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是對理想生活的徹底放棄
原標題:婚姻就是對理想生活的徹底放棄
結 婚
或 者 單 身
我 們 可 能 都 會 後 悔
01
在知乎首頁看到一個推薦。
問題是:在中國一輩子單身,有可能過得很好嗎?
推薦的回答是一個很質樸、也很讓人心酸的答案。(原答主為知乎用戶Continue,侵刪)
本人女,71年出生,有過短暫婚史,沒有孩子,離異十幾年沒有再婚。我想說說我的真實經歷。去年我住院動了個大手術,在手術之前找好護工護理,一直護理到我出院回家。動手術不是必須要親屬簽字,自己簽字也可以。住院時我的一日三餐都是好朋友送,請護工時,護工說明了她可以幫煮一日三餐,但是介於我有幾個好朋友輪流送餐,就沒要護工負責,要將事情辦好,必須要有經濟上的支持。
我有房有車,收入不高但穩定,在體制內工作。我身體不太好,一個人住最麻煩的是生病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前年生病撐著最後的力氣打電話給120,救護人員到了我家門口拍門,我是爬著去開門的,開了門之後沒兩分鐘就失去了意識,經過那次之後我將家裡的鑰匙給了一把住得離我比較近的好朋友。那次生病之後有好些人又勸我找個伴,我怎麼會因為一天的危險而讓其餘的364天都要在湊合中度過?我不會選擇那樣的生活!
平時我的日子過得還算充實,自我感覺良好,幸福感這種物質是來源於內心,我完全沒有不安、寂寞、孤獨這些不良的情緒。周一到周五晚上的時間基本安排去運動或者和同學朋友小聚;周六周日同學朋友們要過家庭日我就不參和了,周六周日一般就參加一些社會團體的活動,什麼俱樂部,什麼協會之類的,要不然就在家練字、練琴、看書、看電視。內心有些波瀾的日子應該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好些親戚朋友都邀請我去過年的,我基本是和親戚一起吃了年夜飯就獨自回家了,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看到別人一家人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自己冷冷清清的,無論平日內心多麼的強大,在這種時候還是不要有對比的好,免得心理難過!
其實一個人的日子很容易打發的,工作之外,買菜做飯搞衛生要花去許多時間。這兩年身體不好沒有去長途旅行,之前的我是從三十歲開始,一個人獨自自助旅行了十幾年,收穫了內心的恬靜與豐富。
我的朋友不多,四十歲之後交友是減法,能夠在一起的都是待我真誠的朋友,維繫朋友關係的紐帶除了真心付出還要有物質跟隨,自知需要人幫忙,平時在物質上給予別人多一點,在精神上關心別人多一點,在我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在我的身邊,如果平時都不懂得給予,關鍵時刻又怎樣找得人來幫忙?如果關鍵時刻都不願意幫助你的人,兩三次之後,你就可以把他踢出好友圈了,踢出好友圈的意思並不是不理人家,而是客氣對待,普通交往。
其實七十歲之前如果身體沒啥大毛病,自己一個人生活應該沒問題。小毛病嘛,許多人都有,沒有必要為了有人在旁邊照顧就勉強自己結婚,況且你也不知道你結了婚之後,在你生病的時候那人會不會在床邊照顧你!沒有必要為了生病那幾天賭上幾十年!生病了實在動不了就請人伺候!這是在你意識還清醒下。如果萬一意識不清醒了怎麼辦?真的到了意識不清醒的時候你還留戀這個世界幹什麼?!當然是早死早超生!所以單身的人平時還是要對身邊的親戚朋友說清楚,讓他們了解你的想法,例如出意外了怎麼辦?搶救不搶救?死了怎麼辦?開不開告別會?要不要買墓地下葬等等。我的態度是如果我昏迷了,意識不清醒,就別搶救了,死了也不用開告別會,不用留骨灰,直接撒去哪裡都行,骨灰不收都可以,都死了,還計較那麼多幹嘛?!
話又說回來,那如果萬一意識是清醒,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那就只有靠錢了!有條件就請人到家裡照顧、護理,沒有條件就去養老院。反正就是要錢。即使請人護理十年應該總比養一個孩子幾十年花的錢要少吧?
沒有誰願意真正單身到底的,只是不想勉強自己,誰都希望自己能和大多數人一樣有幸福美滿的家庭能享天倫之樂,但是也有極少數的人一輩子都沒有這種幸運與幸福,與其唉聲嘆氣地過日子,不如將每天過得燦爛飽滿。活在當下,準備好未來!
看到朋友們的評論,我再補充一下。我現在除了住著的這個房子以外,還另外買有一套房子,就是備著老了沒有人照顧的時候可以有房養老,將來看在房子的份上應該會有人打理我的,誰幫我送終房子就是誰的,這樣也許結局不會太過於悲慘。其實死了是怎樣根本不用去考慮,考慮活著的時候,考慮活著動不了的時候。有人問如果得老年痴呆怎麼辦?你都痴呆了,就不用管怎麼辦了,讓親戚朋友送到養老院,那裡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有退休金,養老金,還有房租之類的也夠護理的費用了。難道還能痴呆十年?護理得不好活不了多久的!沒有質量的生命要那麼久幹嘛?自己看開點吧!
