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金銀花不傳之秘

中藥金銀花不傳之秘

金銀花,又名忍冬、銀花、雙花等,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那麼,金銀花在臨床上主要適用於哪些病證呢?臨床應用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臨床中藥學專家鄭虎占教授今天就來講解中藥金銀花的臨床應用!

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肝、胃、心經。功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具「清中兼透」的特點,既可清泄里熱,又可透散表熱,系表裡兼清之品。

臨床使用金銀花時,除需要掌握其治療作用、常見配伍外,還應注意其採收時間、存儲時間、炮製品種等相關內容。

金銀花初開時色白,二三日後逐漸轉黃,由於一株植物,花開有先後,故可同時看到黃色和白色兩種花,因此有「金銀花」「二花」「雙花」之稱。花初開,色白氣全而效佳,久則藥性散失,故古代以「銀花」為上品。如果採收花蕾,其藥性更完備,所以現今的金銀花多以花蕾入葯,亦可。

目前臨床應用的金銀花炮製品有生品、炒炭品和酒製品等。其中,生品長於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為臨床常用的炮製品種;炒炭品長於涼血止痢;酒製品長於解毒消瘡,應用時需加以鑒別。

我在臨床常注意應用金銀花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功效。

金銀花性寒疏散,可以疏散外感風熱之邪,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等,症見發熱、微惡寒、汗出、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脈浮數等。如銀翹散以此為君葯,配伍連翹、牛蒡子、桔梗、甘草、荊芥穗、竹葉、薄荷、蘆根等,主治風溫。現代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病毒、抗腦膜炎雙球菌、抗鉤端螺旋體、抗炎、解熱等藥理作用。

古人推金銀花為治療熱毒瘡瘍的要葯。《本草新編·卷之二》指出金銀花解毒療瘡的特點是「無經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則散,已成毒則消,將死者可生,已壞者可轉。故癰疽發背,必以此葯為奪命之丹。但其味純良,性又補陰,雖善消毒,而功用甚緩,必須大用之」,「金銀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誠千古定論。如發背癰,用至七八兩,加入甘草五錢,當歸二兩,一劑煎飲,未有不立時消散者。其餘身上、頭上、足上各毒,減一半投之,無不神效」。該書又介紹了大劑量金銀花的煎煮方法:「或嫌金銀花太多,難於煎藥,不妨先取水十餘碗,煎取金銀花之汁,再煎當歸、甘草,則尤為得法。」這種煎煮方法就是現今所說「煎湯代水」法,可供參考。我臨床常用金銀花20~30g,配伍陳皮、白芷、防風、當歸、赤芍、制乳沒、浙貝母、天花粉、皂角刺等,即仙方活命飲,治療熱毒型痤瘡及其他皮膚病,有較好療效。

治療一老年女性,67歲,患銀屑病2年。患者皮損除發於小腿,色赤、脫屑,瘙癢無度,因循失治,皮損發展至上肢,診脈弦滑,舌紅苔黃,別無所苦。先後用消風散、大黃蟄蟲丸(改為湯劑)等方加減治療,上肢皮損逐漸消失,但小腿皮損仍然,既紅且腫又癢。辨證屬熱毒血瘀,蘊結下焦,用仙方活命飲為主清解熱毒、活血化瘀,藥用金銀花15g、陳皮15g、白芷8g、防風8g、當歸8g、赤芍8g、制乳香6g、制沒藥6g、皂刺6g、天花粉8g、浙貝母8g、懷牛膝6g、生山楂15g。水煎服,連服月余,癢止腫消。

現代研究表明,該葯有廣譜抗菌作用。此外,金銀花還常用於熱毒痢疾的治療。毒邪蘊結大腸,使大腸傳導功能失司,見發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後重者,可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酌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木香、白芍、馬齒莧等。金銀花宜用一半生品、一半炒炭品,生品重在解毒,炒炭品重在止痢。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葯有抗傷寒桿菌、抗副傷寒桿菌、抗痢疾桿菌、抗大腸桿菌、抗綠膿桿菌等作用。

我在臨床常將金銀花做如下配伍應用。

金銀花配連翹。二葯均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配伍應用可加強療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以及熱毒瘡瘍等,方如銀翹散。

金銀花配甘草。金銀花功擅清熱解毒,甘草功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和藥性等,二者配伍,清熱解毒無傷正之虞,是治療瘡瘍腫毒的常用配伍。如《醫學心悟·第六卷·外科症治方葯》的銀花甘草湯:「金銀花二兩,甘草二錢,水煎,清酒沖服……治腫毒初起時,皆可立消,內服此葯,外敷遠志膏,一切惡毒,無不消散。」

金銀花配人蔘。金銀花解毒消瘡,人蔘大補元氣,二葯配伍,扶正與祛邪並施,可治瘡瘍邪實兼正虛、瘡勢日盛、正氣不足者。《本草新編·卷之二》指出,發背瘡發展至「痛癢之未知,昏聵之不覺,與之食而不欲食,與之湯而不欲飲,懸性命於頃刻,候死亡於須臾,苟能用金銀花一斤,同人蔘五六兩,共煎汁飲之,無不奪魁於垂絕,返魄於已飛也」。

金銀花配當歸。金銀花清熱解毒療瘡,當歸養血活血,二葯同用,能解毒活血,並可防流膿失血而致的陰血耗傷,是治療熱毒蘊結血分之瘡瘍腫毒的常用配伍,可配玄參、甘草等,如四妙勇安湯,主治脫骨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臨床上,存放時間過長者不宜應用。金銀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綠原酸,研究發現,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每年以10%的速度遞減,所以應用本品,要使用當年新貨才可保證療效。存放時間長者,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藥性隨之減弱。臨床應予注意。

金銀花的藤又名忍冬藤、金銀藤,性味、功效與金銀花頗似,但藤能通絡,故兼有清經絡風熱而止痛的作用,臨床除可代金銀花散熱解毒外,還可用於風濕熱痹之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之證。內服劑量15~60g。

《中國藥典》規定金銀花常用量為6~15g。《本草新編·卷之二》謂金銀花「少用則補多於攻,多用則攻勝於補。」其說可參。

版權聲明

shengming

本文選自《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鄭虎占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中醫出版推薦發表。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有內容合作,請後台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晚上吃薑如吃砒霜?這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可循?
又出現靈丹妙藥?!揭露節目上的「專家神葯」
中醫教你:中藥到底應該怎麼熬?
「合理用藥」煎煮中藥,不能不知的8個基本常識,你造嗎?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藥不傳之秘在於用量
醫林怪傑張炳厚:中藥不傳之秘在於量
中藥之 薏苡仁
最天然的「中藥抗生素」金銀花
中藥寶典:還在中藥和調味界徘徊的生薑,不傳之秘
中藥的藥性之五味
中藥材乳香沒藥,在基督傳統中比黃金還珍貴
中藥不傳之秘在劑量——乾貨多宜收藏(2)
中藥不傳之秘:幾十種中藥不同量效果不同的用法,珍藏備查!
中醫中藥之葯象
中醫中藥,金銀花的功效及應用
認識中藥:葯中黃金——鐵皮石斛花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金銀花
自製中藥香囊 傳承中醫藥文化
中藥傳說 党參
山藥的中藥食療秘方
民族品牌 中藥傳承
中藥香囊的傳統做法
中藥「地龍」的傳說
中藥科普之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