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監控永遠跑不贏家校信任

監控永遠跑不贏家校信任

當前,在一些校園安全事故中,個別家長抱著「誰的話我都不相信,只相信監控」的態度對待學校的調查結論。本來簡單的事件,變得尤其複雜。孩子在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後,家長為了維權,為了保護孩子,不容易冷靜,這可以理解。但有一部分家長在和學校、老師交涉過程中,對學校、老師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卻不可取。就如某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台詞里說的:「如果人心都倒了,想扶也扶不起來。」同樣道理,如果家長對學校、老師不信任,裝再多的監控也無濟於事。因為你總不能每個角落都安裝監控吧?

監控本來是用來防盜、防止違法犯罪的,現在它竟然成了處理家校矛盾、糾紛的依據,折射出的深層問題,其實是信任危機。為何會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信息時代,媒體的高度發達,讓一些偶發的、極少的教育負面信息迅速傳播。「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破壞效應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現。其次,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事實跑不過謠言,因為接收信息的多渠道性,很容易攪亂視聽,讓不明事理的人難辨真假。當家長與學校、老師發生矛盾後,外界自然而然會把家長作為弱勢群體的一方,旁觀者往往會相信弱勢群體所說的,把矛頭指向學校、教師。久而久之,不信任的態度就會蔓延。再其次,就像醫患糾紛,現在各地發生的「校鬧」讓家校關係變得有些緊張,個別家長對學校、教師的信任度也隨之下降。當前,為什麼一些老師不願做班主任?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的家長對學校、老師的信任度不高,家校之間理解、支持、包容的教育生態環境在變化。

監控永遠跑不贏信任,只信監控不信老師,肯定不是長久之計,更不是萬全之策。因為世界這麼大,監控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無死角。全國各地學校那麼多,如果要讓學校全部都在攝像頭之下,那該是多麼巨大的開支啊。更何況如果把有限的教育經費都投入在安裝監控上,不僅可惜,還很可悲。如果家長連老師的話都不相信了,為什麼還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呢?這種信任危機,不僅值得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深思,更值得全社會深思。

既然監控永遠跑不贏信任,我們就應該努力維護、建構好社會、家長對學校的信任體系,並不斷強化家校之間的這種信任。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高度重視家校之間不信任事件的「破窗效應」,一旦發生傷害信任體系的危機事件,一定要高度重視。重建信任體系,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藉助各種媒體平台多宣傳教育系統中正面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人與事。現在許多學校都在使用微信公眾平台等新媒體工具,應該充分發揮這些平台的正效應,多向社會傳播家校之間相互信任的典型事例。與此同時,我們要發揮家委會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家長、社會,讓他們現身說法,講述家校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包容的事例,用大量事實證明,家校之間的矛盾、糾紛以及不信任畢竟是少數,徹底扭轉「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剷除不信任的猜疑心態的生長土壤。

監控永遠跑不贏信任,與其信任監控,不如努力重構社會、家長對學校的信任體系。

(作者:羅樹庚,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23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養吾浩然之氣
燭影搖紅
讓教師榮譽更有「獲得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信任架起家校之橋
家校溝通太費勁?這位老師教你如何輕鬆應對…
明確教師不得向家長布置作業,是建立健康家校關係的第一步
警惕家校合作中的責任轉嫁
智慧家教:探索家校合作的縱深路徑
藉助微分享改善家校合作中的家長「三不」現象
家校合作中教師面臨勝任力挑戰
過春節,家校群不必有紅包
家校合作的責任與邊界
新學期應該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很重要,不看會後悔!
火了的教師辭職信背後,是脆弱的家校關係
陪伴 家校聯繫本摘錄
家校攜手,有效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同向而行共育良好家校關係
私德與公德:家校共育的選擇
完了,我連自己母校的校訓都不知道了!這家校訓僅有兩個字
管理互通師生互動家校互聯在智慧平台上輕鬆實現
想要孩子得到更好的培養,家校聯合才是最好的方式
家校共同擔責 合作走向共育
用心共建家校「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