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像巴菲特一樣「理性決策」?你需要鍛煉自己的第三種智力

如何像巴菲特一樣「理性決策」?你需要鍛煉自己的第三種智力

在 2017 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中,巴菲特說:「我們發現投資方面的回報,短期內的其實根本不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承擔很多這方面的損失。我們並不是很執著於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更看重內在價值。」

為何巴菲特更看重「內在價值」,他背後的思維模式是什麼?

在 2011 年的一次印度訪談中,觀眾向巴菲特提問:「你是一位極其聰明的人,同時,你在投資決定上又嚴守紀律。是什麼使沃倫 · 巴菲特成為偉大的投資者,是智慧還是紀律?

巴菲特如是回答:「我要告訴你的好消息是,成為偉大的投資者,你不必有驚人的智商。如果你 IQ 高達 160,賣給別人 30 點吧,因為在投資上你不需要那麼聰明。你需要的是正確的「氣質」,你要有能力讓自己不受他人看法左右。

哦,終於明白了,這種讓自己不受他人看法左右的「氣質」,才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而這種「氣質」,正是認知科學中的「第 3 種智力」。

1995 年,認知科學家 David Perkins 提出了真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有 3 大類: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

神經智力高的人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聰明人、智商高的人。這種智力以神經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為主要衡量目標,受基因的影響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較高。

這類人大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之人,比如 22 歲就當選國王學院院士的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36 歲發表了奠定現代物理學的理論 —— 廣義相對論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以及 44 歲提出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的艾薩克·牛頓

與天生的神經智力不同,經驗智力是在不同領域長時間學習、長時間經驗積累才能形成的技能體系或知識體系支撐的能力。這類人往往以某種技能見長,比如近年來漸漸為人們所熟知的日本三大料理之神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和「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他們皆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某一件事才練就出精妙絕倫的技藝。

反省智力,是指運用理性和各種認知策略使自己準確決策的能力。巴菲特就是這「第 3 種智力」的典型代表。

他既沒有提出震驚世界的經濟學理論,也沒有某種堅持十年磨鍊出工匠技能,他只是非常理性,不管別人看法如何,始終堅持合理運用信息做出最優決策。

巴菲特是如何運用反省智力抵達理性的呢?

答案是:1)策略;2)積極態度;3)自我監控和管理。

策略是做事和思考的方法。面對同一個問題,有的人一上來就埋頭猛干;而有的人則會先諮詢前輩或搜索一下別人是否遇到過同樣的問題,避免重複造輪子。

積極是面對挫折時的韌性。事情發展過程中總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和挫折,如果一遇挫折就放棄或者看到短期損失就撤出,那麼必然成不了大事。

自我監控和管理則是根據外部的情境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你必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能力的高低以及是否與目標相匹配,知道自己處於事業的哪個階段以及怎麼樣調控時間。

這三種能力巴菲特全部具有:他足夠理性,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受媒體和輿論的影響;他清楚自己能力的優缺點和局限性,不投資看不懂的行業;他有極強的韌性和抗挫折能力,所以才會說:

「 我們發現投資方面的回報,短期內的其實根本不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承擔很多這方面的損失。我們並不是很執著於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更看重內在價值。」

所幸「第 3 種智力」並非天生,也不需要幾十年苦練才能掌握,如果你想提升「第 3 種智力」,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用不同方式思考問題,學習使用不同策略

面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思考方式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面對一個項目,你可以這樣思考:

這個項目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分幾個事項,每個事項又分哪幾個關鍵的節點……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思考;

這個項目的形態和市面上哪種已經有的東西類似?別的行業如何解決這類問題?我是否可以學習模仿遷移?……

用第一種方法思考,你可以「不重不漏」地拆分下去,一直拆分到最小行動,這樣按部就班即可完成任務。常規任務和大型協作項目(如開發一款軟體)用這種方式大多可以得到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

但如果遇到非常規任務或沒人知道如何拆分時,使用第二種思考方法則更為合適。比如你所在的公司要策劃一個線下展覽,這是行業首創,並沒有先例可以借鑒,這時就不適合根據想像去拆分任務,而應該去看看那些經常做線下展覽的行業 —— 如藝術或汽車行業是如何策劃的。

保持積極態度,正視人生短期挫折

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埃朗·蘭格在《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提出三點建議:

樂於接受新訊息:保持思維開放,接受新信息,絕不自我設限;

採用多重視角:學會利用不同視角和場景看問題,增強認知技巧,破除各種思維障礙;

控制背景:使用現有方法解決今天的問題,消除明天的困難,而不困於昨天的經驗。

我們遇到的大多數問題,別人也曾遇到過;10 年前認為是「天塌了」的大事,今天看來完全不值一提;事物發展總和預期不太一樣,即便你考慮到這一點也不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所以,遇到問題時,不妨接受現實,以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拘泥於思維定式,相信自己,不因短期挫折而動搖;資源有限時不鑽牛角尖,使用替代解決方案。這樣思考,人生會更加積極。

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幫助自己認清自我和現實

認知科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認為,認清自我和現實可以從學習以下知識開始:1)概率推理:如明白基線概率;2)決策科學知識:如明白決策偏好;3)科學推理知識:如明白自變數、因變數與控制變數,會區分相關與因果的不同等;

4)邏輯的一致性與有效性的規則:如明白證偽、證據的不同層級、個人經驗作為證據的不足等;5)經濟思維:如明白什麼是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什麼是指數增長。

一個賭徒如果明白什麼是「獨立隨機事件」,也許就不再抱有「已經輸了這麼多次,這次總該贏了吧?」的僥倖心理;一個人如果明白什麼叫「沉沒成本」,也許就不再糾結於「反正已經花了錢,再爛的片子我也得看完」的心態。

用多種方式思考問題、持有積極態度、掌握多種知識,這些正是巴菲特通過學習掌握的「第 3 種智力」—— 反省智力。

如同龜兔賽跑一樣,勝利往往是策略、思維和韌勁等素質綜合比拼的結果。路漫漫其修遠兮,只要持有「不放棄,持續學習」的信念,相信你也可以不斷提高「第 3 種智力」。

掌握深度學習原理

搭建神經網路模型

熟悉自然語言處理

開發智能個人助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宜家如此受歡迎,以至於認知科學家用它命名了一種理論
《智力是什麼》推薦序:人生標準九
高階學習者的自修法
工作中,明確反饋的重要性比你想像中還大
人工智慧創作是未來?其實未來已來

TAG:開智微播 |

您可能感興趣

產婦生孩子需要三種產力,二種可以鍛煉,一種無法鍛煉,你知道嗎?
「你需要什麼樣的自己?」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角質?這些技巧讓你去角質更正確更徹底!
如何判斷自己的皮膚是否需要去角質?
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努力爭取,原配如何智斗小三?
如何讓自己更有魅力?你需要做到這一點
如何判斷臟器是否健康,如果你有這些不良習慣,表示你的需要養肝了
想要玩好絕地求生需要掌握哪些獨特的技巧?
一切為了孩子!乙肝母嬰阻斷 你需要這樣做
特種兵身上需要哪些裝備,這些才能撐起戰鬥力
你需要這樣的愛情嗎?
需要一顆誠實巧克力嗎?
努力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才能
你可能需要了解這些製鞋材料 就如自己的皮膚一樣
我們急需要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
不需要器械就可以練出好身材?這三個動作助你一臂之力
下犬式想要練的好,你還需要這樣做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父母需要做這四件事!
你覺得,堅持健身需要一個明確的理由嗎?
神經性皮炎怎麼樣預防,平時護理需要注意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