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來一壇好酒

來一壇好酒

秋雨綿綿,正是進補好時節

值此際,上一壇好酒,以慰疲憊的靈魂

酒中極品,壇里玄機

我們來看看人類最古老的酒之一

黃酒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

——《周禮·考工記》

一個東西做的好不好,要看製作的時節對不對,地點是否合適,用的材料是否恰當,製作者的手藝是否精湛。

與天地和諧,人居於末,卻是點睛之筆,這是中華技藝的經典美學,也是我們歷代評判設計、工藝的不二法門。大至宮殿如此,小到一壇美酒也是如此。

黃酒的釀造,從靜候時節開始。

天有時:靜候冬至

中國人歷來講究陰陽平衡,這個規律在自然界中客觀存在:諸如夏天,至陽的季節,大自然恰恰給了我們許多涼爽的物產:西瓜、絲瓜等;而到了至陰的冬季,卻產出了許多溫熱的東西,比如人蔘、阿膠。

因此,性本溫和的黃酒,也要慢慢等到最冷的冬季,此時釀造出來的酒,才是佳釀。

客家女主人在釀酒。瓦埕里裝滿剛剛糖化發酵好的酒釀,一堆堆稻草和穀殼圍繞著,暖暖的火苗已經燃起,客家黃酒開炙了。如此炙燒出來的村釀,不僅味道甘醇,且性溫熱、祛寒濕,待客自飲兩相宜。《中華遺產》2014年05期 攝影/黃建生

冬季釀黃酒,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即等待低溫下的慢發酵。

黃酒釀製的過程複雜而微妙,但是總的來說,分為九步:浸米、蒸飯、拌曲、醞釀、開耙、釀熟、上榨、煎煮、裝壇。幾乎步步都是為了發酵能夠更加完美。

拌好酒麴的米在大缸里醞釀,此時微生物開始讓它產生了奇妙的變化,這也是析出美酒的關鍵。

在低溫條件下,微生物並不活躍,但其發酵卻近乎完美。一旦氣溫較高,酵母會自溶,便會釋放出不利於釀酒的成分。

地有氣:好水好地養好酒

「糧為酒之肉,曲為酒之骨,水為酒之血」。有好水,方能釀好酒。

最好的水,應是自然用神奇之力賜於一方生靈的水。每處的好水都有它特別的味道,所以酒也才能夠從南到北各有千秋。

想如果處處都用自來水釀酒了,大概那酒也喝起來像喝自來水般寡淡無特色了吧。

比如紹興的酒,靈魂來自鑒湖。離開了鑒湖水,就算用完全同樣的工藝,釀出的也不是紹興黃酒了。

鑒湖,在東漢時期彙集會稽山上的36股山泉而建。湖區基底廣泛地埋藏著兩層泥煤。這些泥煤層富有多種含氧官能團,能吸附湖水中的金屬離子和有害的物質。再加上這一帶植被茂盛,山體多為沙石岩層,水流經層層過濾,清潔甘洌,平均透明度能達1米左右。

紹興的水《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4期 攝影/董建成

鑒湖邊的酒坊,佔盡地利,仍然恪守規矩,等待天時。「冬至,水旺」,冬至時的水,便是釀造黃酒的佳品。相反,「夏至,水死」,指的是夏季氣溫高、雨水充沛,水質反而較差,不適宜使用。

並且,水過濁,則釀成的酒,清氣全無;若過清,釀出的酒又質地薄、味道酸。

等過春、夏、秋,待到冬季時,水流緩慢,鑒湖水下的泥炭層能將湖水中的雜質吸附住,湖水不清不濁,正好釀酒。

材有美:好米好曲出佳釀

黃酒的米,多用上等的精白糯米;曲又稱酒藥,是一種眾多微生物的共生體。

糯米由於所含的澱粉多為「支鏈澱粉」,除了受熱容易變黏外,也更容易被分解成糖,方便酵母菌利用,將糖轉化成酒精。

但是糯米中澱粉能轉化成糖的量很大,往往當酒的度數已然達到15%左右,酵母菌已然被醉死無法繼續工作時,還留有一些糖分仍然未被利用。

於是,甜味、酸味、苦味、香味、酒味糅合交雜,對發酵過程的藝術般的控制,產生了複雜多變的黃酒的味道。

陽光灑在陶缸里拌好麥曲的米飯上,再過不久,缸內便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右圖)。待到那時,開耙師傅(左圖),會用手中的耙和他敏感的手,去感知發酵的老嫩,這一環非常關鍵,至今仍必須依靠人工經驗。《中華遺產》2011年11期 攝影 / 董建成

釀製黃酒現在多用白曲又稱麥曲。用麥子為原料養而成,其中包含根霉、毛霉、酵母菌、米麴菌,曲有糖化與生香功能,是黃酒釀造的糖化發酵劑。

第一要求仍然是順應天時,黃酒製作的每一步關鍵工序都和時節一一對應:

通常在「小雪」淋飯,也就是製作酒母;

「大雪」攤飯,即投料發酵;

次年「立春」時開始榨酒,然後再裝壇貯藏。

工有巧:機器不如酒頭腦

開耙,指的是發酵期間的攪拌冷卻,其作用是調節發酵的溫度,補充新鮮空氣,以利於酵母生長繁殖。

而掌握開耙技術的人,即「酒頭腦」。開耙時,他們會用聽、嗅、嘗、摸4種方式,來辨別發酵的老嫩。

《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3期 攝影/董建成

經驗豐富的「酒頭腦」,有時比任何現代化的儀器還要敏銳,因此,即使在科學技術幾乎可以控制一切的今天,很多釀酒廠的這一步仍然憑藉手工。

聽覺、觸覺等等經驗的積累,對於每位「酒頭腦」而言,一年只有一次,錯過了,便要再候一年。加之每年的氣溫不一樣,原料也不一樣,沒幾十年的慢功夫,絕釀不成一缸好酒,也成不了好的釀酒師。

