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要對照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與經典相應
「讀經典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知道,《開經偈》里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為什麼煩惱那麼多?「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這是我的,統統都是我的,你們靠邊靠邊,都是我的……」我執、我見、貪、嗔、痴、慢,都是煩惱。
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假的,惠能大師告訴我們:本來無一物。我們要悟到「本來無一物」,不執著我及我所的一切境界,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讀經典要把這些理搞明白了,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明心見性的經典,不是說《無量壽經》念到底吧!念《無量壽經》念到底的老多了,念到後來還迷糊,原因就是不知道這部經典宗旨是什麼。學佛一定要明白,一切法都是教我們認識自性的。
自性起用有善有惡,有因有果,有禍有福,有迷有覺……真心本性有沒有善惡禍福,有沒有因果報應,有沒有凡跟聖,迷跟覺?「本來無一物」,一定要記住啊!學佛不是要我們傻乎乎的,傻念!聽經聞法要思維,要觀察,去觀照!如果聽明白了,再念佛、再誦經,字字句句都入心了,法就是智慧呀!像電風扇轉,怎麼能透過現相見到本體呢?一切都在給我們說法,而我們學的法是死的,不會在生活中去運用,一天要讀多少多少遍——湊數!我們不解如來真實義,理上不通達,能老實念佛嗎?
怎樣才能老實念佛?明白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不稱自性稱誰去呀!不念彌陀更念誰呀!為什麼不念外面六塵,也不念人事物境界呢?聽經聞法一定要明理,我們天天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自性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念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念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教我們回歸自性而已了!
每一部經講的都是「心性」,心是什麼?種種的法,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因果,世間因果跟出世間的因果。從性體來講,從自性來講,有沒有法呀?沒有。學法就是讓我們認識心:心生種種善,得種種福;心生種種惡,得種種禍;心要是清凈,就是成佛。
我們讀經要對照自己,把經典里講的道理用在我們的思想言語上面,去修正自己的行為,使我們的身心清凈,這叫轉法輪。不明白的人就被法轉了,還生了法慢,天天讀經不受益,不是被法束縛了嗎?


TAG:海城市佛教協會 |
※如果你的言行對未來有影響,你會怎麼做?
※辰亦儒對池子的吐槽真的不介意嗎?他的言行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我樂意」時代里什麼叫做「體面」?無論如何,光想著自己的言行就是不行
※懂你的人,從你的舉止言行中,便能看穿你的心思
※薛家為什麼非要住在親戚家?薛姨媽的初衷與其言行自相矛盾!
※仁清法師:很多邪知見和言行 是因為對法理不懂
※我們的言行看起來不像修行人,主要卡在這裡
※粉絲不滿偶像言行,王源苦澀回應:沒辦法,但誰讓你們可愛呢?
※特朗普總想與普京會晤卻未能如願,普京:言行不一沒必要見面
※想知道女人有沒有想念你,從她的這些言行中就「一目了然」了
※命運好壞不需要問別人,看看自己的善惡言行
※思維極端,言行刻薄!美國對華政策真的已經拐彎?
※學習心理學以後可以知道對方有沒有說謊,從對方的言行舉止看透對方嗎?
※從藍色解藥,解讀修正自身言行的重要性
※命運好壞不需要問別人看看自己的善惡言行
※這些言行,證明彼此真的不合適,別再「執迷不悟」了
※你的言行里藏著你的涵養
※對比林心如現身醫院的做法,邱淑貞的言行舉止也太特別了!
※什麼面相的人不正派,言行不誠實,無責任心,人緣非常差
※見女朋友的媽媽需要注意什麼 言行舉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