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這篇文章,煎中藥再也不犯難!

看這篇文章,煎中藥再也不犯難!

中藥湯劑是臨床最為常用的製劑類型,湯劑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的好壞。不少患者看完中醫帶著藥方,到藥房抱回了一大包葯。回家後,一股腦地扔進鍋里,迫不及待就開煮。殊不知,煎好一鍋葯,嘗到其精華,讓藥效發揮,講究可不少呢!

1.容器

要煎好葯,先選好鍋。鍋不在貴,合適便好,化學性質穩定是前提。以砂鍋、瓦罐、陶罐為好,搪瓷罐次之,砂鍋當然是首推品種:受熱均勻、保溫性好、價廉物美。這類容器導熱均勻、熱力緩和、保溫性強、水分蒸發慢,忌用銅鍋、鐵鍋、鋁鍋。鐵化學性質不穩定,以免和葯中成分發生相互作用。另外,還可選擇玻璃和不鏽鋼材質的。

溫馨小貼士:每次煎完葯,記得要刷洗乾淨哦。

2.煎藥用水

現在多用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不建議使用礦泉水,因金屬離子易與中藥中的生物鹼、鞣酸等發生反應。建議將自來水燒開放涼再煎藥。

煎煮湯藥小口訣:一泡二煎三混合。

一泡

中草藥大都是生葯,出售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前沒必要淘洗。如的確覺得草藥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丟失,影響中藥療效。煎煮葯前,先加冷水將飲片浸泡20-30分鐘,使藥材充分吸收水分,便於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浸泡時,加水量以高出葯面3-5cm為宜,第二次煎煮酌減。浸泡時間要根據藥材性質而定,葉、莖類藥材為主的組方,可浸泡30分鐘;根、根莖、種子、果實、礦石、化石、貝殼類為主的組方,可浸泡60分鐘。夏季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

二煎

火候:「武火」火力猛,火勢急,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多;「文火」火力弱,火勢緩,溫度變化不大,水分蒸發緩慢。先武后文,常攪動。藥液沸前用大火,使水很快沸騰,沸騰後用小火,讓藥液保持微沸狀態,利於藥物成分煎出。一貼藥物煎煮兩次。一般第一煎,沸後煎煮20分鐘;第二煎,沸後煎煮15分鐘。滋補類藥物可略微延長煎煮時間。

三混合

兩次煎煮完的藥液,充分混合後,一日內,分2-3次服用。

特殊煎法

煎藥代水法:即將一劑葯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熬, 棄渣取湯, 然後用其汁煎熬其他葯。

分煎合汁法:即將需水量大的與小的藥物分煎, 各濾出其汁, 再混合煎熬濃縮。

多汁濃縮法:即將葯合在一起煎, 煎2次~3次, 將每次煎取300毫升左右的葯汁濾掉雜質混合在一起續煎, 濃縮至300毫升左右服用。前2種方法適用於一個處方中只有少數幾味大劑量葯的情況;第3種方法適用於普遍大劑量藥物的方劑。需注意的是, 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

需單獨處理的草藥

包括先煎藥、後下藥、包煎藥、另煎藥、貴重葯,需烊化等。

需先煎的藥物有: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由於其質地堅硬,宜打碎先煎20分鐘;例如:生龍骨、生紫石英、生石決明、鱉甲、龜甲等。2)某些有毒飲片,宜先煎1-2小時,起到減毒目的;例如:生川烏、生草烏等。

後下:起鍋前5-10分鐘放入即可。

需要後下的藥物有:1)氣味芳香類飲片,含揮發成分,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例如:薄荷、砂仁、白豆蔻等。2)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飲片,起鍋前10-15分鐘放入;例如:鉤藤、苦杏仁、生大黃、番瀉葉等。

包煎:需將飲片裝在布袋中煎煮。

需要包煎的藥物有:1)含黏液質較多的飲片:以免煎煮過程中黏糊鍋底。例如:車前子、葶藶子等。2)富含絨毛的飲片:以免湯藥中混入絨毛,刺激咽喉。例如:枇杷葉、旋復花等。3)花粉等微小飲片:包煎利於充分浸潤。例如:蒲黃、海金沙等。

另煎:單獨煎煮後與其他藥液混合。主要是一些貴重藥材,例如:人蔘、西洋參、羚羊角等。

烊化: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後,與其他煎煮好的藥液混合。

主要是膠類中藥,例如:阿膠、鹿角膠等。

用時搗碎:煎煮前搗碎。主要是外殼堅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的藥物。例如:決明子、豆蔻、桃仁、酸棗仁等。

溫馨提示:煎煮前,臨時搗碎,切勿一次性搗碎多日藥量,不利於藥品的貯存。

常見問題

假沸

一些藥物含皂苷等成分,如柴胡、款冬花、遠志、沙參、牛膝、甘草、桔梗等,這些葯低溫時即可產生泡沫,讓人誤以為水已燒開,這是假沸現象。要注意,未煮沸的水不能使藥物有效成分完全溶出,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煎煮時可通過攪拌避免假沸,等水開後再關小火。