撇開這種獨身生活的可行性不談,答案中有一句話讓人深有同感。
「我怎麼會因為一天的危險而讓其餘的364天都要在湊合中度過?我不會選擇那樣的生活!」
答主寧可自己病得奄奄一息,爬著撥打120,也不願意為了所謂的安全感或互相扶持而找個「伴」,寧可讓自己置身於這種隨時可能突發的生命危險里,也不願意冒險讓自己剩下的364天都因為和一個不合適的伴一起生活而被糟蹋、被辜負。
說實話,作為一名46歲的高齡女性,這種勇氣十分可嘉。因為,我們都很難有勇氣和決心做到。
儘管身邊很多年輕人也會聊到自己不婚或者獨身的想法,但一旦過了三十歲的坎兒,許多人可能會為自己年輕時的想法感到焦慮不安,或者乾脆選擇妥協。
畢竟,我們都害怕老無所依,都害怕孤獨終老,這世界大得讓人看不到渺小的自己,我們總是需要從另一個朝夕相處的人眼裡看到完整的自己。
如果愛情除了製造多巴胺讓人愉悅之外真的還有什麼神奇功效的話,大概就是讓我們在對方的擁抱中獲得短暫的安全感,讓我們短暫地遠離對生活的焦慮、對未來的迷茫,對死亡的恐懼。
可這樣的安全感是相當短暫的,轉瞬即逝,為了獲得這樣偶爾出現的短暫的安全感,我們付出的是除此之外所有時間的總和——為了適應一個人而不斷磨合和妥協的人生。
02
有人說,婚姻就是對理想生活的徹底放棄。
我想,不僅是婚姻,所有長期穩定的戀愛關係都是對理想生活的徹底放棄。
因為,一旦想要長期、穩定,妥協的生活就已經開始了。
簡單點來說,如果你獨身一人,你的生活可以是居無定所的,可以是風餐露宿的,你可以自己選擇放棄什麼,堅持什麼。
當你處於並希望繼續處於一段長期穩定的戀愛關係中時,你已在無形中與對方形成了契約關係。你需要努力工作維持生活,需要固定的住所,需要費心思經營一段關係。該放棄的、該堅持的,早已是既成劇本。
所謂天作之合大概只是上帝造人時的偶然失誤,更多情況下,愛情就是妥協和放棄。選擇越少,感情才越穩固。
那些在一起度過金婚銀婚的老夫老妻,之所以能牽手幾十年的秘訣,除了活得夠長壽以外,大約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妥協了。
用當下時髦一點的話說,就是將就。
這樣的劇本里,相愛的成本明顯是遠遠高於獨身的。如果真的追求理想生活,獨身很可能是比婚姻更好的選擇。
03
說到將就,由於電視劇台詞的原因,許多人似乎對「將就」都有些偏見。
如果你是事事perfect的完美主義者,這種將就肯定是無法忍受的,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將就是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止損的最佳途徑。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童話故事裡一樣,遇上最合適的那個白富美或者高富帥,那固然是好的。但更多的人很難遇到完美的另一半,卻又沒有勇氣孤身一人面對漫長的人生,那麼和一個還不錯的人過一輩子似乎也不是什麼很糟糕的事啊。
兩個人相處,也少不了將就,比如吃甜還是咸這種事,如果能通過一個調味碟解決,又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的將就讓我們能更輕鬆地處於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中,不至於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撕得頭破血流。
老一輩們總說:「哪有什麼秘訣啊,還不是將就著將就著就過了一輩子。」
將就,不必是退無可退的選擇,它也可以是一種折中的生活方式。
04
聊完了寧死不從的獨身到底和相對摺中的將就,那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呢?
其實這從來都不是個需要選擇的問題啊。說一句很俗氣的話,關乎幸福與否的重點是心態,無論選擇哪種人生,我們都有50%的可能性會後悔,會在將死之時痛哭流涕。重要的是,要有強大的認同自己和接受自己的決心和能力。
如果沒有對自己的強大認同,不論選擇哪一種生活,結局恐怕都是抱憾終身的。
最怕的就是,在兩種生活之間搖擺不定,選了一方之後又後悔不已,老了之後念念叨叨著「如果……就好了」這樣的句式。
有時候,生活需要一點點「一條巷子走到黑」的決絕。那些很難做出的選擇,往往是因為它會讓我們變得和其他人不同,甚至伴有風險。如果沒有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還是三思而後行。
作者:都慢慢,自媒體人,一個可熬十八般雞湯的少女,自稱拖稿界大師,公眾號:都慢慢
- END -
▼
「懂得去愛,才能不負所愛」


※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
※章子怡:生活的理想,就是過上理想的生活
※這就是我理想的校園生活!
※如果你不想管理好你的身材,那麼你就休想管理好你的生活
※窮游不是將自己游窮,不能成為對生活和工作放棄的理由
※如果你不按所想的去生活,那你必然按照生活的去想
※理想的生活一直都不是說說而已
※現在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
※生活,就是理解和體諒
※在婚姻生活中你們是否忘卻了最初的心意?
※你生活中有什麼想做的事么,來看看心理暗示能不能幫助你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不將就
※你總要度過生存期,才能談生活和理想
※看了這個姑娘的故事,你沒什麼理由放棄生活
※不想孩子的生活過於平庸,就讓他的生活擁有一些儀式感吧!
※老舍:我的理想生活
※生活,就是懂得體諒和理解
※遇見對的人,但這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生活是比你想像的難,但生活也比你想像的要暖
※這就是練腿後的你,感覺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