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朗普啟動301調查,是想逼中國在朝核問題上讓步?

特朗普啟動301調查,是想逼中國在朝核問題上讓步?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敏梓】

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要求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依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對華不公平貿易行為展開調查,此次調查的重點是「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技術轉讓,尤其是美國企業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以確保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得到保護。該調查程序可能長達一年。

1974年貿易法要求設立總統下屬的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負責制定對外貿易政策,對外談判磋商等。其中,301是美國單邊採取主動性貿易保護的條款,當USTR確認外國的某項立法、政策或者做法違反貿易協定、與貿易協定不一致,或者是被認定為不公平、不合理、不公正時,則美國必須採取行動,以實現依貿易協定應享有的權利,或消除上述立法、政策、做法的影響。這裡的行動包括單邊的、強制性的或者是報復性的措施,比如中止貿易協定、取消免稅待遇、增加懲罰性關稅等等。後續更是進一步細化為針對貿易自由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超級301條款以及特殊301條款。

在加入WTO之前,美國曾經對中國發起多次301調查,但加入WTO之後,僅僅在2010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申請,對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啟動301調查。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中國對相關的行業條規進行修改。如今特朗普主動將塵封多年的老古董搬出來意指中國,使得對於「蜜月期」言猶在耳的看官們大跌眼鏡,一時間關於中美貿易戰的說法又開始甚囂塵上。

中美貿易戰:怎麼打

中美兩國作為不可或缺的兩大經濟體,在貿易逆差等問題上長期存在矛盾。先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達750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4%。

在這其中,有近一半的商品貿易逆差來自於中國:

另外佔比超過5%的如日本、墨西哥、德國,都是美國主要指責的對象。

今年以來的前7個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1435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6.3%。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中美貿易順差持續增加。

而與商品貿易相對應的,美國對於中國服務貿易則是順差的狀態,但是相比較貿易順差的規模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了。

而各研究機構都指出,中美貿易格局是由全球產業鏈的分工決定的,「發達國家通過債務擴張支撐消費需求,消費需求由具有人力成本優勢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滿足」。美國正是這種消費國的代表,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有著結構性的根本原因。

從商品貿易結構上來說,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集中在機械設備行業和輕工消費品行業。而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則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如機械、汽車、航空、船舶、化學、光學、醫療器械等。其中逆差最大的商品是機電和機械,合計佔比超過50%,其他還包括紡織類、鋼鐵製品等;而順差最大的商品為油籽、飛機以及紙板。從結構上看,雙方的貿易有一定的互補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純研究中美兩國的出口產品的構成,會發現佔比最高的均為機電音像類產品(美國出口中佔比25%,中國出口中佔比42%),也就是說在互補性之外,中美出口貿易開始出現了競爭關係。

而特朗普宣誓就職後,如何縮小美國貿易逆差、增加就業、製造業迴流一直是其貿易政策關注的重點。面對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情況,增加對中國出口,減少進口在美國對華貿易政策中首當其衝,而作為順差一方的中國卻沒有動力去改變目前的貿易結構。在這種一廂情願的情況下,如果美國需要通過一場貿易戰來實現經濟訴求,那麼這場貿易戰會怎麼打?

最傳統、最常見也是最溫和的辦法,是在WTO貿易體系下,通過合規性的貿易壁壘,即傳統的反傾銷、反補貼和貿易救濟措施,來限制中國的進口。這在目前的中美貿易中是非常常見的情形,我國長期是反傾銷、反補貼以及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而出口美國佔比最高的鋼鐵和紙製品,也是常年面臨反傾銷調查的「出頭鳥」。

如果要突破WTO體系,進行更高規格的貿易戰,那麼中國可能面臨的就是操縱匯率的指控、徵收高達45%的邊境稅(特朗普早在競選階段就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提出要對中國和墨西哥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甚至可能是其他排他性的貿易協定或貿易組織等。

一損俱損

中美是否會引爆貿易戰?答案是戰爭很難打,而且沒有贏家。

就當前中美關係而言,貿易摩擦已經呈現常態化的趨勢,就雙方傳統的反傾銷、反補貼和貿易救濟調查數量和頻率來看,往往是遊離在「戰爭」邊緣,並未達到引發「貿易戰」的地步。

2017年1月18日,在特朗普宣誓就職前兩天,美國商務部就非晶織物物、普碳與合金鋼板和硫酸銨三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其中,非晶織物案反傾銷稅率為162.47%,反補貼稅率為48.94%-165.39%;普碳與合金鋼板案反傾銷稅率為68.27%,反補貼稅率為251%;硫酸銨案反傾銷稅率為493.46%,反補貼稅率為206.72%。引起了中方嚴重不滿。