煳鍋

煳鍋是指葯鍋底部的藥液變成煳漿狀態。有些藥物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其易引起煳鍋,應單獨加溫溶解,或直接加入煎好的藥液中,趁熱攪拌溶解。如加熱過度熬焦了,整副葯最好不要服用,其有可能變成「毒藥」。有許多方法可避免藥液煎煳,具體如下:

全面清潔鍋具

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具

加蓋

煎法要正確

煎藥時還必須注入足夠的水,水分缺乏時,可酌量添加續煎。煎中藥添水量的適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疾病治療效果。加水過少,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還易引起糊鍋。

如何服用

時間

服藥時間應根據病情決定。病在上焦(心、肺部),欲使藥力停留較久,宜飯後服;病在下焦(膀胱、腸),欲使藥力迅速下達,宜飯前服;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滋補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易吸收。所謂空腹服指早飯前1小時或晚飯後1小時服藥。特殊藥物應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葯在服藥前應少量進食以助藥效;驅蟲葯應早晨空腹服,服藥前應喝點兒糖水,可提高殺蟲效果;攻下藥在得大便後應立即停服;安神葯、滋補藥、延緩衰老藥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藥應睡前2小時服用;治瘧葯應在發作前2小時服用。急診用藥則不拘時間,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應定時服用。如遇汗難出者,可縮短服藥時間,以利發汗。

溫度

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均宜採用溫服法,有特殊治療情況應按特殊服法。

服理氣類葯,熱則易舒,涼則增滯;活血、補血、涼血、止血類葯,寒則瘀淤,熱則沸溢。服解毒劑,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滯易於排出,熱服則增毒物之宜散。

熱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湯),寒性病則宜熱服,發散攻下,以助藥力。

行血脈通絡達筋骨者宜熱服,收澀固精止血之劑則宜冷服。

除煩止渴祛暑之劑宜熱服,解表葯多屬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熱服。

清熱葯和消暑葯宜冷服。大熱病用寒葯應溫服;大寒病用熱葯應冷服。

劑量

中藥湯劑均是煎煮2次~3次後的合併液,再按臨床需要分次服藥,一般每次服用150毫升為宜。發熱病人服清熱解毒劑時,藥液可稍多以助藥力;生津止渴葯,藥液量也應多,並可代茶頻服。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如兒童和重病人,服藥量應少些。一般兒童1歲以內用成人藥量的1/5,1歲~3歲用成人藥量的1/4;4歲~7歲用成人藥量的1/3;8歲~10歲用成人藥量的一半;10歲以上就可用成人藥量。

次數

湯劑一般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清熱解毒藥每日服3次~4次。補液葯應早晚各服1次,發汗藥可加服2次~3次,含咽葯汁可少量多服幾次。

總之,要喝到葯里的精華,不下點小功夫是不行滴。當然,現在各大醫院為方便患者,提供了很多人性化服務。對於那些需要特殊煎煮的藥物,藥品標籤上都有標註。若有問題,可諮詢醫生或藥師,或是在藥房窗口領取一張煎煮藥品說明,回家細細研讀。對於實在沒有時間煎煮藥物的患者,可選擇醫院提供的代煎服務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國衛生12320 的精彩文章:

寶媽們注意啦!千萬別用這些葯讓乳汁成孩子的毒藥!
哺乳期遇上乳腺炎,新手媽媽怎麼辦?
寶寶真「消化不良」?別瞎判斷!
防輻射服有用嗎?輻射到底怎麼防?
1歲以後究竟喝什麼奶好,牛奶還是配方奶?

TAG:全國衛生12320 |

您可能感興趣

怎樣煎中藥最有效?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中藥為什麼能治病了
砂仁不僅是一種調料,還是一味中藥,不信,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這三種野菜也是中藥,禁忌不可不知,這些人群更要了解
月經不調太苦惱?吃中藥前先看看這裡,這些方法你都用了嗎
如果你把這麼好的中藥當野草視而不見,那就太可惜了!
原來洗手也有這麼多講究,中藥也不全都是苦的。。。在這堂課上,孩子們學到的可真不少!
醫生提醒:桑葉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藥材,可惜這類人不能喝,你知道嗎?
中藥雖好,但是你吃了卻有不良反應,為啥?
這些中藥竟然這麼好看!很多人不知道……
一片橘皮堪比多味中藥,6種神奇用途,看完你再也不會扔掉了!
喝中藥期間不能吃什麼?不懂這些可不行!
熬中藥不注意這一點,不治病,反致毒!
聽說中藥口紅安全無害,還滋補,是真的嗎?看完不再被忽悠
中藥意味著純天然,就算治不好,起碼也治不壞。真的這樣簡單嗎?
別再吃中藥用藥膏,長痘痘只需這樣做,痘痘不見了
喝中藥時,如果犯了這4個錯,喝再多身體也好不了
保溫杯加枸杞?你知道嗎,這幾樣中藥,看看你適不適合!
老鼠屎也是中藥?難怪中藥這麼難喝!原來是因為這個
可能傷肝的中藥,這三種榜上有名!不能再想起就吃了