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距卡蘭尼克卸任 Uber CEO 已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雖然目前有關 Uber 企業文化和卡蘭尼克離職的新聞已經沒什麼熱乎勁兒了,但該公司 CEO 的寶座目前仍是虛位以待。

很明顯,從來沒有一家市值超過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會「寶座空懸」這麼長的時間。這輛打車軟體的企業管理層內部,似乎也趕了個「無人駕駛」的時髦。

然而,由於其經營管理不力,Uber 已經開始其全球範圍內的「業務撤退」。7 月 22 日,Uber 宣布其業務將正式撤離澳門,因為該公司並不能在澳門「確保建立良好的商業環境」以及「充分發揮拼車的優勢」。

而在宣布退出澳門之前,Uber 還稱其將把包括俄羅斯及其周圍市場讓與俄羅斯搜索引擎巨頭 Yandex。這兩家公司將會合併其拼車業務,合併後 Yandex 將控股 59%,而 Uber 控股 37%。

在澳門事件後,Uber 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在媒體上呈現出「銷聲匿跡」的狀態。一時間,網路上除了「Uber 董事會鬥爭」和「Uber CEO 候選人」之外,再無任何有關 Uber 企業的搶眼消息。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燙手山芋」,誰來接手

Uber CEO 的最終候選人在多場狂風驟雨後仍遲遲未定。之前多家媒體都曾預測過可能的 CEO 人選,極客公園也對此做過分析。除了我們的這份名單之外,在眾多候選人中被大家高度看好的,就是前 eBay CEO, 時任惠普 CEO 的 Meg Whitman。但她也於日前在其推特宣布不會就任 Uber,因此,Uber CEO 的最終人選似乎已被集中在男性候選人身上。

據外媒 Recode 報道,Whitman 離開的原因要比對外報道的情況更加複雜。她確實有認真考慮過 Uber CEO 的職位,還曾與多個 Uber 高管進行了多次深度會談,其中她還談到了其欲解決 Uber 當前問題的想法。

但是 Whitman 身邊的人也說,Uber 並沒有真正向她拋出橄欖枝,但她依舊對其就任抱有希望。Recode 稱,導致 Whitman 沒有成為 CEO 的主要原因是由於 Uber 董事會內部的混亂。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Meg Whitman

據《紐約時報》稱,Uber 董事會已經進行了數周的內部鬥爭,也因此泄露了很多公司內部情報。最終,董事會決定「暫時休戰,以避免下一輪的媒體風波」。董事會成員的互相中傷導致了其內部信息的大量泄露,鑒於現狀,Whitman 選擇了逃離 Uber 這趟渾水。

Recode 公布了 Whitman 事件的更多細節。據稱,Whitman 給了 Uber 董事會 48 小時的時間來認真考慮其擔任下一個 Uber CEO 的可能性。她本計劃在該 48 小時後與 Uber 董事會成員們見面,探討他們的考慮結果。但是她卻遲遲未能等來董事會的消息,在如此情況之下,她選擇了離開。

在餘下的候選人中,通用電氣 CEO Jeff Immelt 是最受大眾關注的,但是據多家外媒披露, Jeff Immelt 並不是 Uber 董事會最中意的人選。Uber 高層認為,儘管 Immelt 經驗豐富,但是他缺少「能夠領導 Uber 進入下個發展階段的企業家進取精神」。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Jeff Immelt

亂成一鍋粥的 Uber 董事會

從對 CEO 候選人的猶豫不決,到內部信息的大量流出,再到 Uber 全球範圍內的「業務撤退」,Uber 的董事會現在已經混亂不堪。Uber 的一名員工稱:「Uber 的董事會裡從來就沒有過大家能夠統一意見的時候」。

據外媒 VentureBeat 稱,目前的 Uber 董事會已經分裂成數個派系,其中仍有部分成員對卡蘭尼克充滿信心。派系間對利益的爭奪導致了其決策的低效,而他們彼此的中傷也引來了媒體的高度關注,使得公司風波不斷。

而且,之前 SoftBank 曾宣稱會大規模投資 Uber,因此對董事會成員間彼此的利益糾葛產生了影響,也加劇了其對立分歧。有部分董事會成員希望吸納這筆投資,而也有成員認為該投資的引入會令孫正義和卡蘭尼克成為盟友。然而,多家知名外媒於北京時間昨日深夜稱 SoftBank 將會放棄這筆投資,這隻會使得董事會的內部關係變得更加微妙。