而特朗普宣誓就職10天後,1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維持對中國生產的三星和LG品牌的家用洗衣機徵收徵收反傾銷稅,稅率高達32.12%至52.51%。這是美國家電企業惠而浦2015年12月第二次提起的申請。

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2017年特別301報告》,其中中國被列入重點觀察名單。同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要求美國商務部啟動調查——針對進口鋼鐵及鋁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德國等六國進口的冷拔機械管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時對從中國和印度進口的此類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6月,又對從中國?印度等四國進口的滌綸短纖維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8月,美國商務部在對中國進口的鋁箔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認定其接受了16.56%-80.97%不等的補貼。

中國方面,2017年1月,商務部對出口自美國的干玉米酒糟的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申請作出最終裁決,將對美國的干玉米酒糟徵收42.2%-53.7%的反傾銷稅,以及11.2%-12%的反補貼稅,徵收期限為5年。4月,商務部發表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歐盟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6月,決定對原產於日本、美國和歐盟的進口氯丁橡膠徵收反傾銷稅。

此外,對比長期打入冷宮的301條款,調查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的337調查在貿易摩擦中更為常見。337調查大多針對的是技術含量高的產業,而中國連續15年成為遭受這一調查最多的國家,據統計,美國發起的337調查中有近半數是對中國,僅2016年一年,美國對我國企業發起的337調查就達到23件。遏制進口長期以來都是美國致力於扭轉貿易逆差的手段之一。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在美訴訟往往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應訴結果也多以失利告終,但雙方的摩擦依然在WTO的基本框架之下,遵循相應的遊戲規則。

如果進一步,將中國指控為匯率操縱國,徵收懲罰性邊境稅,又會如何呢?

一旦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即將啟動談判程序,促使對方貨幣升值,以縮小對美貿易逆差。這一手段在WTO誕生前,美國曾對亞洲國家及地區多次使用,並被證明對縮減貿易逆差有明顯效果。但2015年後,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標準進行了明顯的界定,具體包括: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經常賬戶盈餘佔GDP比重超過3%+在外匯市場持續進行單向干預,12個月反覆凈買入外匯超過GDP的2%。在這種情況下,要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基本不可能。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在競選時可以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但4月美國財政部發布報告中,還是認定中國未通過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

由此,向中國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根據測算,在45%稅率的假設下,中國對美出口會下降超過70%,這種情形毫無疑問會引發中國的對抗,也就意味著貿易戰的開始。

貿易戰爆發,美國受影響最大的產業將是動物產品、農產品、汽車、航空航天設備。中美之間的百日談判成果,其中首條就是中國將要在7月16日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估,2017年中國牛肉進口需求將達95萬噸。而自2003年華盛頓發現瘋牛病病例,直至2016年9月份,中國才開始有條件的解禁對美的牛肉禁令。若中美爆發貿易戰,這部分牛肉進口的數十億美元就將化為泡影。

此外,汽車行業和航空也是重點被影響的行業。其中,即使面臨中國的高關稅,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汽車數量也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近5倍,是少有的對中國產生貿易順差的行業。航空方面的波音飛機,更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支柱之一。波音預計未來中國需要增加6000架飛機才能滿足商業運輸需求,此外還有直升機市場。而貿易戰則會把這一塊肥肉拱手送給自己的競爭對手空客。

但也有反對的聲音,來自世界大企業聯合會基於出口數據撰寫的報告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附加值幾乎相當於其GDP的3%,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附加值僅為0.7%,因此如果與特朗普政府爆發貿易衝突,中國受到的損失更大,對美國的經濟並不是重大威脅。但報告也提出對兩國的間接傷害非常大,如通脹的加劇,「消費者會受到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

中國出口的如紡織品、個人消費品、傢具等出口佔比較大的行業,一旦關稅提高將帶來較大的影響,尤其美國是一個以消費和服務為主要經濟驅動的國家。貿易戰下,進口商品價格將大幅度升高,在目前的產業鏈中,中美人工成本的巨大差距,儘管東南亞、南亞對於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著替代威脅,但是一方面由於短期內尋找替代產品有一定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無論從產業的成熟度還是從整體勞動力的水平來看,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具有相當的優勢,因此影響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幾乎是可預見且不可避免的,美國決不可能獨善其身。

在援引美國彼得森研究所2016年9月發布的報告中也提出,如果美國同中國、墨西哥的貿易戰打響,在設計的3種可能性——全面貿易戰、非對稱貿易戰和短暫貿易戰的情況下,都會對美國的就業造成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這也不是特朗普政府希望看到的。

