新君為武漢做了這三件大事!
千古一帝唐太宗,做了哪些大事呢?還有這些!
隋煬帝算不算一個壞皇帝?看看他做的這幾件大事,你就知道了
吃得對,才是你的頭等大事!這8大誤區,很多糖友都躺槍了!
歷史第一太監,皇帝都得看他臉色,聲名狼藉卻做了很多大事
川普生氣了:這峰會,我準備了一輩子!這才是做大事的態度!
為何劉備的蜀國不能統一三國?沒了這兩人,難成大事了!
王健林喊搞不懂的王思聰,又做了一件像樣的大事,為父親排憂解難!
大事不好了,熊孩子放假了
這兩個習慣不是什麼大事,聰明的寶寶都這樣!
早起第一大事不是喝水?你堅持了這麼久的養生方式,可能錯了!
農民注意了,清明上墳祭祖禁忌多,三大事項要了解,不能做的不做
這才是人生的大事,急不來的!
這個月最不能錯過的大事請大聲說:必須得是切爾西花展了!
不好啦,大事不妙,劉昊然疑似要脫單了嗎
智商不夠,卻能做得了大事的三大星座
這樣的歷史大事件你了解了嗎
鼻子有這特徵的人,註定是貧窮命,說得多做得少,難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