手工釀造和機械化生產的酒相比,前者香氣優雅馥郁,味道豐滿,鮮味綿長。而後者,則要粗糙很多,香氣單一,鮮味比較短。

這就像欣賞歌曲,往往注重韻味、聲調,尤其許多民歌的結尾悠長,品酒時如果能找到這種回味,那就是傳統手釀的黃酒,因為這是機械化生產絕對達不到的。

釀成不易 陳年更好

新釀成的黃酒,其生命遠未結束,還在與時間的慢跑中,慢慢積澱、成長、變化。

陳放黃酒,不能是普通的器皿,而應使用陶土的酒罈。

取相同的酒置於不鏽鋼容器和陶壇當中,數日後再來品飲,前者較後者相差很遠。這是因為陶瓷的結構比鋼鐵更疏鬆,透氧性、受氧性比較好,且陶瓷表面的釉質對酒的陳化有催化作用。

一層摞一層的陶壇,是紹興隨處可見的美景。其中,有些陶壇已被使用了幾十年,本身便散發著幽幽的酒香。《中華遺產》2011年11期 攝影 / 董建成

在光陰的流逝中,黃酒的酒精度在慢慢下降,而酯香在一點一點增加,這種反應只能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而非高溫高壓所能達到。

歲月彌久,滲入了光陰的黃酒,顏色會漸漸呈現迷人的淡黃色,也越來越濃香,日臻完美,最後成為極品。

黃酒是與時間慢跑的藝術,在微醺之外,時光的間隙中,緩慢成長,從豆蔻年華到風華絕代,需要一點一滴的美好,方能積累而成一杯美酒。

佳釀出壇 男女咸適 文武皆宜

極品的酒,是何滋味?——至酒者無酒味

黃酒混合著多種味道——甘、辛、鮮,每種味道都不會特別出格,而是相互融和。

隨著時間的推移,酒中的辛味會漸漸減少,香味卻日益飽滿,我們所喝的,就是這種歲月曆練過後的香味。

大家都愛喝酒,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為什麼大家不直接喝乙醇,而是要喝酒呢?道理正在於此。

老酒陳壇《博物》2014年06期 攝影/唐志遠

每年的天氣、水、糧食都不一樣,幾者的組合就更加複雜,就像沒有辦法精確判斷經濟走勢、房價和股價一樣,沒有辦法電腦編程出一套完美的自動化釀酒程序。

所以機械釀造、調製生產出的酒往往千篇一律,經過大師之手釀造出來的黃酒,則會層次豐厚,有意外之喜。

黃酒性溫暖胃,度數也溫和,文武咸適、男女皆宜。就算不善飲者也能喝上一碗,兩頰泛上喜色,憂愁丟在空壇里。

蝦一碟、酒一斤,一碗毛豆,幾塊肉。可以瀟洒不拘,一碗碗地地喝。

也可以細細抿來,慢慢品味。體會天時、地氣、才美、工巧完美融合,經過時間的醞釀,呈現在你面前的一份自然和匠心的饋贈。

抿一口黃酒,吃一顆茴香豆,鑒湖水邊這位紹興大哥悠閑而愜意。《中華遺產》2011年11期 攝影 / 董建成

你流口水了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5分鐘了解日全食
山脈如詩,詩眼就是那深藏群峰間的埡口
「中國國家地理號」南極三島
穿越童話般的葵花花海 走進阿爾泰深藏的歐洲風情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為什麼武俠劇中的好漢都這麼說嗎:小二!來一壇好酒,兩斤牛肉
今年的這一壇春釀酒,寓意不一般呀!
男子發現新商機,甜酒改名後一壇能賣兩百元,一天做四大壇不夠賣
鹹鴨蛋只用鹽腌?學會這一招,鴨蛋起沙還流油,腌一壇鄰居也來討
「小二,來二斤牛肉,一壇酒」古代大俠都這麼有錢?看完真相了!
糖醋蒜老媽腌了25年,腌一壇鄰居都來討,全靠這老秘方
如果詩詞大牛李白能捧起一壇好酒
這種黃瓜見到了就別放過,買回來做成腌黃瓜,一壇能吃一冬天!
陰天 釀了一壇櫻桃酒
一壇菜引發的癌症,你還敢這麼吃嗎?
皇帝送一壇酒,回家一看都是珍珠財寶,這讓他死後剃髮披僧衣下葬!
大廚教你做一壇「家常泡菜」,又酸又脆又爽口,泡一泡就能吃!
外國唯一的漢人皇帝,稱帝後給老鄉送幾壇菜,扔完最後一壇時懵了
一壇紅酒,一段傳奇,一曲敦煌不了情,西部愛情片熱映!
兩種主材,絕不添加任何輔料,泡製一壇美酒,酒好但不要貪杯喲!
飲一壇醉生夢死的酒
古墓中發現一壇千年酒釀,專家們淺嘗一小口後,閉眼留下四個字!
《水滸傳》中的最大騙局:兩斤牛肉,一壇好酒!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老婆最喜歡的醋泡蒜,腌一壇3天就掃光,多虧了岳母的老配方
今年春節,朋友推薦的一壇好酒,我有10個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