而讓董事會的混亂狀況加劇的,還有對 Uber 依舊虎視眈眈的卡蘭尼克。

卡蘭尼克:我將以史蒂夫·喬布斯的姿態歸來

卡蘭尼克還在為現在的「好戲」繼續煽風點火。據 Recode 報道,卡蘭尼克正在利用著當前 Uber 董事會猶豫不決的現狀來實現他的利益最大化。有人說是他使用了陰謀手段導致了董事會的不和,只為其能重新返回 Uber。Recode 更稱卡蘭尼克不但想要返回 Uber,更要奪回他的 CEO 寶座。

而卡蘭尼克本人也曾經告訴過多人其將會「以史蒂夫·喬布斯的姿態歸來」,暗示著他才是引領 Uber 走向下個成功的不二人選。

卡蘭尼克在離開 Uber 後就一直沒閑著。據公司內部人員透露,在他卸任後,他仍然想盡辦法參與公司每日的運營決策討論,很多高管們一直在討論該如何向董事會「尋求支援」,來把他徹底「掃地出門」。

卸任 Uber CEO 月余,卡蘭尼克真要在 Uber「捲土重來」?

Travis Kalanick

但是與史蒂夫·喬布斯離開蘋果多年,孤軍奮戰並東山再起不同,卡蘭尼克一直在 Uber 「陰魂不散」。據卡蘭尼克的一名粉絲說:「Uber 是他的心血,而且他的母親也在最近不幸離世,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對 Uber 一直不肯撒手。」

卡蘭尼克所引導的公司文化雖然飽受媒體詬病,但其回歸未必是件壞事,相反,他真的有可能成為令公司重現輝煌的關鍵。正像極客公園之前報道的一樣,創始人 CEO 是科技企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般而言,他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設定了公司的基本構想,規划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藍圖,在遇到改革時也更能集聚人心。他們對公司傾注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更願意也更希望看到公司的蓬勃發展,而這些也是眾多 Uber 員工不願看到卡蘭尼克離去的原因。

據外媒披露,Uber 將會在約 6 周后公布其最終的 CEO 候選人。這場 CEO 之爭究竟鹿死誰手, Uber 董事會的風波能否平息?還請和極客公園一起拭目以待。



文章參考:Recode,VentureBeat,Business Insider

頭圖來源:Reco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蘋果財報超預期,大中華區營收下滑;新華時評:滴滴加價不可任性 網約車管理尚需完善
蘋果財報: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滑 10%,但庫克依然充滿信心
格調不凡 美國傑士X12 Neckband藍牙耳機評測
快手隱形,快手現身
驍龍820 2K屏,軍用級別三防手機售價超過5000塊!

TAG:極客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Uber、Grab和OLA三家公司將合併?Uber新任CEO這番話野心很大
Uber前CEO卡蘭尼克新工作:擔任一家房地產公司CEO
輾轉特斯拉、Cruise、Otto和Uber,Drew Gray加入無人駕駛創企Voyage擔任CTO
Google 加碼投資印尼,相中機車版 Uber「GO-JEK」
Uber要挖牆腳?消息人士透露Uber看上了VMware公司CFO
Lyft來襲多倫多,Uber和Taxi要gg了?
Lyft聘用特斯拉高管擔任COO 要和Uber在美國一決勝負
GIVENCHY宣布品牌創始人:Hubert de Givenchy辭世
Uber撤銷上訴,不要求德國恢復UberPOP
巴菲特承認曾考慮投資Uber,最終放棄,稱仰慕UberCEO
Uber IPO在即,CEO頭疼不斷
Uber擬任VMware高管Rowe為首席財務官 籌備IPO
不做Uber CEO後的一年 卡蘭尼克都幹了些什麼?
GitOps:一款基於Kubernetes的高速CI/CD框架
Kubernetes是什麼?為什麼也稱為K8S?
前Uber CEO卡蘭尼克找了份新工作,看著還不錯
Uber 聯合創始人 Garrett Camp 推出加密貨幣 Eco
Otto創始人重回Uber 領導Uber Freight業務
Youtuber Linus做了期「任何PC運行macOS」,這是什麼騷操作?
差點成為Uber新任CEO的惠特曼 離開惠普後的下一站是NewTV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