對中國來說,45%的懲罰性關稅所帶來超過70%出口的下降,美國作為僅次於歐盟的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這對於中國的進出口結構也是巨大的衝擊,尋找替代同樣需要時間。而貿易清單上來自於美國的技術密集型的投資,也將化為泡影,如半導體。但同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同的是,技術密集型以及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可替代性低,門檻非常高,因此對於中國來說,貿易戰下要尋找一個同美國旗鼓相當的可替代的貿易夥伴,至少在高新技術領域是困難的,這也是讓人覺得非常沮喪的一點。而此次啟動301調查,據稱主要關注的領域就是半導體微型晶元領域,會對華為、中興這樣的在美髮展的通信設備廠商造成不小的影響。

此外考慮到在美的上市公司,也會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因此,即使也有研究指出,在未爆發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下,中國的總產出以及貿易總額受到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尤其是中國對美出口只佔到GDP的5%,但是貿易戰依然不是中國能夠承擔的,不要說目前中國主要優勢的勞動力成本已經開始逐漸衰退,人口紅利消失,再加上經濟轉型的壓力。貿易戰對於兩國來說都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雷聲大、雨點小的301

貿易戰既難打,又得不償失,那麼特朗普政府祭出301調查真的是為了激化矛盾嗎?

並不然,301調查的推出似乎有著錯綜複雜的原因,而且301調查的實際作用又沒有看起來的陣勢那麼大。

特朗普就任後,任命的貿易相關的官員都有強烈的鷹派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色彩,尤其對於中國來說。

同時也可以看到,在特朗普政府「百日計劃」的預期下,中國向美國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呈現上升的趨勢:

事實卻是特朗普政府的百日計劃遠遠不及預期,對於朝鮮問題遷怒中國,希望中國能夠更有效的遏制朝鮮,就在301調查宣布的同一天,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從8月15日開始執行聯合國對朝制裁決議。不由得讓人深思,美國推出301的經濟因素更大一些,還是政治因素更大一些。

301調查在啟動前,已留出了雙方談判的時間和空間,調查將會持續一年,過往的經驗顯示301調查最後都以協商告終,它的作用遠不如反傾銷、反補貼乃至337調查來的實際。因此多數研究也認為,301調查的作用是提出警告和威懾,並不是即將作出單邊主義的制裁行動,因為面臨中國反制的變數實在太大,不如用這一警告促使中國儘快回到談判桌前,就具體的雙邊貿易問題進行切實的談判。

毫無疑問,更符合雙方利益的是提高相互開放的程度,合作共贏,從限制進口到促進出口。對於中國來說,繼續堅持產業升級,由投資和出口拉動轉為服務和消費也是必然的選擇。合作而非對抗才能擺脫零和遊戲的冷戰思維模式。但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美貿易摩擦依然會是一個較為常見的現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麥凱恩號消失?新加坡海事局:事發時只偵測到油輪
美學者:美國別老想著顏色革命,該學學中國模式了
英國向100多名歐盟公民錯發驅逐令
英媒:郭台銘決定特朗普政治前途?
美國歷史如何從「黏合劑」變成「內鬥武器庫」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特朗普:美對解決朝核問題不設時限
真正握有解決朝核問題關鍵資源的,是中國
文在寅訪朝,在朝核問題上想「坐駕駛位」?
文在寅21日將開啟第三次訪美之行 斡旋朝核問題
美朝談判停滯 「普金會」能使朝核問題有突破嗎?
美日陸續就朝核問題發聲,沒有一句好話!
中國危險?美國或放棄朝核,轉而在其他問題上製造衝突
朝核問題陷僵局,美竟拿中俄撒氣
中國外長訪問朝鮮,解決朝核問題最佳窗口已開啟?
朝核問題想「甩鍋」中國?中方批美違背基本事實
數論天下:這個核試驗場,記載了朝核問題的起起伏伏
金正恩特朗普會面,能徹底解決朝核危機嗎?
俄外長九年來首次訪朝 稱解決朝核問題不能「一氣呵成」
公開否認「鼻血打擊」,美國對朝核問題有何新招術?
閻學通:美或放棄朝核問題 轉而在其他問題上製造衝突!
文在寅啟程訪美 將與特朗普單獨會談討論朝核方案
朝核導問題正轉危為機,如何處理核廢料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特金會」前夕安倍訪美,為何更執著於日朝綁架問題而非朝核
美方稱中俄在安理會為解決朝核問題製造困難 中方:望美方尊重事實
美國白宮稱朝核問題正朝「正確方向」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